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ppt

    • 资源ID:5240963       资源大小:562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ppt

    第7章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学上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第一,“数量”的视角:人口的作用是“双重”的,规模必须“适度”。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ThomasRobertMalthus:1789发表的人口原理是现代人口学的开篇之作。马寅初(1882-1982):1957年提出应节制生育。加利贝克尔(aryBecker)(1930-):家庭经济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的生育行为。我国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留守问题?),引言:讨论什么?,经济学上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第二,“质量”的视角: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石田千里,谓之无地;愚民百万,谓之无民。”西汉韩婴 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投资(hedore,W,Sehultz)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引言:讨论什么?,“如果能够给农民现代的科技,现代的生产手段,即使落后地区的农民,也可以点石成金,把农业变成现代的产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一、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合理组织利用的要求 1.农业劳动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的分散性 3.农业劳动的多样性 4.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合理引导,自我监督,7-1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专业化分工的困难,难以考核,难以计量。农业雇工的限制。,7-1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衡量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率。是反映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2、两种描述方式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数量/农业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时间/农产品数量,7-1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途径,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衡量 3、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产品数量”的实质是“劳动成果”,可以具体化为实物量(产量)、价值量(产值)或者作业量(工作量)。劳动时间是指取得相应产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量。通常采用人年、人工日、人工时等单位。,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意义 1、是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 2、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 3、是提高农业从业者收益的根本办法 4、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技术因素:比如,劳动者自身因素、生产工具等。(2)社会经济因素。比如,劳动组织方式、专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等。(3)自然因素。比如,土壤肥力、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资料来源: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P23,。,引自:亢志华,陈海霞,刘华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来发展现代农业”,江苏农业科学2009(4)。,2007年:全国平均 3087.6元/hm2 1195.5元/人,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2)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3)构建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组建技术协会;组建生产合作社等)(4)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了解几个统计指标:(1)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数 我国标准:男性15-60岁;女性15-55岁 世行标准:16-60岁(2)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在押犯人现役军人无劳动能力的人不足年龄但参加社会劳动人员超出劳动年龄仍在从事社会劳动人员(3)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待业人员16岁以上的上学人员家务劳动者,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1、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成比例,以至于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负值,那么,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即:MPL0时农业部门容纳的就业人数,是农业部门的最大就业量。MPL小于0的那部分农业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2、几种观点:乔根森(D.W.Jorgenson),1961年提出“二元结构理论”,认为,农产品剩余是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基础,农业剩余越多,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否达到了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工农两个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收益差。,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2、几种观点:最为经典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illiam Lewis)于1954年在其发表的“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关于不发达经济二元结构的分析。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关于刘易斯观点的进一步的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丰富,新增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农村总是按总人口平均分配总产量,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存消费“最低生存费用”(下页图中射线OF上的斜率)。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有限,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低至零,即“零值劳动力”(下页图中的L2L3),是多余的。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然大于零,但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伪装的失业(下页图中的L1L2)。,“零值劳动力”(L2L3);“伪装的失业(L1L2),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 积累型剩余:劳动力自然增长引起的那部分剩余 结构型剩余:劳动力分别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替代型剩余: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引起的剩余。季节型剩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引起的。无论何种类型,农业部门的失业多属于隐蔽性失业。,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1、国际比较法 钱纳里和赛尔昆两位经济学家提出。主要思路:通过对国别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与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适应的各部门劳动力份额和各部门产值份额的“国际标准结构”,并用所研究的国家农业劳动力份额与该“国际标准结构”相比较,从而得出该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准确的估计值。截至1999年底剩余量为亿。,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2、耕地劳动比例法 该方法通过估算一国农业生产中耕地数量与有效劳动数量的比例来计算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关键是确定耕地劳动比:耕地劳动比耕地数量/有效劳动数量 胡鞍钢测算:17518万人(截至1995年底)缺点: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耕地劳动力的影响。,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3、数据直接计算法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总劳动力数量乡镇企业就业量私营企业 就业量个体劳动就业量流入城市就业量农 业资源可容纳的有效劳动力数量王诚:截至1994年底为1.3845亿。,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4、农业技术需要法 罗斯基和米德于1997年基于中国农业的状况提出的一种计算办法。