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完整版PPT.ppt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BY UNDRELAN,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密斯凡德罗简介,BY UNDRELAN,BY UNDRELAN,目录,2、巴塞罗那德国馆,3、柏林新国家美术馆,4、吐根哈特住宅,5、西格拉姆大厦,PART,ONE,密斯凡德罗简介,崇尚极简,思想复杂,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国籍:德国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PART,1,ONE,生平简介,19081911年 在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事务所工作,19191937年 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261932年 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席,19301933年 任德绍和柏林包豪斯学校校长,1938年任美国芝加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1940年改名为伊利诺伊理工学院),1959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1960年 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PART,设计理念,流通空间,少就是多,全面空间,转变,升华,理性,秩序,静止,实用,“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不变胜变,以一代全,2,ONE,PART,3,ONE,何为“少”?何为“多”?,设计理念解读,思想之“多”,体现设计之“少”。,设计之“少”,体现空间、功能可能性之“多”。,“少”就是“多”,PART,3,ONE,何为“流通”?,设计理念解读,流通实际上是理性和秩序的体现。,空间上的静止,使用上运动。,流通空间,PART,3,ONE,何为“全面”?,设计理念解读,用极简的手法表达全面的空间。,空间上的进化,功能上的发展。,全面空间,PART,ONE,4,设计小品,巴塞罗那椅,1、设计极简,但富有理性。2、做工精细,“少就是多”。3、尺度讲究,PART,TWO,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凡.德.罗,PART,简单与复杂,1,TWO,vs,PART,总体结构,1,TWO,平面空间布局简单,空间功能分工明确,流线清晰,PART,墙面造型,2,TWO,多为横墙或竖墙,墙面整洁,没有凹凸,墙面没有作开窗或掏洞等处理,PART,细节部分,3,TWO,PART,细节部分,3,TWO,PART,比例,4,TWO,方形1:1 黄金分割比矩形(近似2:3的矩形)1:2矩形 1:3矩形,PART,比例,4,TWO,玻璃面1:3 毛玻璃1:1 大理石墙面1:2 玛瑙石墙面2:3,PART,材料,5,TWO,玻璃的色彩也丰富多彩,有绿色、烟灰色、乳白色主体空间两侧使用烟灰色玻璃,北侧使用绿色玻璃与北面的暗绿色石材相呼应,也强调了空间不同轴向的等级,PART,对比,6,TWO,虚实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PART,THREE,图吐根哈特住宅,密斯.凡.德.罗,PART,吐根哈特住宅简介,继巴塞罗那德国馆之后,密斯开始将其设计思想与建筑功能相结合,并在1928年设计出了吐根哈特住宅。吐根哈特住宅是密斯于1928193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城为纺织品企业家的犹太人吐根哈特夫妇所建造的私人别墅,该建筑继续发展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同时在空间设计和室内材料的应用上独具特色,也是密斯在欧洲最具权威性的作品之一。,THREE,1,PART,场地与建筑,建筑坐落在一块倾斜的土地上,南面面向公用绿地。由于地处斜坡,落位困难,因此将主入口以及车库均放在临街的二楼,入口隐藏于墙壁和白色的半弧形的主楼梯玻璃围栏之间。通过楼梯下到一楼,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的空间,平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使室外与室内相互流通。,THREE,1,公用绿地,街道,主入口,旋转楼梯,平台踏步,PART,场地与建筑,THREE,1,地处公路旁,开车出行回家,打开车库便是。人们进出或穿越住宅是会产生一种有趣的层次感,这是地形造成的,密斯也正是利用了这点让建筑空间不只停留在平面上。,车库,建筑主体共有两层,主要的进口在地处公路旁的二层车库门。,PART,设计理念“自由移动的空间”,THREE,2,密斯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幕墙来扩张室内空间,让立面成为虚体,模糊墙的概念,使室内空间并不只局限在建筑物内。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交流构成了这种“自由移动的空间”形式。这种自由移动的空间也包含了内部空间的相互渗透,即“流动空间”。,建筑主体共两层,另有一个半地下室。住宅朝南的一面是一个大花园,周围是露天活动平台。,PART,“流动空间”的发展,THREE,2,“流动空间”在1923年的乡村砖宅方案中最早出现。然而由于结构条件的制约,在1925年到1928年的几幢以砖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小住宅项目中,密斯只是利用大房间的穿套和转折十分艰难地制造着空间流动。