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讲座多媒体.ppt

    • 资源ID:5241315       资源大小:3M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讲座多媒体.ppt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保障措施,新形势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一)农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二)农业资源衰竭趋势日益严重,一、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工业“三废”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 依然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一)农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工业“三废”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目前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达5400多万亩。监测结果发现,在被监测的省会城市郊区基本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率达到53.2%,最高超标倍数达3.22倍。,废水污染造成农田废耕,“五市”土壤超标率比较图(%),污水进入农田导致农产品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农业污染事故,据初步统计,我国遭受不同程度大气污染的农田面积达8000万亩。同时,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加剧,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固体废弃物大量占用农田,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垃圾到处堆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染突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作物秸秆浪费严重农膜污染问题凸现,生活垃圾到处堆弃,全国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有100万吨,基本没有收集和处理,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而且由于无人管理,风吹雨淋,成为蚊蝇孳生的污染源。,农村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染突出,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20多亿吨。畜禽粪便中含有的氮、磷量分别为1597万吨和363万吨,相当于我国同期化肥使用量的78.9和57.4。,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每年化肥用量达到4400多万吨,但实际利用率不到40%,在集约化高的蔬菜、花卉种植区利用率不足10%,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加重。我国每年农药用量13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滇池、太湖流域富营养化中农田化肥不合理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北方集约化农区,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限量标准89毫克/升,达到20%,山东、河南等种菜、养殖大县,有的村庄地下水硝酸盐超标5倍以上。,化肥使用量对作物产量和硝酸盐淋溶量的影响,化肥过量使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作物秸秆浪费严重,我国每年产生约6.5亿吨左右的作物秸秆,有4成未能利用,堆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有的甚至在田间付之一炬,即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地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演变为“白色污染”;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约900多万公顷,使用量达60多万吨。但是,地膜回收率低,土壤地膜残留平均每公顷约60公斤,地膜年均残留率达20,严重影响土壤环境质量;据调查,上海、北京、天津、新疆、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在90135kg/hm2之间,最严重的甚至达到270kg/hm2。,农膜污染问题凸现,(二)农业资源衰竭趋势加剧,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外来生物入侵加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浪费严重草地退化严重,面临枯竭危险,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有的野生植物有270类1.7万种。长期以来,由于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和环境污染等原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据估算,我国农业野生植物有45类191种处于濒危状态。,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广西玉林市发现的16公顷连片生长的野生稻,由于其原生境上游被开垦成鱼塘,附近造纸厂排污、垃圾堆放,造成其分布面积逐年下降。位于全世界纬度最北的江西省东乡县的野生稻,由发现初期的9个群落,生长面积3公顷,减少到目前的0.2公顷,只保存了2个受保护的群落,未采取保护措施的群落几乎全部消失。,1980年在云南省发现的26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到2002年已经消失了25个,消失率达96.1%。由于原生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云南省13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已经消失11个,思茅市的思茅港分布点仅存1丛,永德县大雪山药用野生稻分布点早已消失。山东省垦利县黄河入海口原有数万亩野生大豆,但目前却只有零星分布。,环境污染导致野生稻死亡,开发区导致最大面积野生稻消失,藏民地毯式采挖冬虫夏草,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刚刚起步,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野生植物资源异地保护不足,基因标记和定位工作滞后,缺少优异基因的知识产权。目前,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在国际农业贸易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采取各种手段大肆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美国自1897年以来,共派出专业考察队赴世界各地收集各种基因资源近200次,目前已拥有各类农业基因资源55万份,成为世界农业生物资源第一大国。据美国国家遗传资源信息网(GRIN)公布的信息,美国从中国引进的农业基因资源已达932个物种、20140份,其中仅大豆就达6452份,与我国有关审批部门的记录相比较,约70%是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入美国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因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大范围蔓延,使其大豆产业损失惨重。但是,自从由我国提供的、认为没有利用价值的野生大豆资源中,鉴定出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基因并育成抗病品种以后,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而且产量大幅度提高,取代了长期以来我国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大豆出口国,每年仅向我国就出口大豆2000多万吨,并赚取外汇10多亿美元。,外来生物入侵加剧,随着全球国际贸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外来生物入侵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为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趋势。,据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的外来有害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至2种。