拓展议论文的思路.ppt
拓展议论文的思路,新晃一中 田军伍,中学生写议论文常见毛病:思路闭塞,议论不确切,内容空乏。产生原因:不会论证,论述思路闭塞。,方法指津,(一)、横向拓展,点拨学生写议论文,侧重议论“为什么”时。那么,在中心论点前面冠以“为什么”后,就可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来思考,有哪些理由可以用来回答这个“为什么”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接着把每一方面的理由概括为一个陈述句,使之成为分论点;再斟酌这些分论点,进行取舍、组合,使分论点之间形成平行、并列的关系。,方法:确定中心论点思考为什么组成分论点取舍.组合并列分论点。,练习:例如外表美与内在美一文的论述思路可以这样展开:论点:要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分论点:1我们要讲究服饰的美观大方,更要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2我们要说得漂亮,更要干得漂亮。3我们需要漂亮的文凭,更需要漂亮的水平。4产品需要好的包装,更需要信得过的质量。,点拨分论点中,1、2、3、4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的中心论点。,这种形式值得注意的地方:,材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从横向展开,分论点: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因为要成功就得奋斗,而没有理想就不会去奋斗(故曰“起点”),即使去奋斗也将失去方向(故曰“目标”),无目的的奋斗就像无浆的船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动力”从何而来?,一般地说,从中心论点解析出两个并列的分论点就算是从横向展开,但以“三部曲”(即分解出三个分论点写成三个段落)为佳。因为增加一个分论点及其论证,会使全篇的说理更加充分,更加有力。而在实际思维操作过程中,第三个分论点的提取往往难度较大,这就是思维价值之所在。,还要注意的是,分论点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得讲究先后顺序。比方说“起点”、“目标”、“动力”的排列就比较合理,如果改成“目标”、“动力”、“起点”,就会显得不合逻辑了。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要做到清晰醒目,因为分论点是“段眼”,含糊不清是一大忌。在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如果分论点不止三个,次要者还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二)纵向拓展,点拨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可以按照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论述,一层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方法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驳论一般为:表现危害思想根源 立论一般为:表现意义思想根源,例:不能自满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为:论点:不能自满。分论点:1自满的表现。2自满的危害。3、自满的本质、思想根源。,点拨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危害,3提示本质。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论诚信一文的论述思路:,论点:要有诚信。分论点:1诚信的表现。2诚信的意义。3、诚信的本质、思想根源。,点拨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意义,3提示本质。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还有一条设问导思的线。其路线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其中,“是什么”为第一层次,对中心论点或有关概念进行阐释和界定,使读者明确所要议论的话题的内涵;“为什么”为第二层,讲明议论这个话题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使读者明白论证中心论点的必要性;“怎么样”为第三层,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使读者明了付诸实施的具体操作;“会怎样”为第四层,说明最终的结果,即这样做之后会得到什么,使读者进一步确信谈论这个话题重要性。这样设问引路,层层拓展,就能把问题说深说透。,如写作要钻牛角尖。纵向展开:(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是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样);(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按这种思路写作议论文能够形成层进式结构,层层深入地安排论证结构。,(三)从“两性”拓展,点拨既论述“重要性”,又论述“必要性”。所谓论述重要性,就是论述正确的思想、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错误的思想、行为会导致坏的结果。所谓论述必要性,就是论述对中心论点来说“非这样不行”的理由。学生平时的写作中,“重要性”往往会议及,因为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型”的,是显性的,马上会想到;而“必要性”却很少议及,因为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非“直线型”的,是隐性的,不认真去思考就不易想到,因而成了不少学生论述中的“盲点”。,练习: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一文的论述思路:论点: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分论点: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人更有失。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听忠告,利己又利人。4不听忠告,害己又害人。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点拨分论点中,1、2论述必要性,3、4论述重要性,合起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分论点5论述“怎么样”的问题。,(四)、从“两面”拓展,点拨既从人们对论点所含事物的态度、做法及其结果方面论述,又从该事物具有的特点方面论述。,练习:例如珍惜青春一文的论述思路:论点:要珍惜青春 分论点:1韶华易逝,青春难再。2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3珍惜青春年华,必有所成。4虚掷青春年华,必将抱恨终身。5珍惜青春年华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点拨分论点中,1、2论述论点所含事物本身具有的特点,3、4论述人物对论点所含事物的态度做法结果。学生作文中,仅涉及后者的居多,因而论述思路狭窄,力度不足。但若再能从“青春年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方面去论述,思路阔了,说理充分了,论证的力度就大大强了。,(五)、从辩证角度拓展,点拨有些题目,如文凭与水平模仿、借鉴、创造等,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它们往往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分析这些概念有些什么联系、什么矛盾,可能有哪些发展变化,如何促进它们的转化,就得从辩证角度展开论述。,练习:如:文凭与水平一文的论述思路:论点:既需要文凭更需要水平。分论点:1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平。2在一般情况下,文凭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最简便、最直观的标准。3文凭并不完全反映水平。文凭相同,水平不一定相同;水平是个变量;有文凭不一定有水平;没有高文凭不一定没有高水平。4有文凭而没有水平,日子难过。,点拨分论点中,1、2论述“要有文凭”,3、4论述“更要有水平”。,(六)对比拓展,点拨这样的思路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中一方面是正面的,一方面是反面的,往往是用反面的来突出正面的。行文过程,一般是先正后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来论证反面是错误的,行文过程又往往是先反后正。,方法: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例文说宽容(节选)宽容是一种涵养,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往往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北宋有位叫吕蒙正的人,年轻时为相,第一次上朝就遭到文武百官的嘲弄,大家认为他乳臭未干,不像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对如此非议,他的部下都愤愤不平。但出乎意料的是,吕蒙正本人却满不在乎,毫不计较,最后终于以才学识见赢得了大臣们的敬佩。从此,“宰相肚里好撑船”便成了后世称赞他以及其他贤良者气度的习用语。相反,三国时期的周瑜,虽是一位文武双全、多谋善断的重臣名将,但心胸狭窄。时至今日,只要一提起他,人们就会说:“这位英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话语之间,不无惋惜的味道。可见,这一弱点给他的英名带来多大的影响。,点拨 这个选段由两个事例组成,一个是历史贤相吕蒙正的宽容大度,一个是名将周瑜气量狭小,用周瑜来对比吕蒙正,正反对比,突出了“一个宽容的人往往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爱戴”的论点。这样的思路构成了正反对比的辩证关系。如果这里只从正面来论述吕蒙正的宽容大度,当然也可成文,但不但内容不充实,而且论点不突出,效果要逊色得多。可见,文章的思路是为内容,特别是为论证中心服务的。,(七)从反面设问拓展点拨在正面论述之后,再从反面设想别人会提出什么理由来反驳自己的观点,接着批驳别人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训练清朝人洪亮吉治平篇的论述思路:论点:治平日久,人口激增,此足虑也。分论点:1.生活每况愈下,入不敷出。2.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3.天地有法,君、相有法。点拨分论点中,1是正面论证观点;2、3是从反面设问(若能把闲置之地全开垦出来,把空屋都利用起来,人口激增之事不足虑;认为天地会“用水旱疾疫”抑制人口激增,统治者会有解决人口激增的多种办法),然后加以驳斥,从而得出“尽辟隙地”“尽居闲廛”无济于事,天地无法,君相无法的结论,让人彻底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实例训练 给下列议论文拟论述提纲:1、谈“好高骛远”2、苦与乐 3、勤奋小议 4、论幸福 5、说小 6、团结协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