该方法的关键是:如何根据22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技术参数和成本参数,确定农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劳动量。,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计,韩纪江: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5),分两个阶段观察:第一阶段:79年之前 第二阶段:79年之后,第一阶段:79年之前 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三、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第一阶段:79年之前 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79年之前,除个别年份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非常慢。比较各年的就业份额与产值份额:大多数农业劳动力创造了小部分财富,少数的非农部门劳动力则创造了大部分财富。用钱纳里的“标准结构”来衡量:“产值结构超前,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三、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第一阶段:79年之前 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1952-1978年间,我国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份额由45.4%下降到28.1%,年均下降3%,而农业劳动力份额由83.5%下降到70.5%,年均下降仅0.5%。1978年,我国的产值结构(工业48.2%)已经达到了人均GDP1000美元以上国家的结构特征,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高,而农业就业份额却显示出人均100美元以下国家的特征。即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偏差。如何理解?,三、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一个经典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钱纳里和塞尔昆“多国发展模型”,关于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Chenery):Hollis B.Chenery(19181994),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1918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洲,195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52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执教。1960至1965年任美国国际开发署助理署长,1965至1970年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任经济学教授,1970至1972年任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的经济顾问。1972至1982年任世界银行负责发展政策的副行长。他还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第二阶段:79年之后 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无论是从人口比重来看,还是从就业比重来看,转移速度都非常快。1979-2002年的23年时间里,农业部门就业比重从70.5%下降到50%,人口比重从82.08%下降到60.91%。从转移的绝对量来看,年均转移555万人,年均增幅达到9.8%。但是,农村人口基数仍然庞大,且不可能减少。表明,转移的压力仍然很大。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农业部门下降的劳动力,主要转移到了第三产业部门。,三、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79年之后 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第一,静态观察:人口比重、就业比重以及产值结构之间仍然维持着一种偏差性结构。比如,2002年。第二,比较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对变化速度:虽然都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阶段。但是,农业人口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产值下降速度(下图)。表明,农业部门滞留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三、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图: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纳瑟姆曲线: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共同规律,纳瑟姆曲线中包含以下内容:三个阶段:城镇化水平30%以下,代表势头较为平缓的初期准备阶段。城镇化水平30%65%或70%之间,代表势头极为迅猛的中期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超过70%,代表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后城市化发展时期。钱纳里和赛尔昆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城市化率应该是在63.4%,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7%。,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必然结果,(1)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结果必然表现为两个结果: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2)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体现为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和社会生产力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一般用城市居民所占人口比率衡量。(3)产业结构的变化,体现为工业化过程,工业产值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工业化:指现代工业部门逐渐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一般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衡量。,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2、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部门的必然性,(1)从各国发展实践来看,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部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根本原因在于工农两个部门之间的效率差异。(3)关于这种转移的必然性,配第和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曾作出过非常经典的解释。,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配第-克拉克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经验性学说。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早在1691年,威廉配第就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关于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研究成果之上,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经过经济大样本观察,配第与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先后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完成这一过程大多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比如,英国200年(始于1760年前后,以工业革命为开端),美国150年(始于19世纪1030年代),日本大约100年(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也有例外,比如德国在1871年统一之后,仅用30年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道路。,1、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道路2、一国的工业化道路3、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4、大中城市的政策体制限制5、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受教育年限),五、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关键是如何认定劳动力是否发生了转移?在城市里拥有住房并长期居住 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 拥有一纸城市户口,六、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力:逐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逐步与户籍脱钩。推力: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外出务工渠道。,本 章 课 堂 讨 论,议题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两代农民工转移的比较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方法: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每班选2个发言人,发言10分钟,补充3分钟每班选1个评论员,评论5分钟成绩优秀发言人和优秀评论员,计入平时成绩。,本章复习思考题,基本概念理解农业劳动的特点。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理解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理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如何加快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