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ppt
李晓林,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个人观点,个人负责,不代表任何机构北京 2010.12,李 晓 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李晓林,中国保险业用了近25年的时间,于2004年4月末,总资产突破了一万亿元。之后,又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至2006年底,保险业总资产实现了第二个一万亿元。一年以后的2007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超过了2.9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7万亿。2008年我国保费收入已位居世界第6位,2009年6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3.7万亿元。2009年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达11137.3亿元 2009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4万亿 2010年11月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48962亿元,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中国保险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长期形成的矛盾尚未根除,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在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俱高的背景下,业务规模 与 业务质量、效益的矛盾;原有业务领域竞争过度 与 新业务领域开发不足的矛盾;公司长期效益 与 短期利益、短期压力的矛盾;等等 归根结底,是商机与风险并存时如何取舍的问题。虽然多数矛盾还是老问题,但众多矛盾的尖锐程度和聚集程度是过去所无可比拟的。,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恰逢外部经济、社会环境严峻: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保险市场的广阔前景与现实中保险业务规模的实现与否;市场与非市场行为交替穿行,多个行业的浮躁起伏中,保险行业与保险业者能否独善其身;全球金融危机与全线救市后,我们对规律的认识是否依然准确;特别地,在全球的价值评估体系的不稳定和价值标准的不一致性(不匹配性),与市场对评估结果过度依赖的巨大矛盾中,我们对风险的“不断防范”有多么可靠?该刹车和该快进的时候我们处理的是否得当。面对汹涌澎湃的风浪,在我们太希望尽快得到问题答案的时候,是否没有常常忽略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市场与非市场的体制继续交替穿行,我们将得到的是其优其劣?能否趋优避劣?资源配置体系是在不断优化,还是破坏、伤害与修复、完善交替循环?特别是保险机构的治理结构依然面临硕大的挑战于是 全面风险管理关键时期的关键工作,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保险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风险和收益是受其内在动力不断作用影响的,受其内在规律的约束多种力量的交织运行,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现象:服务价值决定了市场需求力,经营价值决定了供给力,社会价值决定了国家、社会愿意予以的支持力或者说政策优惠程度各变量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风险是此起彼伏的,因此,风险管理必须是动态中的不断平衡,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既然,风险管理必须是动态中的不断平衡,那么,在保险运营中,需要不断地思考:针对各种要素可能发生的变化,做了怎样的匹配性管理,余地多大更合理;当相关要素发生变化时,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怎样的调整节奏和幅度最优;调整后如何再进入优良状态?比如:定期寿险业务的经营,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变量之间的关系常常是明确的。以定期寿险的经营为例:保单的价格、被保险人死亡率、保险公司费用和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对业务的规模、资产负债的匹配、公司利润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这些关系,可以规划和设计公司的业务规模、利润以及风险。比如,为死亡率更低的人群设计更个性化的定期寿险服务,可以以标准人群更低的保费价格好标准服务赢得市场、赢得业务规模,以通常的控制手段管理风险,以常规的标准获取利润。其中,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和管理变量之间的动态波动关系以及风险的动态变动状况。,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定期寿险业务举例,被保险人年龄为50岁,5年期的定期寿险:保险金额为100,000元(死亡当年年末支付),保费每年年初605元,初始费用为60元加上第一年保费的25%,以后每年的费用为10元(考虑通货膨胀导致费用增值的因素)加上该年年保费的5%,假定通货膨胀率为3%。测算其未来各年利润。假设该寿险公司以4%的实际利率进行投资,假设死亡率数据:,李晓林,年末净现金流量,李晓林,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67.957元,结论 每保单 605 元的保费,可为寿险公司赢得67.957元的利润。,李晓林,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127.006元。,如果保费为624元,利润预期变为,考察相关因素对经营成果的影响,李晓林,如果保费为583元,其他假定不变,则利润预期变为,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0.4150元。,李晓林,价格影响利润当然,价格影响市场拓展 价格方针的空间?,结论1:关注价格的影响程度,李晓林,如果续期费用为1010P,其他假定不变,则利润预期变为:,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9.405元,李晓林,如果初始费用为6035P,其他假定不变,则利润预期变为:6038P。,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13.2440元 3.1699,李晓林,续期费用对利润有更多的影响初始费用的影响略低费用方针?,结论2:关注费用的影响程度,李晓林,如果死亡率0.3,利润预期变为:0.2。,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167.728元 1.500,李晓林,如果死亡率0.3,保费调整为 573 元,则 利润预期:0.2 626,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68.223元 66.740,李晓林,控制死亡率对死亡保险利润有很大的积极影响选取特殊群体对价格调整空间有重大影响,结论3:关注死亡率的影响程度,李晓林,如果资金运用收益率为0,其他假定不变,则利润预期变为 6,当使用的风险贴现利率为15%时,未来利润现值为:51.589元 81.177,李晓林,资金运用收益率影响利润但相对中短期险种来说其影响有限,结论4:关注资金运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李晓林,因此,变量之间的关系常常是明确的。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变量之间的动态波动关系,可以依据这些关系,规划、设计和全面管理公司的风险:针对任一风险要素(来自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的改变,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动态平衡不过,在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彻底解决时,风险管理的工具常常是双刃剑。,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在风险管理动态平衡中,资产和负债的动态价值评估是一项关键工作。保险业务的经营成果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在恰当地测算出保险业务带来的各类负债增量和资产贡献,即可核算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利润贡献=净现金流量 负债增量。,李晓林,但是,由于经济环境和财务规则的变化,资产和负债价值评估,给传统的寿险公司风险管理带来更大挑战。突出的例子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高调涌现:在资本市场大幅度下跌,多个跨国保险公司在其资产大幅度缩水的过程中,虽然业务经营未有改变,但因以公允价值方法计量的负债下跌更大而出现帐面利润,令寿险公司的股东和消费者均难以理解。