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与技术.ppt
审计技术与方法,主讲人:付道美2013年9月,第一章、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总论,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涵义、特征和作用,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目标和内容,一、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涵义:P1-2,在现代企业环境和现代审计环境下,由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专职审计人员,依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并采用现代审计技术依法独立的对企业的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收支业务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鉴证与评价,借以揭示错弊,维护财经法纪,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促进宏观调控的审查监督体系。,二、社会经济特征对财务审计的影响,三、现代企业财务审计基本特征,企业,国 家,统计资料、财务报告等,差异及人为因素,怎么办?,企业,国家经济,四、现代企业财务审计作用P6-9,1、及时了解掌握审计信息,便于国家调整和控制重要经济领域,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企业可能,2、确保会计信息及其它经济信息真实、可靠,为各项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虚增资产,漏列负责,虚盈实亏,贪污舞弊,误导投资者,3、可以保证国有、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合法4、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确保各项经营责任的履行和经济目标的实现5、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隐患,促使其健全完善控制制度,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节、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目标与内容,一、目标 1、总目标: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对某项审计活动总体要求2、具体目标:鉴证某方面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总体要求的衡量标准,具体目标,真实性,存在性,所有权,计价,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报表披露,合法性,截止与分类,相对而言审计的侧重点:,国家审计目标合法性 社会审计目标真实性 内部审计目标合理性二、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内容:1、企业资产审计 2、企业负责审计 3、所有者权益审计 4、收入审计 5、费用审计 6、利润审计 7、会计报表审计,第二章、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第一节、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程序,一、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程序的涵义及作用1、涵义:在审被审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中,审计机关和被审单位双方必须遵守的顺序、形式和期限。,2、财务审计程序的作用 保证审计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熟练程度 审计工作规范化,二、国家审计程序(三阶段),1、审计准备阶段(计划开始发出任务书)(1)审计机关的准备工作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审计事项委托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签发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前3日向被审单位送达)(2)审计组的准备工作明确审计任务,学习法规,熟悉标准初步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拟定审计工作方案,2、审计实施阶段(1)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审计方案(2)评审内部控制制度(3)实施审计活动,搜集证明材料(4)编制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3、审计终结阶段(1)审计报告的编写(被审单位自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未提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2)审计报告的审定(3)审计处理处罚(4)审计听证(5)审计行政复议,四、社会审计的程序(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上述三阶段的工作内容:1、签审计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3、内部控制制度测评4、运用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5、编制审计工作底稿6、完成审计外勤工作7、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A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200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2001年度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编制是A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工作包括在抽查的基础上检查支持会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证据,评价管理当局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做出的重大会计估计,以及评价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工作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公司2009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09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某会计师事务所(盖章)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中国某市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2010年4月1日,四、内部审计的程序的特点,1、准备阶段: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审计方案较机动灵活,且可随时补充修改2、实施阶段:无须做初步调查,无须对内控作健全性调查、符合性测试和有效性评价,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建议3、终结阶段:,第二节、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方法,一、企业财务审计方法的历史发展:(一)财务审计方法:为取得充分有效依据,以使最终做出审计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的总称。