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与听课评课.ppt
课堂观察与听课评课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教授 熊宜勤2010.12.20,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为:(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教师有两种途径获得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一种途径是将自己的课堂向他人开放,通过他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观看,从而鉴别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劣势。另一种途径,是自己走进他人的课堂教学,通过对他人与自己课堂教学的比较从而确证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劣势。将这两种途径相比较,不难发现第二种途径相比第一种途径有着极大的优越感。因为在数量上让他人来听自己的课,肯定少于自己去听别人的课;在质量上,他人听了自己的课,也不见得会真实地讲出他所认为的优点与劣势,所以,让别人走进自己的课堂,这需要开放的心态;让自己走进别人的课堂,只需要态度上的勇敢;但要从他人的课堂中有收获,那就需要科学的观察了。,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走出来的时候,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即要鼓励他人,还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一、课堂观察的目的,1、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虽然每个人的课堂总是有不少的优点,也会有不少的缺点,但如果要向上课人学习,似乎优点更容易找到原因,而缺点往往没有原因,即使有原因也是上课人本人所难以克服的。因此,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听课人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去批判上课人的缺点是什么,而是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是什么。,1、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由于上课人已经尽力了,表明对课堂教学中缺陷的弥补已经超出了上课人的能力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当听课人指出上课人的缺陷时,除了让上课人对自己越发没有信心之外,似乎对上课人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经常听评课的教师应该非常有体会,当你为上课人指出课堂缺陷之后,虽然上课人在理性上都认可,可到了下一次上课时这些缺陷依旧存在。,1、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上课人不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事实上并非如此,不是上课人不接受他人的意见,而是他接受了他人的意见,但并没有能力来实施或者在他看来也没有必要实施他人的意见,而且往往是前者阻碍了教师对课堂缺陷的修正。更重要的是,当听课人只是指出对方的课堂缺陷时,这对听课人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多大的帮助,总是看见他人缺点的人,并不能证明这就是自己的优点。,1、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并谦虚地向上课人询问与学习产生课堂优点的原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在课堂观察中,上课人往往是被动的,听课人是主动的,问题在于听课人是用自己的主动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是揭示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其实课堂教学在行为层面上的经验往往是不可以迁移,因为它是镶嵌在上课人的人生经历、知识背景以及课堂教学的背景之中的;真正能够为上课人带来收获的并不是简单模仿上课人的成功经验,而是探索与学习上课人取得课堂优点的原因,通过对上课人取得课堂优点原因的移植,来优化与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情境,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优点更多而缺点更少。,1、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2、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当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学习了他人的课堂优势,吸取了他人的课堂劣势之后,就会反身识别自己的课堂优势与劣势了。其实区分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是相对容易的,困难在于如何处置自己识别出来的优势与劣势。,2、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每个人都希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另一是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前者见效快,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后者见效慢,操作起来也更有难度。其实,不管你如何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补上来的东西永远都不如自己生出来的持久,如果有过补牙经历的教师对此应该有深刻的体会。,2、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在观察他人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在反省自己的课堂时,重要的也是发现自己的课堂经验。意识到并自我肯定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与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的前提。课堂教学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每一位教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堂优势;只不过你的课堂优势可能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你的课堂优势可能被别人认可也可能被别人否定而已。,在以课堂教学职责为标准来评价教师时,只认为课堂优势超过课堂教学要求与课堂劣势低于课堂教学要求,才是合格或者优秀的教师。因此,不管他人如何评价你的课堂教学,都不是绝对地发现与认可你的课堂优势,而这种评价模式压抑了许多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实上也杜绝了许多教师走“通过拓展自己课堂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这条专业成长之路。,3、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当我们进入他人的课堂,他人就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教育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上课人的优点与缺点都表露出来了;更有意义的是,听课人通过他人真实课堂的观察,还可以影射出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3、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课堂教学不可能全部是教师的教学优点,也不可能全部是教师的教学缺点,课堂教学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当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通过与上课人的优点相比而发现自己的缺点时,这就意味着有可能自己的这些缺点是可以弥补的,虽然弥补的方式方法仍然需要自己去探索,但从讲课人的成功之道中却是可以获得较大的启示。