究其原因就是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评估方式的不一致性(不匹配性)。,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价值评估,李晓林,价值评估 资产评估 负债评估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负债评估,李晓林,负债评估涉及的内容1 准备金/负债未来净支出的现值 未来支出-未来收入的现值 要素:不确定性(概率)问题 时间价值(利率)问题2 支出:保险金:约定金额,价值波动,认可程度 费 用:绝对额增减,竞争性波动 收入:保费:业务规模,退保 投资收益率 巨大的可操作空间3 精算原则:审慎/保守,稳健,确保负债不会被低估;确保公司偿付能力;,李晓林,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了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2009年1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业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91号),2009年12月22日,财政部印发了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915号,以下简称规定),2010年2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业做好实施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6号,以下简称6号通知),针对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准备金计量控制程序、折现率的选择、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风险边际、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以及非保险合同保单负债的计量等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公允价值的引入,李晓林,最新的定义,也即SFAS157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四个关键点:(1)以脱手价格(exit price)、而不是报告主体为取得资产支付的价格或承担负债收到的价格(entry price)来确定公允价值;,(2)明确地将交易性质界定为“有序交易”,也即指假设在计量之前的一段时期里就已经存在交易市场、交易所涉及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买卖是习以为常的,且该交易一项假设性交易而不是一项被迫交易或清算销售;,(3)将市场参与者界定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上资产或负债的购买者或销售者,其须符合四个条件,即:独立于报告主体、不是报告主体的关联方,熟悉情况、掌握信息、对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的相关要素有合理的理解水平,有能力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交易,自愿而不是被迫地进行交易;,(4)明确提出按照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确定公允价值,其中主要市场是指报告主体将以最多数量和最大程度出售或处置资产、转让负债的市场,最有利市场则是指报告主体以出售资产收到的最大化价格、或转让负债支付的最小化价格出售或处置资产、转让负债的市场。,关于公允价值概念,李晓林,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相关定义1994年7月,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在编译会计准则丛书国际会计准则有关章节之时,将“Fair Value”译为“公正价值”。1998年以后,我国会计理论文献之中则均采用了“公允价值”一词。1999年6月,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2006年2月15日所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此外,具体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一步从交易性质以及交易主体的角度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作了相应的补充,规定“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总体来看,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199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近乎一致,亦与IAS32中的定义基本相似。客观一些,可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熟悉情况的、自愿的交易方在公平交易中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李晓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FASB及IASB也都已明确将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全面公允价值计量确立为最终目标并为此而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但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持反对意见者亦不乏其人,特别是银行界、保险界等金融行业人士,强烈质疑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极力反对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建议,并认为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IASB: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前身是IASC: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李晓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更使得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对于市场波动的放大作用受到空前专注,也在金融业与会计界之间掀起了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重新点燃了公允价值优劣存废的激烈论战。时至今日,金融危机的成因已有定论,公允价值的“罪魁祸首”之名亦已得以洗脱,然而其在金融危机过程之中对金融体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却不容回避、发人深省。,李晓林,争议,(1)公允价值的应用将加大收益波动性,由此将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导致资本分配的无效率,同时亦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提高资本成本;,(2)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无法获取相应市场信息时,公允价值的计量将有赖于估值技术、并将包含过多的主观估计,这些主观估计损害了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也使其相对于现行会计模式的优越性无从体现;,(3)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违反资本监管要求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过多的监管干预,亦可能会使管理当局采取减少监管干预风险的不当行为;,(4)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会导致了财务数据的顺周期效应,即在市场向好时高估资产价值,市场下跌时低估资产价值,由此会弱化金融机构抵御和化解的风险能力、影响到金融机构的业务稳定,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公众的不理智行为、对市场的有效运行产生负面影响。,李晓林,综观当前有关公允价值应用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尽管有关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的实证检验并未取得一致性的证据,但其得到了规范研究的全面支持,国内外学者们均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满足资本市场财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最佳信息模式,是未来会计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公允价值在保险业应用的不断拓展,公允价值在保险业的应用及其前景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特别是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研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而如何通过对技术性难题的探讨改进和提升公允价值在保险业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努力。