,(二)财务审计方法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以经济业务为基础的审计方法 以全部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账目为基础,从直接依据会计资料进行普遍审计入手收集有关证据,并主要依据此类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2、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 先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调查,并在评价内控的基础上决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在进行实质性测试的一种审计方法。,3、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各种审计方法,综合各种证据,以形成合理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4、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审计方法,二、企业财务审计的一般顺序审计方法:(一)顺查法: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报表(二)逆差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三)直查法:相对于顺查法和逆差法而言的,直接从有关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审计方法(四)制度(基础)审计法:P34 审计人员通过对内控制度的调查、了解与评价来确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以及程序,进而进行实质性审计的一种方法,制度基础审计法的工作步骤:1、内控制度的健全性调查(1)调查和描述内控制度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2)对内控制度进行初步评价2、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和有效程度进行的测试,也称遵循性测试,它是基于对正确评价内控制度可靠性的需要二产生的,3、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评价 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分为:高、一般、低三个层次,三、企业财务审计的一般范围审计法,1、详细审计法(审计全部会计资料)2、抽样审计法(以部分推断总体)四、实质性审计方法1、审阅 6、观察2、复核 7、调节3、核对 8、分析4、函证5、盘点,继续,调节法1、由于未达账项2、由于资产的盘点日往往迟于结账日 结账日存量=盘点日存量+结账日至盘点日发出量结账日至盘点日收入量,返回,第三节、制度基础审计,一、内控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西周财政收支实行分权并核对账目宋代对收支结算采用“四柱清册”形式以制约其平衡20世纪40年代内控与内部审计结合,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内控制度的理论和方法,(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其本质特征:P451、概念:为维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方针,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全面管理所采取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套自我调控体系。,2、内控的本质特征:P45以职能部门为主体客体为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有明确控制目标具有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手段按制约原来设计,具有信息反馈装置的经济信息控制系统,(三)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P45-461、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2、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正确、及时可靠3、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规、合法4、保证经济责任的贯彻执行5、增强企业管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6、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主要业务循环内控制度(一)主要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1、购买环节内控以采购业务为例2、生产环节内控3、营业收入环节的内控以售货业务为例,(二)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1、合法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协调性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有效反馈原则7、经济性原则,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一)内控制度在审计活动中的作用 20世纪初,内部控制尚未衍变为内部控制制度时,内部控制制度对审计所起的重要作用就为不少审计学者所认识;而以评价内控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被权威的确定为审计活动的主要内容,且迟至20世纪40年代才见于正式规定。,(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程序和方法(1)内控健全性的调查(2)内控符合性测试(内控执行情况和有效程度)(3)内控有效性评价用对照分析法用内控原理和设计内控制度的原则来对照分析描述出来的内控制度各控制点,确定存在哪些弱点和缺陷先进企业对比法,(三)内控制度评审结果在财务审计中的作用(1)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2)根据内控制度评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帮助企业进一步健全内控,第三章、货币资金审计,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的概述,货币资金审计:对企业货币资金来源、使用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监督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及内容:P63(一)目标:1、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2、收支的表述及账务处理的完整性3、账面余额真实性、真