,密斯设想的乡村砖宅方案外观,乡村砖宅方案平面,1928年的小住宅设计,PART,“流动空间”的发展,THREE,2,直到1929年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由于采用了钢框架结构,墙体不再作为承重结构,才真正实现了墙体的自由布置和空间的自由流动,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PART,吐根哈特住宅中的“流动空间”,THREE,2,吐根哈特住宅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时间接近,在流动空间的处理上有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巴塞罗那馆在建筑边界的处理上流露出复杂的欲望。时而将墙体延伸至室外,时而采取在建筑外围制造围合庭院作为边界的手法。它们给人的感觉是流动空间的边界难以确立。巴塞罗那馆在流动空间外观表达上是暧昧不清的。,PART,吐根哈特住宅中的“流动空间”,THREE,2,然而在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明确将起居室的流动空间以清晰完整的玻璃体量呈现。如同巴塞罗那馆一样。吐根哈特住宅在其一侧也设立了条形庭院,然而它是透明的。在外观上被整合到统一的玻璃体量的表达中。不再是利用封闭的石材墙面来为建筑外观提供虚假的体积暗示。它是室内而非室外的。它的结构系统也与起居室空间一体。,PART,吐根哈特住宅中的“流动空间”,THREE,2,一层平面的流动空间,对人的空间心理的限定和释放,运用一些出挑的墙壁和弧形的隔墙,又给人一种空间导向。错觉后拥有一种无限的感觉。平行墙的形式增加了空间的流通感,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隔墙给人一种节奏的韵律感。这些隔墙将书房、客厅、餐厅和起居室划分为相互联系的空间,分而未离,隔而不断。内部流通的空间又被大片玻璃幕墙引向室外,室内外相互渗透,使得室内外空间产生流动。,PART,流动空间与功能相适应,THREE,2,在巴塞罗那馆中密斯实现了流动空间理想,可这座建筑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功能要求的特殊建筑。当回到功能性要求较强的住宅设计中时,流动空间与建筑功能的适应性就尤为重要了。吐根哈特住宅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住宅的公共部分使用开放、流动的空间模式,在私密部分仍然保持封闭的传统空间模式。这样就造成了住宅的垂直分区,用不同的内外形式表达功能差异,其中也是对地形高差的巧妙利用。但在密斯之后的设计中,垂直分区的模式没有继续沿用,而是发展出居住空间的水平流动,尝试着将私密空间也置于流动空间中。,二层空间的私密性,一层空间的流动性,PART,功能分区,THREE,3,PART,流线分析,THREE,3,街道,车库入口,主入口,PART,设计亮点,THREE,4,对地形的处理上巧用台基、分层处理,密斯在吐根哈特住宅中使用了厚重的半地下室空间构成,台基使建筑“嵌入山坡”。除去住宅功能所需要的辅助和设备空间,台基出现的另一个可能原因在于“上下层分异”造成了“上实下虚”的反常构图效果,所以强化台基效果来夯实整个建筑在视觉上的稳定性,也产生了虚实相间的节奏感。同时,它也成为了调节建筑与坡地关系的重要过渡。,-实,吐根哈特住宅的分层处理不仅满足了流动空间与功能相适应,也完美结合了地形,在不同的方向观看还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感受,使其在立面上富有变化。住宅的上层,有着直通公路的出入口,沿公路方向看它像是“底层”,它的下层,高居于半地下室的基座上,有着一个比上层入口更为庄重气派的大台阶降向山坡,造成一种“在上层”的错觉。,PART,设计亮点,THREE,4,室内材料的运用,吐根哈特住宅起居空间的优美还得益于材料与细部的精致处理。原色羊毛地毯、黑色猪皮及灰绿色椅面显得协调。暖色调为主的材料运用,使得室内空间显得温馨,而不同材料的质感,让室内看起来简洁而又不失变化。,PART,不足之处,THREE,4,1、让流通空间流通起来的落地窗完全开敞。整个空间暴露于室外。缺少正常生活中所需的必要的隐私。人住在里面就像被养在鱼缸里。2、密斯设计的家具都是不可移动的,家具本身使空间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可移动却使其本身变成了一种障碍。若家具移动原有的空间感又可能被改变,违背了建筑师原有的意图。3、从功能分区的角度上看,卧室单元置于远离公路的下层似乎更符合常理。起居室置于上层,会使建筑外观的体积构图中轮廓更加完整,虚实关系更符合“上轻下重”的习惯审美心理。4、西南方向的大面积开窗可能会受到西晒的影响。,PART,FOUR,西格拉姆大厦,密斯.凡.德.罗,玻璃幕墙之父和钢铁建筑结构之父密斯凡德罗,二战后,密斯建筑创作的风格:钢与玻璃的建筑艺术 密斯一生实际建成的建筑物不多,发表的言论也少,他说过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他对现代建筑师的影响却很大,但他的贡献不在于他的理论,他的贡献在于他长年专注地探索钢框架结构和玻璃这两种现代建筑手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西格拉姆大厦,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杰作西格拉姆大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是位于纽约的一座摩天大楼。坐落在美国纽约公园大道375号,曼哈顿中城第52大街和53大街之间(GIS coordinates+40.7582,-73.972)。由德裔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和美国人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共同设计,1958年完工。全楼高157米,共38层。西格拉姆大厦被认为是功能主义建筑的经典、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杰作。