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分析概述短期经营决策的一般方法生产决策.ppt
61 决策分析概述62 短期经营决策的一般方法63 生产决策64 定价决策,第六章 决策,决策分析的定义和一般程序 与决策有关的相关成本 短期经营决策的一般方法 新产品开发决策 是否接受追加特殊订货的决策 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成本加成定价法 市场基础定价法,学习要点,一、决策的概念,二、决策的分类,三、决策分析的程序,决策分析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如图所示:,调研经营形势,确定经营问题所在,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分类,一、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相关成本:指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决策分析中必须重点考虑的成本。,无关成本:指不受决策结果影响,与决策没有直接联系,已经发生或肯定要发生的成本。,二、与决策相关的系列成本名称及含义,二、与决策相关的系列成本名称及含义,二、与决策相关的系列成本名称及含义,62 短期经营决策的一般方法,一、差量分析法1差量分析法的定义 管理会计人员在分析研究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与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别基础上,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叫做差量分析法,也称做差别分析法。2与差量分析法有关的概念(1)差量:是指两个互斥备选方案同类指标之间的数量差异;(2)差量收入:是指两个互斥备选方案预期收入之间的数量差异;(3)差量成本:是指两个互斥备选方案预期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4)差量损益:是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实际上就是两个互斥备选方案预期收益之间的数量差异。当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时,其数量差异为差量收益;当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时,其数量差异为差量损失。,3差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差量分析法是以差量损益作为方案取舍的标准,其基本原理,当差量损益时,应选择方案;当差量损益时,应选择方案。,应该注意的是:,(1)应用分析时,既可以采用分步骤计算分析的,也可以采用编制差量分析表的方式。(2)差量分析法所涉及的成本为相关成本,收入为相关收入;(3)两个备选方案并不严格要求哪个方案是比较方案,哪个方案是被比较方案,只要计算中遵循同一处理原则,决策结果是相同的;(4)差量分析法仅适用于两个备选方案之间的决策,如果是多方案决策,只能分别先进行两个两个方案的决策,逐步淘汰,确定最优方案。,【实例61】安庆公司每年生产甲半成品10 000件,销售单价为6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全年固定成本总额20 0000元。若把甲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则每件需追加变动成本20元,乙产品的销售单价为90元。要求:(1)如果公司具备进一步加工10 0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且该能力无法转移,并需追加60 000元的专属固定成本,作出甲半成品直接出售还是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的决策。(2)如果公司只具备进一步加工7 0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且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加工业务,预计一年可获得贡献毛益80 000元,作出甲半成品直接出售还是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的决策。,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如下:,(1)编制差量分析表,如表62所示:,可见,进一步加工方案较优,可比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多获利40 000元。,(2)此时的相关产量为7 000件,而不是10 000件,对外加工的贡献毛益就是一种机会成本,必须加以考虑。编制差量分析表,可见,由于继续加工比直接出售少得利润10 000元,故直接出售方案较优。,【实例62】安庆公司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为80 000台时,可用于生产产品和产品。生产产品,每件需消耗20台时,生产产品,每件需消耗32台时。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表64所示。该厂的其他条件要求只能生产其中一种,试分析应该选择哪种产品?,根据资料编制差量分析表如表65所示,,从表65可知,生产产品比生产产品生产多实现利润16 000元,所以选择生产产品。,二、贡献毛益分析法,1贡献毛益分析法的定义 贡献毛益分析法: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备选方案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一种方法。,应该注意的是:(1)这里所说的贡献毛益,是指各种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或每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所提供的贡献毛益。(2)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进行正确的决策;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计算不同备选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剩余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进行正确的决策。(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通过计算、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单位贡献毛益的大小进行正确的决策。,【实例63】安庆公司本年产销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表66所示。,要求:作出有关亏损产品应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2贡献毛益分析法的应用,(3)从表67可以看出,乙产品全年亏损3 000元,但应用贡献毛益法分析可以看出,乙产品本身有贡献边际12 000元,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它分担的固定成本15 000元大于其所创造的贡献毛益,乙产品能提供贡献毛益12 000元,故不应停产。