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发展及趋势.ppt
内部审计发展及趋势,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2011.06,主要内容1.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2.内部审计国际组织3.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第一节 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一、内部审计的产生 一般认为,内部审计在20世纪初才产生。但是,中世纪的庄园审计和寺院审计不能排除在内部审计的范畴之外。那时英国的封建贵族拥有庞大的庄园,有些大庄园之中还分设若干个小庄园。庄园委托总收入官管理庄园财产,负责收取地租和通行费,并处理有关会计业务。庄园另有审计人员,接受庄园主的委托,定期检查总收入官的账簿记录,并将审计意见报送庄园主审查。,11世纪西欧的许多寺院也拥有大量的土地和牲畜,并放高利贷。这些寺院配备了管理员、会计员和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是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僧侣,负责检查财务收支和会计账目,并将检查结果向院长或总务长报告。这些都是内部审计的雏形,但当时只审计会计账目。1875年1月17日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的审计手册对审计人员的任务做了明确规定,那时德国还没有关于外部审计的法律,克虏伯钢铁公司的审计只能属于内部审计的范畴。由此看来,20世纪以前内部审计就已经产生,只能说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迅速崛起,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也随之增加,从而产生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近代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以事后监督为主,是近代内部审计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目标,以评价活动为主要内容,是近代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以经营及效益评价为主要内容,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二、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 关于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内部审计的产生是由于两权分离;也有人认为,与两权分离无关,只与管理权的划分有关;还有人认为,内部审计出自内部管理的需要;更有人认为,内部审计是由于受到外部的压力,是不得已而为之。,将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归为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虽然外部审计的产生是由于两权分离,但内部审计的情况不同。内部审计人员并非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去审查管理者,而是由企业经理授权审计人员去检查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审查企业管理当局,只能听从管理当局的安排,为管理当局服务,同时也为整个企业和全体人员服务。一个企业,从董事、经理到各个层次的人员,都不是所有者,而是管理者。内部审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企业规模扩大化,经营业务复杂化,管理层次多样化,生产经营地点分散化。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当局不可能亲自检查监督,所以要授权审计人员代他们去做。,当然,企业各部门和各级负责人都应该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可是他们提出的报告往往由于个人利益或个人偏见,反映的情况不完全真实可信,因此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内部审计人员加以检查验证,以提高信息反馈的可信程度。此外,内审人员还应该当好领导的参谋,提出积极的建议。,(一)内部管理的需要 无论是政府机关、事业组织,还是企业单位,管理当局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了解两个问题:完成的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改进现行的经营管理方式。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需要有一种检查和反馈机制。如果企业规模小,业务不复杂,这种机制可以合并在日常管理的职务之中,比如许多小企业的经理就是自己来复核财务收支和检查工作质量,或者由财会部门来进行内部稽核,由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汁机构和人员。但在业务较复杂,规模较大的单位中,由于控制跨度增大,控制力减小,特别是经营地点分散,可能出现以下情况:,首先,管理人员尤其是最高层管理人员不可能实地监督下属工作的情况,而不得不依靠中层管理人员的汇报。其次,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控制系统,但不能保证规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业务程序得到贯彻执行;再次,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充分了解财产物资是否得到恰当的保管和利用,职工是否有效的工作,现行控制系统是否充分地起作用,汇报的情况是否真实可靠。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当局就有必要另外分派具有分析能力,特别是能够分析控制系统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人员专门检查各种业务并向自己报告。这样内部审计就产生了。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是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控制与管理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新的独立控制系统。,(二)外部的压力 外部压力有两种,一是外部审计和社会给本单位的压力,另一种是政府法令的要求。西方有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延伸的说法。他们认为,外部审计要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的陈述是否真实和公正,要查找错误和弊端,在就地审计之初就要评审内部控制系统。企业为了应付外部审计,便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努力,改善企业控制系统,事先达到外部审计的要求,从而大大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节约外部审计的费用。为了节约外部审计的费用,各企业都愿意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来自社会的压力是人们对种种现象的不满。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物资短缺、贫富不均、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等问题。这些不满形成了对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的不信任,不相信他们的管理能力和道德品质。为此,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不得不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承担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内部审计的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对领导负责,同时也对社会负责,帮助领导调整和解决现存的各种矛盾冲突,积极地应付来自社会的压力。,三、财务导向内部审计,(一)财务导向审计的表现形式 财务导向内部审计,也称账项导向内部审计。它是基于查错防弊的审计目标对所有会计事项都加以审计的传统内部审计。它要审查被查期间内关于会计事项的会计记录及其有关凭证,验算其会计金额,核对记账事项,以证实账簿和报表数字的正确性。财务导向审计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检查账簿记录、账户余额与结账报表数据是否一致及其计算是否正确为目的;检查账簿记录的内容和金额,以确定其是否按规定程序处理;对一定时期内的所有会计事项,检查其有关凭证、账簿和报表,确认是否存在错误和弊端;查证企业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内容和金额是否正确的审计。综上所述,该阶段的审计形式都是以审查账面上的财务事项为主线,所以称为财务导向审计。,(二)财务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1.