确性4、披露的恰当性5、效益性,(二)内容:1、内控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的测评2、验证货币资金实有数存在性,检查账账、账证、账实是否一致3、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是否合理、合法4、评价周转速度、利用效率等,二、货币资金审计的主要步骤,1、评审企业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1)职责分明、钱账分管(2)日清月结(3)付款需审批(4)支票签发需至少会计和出纳两人签名,不签空头支票,发票、收据要按顺序编号(5)除规定外,收支需用银行转账结算(6)按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时入账(7)所有外汇收支应由指定银行统一管理,2、实质性审查(1)审计人员应盘点、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进行账实核对(2)检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真实性、合法性(3)审查其他货币资金的合法性、正确性,第二节、现金审计,一、库存现金审计概述(一)库存现金审计的目标1、确定被审单位被审期间现金收支业务的合法性、入账的及时性和完整性2、确定现金账面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3、确定现金的存在、所有权4、确定库存现金披露的恰当性,二、了解和评价库存现金的内控制度,(一)库存现金内控制度概述1、现金收支与记账要岗位分离2、现金收支要有合法、合规的依据3、现金收支要及时、准确入账;支出要经核准4、不允许坐支现金,当日现金及时送存银行5、按月盘点现金6、加强现金收支内审(二)了解库存现金内控制度,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1、核对现金日记账与总账余额2、盘点库存现金3、检查现金收付业务的真实性(抽查现金日记账和收付款凭证)4、检查现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5、检查现金收付业务的截止日6、披露(在“货币资金”项目下反映),继续,1、制定盘点计划,确定盘点时间 最好实施突击性盘点,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上班前或下午下班时,范围一般包括企业各部门经管的现金2、核对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收付款凭证3、由出纳审阅库存现金日记账进行加计累计数额结出现金结余额4、盘点保险柜现金实有数,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5、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为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6、盘点金额与日记账金额核对,如有差异。寻找原因,并作适当记录或调整7、如有冲抵现金的借条、未提现金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库存现金盘点表”中说明并作必要调整,返回,四、常见错弊及案例分析,1、现金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影响:用于发职工各种奖金,支付回扣或其他非常活动,且逃避国家税收,侵蚀国有资产或化国有为私有)2、挪用库存现金,即“挪用公款”影响:利用企业资产为个人服务,影响企业正常业务经营活动,3、贪污公款,即出纳或其他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窃为己有并在会计账 目或会计凭证上作虚假处理的行为影响:侵占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是严重违法行为4、以现金支付回扣和好处费案例分析见书本:,第三节、银行存款审计,一、银行存款审计概述(一)银行存款审计目标:1、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合法性、入账的及时性和完整性2、账面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3、存在性和所有权4、报表披露的恰当性,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一)银行存款内部控制概述1、办理银行存款收支与记账人员应岗位分离、职责分离、相互制约2、银行存款收支业务要有合理、合法性的依据3、全部收支及时准确入账;支出要经过核准4、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账实要核对一致5、加强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二)了解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1、银行存款收支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办理2、银行账户是否存在与本单位经营无关的收支3、是否存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情况4、出纳与会计职责是否严格分离5、是否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1、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符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3、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函证银行存款的余额5、检查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6、检查大额银行存款的收支7、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8、检查银行存款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列报,四、常见错弊及案例分析,(一)银行存款审计中常见错弊1、企业存入的现金来源不合法2、企业未将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现金全部、及时送存银行3、企业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银行账户从中收取好处费4、企业违法国家规定进行预收货款业务,5、企业存在假存或少存多记的舞弊行为6、企业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的用途不合法、不合理7、企业支付银行存款后不记账,以掩盖非法开支8、开立“黑户”,截留存款(二)审计案例分析:P69,第四节、其他货币资金审计,一、其他货币资金审计概述(一)其他货币资金类别及核算内容1、外埠存款2、银行汇票存款3、银行本票存款4、在途货币资金5、信用证存款6、信用卡存款7、存出投资款,(二)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目标1、确定被审单位被审期间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合法性,入账及时性与记录的完整性2、确定其他货币资金账面余额真实性、正确性3、确定其他货币资金存在性和所有权4、确定其他货币资金在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恰当性,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一)其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概述1、