,西格拉姆之前的纽约摩天楼真实的结构框架被完全隐藏在各种精致的石头柱式、拱券以及复杂的线条后面,使建筑看起来真的历史悠久是虚假态度和落后审美观念。,纽约早期的大厦,密斯在设计时,避开了曼哈顿地区大多数塔楼常用的台式、金字塔式的样式,把大厦主体处理成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建筑师采用了当时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些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西格拉姆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范斯沃斯住宅风波,西格拉姆大厦的设计背景,就因为这座住宅的风波,再没有人敢冒这样大的风险来请密斯,因为人们不需要可看不可“往”的房子。,不甘失败的密斯,下了一番苦功,终于找到了一种染色玻璃来代替原来的无色玻璃。经过一番努力和宣传,1952年他终于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厦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要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大厦主体现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吕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西格拉姆大厦的设计风格,他的设计想法直接而简单:让承受重力的钢结构直接暴露以构成外观,取代伪饰的立面铺贴。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技术规范的限制,钢结构表面必须被防火材料覆盖,而人们选择以混凝土包裹。密斯被迫选择了“假做”:在玻璃幕墙表面嵌以工字钢,以此显示原本想要外露的结构受力构件这就是今天站在大街上所看到通体贯穿在大楼表面的古铜色竖线条。讽刺的是,这样的立面策略令建筑用钢量增加数千顿,造价增加也超过了总体的12%。可以说,密斯是用一种假替代了另一种假,工字钢的“假”形式,表达了对推崇功能的真实表现的渴望,在形式上较之前的柱式拱券也更为简洁,反映了新的时代性。所以,这样的设计策略也被称为“国际风”,直到今天仍在发挥影响,鲜有建筑师能从根本上提出全新的方法来摆脱密斯所划定的智域。,西格拉姆大厦的立面设计,秩序性 古典比例,西格拉姆大厦的古典意向,柱廊意向,严谨的结构逻辑性,现代体貌古典意蕴,PART,FIVE,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密斯.凡.德.罗,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密斯凡德罗 封笔作,光与玻璃的殿堂,密斯凡德罗,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PART,1,FIVE,始建于1962年,落成于1968年,坐落于德国首都柏林,建筑背景,密斯职业生涯最后乃至最高的作品,工业革命: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新的力学观念和系统的结构科学的出现,PART,1,FIVE,建筑概况,64.8m(屋顶)的正方形,54*54玻璃幕墙围合的展厅;钢与玻璃建造,地上层花岗岩平面面积105*110,8根8.4m十字形截面钢柱支撑,展览大厅四周都是玻璃幕墙围合,钢的平屋顶。,地下一层:永久性展品,地上一层:流动展厅,PART,2,FIVE,建筑概况,单一的多功能大空间,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分区形成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大面积玻璃,通透感又增加了采光面积,弥补选址位置光照不足的问题;为解决冬天玻璃凝结的水汽和地面的寒冷的问题,专门设计了大型暖气设备和地暖。,柱子与屋面节点是一个焊接的圆球形结构;室内雕塑和室外点塑相互呼应、锥形立柱构造、纠正屋面盖板不到10cm的倾斜度,PART,3,FIVE,黑色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一个大的正方体嵌套一个小的正方体极简主义,建筑特点,单一的多功能大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在巨大的空间内自由分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极简主义,古典均衡、简洁明快:玻璃和钢材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光洁平直、精确新颖的美,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PART,3,建筑特点,形成巨大的压迫感和震慑力,但是内部却又许多精致的细部,建筑的层次感很丰富。由3.6*3.6*1.85的正方形钢材料组合而成。单独建造,一次性吊装完成。,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用新材料、新形式以及建筑自身的要素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空旷、单一,把蒙德里安的“几何形体派”概念用建筑表达出来,蒙德里安贵垂直和水平的对位的神秘含义心驰神往,而密斯用他特有的建筑形式作了平面和立面以及空间上的表达,对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FIVE,BY UNDRELAN,空间的延续与发展万能空间,回归古典形式,PART,3,建筑特点,FIVE,BY UNDRELAN,空间的延续与发展万能空间,有秩序的重构,古希腊神庙,范斯沃斯住宅,柏林美术馆,PART,3,建筑特点,FIVE,少就是多,BY UNDRELAN,在他的最后一座建筑中,密斯的平面中终于只剩下了“空”本身,“万能的空间”诞生了,密斯凡德罗,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