当教师发现自己与上课人有着同样的课堂缺点时,表明自己的课堂缺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可能这些课堂缺点要么是不需要避免的,也有可能是无法避免的,这就为听课人也有此课堂缺点找到了安慰,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寻找到了自信。,4、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要充分地发现课堂观察的功能,就必须站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上来观察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探寻到教学的内在规律。我们完全可以套用“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来说明课堂教学,那就是“一百个教师就有一百种课堂教学”,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性的体现。可是,尽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集中体现,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个性而缺少课堂教学自身的共性与规律性。,4、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成功都是一样的,但课堂教学的失败却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意味着不管是谁的课堂教学,它都有着属于课堂教学自身的规律性,而这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二、课堂观察的理念,走进他人的课堂,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在他人课堂中观察到什么内容。,你听多少课,你怎么听课,这本身只是数量与技术问题;真正决定课堂观察结果与功能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堂观察理念,你有着什么样的课堂观察理念,你也就在证明与拓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特征。,完全可以说,课堂观察的数量与技术问题决定课堂观察的效率,而课堂观察理念则决定着课堂观察的效果。,1、“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走进他人的课堂,并不是去做他人课堂的镜子,而是做自己课堂的大使。在他人的课堂中,体验与品味他人课堂是课堂观察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这只是课堂观察的任务而已;而课堂观察追求的目的,并不在于品味与鉴别他人课堂,而是考虑如何更好地建设自己的课堂。,1、“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其实,如果不把观察他人课堂建立在建设自己课堂的意识之上,就很难深刻地体验与认知他人的课堂。当我们听他人的课时,往往会缩小他人的课堂优势并放大他人课堂劣势,会很自然地认为他人的课堂优势是机会所致,而他人的课堂劣势是客观存在;但在自己课堂中,又往往会放大自己的课堂优势并缩小自己的课堂劣势,,,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课堂优势是客观努力的结果,而自己的课堂劣势是偶尔为之。当我们以建设自己的课堂为出发点来参与和体验他人课堂时,就会更乐意于认可并借鉴他人的优势,就会易于理解他人的课堂劣势,并在自己的课堂中回避掉。,虽然在他人的课堂中,上课人不会把我们当学生;但在他人课堂中,我们的确站在了学生这一面。在自己的课堂上,尽管我们努力地想做到“因材施教”,由于立场的不同,使得我们离现实中的学生仍然很远,毕竟主观上的努力是难以改变客观上的立场与角色认知的。在他人的课堂中,给了我们走近学生,并站在学生立场上观察课堂的机会。,2、“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2、“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在他人的课堂上,如果我们放弃学生立场,就会与上课人结成同盟,将课堂中的优势归因于教师个人的能力,将课堂中的劣势归因于学生或者外在的环境,从而错失站在学生立场设计与体验课堂教学的机会。当我们在他人的课堂中,能够站在学生立场上体验课堂进程并感受到课堂真正的目的;再次回到自己课堂时,不但会改变自己的课堂理念,而且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离学生学习更近,因此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深度。,在我看来,课堂教学的深度,并不在于站在教师立场上如何设计与策划,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的花枝招展;而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捷而又有力,从而更易于被学生群体理解与接受。,3、“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听课者作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在课堂观察中既容易“断章取义”,又容易将“教什么”与“怎么教”割裂开来,而两者的综合会使得听课者更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演”,而忽略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目的性。,3、“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要提高课堂观察的品质,不是在课堂观察中如何表现自己的“听评课能力”,而是更有效地拓展自己课堂观察的视野,在观察上课人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的同时,更要将上课人的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起来,把上课人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恢复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目的性。,3、“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其实不管教师在课堂上怎么表现,“教什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当“怎么教”凌驾于“教什么”之上时,这就是课堂“华而不实”的典型表现。当我们在观察他人的课堂时,并不是看他人教学活动的多姿多彩,而是看教学活动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学功能,也就是将“教什么”诠释得让学生理解与接受。,4、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在传统的观点中,总认为课堂观察的重心肯定是课堂,课堂观察的目的也就是欣赏他人的课堂优势,识别他人的课堂劣势。可是,不管你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了上课人多少优势,当你回到自己课堂时,能够照搬照用的还是微乎其微;,不管你对上课人的课堂劣势提出了多么宝贵的意见,可当你下次再去听课时,上课人还是我行我素地延续自己的课堂风格,你的宝贵意见效果并不明显。所以,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课堂观察功能,但要在实践中发挥实效,就不再是那么简单了。,由此可见,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装饰或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理念,来提升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能力,正是借助于对上课人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对听课人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对上课人与听课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三、课堂观察的要素与结构,课堂教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生涯,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生涯。