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要岗位分离2、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要有合法、合理依据3、全部收支及时准确入账;支出要经过批准4、加强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二)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1、其他货币资金收支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2、其他货币资金记账依据是否恰当、充分3、其他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4、出纳与会计的职责是否严格分录,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1、获取或编制其他货币资金明细表2、取得并检查其他货币资金余额调节表3、函证其他货币资金,并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4、检查其他货币资金的所有权5、关注是否有质押、冻结等对变现有限制,或存放境外,或有潜在回收风险的款项,6、抽取其他货币资金资产负债表前后大额收支凭证,实施截止测试7、抽查大额其他货币资金收付记录8、对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其他货币资金在审计底稿中予以注明,以考虑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9、检查其他货币资金的列表是否恰当,四、常见错弊及案例分析,(一)外埠存款审计中常见错弊1、企业非法开设外埠存款账户2、外埠存款支出业务不合理、不合法(二)银行汇票存款审计中常见错弊1、银行汇票使用不合理、不合法2、企业收受无效银行汇票,给企业带来损失3、银行汇票非法转让或贪污,(三)在途货币资金审计中常见错弊 在途货币资金业务不真实、不合法,如虚增在途货币资金,将在途货币资金挪作他用或贪污(四)审计案例分析:P72,第四章、应收款项审计,第一节、应收款项审计概述第二节、应收账款审计第三节、应收票据审计第四节、其他应收款审计第五节、预付账款审计,第一节、应收款项审计概述,一、应收款项的内容:1、应收账款2、应收票据3、预付账款4、其他应收款,二、应收及预付款项特点:P761、属于流动资产2、没有实体存在,只有账面存在,企业易虚列或高估资产3、与企业销售、结算等结合在一起,三、审计目标1、业务发生的合法性、合规性2、账面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3、所有权4、计价的正确性5、账务处理的正确性6、应收项目表述的完整性,第二节、应收账款审计,一、应收账款审计概述:(一)应收账款涵义:P77(二)审计目标:1、业务的合法性、入账的及时性、记录的完整性2、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3、存在性、所有权4、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比例的恰当和正确性5、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报表列报的恰当性,二、了解及评价内控,1、建立明确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2、对客户订单的管理控制3、调查信用,核准销售降低坏账风险4、据销售订单发货5、对销售货款及时入账6、货款按期收取7、坏账的审批与注销,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一)取得应收账款明细表 将明细表总额与明细账合计数、总账余额核对、结合坏账准备科目金额与报表金额核对,如不一致,查明原因,作调整(二)编制或取得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了解可收回性一般余额大、拖欠时间长的项目作为审计重点,(三)函证应收账款,1、函证范围、对象(1)范围:全部款项中选取适当样本进行函证占总资产比重越大,样本数越多内控薄弱时,样本数要多以前函证出现较大差异或未回函的作重点函证样本否定式函证样本数大于肯定式函证(2)对象:P81,2、函证方式:(1)肯定式函证(积极函证)相关内控无效;预计差错率较高;金额较大;可能存在争议或差错(2)否定式函证(消极函证)相关内控有效,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预计差错率较低;欠款金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被函证人能认真对待函证,并对不真实情况给予反馈,3、函证的时间选择和函证的控制(1)时间:发函时间要考虑对方复函时间,保证审计工作结束前取得函证资料(2)控制:a.审计人员直接控制函证的发送与回收b.无法递送被退回的要查明原因c.以传真和邮件回函的,审计人员直接接收,并要求对方寄回函证原件d.肯定式函证未取得回复时要进行二次、三次函证,仍未回函的采用替代程序 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4、函证结果差异的分析(1)双方入账时间的差异a.已发函,货物在途中,被审客户已入账,债务人未收到货b.已发函,债务人已付款,被审客户未收到款c.货被退回,被审客户尚未收到d.债务人因货物数量、价格等原因,全部或部分拒付(2)一方或双方记账错误(3)舞弊行为的存在 找原因,与债务人直接联系,核实账目,必要时要求客户进行调整,5、对函证结果的评价(1)函证结果没差异:推论全部应收账款是正确的(2)函证结果有差异:估算应收账款总体存在的累计差额;及未被选中进行函证的应收账款累计差额(四)检查已收回的大额应收账款(五)检查未函证应收账款(六)检查坏账的确认与处理(七)抽查有无不属结算业务的债权(八)分析明细账余额余额一般在借方,(九)审查坏账准备的提取与使用1、分析性复核2、检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比例、数额、会计处理、前后期处理方法的一致性3、检查坏账损失4、检查长期挂账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5、检查函证结果回函中如有例外事项或争议金额,要查明原因,作记录并作相应调整(十)检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列报,四、常见舞弊行为及案例分析,1、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不实(如采用净价法)2、应收账款账户记录的内容部合法、不合理3、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未及时回收)造成损失4、应收账款余额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比率过大5、对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不合理6、会计核算时备抵法使用不正确案例分析见书本:P88-89,第三节、应收票据审计,一、应收票据的概述:审计目标:1、应收票据业务发生的合法性,入账及时性和记录完整性2、应收票据账面余额真实性、正确性3、应收票据的存在性和所有权4、应收票据是否有效5、应收票据利息计算的正确性6、应收票据及坏账准备列报的恰当性,二、了解及评价内控1、票据保管人员不得进行会计记录2、授权批准接受、贴现、换新要经主管人员书面批准3、违约票据的冲销要按程序进行4、票据到期只支付了部分款项的,应在背面登记相关内容进行专门记录,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一)取得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二)监盘库存应收票据(三)函证应收票据(四)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由出纳员以外专人负责登记“应收票据备查簿”),(五)对票据贴现的审查1、票据贴现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入账2、票据贴现的计算是否正确3、票据拒付是否及时转账,(六)分析评价应收票据可兑现程度(七)请被审单位协作,在应收票据明细表上标出至外勤审计时已兑现或已贴现的应收票据,核对收款凭证等资料,以确认资产负债表项目真实性(八)对应收票据相关坏账准备进行审计(九)审查应收票据在报表中列报的恰当性,四、常见的舞弊及案例分析,1、应收票据业务记录内容不真实、不合法2、应收票据业务会计核算和管理混乱3、“应收票据”账户长期挂账,超过支付期(最长9个月)后不及时转入“应收账款”账户案例分析见书本:P92-93,第五章、存货审计,第一节、存货审计概述第二节、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第三节、存货实质性审计,第一节、存货审计概述,存货: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区别于非流动资产的基本特征:持有存货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 