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定稿.ppt
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诗、词、曲、赋、小说、戏曲,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表现为生动曲折的故事,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悟其理。,形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二)诗文有别,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创造的形象蕴涵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引发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因此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示例: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朱自清荷塘月色,示例,诗文有别,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清吴乔 诗写意,文写实,散文较之诗歌更为具体逼真,与实际生活更贴近,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 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 历史类散文重要的历史事件,“古代散文欣赏”学习目标和单元构成,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文体对象:中国古代散文,游记散文哲理散文史论散文传记类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阿房宫赋,庖丁解牛,项羽之死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2)文体内容:,过小孤山大孤山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庖丁解牛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项羽之死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阿房宫赋通过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方山子传通过生动曲折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大铁椎传通过充满悬念的记叙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学法建议:,1、做好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生字词标上音;梳通段义,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提取每段内容要点并归纳文章内容;浏览课后练习,初步思考问题;质疑问难,将难点问题写出来,做到心中有数。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学史书的相关知识,文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或时代特征。4、课前课后反复诵读,重点句、段和篇章还要熟练翻译。5、学完整个单元后及时总结,或对比阅读,排查知识漏洞,或铺之练习加深理解,巩固记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示例,激情导入 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背景回放 陆游幼年时经历过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对故土沦丧,人民涂炭极感痛心。曾参加科举考试,因谈论恢复中原而被罢官。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他一路上观秀丽山水,探幽奇绝境,访先贤遗迹,采民俗风情。且行且记所见所闻,感慨万千,精于抒情的他写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本文是他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篇日记。,小孤山简介,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迎山而上胜迹迭(di)出,启秀寺、一天门等十余处景点,每一景点都有其雅观和民间传说,并镌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大孤山简介,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其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耸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在此山岩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贾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可惜这些建筑因历代兵灾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坏。近年,山上重建了望庐亭、云眠亭、宝塔、寺庙等建筑,山下建了停泊游船的码头,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重要景点。,矶 j燧 su窦 du潦 lo巉 chn上干云霄 gn榭 xi,栖鹘 q h抟 tun蠡 l葭 ji赪 chng湓 pn汲 j以杏仁澄之 dng,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澄(dng)清混水易,澄(chng)清问题难。,泊:小船漂泊(b)在湖泊(p)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2、总结本课的幸、信、胜、然、以、之、而等词的用法。3、把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习重点,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覆盖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防守的士兵。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上冲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gun)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来装饰,与水光山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惠济庙和安济夫人 惠济庙,始建于唐代,叫“启秀寺”,很狭小,内朔一男形神象,姓氏不详,也无从考记。庙在盛唐后,日见荒芜。晚唐时,几经战乱,寺庙一度破毁。北宋时期,庙重建。改名“惠济寺”,始祀海神妈祖,即现在所称的小姑娘娘。据清一统志称:“(妈祖)天后,宋莆田林愿第六女,始生有祥光异香,长能乘法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升化后常飞翻海上,专司救助海难。宋、元、明、清时,累著灵迹。”故宋代在此立庙祀之,并对女神一再加封,给她以“助顺安济广济惠济夫人”的称号。南宋绍兴初,魏国公张俊从湖湘还,曾对小孤山寺庙加以修葺,扩建为六重,规模宏敞。庙前额曰“惠济”,神号“安济夫人”,并有碑载其事。,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 因此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极尽登临的胜景,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大概是长江西路一带水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dng)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s)流行七百里云。,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取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拉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船被风阻不能行进,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疏通课文理清作者的行踪,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泊沙夹南望彭泽、都昌诸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这四个景点。,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构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山),明确:,本文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多角度写景。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2)写景物重点突出。写小孤山着墨最多,作者借登临览胜的机会,较详细地描写景物,而且还写庙宇传说,前人诗咏,近人事迹,内容丰富。(3)运用对比法,如写小孤山,则以金山、焦山、落星山比较,写大孤山则以小孤山比较,写水,则动静、缓急、清浊,对比鲜明,写出江与山的特色。(4)运用传说、引用前人诗句:为景物添彩生色。,陆游是在先遭到罢免官职,后又被重新起用的人生际遇中写这篇文章的。联系时代背景,解读作者所描绘的山川景物中蕴涵的韵味和深意。陆游此次出任夔州通判,是从一个罢官家居的人重新被起用的,因此,在一路跋涉之中,尽管山川景物奇绝,也不能不在山川登临中深寓感慨,有所寄托。文中融情于景,足见作者心迹的地方有四处。一是写孤石。“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为什么偏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倾轧、打击,仍不改收复之志的墨客的孤独情怀。,二是写“俊鹘抟水禽”而去。“俊鹘抟水禽”这本是一很自然的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文中。“甚可壮也”一句中,作者所伤怀的恐怕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关联陆游的志向愿望及前半生的履历,我们可以遐想到墨客此时何等期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期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健壮,动民气魄。,三、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古刹,“徙倚久之而归”。“徙倚久之”,绝不仅是只是想多看几眼景象,更是表达了面临半壁山河百感交集的庞杂心绪。四、江水清浊明显,“合处如引绳,不要乱”。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之情。,主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释义】: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凌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对比阅读,苏轼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zho)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hun),晓镜开新妆。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山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以浪漫之笔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二者差异明显,却无高下优劣之分。,小结,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与实际生活更贴近,能让人身临其境。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课堂练习,重点字词,抛江 嵌岩窦穴迥异 如宝装屏风潦缩 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信造化之尤物也饰以楼观亭榭 与江山相发挥西麓 舟人指点岸如赪尝加营葺 徙倚久之而归俄复开霁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每汲用 岸土赤而壁立,幸(1)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王(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4)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5)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也,副词,幸而动词,宠幸副词,幸好动词,希望形容词,幸运,幸福,信(1)信造化之尤物也(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也以信(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5)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的确形容词,诚实名词,信用名词,信物副词,随意,胜(1)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作名词,优美的景色shng动词,经得起动词,胜过形容词,优美,好shng形容词,尽,完,然(1)杰然特起(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3)实不然也(4)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复以小艇游庙中(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用,用,并且,因为,之(1)信造化之尤物(2)自数十里外望之(3)徙倚久之而归(4)何功之有哉?(5)之二虫又何知,的 它语音助词,无义 提宾的标志 这,而(1)突兀而已(2)徙倚久之而归(3)岸土赤而壁立(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罢了)(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2)岸土赤而壁立(3)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晚:名作状,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上:向上,名作状,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B,作业:改写成散文,体会诗文的不同,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