它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在审查会计事项的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其工作量比较大,适应早期审计的需要。2.财务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但不审查内部牵制制度,不对内部牵制制度发表评价意见。3.财务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其中资产负债表审计虽然采用测试的方法,但不采用符合性测试和统计抽样方法,仅凭经验或随意选择部分项目测试,是减少工作量的权宜之计,所以科学性较差。4.财务导向审计没有区分阶段、步骤,在着手审计之前无所谓准备阶段,只要求了解单位的概况和搜集试算表、总账、明细表等会计资料。即使是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过程也只是按照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顺序,逐一查证。,(三)财务导向审计的查账方法,财务导向审计模式下没有固定的审计程序,它直接审查会计账项。该阶段所形成的查账方法可以划分为三大类:1.书面资料审计方法。就其查账技术来说,包括查阅法、核对法、复算法、直查法;按审查的顺序又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按顺查会计资料的范围又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2.财产物资审计方法。包括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3.分析性复核。它是指审计人员对重要的绝对数、相对数或变动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数据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四、业务导向内部审计,业务导向内部审计是介于财务导向和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的过渡,有时候业务导向被归入管理导向阶段。确切地讲,管理导向审计是业务导向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更高层次的受托管理责任审计。(一)业务导向内部审计概念 业务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以企业业务为审计对象开展的独立性评价活动。它是将对企业业务的检查与财务、会计业务等同视之,业务导向内部审计已经跳出了企业财务账簿的圈子,而将审计视野扩展到了企业业务的执行领域。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层次不断增多,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形成体系,作为管理科学分支的内部审计理论也在深化和发展,而泰勒所创立的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将企业管理职能具体划分为计划、执行、控制等。在此基础上,执行职能赋予了独立的业务部门来完成,业务审计就是管理者对下属业务执行者考察和鉴证的手段。,(二)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根据劳伦斯索耶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劳伦斯索耶.doc 上述定义反映了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即组织内各种业务活动和其他管理控制。与财务导向内部审计相比,业务导向内部审计关注的受托责任,已经由受托财务责任转变为受托管理责任。,(三)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首先是各项业务处理过程的效率性,审计人员要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低效率和缺陷,并提出建议;其次是帮助业务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两个目标都是通过提高业务活动、管理控制的效率而实现兴利的目标。内部审计由财务导向走向业务导向后,拓展了范围,提高了地位,内部审计目标也由查错防弊走向了兴利,由保护性走向建设性。,(四)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特殊技术,1.访谈式审计方法。这种审计技术是由罗斯首创,他倡导以职能部门评价和成绩评价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审计,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为不同职能部门分别设计问题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访谈,再由审计人员做出判断,然后评价各部门业务执行效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该技术影响很大。2.流程图方法。由于业务导向审计所面临的审计对象是业务操作的效率,审计人员对企业各项业务必须熟练掌握,包括物资采购、服务采购、招标、投标、产品生产、销售,以及废旧设备物资的处理程序。在了解这些程序的基础上,审计人员才能根据基础的、公认的管理原则和业务处理标准来评价效率。流程图作为审计人员了解、记录、分析业务处理过程的工具,在业务导向审计中应用非常广泛。,3.利用公认的先进管理技术。在业务导向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将视野转向企业业务经营和管理控制方面,审计的标准不再如财务导向审计那样有着比较明确的各种规章制度,审计人员在判断业务执行效率、管理水平高低时,缺乏直接依据。从事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人员需要对公司以往业绩纪录、行业最佳实务、业务标准、工作标准等管理标准有比较详细的认识,从而能够在评价被审计事项时做到客观、真实。业务审计不是一种具有特定程序和技术方法的审计类别,而是一种探究、分析和思维的方式,一位出色的业务审计人员首先就要具有优秀企业家的经营观念和公共意识。,五、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传统上是以财务审计为主,主要关注财务的收支是否真实、合规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产权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面对市场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成为经营者面临的首要任务。目前,在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多是管理问题,如投资决策失误等,它们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管理效益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独立类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国内部审计界对管理审计的实践和理论探讨刚刚起步,要赶上国际发展步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管理导向审计是审计组织采用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性、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审查和分析,通过对管理现状的评价,谋求改进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活动。企业内部管理导向审计不仅仅关注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规等,更重要的是评价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益,企业资金投入使用产生了多大的经济效益等。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既要对当前的企业管理状况和经济效益做出评价,还要对今后管理问题提出建议,并对远期经济效益做出预测,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等各环节的控制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而比业务经营审计又前进了一步。,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管理审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任何一个经济组织都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组织指挥机构和先进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立一系列的管理监督手段。这种管理与监督,既有来自单位外部的制约机制,也有从单位具体情况出发,为达到查错防弊、保证经济活动高效有序运转的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形成的自我约束机制,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管理审计主要检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授权审批、会计控制、经营管理等环节进行检查,评价经营管理秩序是否规范、严密、有效,不相容的职务是否由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去完成等。