存货的确认标准:法定所有权,一、存货的特点1、存货种类繁多,占用资金多,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是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其核算正确性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2、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变化周期快,供求关系等市场环境对其影响较大,这加大了对其核算管理的难度,容易出现差错3、存货计价基础和方法种类繁多,增加了核算和检查的难度,二、存货审计的目标余额的真实及正确性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存在性和所有权入账及时性和正确性截止日期的正确性计价方法和过程的恰当性列报的恰当性,三、存货审计的基本内容(一)分析和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二)审核和复算存货的计价基础和计价方法(三)抽查和验证存货的收发业务和期末余额(四)检查和认定存货的盘存制度,四、存货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健全性调查(1)内部控制制度在关键点上是否建立了强有力的内控制度(2)内控是否存在薄弱环节2、符合性测试通过观察、检查等方法对内控实施情况和有效程度进行测试,3、实质性审查1、验证存货账面余额2、验证存货计价方法3、抽查存货收发记录4、查实存货核算的截止日期,第二节、了解和评价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一、存货内控制度的要点(一)存货实物流转控制系统采购;验收;保管;发出;生产;销售等环节(二)存货价值流转的控制系统1、成本会计控制制度即加强存货成本的核算与控制2、永续盘存制度由会计部门负责,二、了解和评价存货内部控制制度,1、了解并记录存货内控制度2、实施简易抽查3、采购业务的测试(1)抽查订货单样本(2)审查订货单样本是否有请购单或其他授权文件 验收报告 核对(3)收货方发票 请购单 入库单,(4)检查记账凭证及账务处理4、存货内控制度的评价(1)是否健全完善(2)是否有效执行(3)存货内控整体强弱及各个部分强弱情况(4)审计人员对存货内控可依赖性和内控风险,第三节、存货实质性审查,一、存货实质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一)分析性复核(二)年末存货监盘1、存货实地盘点前的规划(时间、人员、封存、盘点标签、范围等)2、盘点问卷调查3、实地观察与抽查4、编写盘点工作底稿,(三)存货质量审计监盘中1、检查是否存在陈旧、滞销、毁损、失效等2、存货质量或性能能否满足销售或使用的要求3、存货质量等级能否与会计账簿上记载的价值匹配4、明细账上极少变动项目,注意是否属于积压报废项目,(四)存货采购业务的审计1、审查存货采购明细账或存货明细账、抽查凭证确保采购业务真实、合法、正确2、审查存货采购成本的构成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3、审查存货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4、审查存货验收入库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五)存货发出业务的审计1、审查存货明细账、抽查凭证确保存货发出业务真实、合法、正确2、审查存货发出成本的合规性和正确性3、审查存货发出业务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合规性、正确性(六)存货计价测试,(七)购销业务截止测试1、定义:P1092、方法:检查存货盘点日前后购货发票、验收报告与入库单(销售发票与出库单)查阅验收部门业务记录,凡接近年底(含次年年初)购入或销售的货物,均须查明相应购货或销售发票是否在同期入账,(八)存货跌价准备和跌价损失的审查(九)报表上披露恰当性的审查,二、常见错弊及案例分析,(一)常见错弊1、账户运用不合理2、存货收入计价不准确3、存货发出计价错误4、存货账务处理不规范5、存货盘存方法错误(二)案例:见书本P114-115,第六章、投资审计,第一节、投资审计概述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第四节、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第五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第一节、投资审计概述,投资:企业为获得收益或资本增值,而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投资分类:按投资方向分:对内投资、对外投资按性质分:债权性投资、权益性投资按持有意图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业务审计特点:审计数额大,业务发生频率低,一旦投资形成后很难改变其投资方向 对外投资还具有风险投资审计的目的:不仅确认投资业务真实性和存在性,更重要的是审查其投资效益,以及投资合理性,投资审计目标:存在性、所有权、投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记录的完整性、计价方法的正确性、投资业务是否有效益,投资业务选择是否合理;投资收益是否正确计价等,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审计,一、长期股权投资审计概述:P1191、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内容:P1192、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的目标:P119,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1、明确的授权和职务分工 授权批准经办复核保管记录、会计处理等2、健全的证券保管制度(1)委托专门机构代管(2)自己保管,3、将证券登记在企业名下4、详细登记股权业务详细记载关于股权业务的各项内容5、定期盘点核对真实、存在,三、实质性审查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 2、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股权投资的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3、对于重大投资,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被审单位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股利等情况4、审查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要获取被投资单位已审定的财务报表 