,如果将乙产品停产,不仅不能使企业增加利润,反而会使其损失更多利润,损失额相当于该亏损产品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这是因为继续生产能够提供正的贡献毛益的亏损产品至少可以为企业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如果停止生产,其负担的固定成本仍要发生,且要转由其他产品负担,结果反而导致整个企业减少相当于该亏损产品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那么多的利润。其结果如表68所示:,由此可见,停止乙产品生产,企业不但没有增加利润,反而使整个企业的利润降至16 000元,减少了12 000元(28 00016 000),正好是乙产品所创造的贡献毛益。,三、本量利分析法,1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设第一个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1,单位变动成本为b1;第二个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2,单位变动成本为b2,且满足a1a2,b1b2,则两个方案总成本相等时,有a1b1Xa2b2X(1)当业务量0时,第一个方案的成本Y1第二个方案的成本Y2,故第一个方案优;(2)当业务量0时,第一个方案的成本Y1第二个方案的成本Y2,故第二个方案优;(3)当业务量=0时,第一个方案的成本Y1=第二个方案成本Y2的,两个方案效益相同。,2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实例64】安庆公司打算从外界租入一台专用设备,现有两出租人可提供同样的设备。出租人甲收取租金的条件是:年固定租金10 000元,再加承租人销售收入2%的变动租金;出租人乙收取租金的条件是:年固定租金2 000元,再加承租人销售收入6%的变动租金;要求:作出该公司选择出租人的决策。,返回,63 生产决策,生产决策概述企业生产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通常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生产或不生产什么产品。(2)生产多少产品。(3)如何组织和安排生产。生产决策常用的方法: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等。,一、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实例65】安庆公司原来生产A产品,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20 000机器小时,但实际开工率只有原生产能力的70%,现准备将剩余生产能力用来开发新产品甲或新产品乙。老产品A及新产品甲、乙的有关资料,如表69所示:,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较为有利的决策分析。(2)如果生产甲新产品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1 000元,生产乙新产品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1 600元,则决策分析的结论又如何?,(1)由于该公司是在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原固定成本为无关成本,而且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根据资料,可知剩余生产能力120 000(170%)36 000(机器小时),编制贡献毛益计算分析表,如表610所示:,从以上计算结果来看,尽管单位新产品甲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多于单位新产品乙,但开发新产品乙比开发新产品甲能提供更多的贡献毛益总额。应该选择开发新产品乙较为有利。,(2)由于此时专属成本是相关成本,决策分析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但只需在表610的最后一行加以延伸,如表611所示。,从以上计算结果来看,在考虑专属固定成本以后,开发生产新产品甲比开发新产品乙能提供更多的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应该选择开发新产品甲较为有利。,二、是否接受追特殊订货的决策,【实例66】某公司甲产品年生产能力为20 000件,目前的正常订货量为16 000件,销售单价3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24元,其组成如下:直接材料 10元直接人工 5元变动制造费用 3元固定制造费用 6元单位产品成本 24元现有某客户向该公司追加订货,且客户只愿出价每件22元。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方案作出是否接受该项订货的决策分析。(1)订货4 000件,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追加专属成本。(2)订货4 000件,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但追加订货需要一台专用设备,全年需支付专属成本10 000元。(3)订货4 500件,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也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4)订货4 500件,剩余能力可以对外出租,可获年租金5 000元,追加订货需追加专属成本10 0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分析如下:(1)因为特殊订价22元大于单位变动成本18元(1053),所以可以接受追加订货,并由此可多获利润:(2218)4 000=16 000元。(2)编制差量分析表,如表612所示:,可见,接受追加订货可使公司多获利润6 000元,因此应该接受追加订货。,(3)因为企业剩余生产能力为4 000件,故追加订货4 500件中只能有4 000件可利用剩余生能力,其余500件要减少正常订货量,但这500件不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均要安排生产,对于变动成本而言属于无关产量,因而只有4 000件属于相关产量。此外,要将减少正常订货500件的正常收入作为追加订货的机会成本。此项追加订货决策也可用差量分析法分析,如表613所示。,可见,接受追加订货可使公司多获利润23 000元,因此应该接受追加订货。,(4)其实,要将减少正常订货500件的正常收入和租金收入均作为追加订货的机会成本编制差量分析表,如表614所示:,可见,接受追加订货可使公司多获利润8 000元,因此应该接受追加订货。