,第二,管理效益审计。效益审计包括经济、效率、效益三个方面的审计内容。经济审计是从各个经济活动的经济目标着眼,审查评价企业对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合理。效率审计是审查企业的各项计划和目标的执行结果,将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以后编制计划和制定目标提供参考依据。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各经营主体追求的最终目标,因而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突破传统的审计思路,工作重心应从单纯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以管理、经营、效益审计为主的服务方向,向促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方向发展。,(二)管理导向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当前我国的管理审计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管理审计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第一,确立审计目标。确立审计目标首先应与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交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依据管理者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决策文件,初步确立审计重点,依据这些标准的相互关系和市场变化,更好地认识审计目标,提高管理审计的质量。,第二,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要了解企业成立的时间、体制、经营品种、现有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等;要与企业的各级干部、技术人员、职工进行讨论,了解业务流程和处理程序;全面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通过调阅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行业报告等了解企业目前的管理、财务及经营情况,为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三,审查企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有效性、适当性、协调性。企业的管理制度要相互协调,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以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第四,比较实际控制系统和理想控制系统,找出遗漏的控制和管理缺陷。用公司政策、会计准则、政府法律法规、先进的企业管理准则来判断管理制度的恰当性。要针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在把握客观、独立、公正原则的基础上,找出被遗漏的控制点。第五,评估控制系统。当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管理制度缺陷后,应判断这些缺陷带来的影响,应该把管理审计侧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跟踪上,以便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决策风险和经营失误,使审计工作更有成效。第六,结束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审计结论和建议。内部审计人员要在全面整理分析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有关建议。,(三)目前我国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1.会计资料不实,影响管理审计的开展 会计资料无论是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管理决策者,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审计正是建立在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完整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审计,一旦会计资料不实、信息失真,管理审计将无从谈起。中国各级会计检查及审计结果的公布情况表明当前会计资料虚假、会计失真现象还较为严重,给管理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2.审计效果不直观,难以迅速取得领导的有力支持和关注。管理审计主要是通过检查内部控制、对比分析有关数据,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以促使企业完善管理、降低风险、增收节支,这也是一种效益。但这种效益不能在短期内显现,有时账面还无法计量和反映,不如财务收支审计效果直观。因此管理审计工作成效往往被忽视。,3.与企业协调不够,难以实现审计成果。与财务收支内部审计相比,管理导向内部审计往往是一种建设性审计,除审计中发现重大违规违纪或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等情况外,其审计结论不具有强制性,一般以审计意见书形式建议企业采纳。一旦管理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让企业的领导者心甘情愿地接受,则无法得到积极配合,最终将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4.管理审计缺乏系统的方法体系和评价标准。由于多年来侧重于财务审计工作,使得管理审计在审计方法和评价标准方面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对某项管理活动开展审计与评价,更多的是通过审计人员对各项资料数据的统计、归纳、对比,以定性分析为主。由于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只能根据审计人员掌握的有限资料或经验做出职业性判断,这就影响了审计质量,也增加了审计风险。5.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审计质量的要求。目前,我国内审机构大部分人员为财会人员,管理、工程技术、法律、计算机人员不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现有的培训工作内容陈旧,缺乏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的案例教学,培训效果不理想,不能适应内审形势发展的需要。,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本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价影响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从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过去审计实践的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内部审计方法的一大改进,是对财务导向内部审计和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继承和发展,弥补了财务导向内部审计的诸多缺陷,代表了现代内部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降低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强调针对组织风险管理的审计战略,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和本部门业务的审计计划;要求不仅应检查与会计系统有关的因素,而且应检查企业内部各种环境因素;不仅应进行与会计事项有关的个别风险分析,而且应进行涉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风险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将本单位或本部门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企业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了信息系统的实施系统化和数据管理系统化,使内部控制制度不再是孤立的和独立的。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系统错误或利用系统舞弊的风险,这种风险有的是系统本身造成的,有的是人为造成的。在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审计方式中,重新和广泛地利用分析性检查,也是内部审计人员风险导向的观念所在。因为分析性检查不仅重视会计信息,而且重视经济信息、产业信息和财务信息。