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ppt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课 题: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生理、病因及病理、辅助检查。2、熟悉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3、掌握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4、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辅助检查。5、熟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6、掌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评估、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7、熟练掌握怎样预防血栓形成及健康教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ity of lower extremity)指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解剖和生理】下肢静脉系统由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组成。(一)浅静脉(二)深静脉(三)交通支静脉(四)瓣膜(五)下肢血流动力学(六)静脉壁结构,【病因和病理生理】(一)先天发育异常(二)后天性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感小腿肿胀不适,至后期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的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一)特殊检查1.大隐静脉瓣膜礣能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2.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二)影像学检查1.下肢静脉造影术2.无创性血管检查,【处理原则】(一)非手术疗法(二)硬化剂注射(三)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一)血栓性浅静脉炎(二)湿疹和溃疡形成(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2.身体状况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二)术后评估1.手术情况2.患肢血循环3.康复情况,【护理诊断/问题】(一)活动无耐力(二)潜在并发症(三)知识缺乏【预期目标】(一)病人的活动耐力逐渐增加。(二)病人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三)病人能正确描述病的预防知识,【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减少下肢静血液淤滞及水肿(1)缚扎(2)维持良好姿势(3)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4)卧床时抬高患肢300400,以利静脉回流,2.下肢皮肤薄弱处应加以保护,以免破损。3.术前皮肤准备,(二)术后护理1.卧床休息2.应用弹性绷带3.观察手术切口4.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5.有小腿慢性溃疡者,应继续换药,并使用弹性绷带护腿。,【护理评价】【健康教育】(一)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二)继续应用弹性绷带或弹力袜13个月。(三)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站、坐时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四)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病因和病理】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为相关静脉远端回流障碍的症状。(一)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前臂和手部肿胀、疼痛,手指活动受限;(二)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血栓形成除有上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临床表现外,还有面颈部和眼脸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病程、及临床分型不同而有不同表现。,【辅助检查】(一)多普勒超声检查(二)静脉造影术(三)放射性核素检查【处理原则】急性期以血栓消融为主,中晚期则以减轻下肢静脉淤血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一)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溶栓、抗凝和祛聚疗法。1.一般处理2.溶栓疗法3.抗凝疗法4.祛骤疗法(二)手术治疗常用于下肢深静脉,尤其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小时者。,【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2、身体状况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二)术后评估1.术后患肢血管的通畅程度2.抗凝治疗期间有无出血倾向3.病人活动情况,【护理诊断/问题】(一)病人下肢胀痛程度减轻。(二)病人的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三)病人能正确描述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护理措施】(一)预防血栓形成1.增加活动2.避免血液淤滞3.预防静脉管壁受损4.早期发现,(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卧床休息2.抬高患肢3.病情观察4.并发症的观察5.禁烟6.饮食7.术前准备,(三)手术后护理1.体位与活动2.加强观察3.预防感染4.抗凝治疗时的护理(1)肝素(2)途径(3)剂量调节(2)香豆素类衍化物,【护理评价】【健康教育】(一)告诫病人要绝对禁烟。(二)进低脂、多纤维的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三)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参加适当运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课后思考题:对长期卧床病人怎样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