,三、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1需用量确定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1)自制方案不需增加固定成本,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2)不自制,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3)自制方案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实例67】安庆公司每年需用F零件12 500个,如向市场购买,每个零件的进货价格(包括运杂费)为58元,若该企业辅助车间有剩余能力制造这种零件,预计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 36元直接人工 13元变动制造费用 7元固定制造费用 10元单位零件成本 66元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情况作出F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1)公司具备生产12 500个F零件的剩余能力,且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也即当辅助车间不制造该零件时,闲置下来的生产能力无法被用于其他方面。(2)公司具备生产12 500个F零件的能力,但剩余能力也可以转移用于加工H零件,可节约H零件的外购成本30 000元。,(3)公司目前只具备生产F零件10 000个的能力,且无法转移。若自制12 500个F零件,则需租入设备一台,月租金2 000元,这样使F零件的生产能力达到15 000个。(4)公司目前只具备生产F零件10 000个的能力,且无法转移,但该厂可同时采取自制和外购两种方式,即可自制一部分,同时再外购一部分。,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1)由于有剩余能力可以利用,且无法转移,F零件自制成本内的固定制造费用属于无关成本,不予考虑。据此可计算如下:自制单位变动成本=36137=56(元)自制相关成本=5612 500=700 000(元)外购相关成本=5812 500=725 000(元)差量成本=700 000725 000=-25 000(元)可见采用自制方案,可比外购方案节约25 000元的成本开支,F零件应采用自制方案。,(2)若安排自制,则会放弃加工H零件带来的成本节约30 000元,这种由于放弃相对节约额的好处,应作为自制方案负担的机会成本。有关计算如表615所示:,从表615中可知,此种情况应安排外购,因为这样可节约成本5 000元,并用剩余能力加工H零件。,(3)有关计算分析如表616所示:,由表616可见,自制成本低于外购成本1 000元,应该自制F零件。,(4)此种情况下,应先按现有能力自制10 000个,其成本低于外购成本;超过10 000个的部分,如果自制,则其比外购节约的成本应能补偿增加的专属成本,否则就应外购。补偿专属成本应生产的数量为12 000个(专属成本24 000元,每个自制比外购节约2元)。即F零件需要量超过10 000个时,超过的部分如果大于12 000个,则以自制为宜;超过的部分如果小于12 000个,则以外购为宜,而此种情况下,租入的设备最多能增产F零件5 000个(15 00010 000)。故此情况下,应自制10 000个F零件,其余25 000个则应外购。各方案相关成本计算如617所示:,2需用量不确定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当零部件的需用量不确定,也可以采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先计算出能保证补偿追加固定成本所需要的产量,亦称为成本临界点或成本分界点:,【实例68】设某大型企业需某种零件。该零件既可自制,又可外购。如果自制,该零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每年还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12 000元,如外购,单位购价为30元,试作出在年需求量为多大时外购该零件以及在年需求量为多大时自制该零件的决策。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该产品自制将发生专属固定成本12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可见,当零件的年需要量小于1 200件时,外购成本低于自制成本,应选择外购方案。在年需求量为1 200件时,两方案均可;在年需求量大于1 200件时,外购成本比自制成本高,应选择自制。,64 定价决策,一、定价决策概述所谓定价决策,就是怎样为生产的产品选择一个适当的价格,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佳。在实务中,企业定价一般都应考虑产品成本、市场需求、产品市场生命周期、价格政策法规以及其他等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企业的定价方法具体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市场基础定价法、新产品的定价方法、追加特殊订货定价方法、保本定价法、保利定价法、极限定价法、心理定价方法和折扣定价方法等等。,二、成本加成定价法,1成本加成定价法的计算(1)成本加成定价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的价格必须首先补偿成本,然后再考虑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利润。(2)计算方法:它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3)基本公式:,按照计算产品价格所依据的产品成本不同,成本加成定价法进一步分为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两种。,(1)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单位产品总成本加成率)(6-5),(2)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价格=单位产品总变动成本(单位产品总变动成本加成率)(6-9),2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缺点,三、市场基础定价法,最优价格确定有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方法。,【实例610】假定已知某企业甲产品的售价与销售量有以下关系:P=40020X,总成本方程为:TC=50020X2。要求:计算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解:由于总收入方程为:TL=PX=(40020X)X=400X20X2总成本方程为:TC=50020X2,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即:40040X=40X 得X=5 则P=40020X=400205=300(元)显然,当企业按每单位300元的价格销售5个单位产品时,可实现最大利润为:(400X20X2)(50020X2)=(40052052)(5002052)=500(元),(2)列表法。根据【实例610】的方程列表计算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如表618所示。,从表618上可知,当销售量的变动以一个单位递增时,最大利润500元所对应的最优销售量为5个单位,最优售价为300元,此时边际利润为不小于零的最小值。在离散条件下,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边际利润等于零)时,可直接找到最优售价;当无法找到边际利润等于零时,边际利润为不小于零的最小值时的售价,就是最优售价。,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