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呈递细胞及抗原呈递作用.ppt
第八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呈递作用,抗原提(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定义:一个功能性细胞群体,参与的各种细胞具有 摄取、加工抗原的能力,都可表达 MHC I、II类分子,并籍此向T细胞提呈加工处理后 的抗原肽。,分类:1、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主要 2、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专职APC 非专职APCMHC II类分子 组成性表达 诱导性表达CD40+CD80/CD86+CD1+细胞种类 B细胞 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间质细胞,专职APC与非专职APC的比较,起 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 胞树突状细胞 骨髓干细胞淋巴干细胞T前体细胞 树突状细胞膜分子:MHC-I、II类分子、CD1、CD4、CD40、CD80、CD86并具FcR2、CR2等受体生物学作用:加工、提呈抗原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促进T细胞活化,一、树突状细胞,IDC 包括:,朗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s,L细胞)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D cells)隐蔽细胞(veiled cells)并指状细胞(interdigitating D cells),种类:1.并指状DC:(IDC)作用:富含MHC-I/II类分子,加工递呈抗原给T细胞。,细胞(未成熟的C),分布在皮肤表皮层,摄取和处理经皮肤进入的抗原。迁移进入淋巴管,即为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到达淋巴结深皮质区的T细胞富含区,即为成熟的D细胞,即IDC,IDC将已处理的抗原肽递呈给T细胞。,IDC的移行和成熟过程:,仅分布在淋巴结、脾脏等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不表达MHC类分子细胞表面有丰富的FcR和CRI滞留抗原,提供给周围的细胞,2.滤泡树突状细胞(FDC),未成熟DC与成熟DC区别:未成熟DC:a.低水平表达MHC分子;b.缺乏B7表达;c.无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d.表达DEC205分子,具有对抗原异物的吞噬功能 成熟DC:a.表达高水平MHC-I类和II类分子;b.表达高水平B7(B7-1和 B7-2分子);c.分泌趋化因子DC-CK 吸引初始T细胞;d.无吞噬抗原异物能力。,二、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s,Macrophage)免疫作用:1)吞噬和杀伤作用;2)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3)合成和分泌各种活性因子,单核-巨噬细胞成员-所在组织、脏器 名称-骨髓 前单核和单核细胞(Promonocyte and Monocyte)血液 单核细胞(Monocyte)实体组织 定居巨噬细胞/组织细胞(Resident Macrophage/Histocyte)肝脏 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骨 破骨细胞(Osteoclast)滑膜组织 A型滑膜细胞(Type A synovial cell)中枢神经系统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肉芽肿组织 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Epithelioid cell/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皮肤 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定居巨噬细胞寿命约-个月,有的不动,有的则移行,均不断胞饮周围物质,当遇到某种刺激(如表面受体接触某些微生物、细胞碎片、补体或血凝系统成分或某些细胞因子像IFN-作用)时活化:1、代谢、运动及吞噬能力快速增强,杀菌消化能力大大提高。2、表达高水平协同刺激信号,具强抗原提呈和分泌等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及炎症。,表达MHC类分子和CD80,能有效地递呈抗原和提供协同刺激作用给CD4+TH细胞;可通过其BCR摄入抗原。,三、B细胞,B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原摄入 Ig 吞噬 吞噬、病毒MHC II+-+-+CD80/CD86-+-+抗原提呈 可溶性Ag 颗粒性Ag 多肽、病毒 毒素、病毒 细菌部位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 外周血液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体腔 表皮,三类专职APC的比较,四、APC处理和递呈抗原的过程(两条途径),1.内源性抗原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指细胞内合成的蛋白分子。病毒蛋白或肿瘤抗原在胞浆内经LMP降解成多肽片段(8-12aa),经TAP分子转运到内质网与MHC-I类分子组装成“多肽片段-I类分子复合物”,移入高尔基体,最后移到细胞表面。APC以多肽-类分子复合体递呈给CD8+T细胞.,2.外源性抗原-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是指从细胞外摄入胞内的抗原,如细菌、外毒素等。APC经吞噬或胞饮作用摄入抗原,在吞噬体或在内体被蛋白水解酶作用降解为多肽片段(约1220aa),至粗面内质网,与MHC类分子及非变异链(Ii 链)结合成复合体,与高尔基体分泌的内体/溶酶体融合,Ii链解离,移到细胞表面。以多肽-MHCII类分子复合体递呈给CD4+T细胞.,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比例,免疫,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40-75,嗜碱性粒细胞,0,.1,-1,嗜酸性粒细胞,1-7,单核细胞,2-11,淋巴细胞,20-35,树突细胞,0.1-1,*Cells of the Immune System(免疫细胞),粒细胞等炎性细胞,一、嗜中性粒细胞,-急性炎症发生后首先到达炎症局部,吞噬异物或 Ag-Ab复合体,释放各种水解酶,引起炎症反应。-表面有IgG-Fc受体,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有补体3b、5a受体,通过调理作用,捕捉和吞噬被抗体和补体结合的细菌等微生物。,二、嗜酸性粒细胞,血液中少,组织中多、吞噬能力弱。胞浆内有嗜酸性大颗粒,对病原体尤其是寄生虫有细胞毒性作用。在型超敏反应的部位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肥大细胞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有关)。,三、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1、嗜碱性粒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中最少(仅0.5%1.0),无吞噬能力胞浆内有嗜碱性颗粒,含组胺,其FcR可结合游离的IgE,介导型超敏反应。2、肥大细胞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粘膜组织的小血管周围。作用与嗜碱性粒细胞相似。,四、其他血细胞,血小板:胞浆内含有颗粒,内有组织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表面有3bR,能吸附抗原抗体复合体,发挥 免疫粘附作用。,本章重点习题:,抗原递呈细胞主要的种类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