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报告及后续.ppt
第九章:内部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第一节:内部审计报告第二节:后续审计,第一节:内部审计报告,一、内部审计报告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二、审计报告准则三、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四、审计报告的编制、检查和修订五、内部审计报告的发送和保存六、审计中期报告、审计意见书或决定书,一、内部审计报告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一)概念: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献。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一、内部审计报告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二)内部审计报告的作用 1.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 2.对业务管理人员的作用 3.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 4.对外部审计人员的作用 5.对政府部门等外部机构的作用,二、内部审计报告准则,(一)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的报告标准(二)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的报告准则(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和报告日期2.正文:(1)审计概况(2)审计依据(3)审计结论(4)审计决定(5)审计建议3。附件:审计过程、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反馈意见等,三、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一)按意见类型分:1.满意的(或肯定的、积极的)审计意见2.大致满意但有例外的审计意见3.不满意的(或否定的、消极的)审计意见,(二)按内容分,1.财务审计报告2.“三E”审计报告3.风险管理审计报告4.内部控制审计报告5.信息系统审计报告(三)其他分类,四、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检查和修订,(一)审计报告的编写步骤(二)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三)审计报告的检查修订,(一)审计报告的编写步骤,(1)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2)编制审计结果汇总表,召开总结会议,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意见。(3)确定内部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措辞。(4)编制和出具审计报告。,(二)编制原则,1.客观、完整、清晰、及时2.具有建设性3.体现重要性,(三)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1)收集充分的、必要的信息。(2)采用谈话式的方式写作。(3)语句、段落应短小简单。(4)多用主动语态。(5)使用清楚、常见的词语。(6)使用适当的标题。(7)使用重点符号和适当的空白间隔。(8)使用图表和脚注。,(四)内部审计报告重点,1.披露发现的问题2.分析原因3.提出改正建议4.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行动计划,(五)审计报告的检查修订,1.检查、修订的步骤2.检查、修订的内容,五、内部审计报告的发送和保存,(一)审计报告的发送(1)发送应限至最小范围。(2)应有一份政策性文件对审计报告的发送对象作出一般规定。(3)应由管理部门的主管单位确定合适的报告发送范围。(4)在所有情况下,应由内部审计经理决定实际的发送范围。(5)其他发送对象最好应得到被审计部门领导的认可。(6)每个接受者都应知道谁收到了报告。(二)审计报告的保存,六、内部审计报告内容的沟通,1.现场审计结束时与被审计部门的沟通召开撤点会议讨论发现的问题,提出改正建议(正式沟通)2.征求被审计部门对审计报告的意见14天左右,书面答复3.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沟通,六、内部审计中期报告、审计意见书或决定书,(一)中期报告(二)审计意见书或决定书,第一节:后续审计,一、后续审计的意义二、后续审计的标准三、后续审计政策四、后续审计的基本步骤五、后续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后续审计的意义,二、后续审计的标准,1.采取一定的方法查证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审计报告中提及的改进建议采取了措施,以纠正原来的错误。2.如果被审计单位不准备采取纠正措施,应确保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者承担了相应的风险。,第四部分、后续审计(8号具体准则),一、后续审计定义指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二、判断标准1.已经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正在达到的效果及不采取行动而产生的风险。2.后续审计必须征得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认可和批准。,二、相关职责,(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二)被审计单位的职责(三)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三、后续审计的基本步骤,(一)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书面回复(二)内部审计人员针对回复中不充分或不回复的情况与被审计单位探讨(三)对重大的审计发现和纠正措施进行现场审计(四)针对已经纠正的各种控制风险重新进行评估,评价被审计单位已经实施的各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五)提出后续审计报告,五、后续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检查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2.抓住审计建议的重点,减少后续审计时间3.被审计单位不采取纠正措施时,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