除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开始将风险导向引入内部审计理论及事务。,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建议,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经重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导入风险审计的轨道。与1993年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相比,新标准自始至终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作程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控制过程,也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过程。如果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也就意味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行程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控制过程。1.计划阶段 内部审计人员的重点是研究本单位的经营和信誉状况及企业的组织机构、行业特点、宏观经济环境。从预备性调查开始,通过分析性程序初步确定本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对重要性做出初步判断,编制出整个审计计划。,2.控制测试与实质性交易测试阶段 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的是本单位经营活动中的交易。首先,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水平,即对本单位的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作风品德、内部控制措施及控制品质、控制程序设计本身是否严密、职责分工是否良好、内部控制可否依赖等做出判断。如果得出的结论是内部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进一步测试控制,取得更多的证据支持较低控制风险的判断;如果结论是内部控制风险水平较高,则意味内部控制不能信赖,此时审计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然后,对本单位的交易与事项进行实质性测试。无论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对交易的实质性测试都是需要执行的,只是内部审计人员认定的控制风险水平将影响实质性交易测试的测试量,二者呈反向关系。,3.报表余额详细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与传统的账项导向审计相类似,是针对会计报表的会计表达进行审核,但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又有显著的不同。它并不对大量的会计记录进行审核,而是较多地使用成本较低的现代分析性程序,如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线性方程等,作为审计取证的主要方法。虽然也需要对某些关键性项目的余额进行详细测试,但对关键性项目的确定,不仅考虑内部控制弱点所产生的控制风险,也考虑本单位的经营环境所固有的风险,并参照分析性程序的测试结果,使得“关键性”项目的选择更为可靠。,4.内部审计完成阶段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全面总结前几个阶段的测试结果并进行一些追加的测试。与其他导向审计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审计人员需要在本单位规定的审计风险水平限度内,再一次地考虑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能否足以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从以上阐述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和程序可以清晰地看出,从理论上说,这一模式是实施审计质量控制的最佳选择。它以防范风险为中心,把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于审计整个过程,能够通过数量化的测定,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首先,要求评价控制环境,并鉴别会计报表重要组成项目的各项认定,考虑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目标;最后,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拟实施的特殊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参照的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从审计目标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也就是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实际是双重披露模式。该审计模式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结合起来考虑,特别是固有风险,通过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历史沿革、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做出规避、转移、减少、接受和利用的策略,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指针,据以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以及收集何种性质的审计证据,更系统地研究了企业的内外环境,更切实地保证了审计质量。另外,它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分析性测试等高效率审计方法,可以同时兼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式要求从本单位或本部门的目标确认与分析开始,进一步研究影响本单位或本部门目标实现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最后引出控制风险的方法。,第二节 内部审计国际组织,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成立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是世界范围的内部审计师组织。由24名美国内部审计师于1941年在美国纽约成立。该协会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开发署享有顾问地位,是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常任观察员,是国际政府财政管理委员会、国际会计师委员会的团体会员。协会现有200多个分会,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87年加入该协会,成为其国家分会。最近,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公布了全球会员发展状况。经过IIA全球各分会的共同努力,IIA不仅实现了原定的10万会员的目标,而且超过了计划目标。截止2005年3月底,全球会员人数达到105 719人。IIA介绍.doc,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任务和宗旨(一)IIA的任务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任务是为全球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提供有力的领导。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为内部审计组织增加的价值。(2)提供广泛的职业教育和发展机会,权威和专业的实践指导和证明项目。(3)研究、发布和促进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和股东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知识及其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管理的恰当地位。(4)培养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实践。(5)使各个国家的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分享信息和经验。,(二)IIA的宗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宗旨是为会员履行各项专业职责和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1)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全面的专业开发活动,制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颁发内部审计师证书。(2)为协会会员和全世界公众提供研究、传播和发展内部审计,包括内部控制以及有关课题的知识与信息。