,李晓林,1.应当全面认识公允价值的内涵,并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公允价值在保险业的应用问题。对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所有研究都需以对公允价值内涵的理解为基础,而当前研究之中对于公允价值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因而有必要对公允价值的内涵做以清晰的界定。2.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结合对我国保险业公允价值应用状况的分析,对影响我国保险公司公允价值应用的因素进行提炼,有的放矢的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保险业应用的状况提出改进措施。3.应当对我国有关公允价值在保险业应用的现有规定加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保险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改进指南,为此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自身实际,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和完善保险负债公允价值的计量途径。,李晓林,对公允价值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一)公允价值非但没有被废除的迹象,而且还将会是会计计量的大势所趋。(二)当前公允价值的计量框架仍有待完善,需要进行更多技术性的审视和修正。(三)须客观认识金融与会计互动过程,加强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经济后果分析。,李晓林,从保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的一般框架出发、结合我国保险业公允价值评估的最新进展对我国传统寿险产品的负债公允价值评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2010年新规定中允许贴现率使用溢价的做法与国际公认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存在不同之处;对三类传统寿险在2010新规定与1999旧办法之下的准备金进行了测算、比较,容易发现新规定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寿险合同负债相对于原精算评估方法在数额上下降幅度较大。因此,李晓林,1.应高度关注公允价值概念在保险业中应用中的问题与前景;2.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于保险公司价值评估具有显著影响,其经济后果不容忽视;3.应当更深入地分析寿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问题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坚持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探索包括新型寿险产品在内的允价值评估方法。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匹配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不断优化原则。,李晓林,寿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的适用原则 首先,对于绝大部分的人寿保险合同来说,可能的交易市场只能是由(再)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组成的。寿险负债所构成的交易市场是不活跃的,几乎没有可以直接发现的公开交易市价。因此,第一层次的评估准则对于保险负债而言完全不适用。,李晓林,寿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的适用原则 其次,第二层次的评估准则主要是指采用类似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必要时予以调整。寿险公司某些储蓄产品同其它金融产品很相似,例如保险风险不显著的递延年金,使用一些公开市场中交易的证券可以大体复制出该负债的现金流。此时,类似的证券组合的市场价值可作为寿险负债公允价值的合理参照,对其中存在的保险风险调整后,可以直接作为寿险负债的公允价值。除了保障性不强的储蓄性产品外,其它寿险产品的未来偿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未来现金流量既依赖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保险人的生存状况或疾病状况等。因此,在公开交易市场上找到与这些寿险产品负债相类似的金融工具尤其困难,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寿险产品的负债而言,第二层次的评估原则也不适用。,李晓林,寿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的适用原则 最后,从对寿险负债特性的分析中可知:对于寿险负债而言,既不存在可观察的公开市价,也无法取得合适的类似金融工具的市价,前两个层次的评估原则都不适用。因此,寿险负债公允价值的评估必须遵循第三层次的评估原则,即借助于金融产品常用的估值技术与方法对寿险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的基本原理应遵循金融理论对于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如此,寿险负债公允价值的评估问题就转化为现代金融估值原理与技术方法在保险负债评估领域中的运用,并且要求得出的评估结果要符合“公允”的条件。,李晓林,(1)新会计准则实施当年,由于并未对保险合同的风险进行分拆,因而未对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造成实质性影响;(2)受准备金充足性测试规定影响,寿险公司准备金提转差整体有所上升;(3)新旧会计准则下,2006年度寿险公司投资收益呈现小幅负向调整状态;(4)当期大规模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是造成寿险公司净利润大幅正向调整的主要原因。,对我国十家样本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准备金提存状况、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的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李晓林,结合2006-2008年间11家寿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在寿险公司资产及负债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考察,就公允价值在寿险公司资产之中的应用情况而言:其一,当前寿险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类别主要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规模极小;其二,2006-2008年寿险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在总资产中占比分别达到38.90%、48.54%、42.55%,远高于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占比水平,此外各个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比及变动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三,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之中,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类资产的总量要远小于变动计入权益类资产,此外尽管二者在总资产中占比情况的变动趋势趋于一致,但前者占比的上升幅度要低于后者,而下降幅度却比后者更明显。,李晓林,我国寿险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及负债在总资产及负债之中占比差异悬殊,新会计准则之下资产及负债计量属性不一致,由此引发会计错配。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错配问题,进而实现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李晓林,因此,寿险公司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是寿险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李晓林,谢 谢!,个人观点,个人负责,不代表任何机构!李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