,1995年广东、北京等地发现的蔗扁蛾已蔓延至20余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广东发现椰心叶甲;2001年广东、福建等地发现香蕉枯萎病;2003年在北京发现危害蔬菜的西花蓟马;2004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发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在广东湛江发现红火蚁疫情。,目前我国已初步详细查明入侵物种有283种,其中病原微生物19种;入侵植物有188种;无脊椎动物58种;两栖爬行类3种;鱼类;10种;哺乳类5种.,福寿螺,蔗扁蛾,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马铃薯癌肿,稻细菌性条斑病,对农林业经济发展危害: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带来直接经济危害。水花生可造成水稻减产45%,小麦减产36%,玉米减产19%;紫茎泽兰危害造成四川凉山洲1996年减产6万多头养,损失2100多万元,云南永德县10年间马匹有3000匹减少到400匹;防治水葫芦浙江温州1999年人工打捞费用超过1000万元,上海2001约人工打捞费用6000万元;美洲斑潜蝇1998年在21个省市发生危害2000多万亩,现今防治费每年超过4亿元。,部分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51,869稻水象甲 57,513福寿螺 10,666大豆疫病4,407马铃薯癌肿病 1,538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43马铃薯甲虫,甘薯黑斑病 1,100温室白粉虱,烟粉虱 224,346苹果棉蚜 19,234,美洲斑潜蝇 317,186非洲大蜗牛 9,800豌豆象1,786褐家鼠39,808紫茎泽兰98,872大米草54,252水葫芦10,000水花生8,650豚草252,25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甚至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外来鱼类是导致云南本地鱼类濒危的首要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和退化,改变或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外来入侵种与本地种竞争空间、养分,使本地物种死亡。如滇池水葫芦、外来鱼。,外来入侵植物分泌毒素,抑制本地植物生长。如豚草、桉树。造成生境片段化,影响遗传多样性。,含羞草,薇甘菊,薇甘菊与本地种竞争空间、养分,使本地物种死亡。,含羞草分泌毒素,抑制本地植物生长。,无意识地引进:随着贸易、运输、旅行、旅游 者(4T)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有意识地引进:引入用于农林牧渔生产、景观 美化、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观赏等目的的物种,尔后“演 变”为入侵种。自然入侵: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作为牧草或饲料作为观赏植物 作为药用植物 作为改善环境植物作为食物 作为麻类作物作为宠物作为水产养殖品种 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水族馆和海洋馆的引入、异地放生,有意传入,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如发生铁路、公路俩侧的豚草,新疆的褐家鼠、黄胸鼠。随国际农产品贸易带入,如假高粱70-80年代从美洲进口粮食中传入我国。我国海关多次查获的松材线虫。动植物引种中带入,如毒麦。旅游者带入,如桔小实蝇,北美车前。,无意传入,自然传入,通过风力、水流传入,鸟类等动物传播种子。紫茎泽兰从中越、中缅边境自然扩散传入。薇甘菊有可能是从东南亚借气流传入.稻水象甲也可能借气流迁飞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浪费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分布很不均衡,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而长江以北地区仅占19,中国的旱灾受灾面积由70年代之前的10002000万hm2增加到近些年的20003500万hm2,旱灾成灾面积由700万hm2增加到现在的1500万hm2。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约少产粮食1000亿kg左右。,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在渠灌区只有30一40%,井灌区60%左右。,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且退化严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亿公顷,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近10年,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且耕地递减的趋势短期内难于改变。我国耕地的旱地比重占耕地面积的60%,缓坡、陡坡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土壤普遍缺养分,1/3的耕地缺有机质,70%以上的耕地缺磷,20%左右的耕地缺钾。,草地退化严重,面临枯竭危险,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超牧,草地质量逐年下降,草地载畜力下降。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包括沙化、碱化)的草地达1.3亿公顷。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地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不断完善(二)农业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日益健全(三)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取得初步成效,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经过多年努力,农业生态环境法制日益健全。先后颁布了草原法、渔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野生植物管理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畜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不断完善,目前,全国有22个省、区、市颁布实施了农业环境管理条例,23个省、区、市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近200个县颁布了农业环境管理办法,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包括34个省级站和900多个地、县级站的国家、省、地、县四级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农业部专门成立了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和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二)农业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日益健全,目前,全国有22个省、区、市成立了野生植物管理办公室,15个省、区、市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三)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取得初步成效,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清洁工程初现成效野生植物保护得到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有效草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从80年代初,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示范,1993年,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个部委局,联合在全国相继组织开展了102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目前已有300多个县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县覆盖面积1.5亿亩。,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取得进展。从2001年开始,农业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对产地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实行无公害规范化生产、产品认证,有效地推进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用量,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乡村清洁工程初现成效,将“三废(畜禽粪便、秸秆、生活垃圾)”变“三料(肥料、燃料、饲料)”形成“三益(经济、生态和社会)”;以“三节(节水、节肥、节能)”促“三净(水源、家园和田园)”实现“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目标。