如被投资单位报表未经审定,需要对其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P119,检查除净损益以外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是否调整计入所有者权益5、审查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6、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的,应检查其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7、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8、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逐项审查,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9、结合银行存款等的检查,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质押、担保情况10、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的恰当性,11、其他股权投资实质性审查要点(1)审查其他股权投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审查企业用于其他股权投资的财产物资(3)审查其他股权投资收益核算的正确、真实,会计处理、税务核算及分配是否合理、合法(4)审查企业联营解散后的财产清算情况,被投资企业解散时,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清算是否正确财产物资的分配是否符合规定企业收回的股权是否按规定渠道入账,有无借机转移资金的现象企业收回股权的账务处理是否合规,四、常见错弊及审计案例分析(一)股票投资审计中的常见错弊1、账户设置不正确2、股票投资的计价不正确3、股票投资账实不相符4、截留股票投资收益5、股权投资手续、文件方面的错弊6、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确认不合规7、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不正确,(二)其他股权投资审计中的常见错弊1、其他股权投资的内容不正确2、其他股权投资计价不正确3、其他股权投资账实不相符4、对外投资的资产不合规、作价不合理5、截留其他投资收益案例分析:P124-125,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概述:(一)概念:(二)债券投资于股票投资的本质区别:1、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2、股权的目的不同3、投资收益风险不一样4、股权期限不同5、清偿顺序不同,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目标1、存在性2、所有权3、增减变动和投资损益记录完整性4、计价方法是否正确5、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是否计提6、年末余额是否正确7、列报恰当性,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1、合理的职责分工2、健全的资产控制制度3、详尽的会计核算制度4、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5、完善的定期进行盘点核对,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与方法1、获取或编制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表2、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会计处理3、检查库存持有至到期投资并与账面余额核对4、函证持有至到期投资,5、核实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持有目的、能力及本科目核算范围是否恰当6、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的记账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及会计处理7、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少的记账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及会计处理8、根据相关资料,确定债券投资计息类型,9、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是否正确10、持有至到期投资划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理是否正确11、了解是否存在用于债务担保的持有至到期投资12、检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13、若发生减值,利息计算及处理是否正确14、列报的恰当性,四、常见错弊及审计案例分析1、账户设置不正确2、债券投资的计价不正确3、持有至到期投资摊销不正确4、超过国家有关股权范围的规定进行对外投资5、债券投资计价的错账、假账6、债券投资入账不及时,第四节、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概述:(一)概念:(二)审计目标:存在性、所有权、增减变动及投资损益记录的完整性、计价方法的正确性、效益性及收益计量的正确性、后续计量是否合理、列报恰当性(三)审计范围:内控相关资料;证明其存在的资料;证明其所有权的资料;证实其余额的资料,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1、明确职责分工2、买卖核准手续3、健全的保管制度4、明细记录是否完整5、对有价证券流动记录是否有确实的控制制度6、是否定期盘点7、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与方法:1、获取或编制交易性金融资产明细表2、核实期末结存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及科目核实范围是否恰当3、将交易流水单、交易记录与明细账核对,检查记录的完整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4、监盘库存交易性金融资产5、向相关金融机构函证6、抽取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减变动相关凭证,检查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合法性,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复核计算相关损益8、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恰当9、是否存在重大变现限制10、列报的恰当性,四、常见错弊及审计案例分析1、交易性金融资产计价不正确2、长期投资与交易性金融资产间界限划分不严格3、投资收益效果差,第五节、可控出售金融资产审计,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概述:(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念:初始确认时即被确认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及除下列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价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审计目标:1、记录的完整性2、存在性3、所有权4、计价(金额)的正确性5、列报的恰当性,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1、明确职责,职务分离2、买卖核准手续是否齐全3、有无健全的证券保管制度4、明细记录的完整性5、对有价证券的流动记录和流动是否有控制 