好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长一路顺风,好的课堂教学让教师发展一马当先;差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度日如年,差的课堂教学让教师声名扫地。,三、课堂观察的要素与结构,要完全认清课堂教学的全部要素,恐怕还不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所能够企及的;但为了对课堂教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课堂教学中的支柱性要素进行观察与分析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三、课堂观察的要素与结构,为了让课堂观察更为便捷,我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共五个要素,它们分别是: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方式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学习成功率与课堂思维深度。,三、课堂观察的要素与结构,1、教学目标 这里的教学目标仅指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设定的任务,它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产生直接影响,也可能只是教师自己教学活动的准备与规范,只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产生间接影响。,1、教学目标A)教学目标的清晰度B)学习目标的预测C)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联度,A)教学目标的清晰度,教学目标的清晰性既影响教师自己对教学过程与教学任务的理解,还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接受,再科学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得到清晰的表达,也不可能对学生学习目标有所助益。对于课堂观察来说,教学过程设计对教师自我的清晰度,教学目标设计对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清晰度,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性要素。,B)学习目标的预测,学习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任务设定。教师在预测学生学习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出发,结合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提出可以为学生接受的学习目标。当然,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预测,既是教师自己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更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专业引领。,C)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联度,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实施的教学活动,是以帮助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归宿的;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实施的课堂学习活动,又是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准则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间的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同一,而是指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够真实地为学生所理解与接受。,2、教学指导方式的丰富性,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而几十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又相并甚远,每位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丰富自己的教学指导方式,力求满足更多学生的教学需求。,对同一个知识点,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不一样,理解角度也不一样。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不但自己要完全理解知识点,更要体验似懂非懂时的困惑,要感受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的味道。前者是对不同理解程度的体验,后者是对不同理解角度的感受;只有对不同程度与角度的体验与感受,才可能形成多种教学指导方式,从而帮助处于不同理解程度与不同理解角度的学生掌握知识点。,2、教学指导方式的丰富性,A)多种方式令人的印象深刻B)多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C)多种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活化D)多种方式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A)多种方式令人的印象深刻,多种教学指导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印象深刻,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有深度。学生需要多次地认识学科知识,还需要多角度地认识学科知识,多种模式地认识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熟悉学科知识,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并最终将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B)多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总是将学科知识分为若干单元或者知识点,这样便于学生分时段与分步骤地学习。可是,被人为分割的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并不因为教材的分割而变得独立起来,与此相反,教材越是人为地分割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高,,在诸多考核中,并不是考查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单元与知识点的立体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指导方式,并不是重复对同一知识点的讲解,而是对同一知识点不同角度的解读,这在无形中恢复了知识点的立体性,有助于让学生从学科知识的高度理解被教材人为分割的知识单元与知识点。,C)多种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活化,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段内掌握更多的人类知识,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压缩”的技巧。虽然教材因为“压缩”而融进了它原本无法包括的内容,但这却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进行“解压”。,而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解压的过程,就是让教材中的学科知识恢复生活性。