,“三废”,“三料”,“三益”,“三节”,“三净”,“三生”,田园清洁,覆盖性耕作,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频振式杀虫灯,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生活污水净化池,厌氧发酵池,从原位保护、异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三个方面,加大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共建成了52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成了32个多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抢救性收集野生植物3万份。对保存野生植物资源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及抗病虫特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价鉴定,已经从野生稻和野生大豆中发现了高产、优质、耐寒、耐旱及抗病基因。,野生植物保护得到加强,2003年,农业部组织实施了“一省五县”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试点行动。2004年,农业部实施了“十省百县”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行动,发动群众集中铲除豚草、紫茎泽兰、水葫芦等3000多万亩,敏感区(农区、重点草场、四旁地)紫茎泽兰、豚草的铲除率达到了60%以上。,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有效,人工铲除紫茎泽兰,生物防治水花生,人工 机械打捞,利用冬季早春组织人员打捞,打捞上岸的凤眼莲及时清理。,最新进展:成立外来入侵生物管理办公室起草完成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制定完成全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发布外来入侵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飞播牧草,围栏封育,进行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推行草地承包责任制,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盲目开垦、滥采滥挖、过渡放牧、只取不予、生态恶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目前全国落实草地承包经营、有偿使用面积已超过20亿亩,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0%。,草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一)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二)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三)强化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三、新形势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首先,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要做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及时掌握野生植物资源消长动态。建立健全农业野生植物管理体系和制度,强化农业野生植物采集、出售和进出口的管理,防止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衰竭。加强抢救性收集重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工作。,(一)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其次,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技先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大外来入侵生物预防、控制和清除力度。建立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对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生物进行集中灭毒除害,保障我国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安全。,第三,加强草地资源保护,遏制草地“三化”。积极贯彻实施草原法,加强草原管理法规体系建设,走依法治草的道路。全面落实草原长期有偿承包责任制,加大保护、治理和建设力度,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建设“草库仑”,实行围栏、封育和轮牧,促进草原保护,扭转草地资源退化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契机,从常规农业生产方式向注重强调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转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最大限度的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技术生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二)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一是利用现有的国家、省、地、县四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业环境质量普查,重点对基本农田和农产品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尽快摸清全国农业环境污染底数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和指导农业生产服务。,(三)强化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治理。近期重点抓好太湖、滇池、巢湖及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在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合理使用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大乡村清洁工程实施力度。建设以清洁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和清洁水源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变革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农村生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污染问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一)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二)建立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三)建立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四、保障措施,从立法、执法以及配套制度与标准制定三个方面,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抓紧制定农业清洁生产条例、外来物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和草原监理制度,修改完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执法队伍,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依据,加强监管。,(一)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从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体系三个方面,建立完善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科技支撑体系。从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上,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研究,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坚持并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出新理论,开发新技术。,(二)建立完善科技支撑体系,要从生态环境补偿、优惠政策、投资方式三个方面,建立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补偿基金;尽快制定有关投资、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三)建立完善资金保障体系,谢谢各位,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讲座多媒体.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