制度6、是否定期盘点7、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三、实质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1、获取或编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明细表2、核对对账单与明细账,检查会计处理3、核对账实是否相符4、向有关金融机构函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核实结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目的,并检查本科目核算范围是否恰当,6、抽取增减变动凭证,检查原始凭证的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恰当7、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9、减值准备计提后价值回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发生减值后利息计提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11、检查损益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审查13、计算利息收入的利率是否正确14、结合银行借款科目,了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存在债务担保情况15、列报的恰当性,第七章、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审计,第一节、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审计概述一、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审计的概念:P134-135 二、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审计目标三、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审计内容四、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审计程序,第二节、固定资产审计一、了解和评价固定资产的内控:P1391、固定资产预算制度严格控制增减、控制舞弊2、授权审批制度董事会或其他权利机构3、凭证记账制度明细账、总账、卡片账4、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5、明确的职责分工采购、验收、保管、记录、使用、处理等6、定期盘点(1)验证存在性和存放地点、报管情况的适当性(2)及时发现使用和管理中的弊端7、科学保养制度(1)建立科学的使用、报管、维修、保养制度(2)部分设备办理必要的保险,8、完善的资产处置制度 专门的使用或职能部门提出处置要求审批部门对处置原因和途径进行审批专门部门进行处置9、定期分析和报告制度 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实际与预算的差距、创收益能力,二、实质性审查(一)验证固定资产期末余额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汇总表 了解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和减少额2、审核固定资产账簿记录正确性核对:总账、明细账、台账、卡片账是否一致,3、盘点固定资产,验证其归属权(1)盘点的数量、金额与台账和明细账核对(2)查阅契约、产权保证书、财产税单、抵押贷款还款收据、保单、购货发票、律师开的证明资料等,(二)审阅固定资产增加业务1、列示固定资产增加分析表(1)明确本期增加固资的时间分布以判断购置是否正常、折旧计提是否正确(2)明确增加的金额比重以确定审计重点(3)明确增加的固资类别以了解增加固资的目的(发展生产、改善管理或职工生活)2、检查固资增加的手续增加的批准、验收等,3、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产权证明(1)外购固资采购发票(2)房地产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保单、抵押贷款还款收据等(3)运输工具执照(4)接受投资或捐赠投资、捐赠协议(5)融资租入租赁合同,4、审查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1)外购=买价+相关税费+必要支出(2)自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全部支出(3)投资=双方确认的价值(4)融资=租赁开始日该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两者中较低者,(5)更新改造=原账面价值+新增价值-变价收入(6)捐赠:a、凭证上金额 b、同类或类似固资市价+税费 c、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7)盘盈=同类或类似固资的市价-累计折旧(8)无偿调入=调出单位资产账面价值+税费,5、检查固资增加的账务处理注意不同增加途径对应的贷方科目(三)审查固资减少的业务1、编制“固定资产减少分析表”确定审计重点2、减少固资的批准手续3、减少固资的计价(考虑原始成本、累计折旧)4、账务处理会计科目的正确应用,(四)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审计1、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2、折旧计提总额 影响因素:固资原值、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防止擅自调节年限和残值)3、折旧年限参照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4、计提折旧的时间和范围(1)时间:按月计提;本月增加的下月计提,本月减少的下月停止计提(2)不应计提折旧的资产:经营租赁资产、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资产、单独估价并作为固资入账的土地、超龄使用或提前报废的固资5、折旧的计算不同计提方法对应不同计算公式6、折旧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五)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披露(六)审查固定资产清理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_复核加计合计数、与总账、明细账核对2、清理的理由是否经相关部门鉴定批准,3、清理收入与费用是否真实、准确,清理结果计算是否正确4、固定资产清理在清理结束后是否及时转销,有无长期挂账调整损益的5、列报,(七)审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数,与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核对2、计提、核销的批准手续3、分析性复核期末固资减值准备占固资原值的比率与期初数比较,4、实际发生损失时,减值的转销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价值回升不应该冲回减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