学科知识的生活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生活故事,另一是社会对学科知识的需求与学科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指导方式,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材中学科知识进行解压,由于不同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观察视角不同,自然他们对学科知识进行解压的要求也就不同。但总的说来,掌握更多解压方法的教师,往往更容易为处于不同层次与不同角度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D)多种方式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多种教学指导方式有利于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发展,避免因为学生群体发展的单一要求使得学生的个性与潜质被埋没。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就相送甚远。要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去帮助他们。,3、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沿着教师的教学引导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要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前提就是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与接受教师的教学过程安排。,3、教学过程的清晰度,A)教学设计的清晰度B)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清晰度C)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A)教学设计的清晰度,一个没有计划的四十分钟,会让学生觉得度日如年;一个计划完善的四十分钟,会让学生度年如日。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有效的学习活动,就需要教师预先给学生一张清晰的“课堂教学地图”,让学生不至于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迷路。,教学设计的清晰度,不仅仅以教师自己感受到的清晰度为标准,而是要以教师向学生与听课者表达的教学设计清晰度为标准。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可能教学设计的清晰度要对学生学习活动发挥引领功能,这个清晰度要远远超出自己的理解,而且还要能够通过文字或者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然,这种清晰的表达本身也有助于教师把课堂教学设计得更加的清晰。,B)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清晰度,不管教师表达出来的课堂教学设计清晰度如何的高,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清晰地设计与规划“自己课堂”。因此,考查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清晰度,既是对教师教学设计清晰度的回应,也是对学生自己设计与规划“自己课堂”清晰度的评价。,C)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决定的。只是从表现教学过程本身精彩的教学活动,虽然形式上非常吸引学生,但却离教学任务的完成越来越远。因此,在课堂观察中,虽然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但更要以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为标准来审视教学过程的教育价值。,4、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管课堂中的教师表现得多么优异,不管课堂教学本身多么的精彩,不管教学过程设计得多么的清晰,课堂中总有部分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更乐意于让自己置身事外,而不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实对教师而言,只要学生对课堂参与有了广度,就对教师教学的梯度提出了要求,而且在整体上还对教师如何把握整个课堂的深度提出了挑战。,4、学生的课堂参与度A)广度B)深度C)梯度,广度是指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比例。,在课堂教学中,要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须以学生自己对课堂的参与为前提;如果学生只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不管课堂教学表现得多么精彩,它对学生而言都只是一幅风景画而已。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教学才寻找到了影响学生的机会与突破口。,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可以分为主动参与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有可能是因为学生为了“解自己的惑”而走进课堂,也有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的精彩演绎吸引学生走进课堂,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既是学生的幸福,也是教师的幸福了。被动参与课堂有可能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得不参与课堂,也有可能是在教师的强制之下,为了免受教师的惩罚而不得不参与课堂。,主动参与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走进课堂,容易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动参与是学生基于外在的学习或者生活压力走进课堂,这也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会让学生对课堂本身产生厌倦感。,B)深度,虽然每个学生都置身于课堂之中,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参与了课堂,其实让老师特别生气的还不是逃课的学生,而是置身于课堂之中但心智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在课堂观察中,可以参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理解问题的程度来判断学生参与课堂深度的标准,还可以通过学生上课时眼神的力度来确证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这对于课堂观察同样适用。,C)梯度,就单独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中存在参与深度的区别,就整体来说则表现为学生差异大既是课堂教学的梯度了。而课堂教学中的梯度表现为既然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课堂参与的梯度现象,教师是否针对学生课堂参与的梯度做出回应,是否针对学生课堂参与梯度做好回应,就成为课堂观察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评价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梯度的回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时,有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不一定要求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来促成学科知识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传递与渗透。,二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是否顾及到了不同问题的思维层次,并根据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提深层次的问题,这会打击低层次的学生;只提低层次的问题,会忽略高层次学生的需求;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就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与引领学生的课堂思维。,三是教师在作业与试卷设计与点评时,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回馈与反应。作业与试卷越是统一,对教师来说越是简单,受到打击的学生比例就越高。教师用低标准来要求高水平的学生,这是瞧不起学生;教师用高标准来要求低水平的学生,这是打击学生;只有用学生在作业与试卷中的变化值来评价学生,这才是教育学生。,5、课堂思维深度,在传统的思维中,总认为课堂观察就是用眼睛观察课堂,最多加上用笔记录课堂,这样既完成了扩大自己课堂视野的目的,又可以向学校与同事交待进行课堂观察的任务。其实,在课堂中观察什么,是由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决定的;在课堂中观察到了什么,又会对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产生影响。,在这种观察与思考的双向互动中,少不了听课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体悟,它既不是课堂观察,也不是课堂思考,但同时又兼具观察与思考的成份。针对课堂体悟而言,课堂学习氛围、课堂人际互动和课堂思维品质,是表现课堂品质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A)课堂学习氛围,对课堂学习氛围的体验,主要聚焦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控制两个维度上。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远不只是教师在知识与道德上对学生拥有优越感,更应该把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看成是教育的起点。,如果教师在不宽容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活动,就只能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与观点去填补学生因为年幼而留下的空白,或者教师就用自己的强制与生气来掩盖学生因为年幼而显现出来的无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所以控制与宽容并不矛盾,但存在控制的程度与宽容的内容之间的适应问题。如果教师宽容的事情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的,那么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应该是间接性与引领性的;否则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应该是直接和明确的。,B)课堂人际互动,一个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借助于课堂教学这项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在生活中,如果只有利益共享而没有情感共享,那只是商业伙伴;如果既有利益共享又有情感共享,那可能是朋友;如果没有利益共享只有情感共享,那就是真正的知已了。所以,课堂中的人际互动,肯定会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中的互帮互助,更体现在彼此之间就共同的体验、共同的观点与共同的收获的共鸣。,课堂中真实的互动,可以表现在行为层面,如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如同学间的交流与探讨;但并不必然如此,更为深刻的人际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同一个观点的默契,应该是同学之间就同一样感受的共鸣,这不定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与活动表现出来,往往在彼此的相视一笑或者同样的身体语言中得以充分表达。,C)课堂思维品质,评定上课人的课堂思维品质,不能简单地看教师在课堂教学要素中的得分,而是用更为辩证的观点来考虑,这主要有:一是通过考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来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进退之道。教师教得好并不等于学生学得好,教师教得多也不意味着学生就学得多,所以我们觉得教师在课堂中偷懒时,要格外谨慎地区分教师的偷懒是基于教育的目的,还是基于个人生活的习惯。,二是通过考查课堂管理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判断课堂教学的深度。课堂管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可一旦课堂管理走在课堂教学的前面,那课堂教学就会被课堂管理所掩盖;井然有序是管理的功劳,但也可能在课堂教学上表现为死气沉沉。因此,对课堂教学的判断,肯定是以教学计划为蓝本,要以教学效果的显现为依据,但如果拘泥于教学计划与教学效果,既是对上课人教学活动的约束,更是对听课人课堂教学理念的嵌制。,3、课堂观察的评估与反思,从他人的课堂中走出来,不仅仅表现出你走出他人课堂的教室,更重要的是你要从他人的课堂氛围中走出来,从他人的课堂思路中走出来。这时候有两项最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去完成,一是如何评估他人的课堂,这需要你对上课人有一个反馈;二是如何反思自己的课堂,这需要你对自己有一个反馈。,评估上课人的课堂,这并不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上课人一堂课的观众,就要对上课人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而且上课人还希望你能够为他的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甚至还希望你能够为他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这实在是勉为其难。,这就要求上课人的课堂评估不要停留在一时一事之上,能够站在课堂框架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从而在课堂教学理念层面与上课人展开交流,避免让课堂中的一时一事成为课堂评估的重点,从而阻碍听课人与上课人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当然,对听课人来讲,在对课堂教学中的一时一事的点评,更容易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但这样的点评并不令人信服,而且会因为脱离了课堂教学的结构与系统,让一时一事的点评失去现实意义。,最重要的,还不是通过迁移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是从课堂教学内在规律的角度,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他人课堂教学技巧与策略的借鉴是永无止境的,虽然这可以短期内让自己觉得收获满满,但时间长了,借鉴与迁移的课堂教学技巧与策略多了,反而会让自己迷失在这些技巧与策略之中,让自己失去树立课堂教学观的机会,失去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与创新性。,课堂观察既是一项活动,也是一种习惯。当我们把课堂观察当作一项活动的时候,以上三个步骤也就可以让这项活动得以比较完善的实施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课堂观察当作一种习惯时,对我们要求就过错不只是这些。作为一种习惯的课堂观察,对课堂观察的理念、课堂观察的结构、课堂观察的过程的要求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对我们的学习心态,对我们的思维品质,对我们的创新意识,对我们的实践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偶尔走进他人的课堂,能够谦虚地向他人学习,能够静下心来站在学生的立场体验他人的课堂;可是向他人学习,站在学生立场,对他人的课堂保持谦虚的心态,对自己的课堂保持批判的心态,这并不是一两次课堂观察就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听课人对自己教育素养与生活涵养的全面超越了。,超越别人并不重要超越自己才是关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