(3)加强各国内部审计师之间的联系,交流内部审计信息和各国内部审计经验,促进内部审计教育事业的发展。该协会出版发行了专门为内部审计人员服务、研究内审理论和实务的专业性刊物内部审计师(The Internal Auditors)。这份刊物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比如从审计关系中的行为模型到欺诈的查实,从存货控制的审计到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和审计等,都在该刊物的研究范围之内。,三、国际内部审计师认证考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致力于内部审计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该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短期培训班,就一些普遍内容进行培训,以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能为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界提供合乎内部审计职业标准的内部审计服务。进入90年代后,IIA把在“全球范围完善内部审计形象”,突出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指导内部审计适应形势发挥作用作为其战略方向。而发展并推广全球性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认证考试,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则是其主要措施之一。,1972年内部审计师协会专门设立了向内部审计师签发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的项目。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英文缩写CIA)是内部审计领域的专业资格,是内部审计职业国际范围的唯一认证。1974年8月1617日举办了第一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1975年3月,从654名应考者中首次向122人授予内部审计师证书,以后每年2次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考场进行内部审计师证书的考试。内部审计师的注册考试是内部审计职业走向完善的标志。,四、我国开展IIA考试的情况 自从1998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11月首次引进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试,截至2005年已经有5 000多人考试合格,并获得了IIA资格证书。2008年,全国CIA考试报名总数首次突破两万人,共计20061人,较2007年增加了1992人,增长率为9.92%。报名逾千人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其中北京报名人数最多,为2761人。自1998年至今,我国已有1.7万余人获得了CIA资格。山东省2008年共1024人报考,全科通过人数153人。,第三节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已成为企业强烈的内在要求。内部审计监督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内部审计的深入,现代内部审计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审计模式上,从以单纯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经营管理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风险为主转变;在审计目的上,从以资产保值安全为主向以实现组织目标为主转变;在审计手段上,从以手工操作为主向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转变;在审计行为上,从审计行为不规范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具体而言,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呈现出如下几大发展趋势:,一、内部审计地位将逐渐提高 随着我国公司治理的逐渐完善,董事会制度将在大多数大型企业、全部上市公司内得以加强,而作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审计委员会也必将得到极大发展,内部审计的地位随之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在企业里,如果单位的领导重视内部审计,那么这个单位的内部审计的地位就相应高一些;反之,则低。所谓地位的高低有几个衡量标志: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职权的大小、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及群众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信赖度。,(1)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里的层次,即可以通过设立审计委员会,赋予审计委员会更高的权力,提高审计委员会在企业里的层次,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层次要更高,这样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充分发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当局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对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有着巨大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如果直接由企业董事会领导,向董事会报告工作,那么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将得到很大提高。但无论内部审计机构依靠谁,都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以质取胜。,(2)目前内部审计机构职权的大小是由最高领导层决定的。未来内部审计的职权将更多地来源于权力机构或企业外部,即股东会、政府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而内部审计部门设在董事会下,他们的职权相应的比设在其他位置要高得多。(3)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除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层次的高低外,还要看他们工作业绩的高低。工作业绩好,权威性就高,其地位也就能够得到巩固。相应地,其地位就高。“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才会有威”。(4)群众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信赖度也是判别内部审计部门地位高低的一个尺度。群众信赖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就高。相反,群众不信赖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就低。,二、内部审计的重点将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 内部审计由过去查错防弊,以进行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主的转变。因为企业经济效益是经营结果的最终表现,所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已经逐步从财务转向经济效益方面。对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的关键是经营审计。所谓经营审计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的审计,如对企业采购、销售经营效能,以及潜在功能发掘等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其目的在于发现被审查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否存在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促使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由于各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特点不同,经营审计的重点也不一样。如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审计重点是汽车生产和销售管理、软件开发、硬件管理、技术咨询等。经营审计已经成为近年来内部审计十分重要的审计内容。据调查,到20世纪70年代,95的单位实施经营审计,其目的是对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价。用在经营审计活动上的时间,已占全部审计时间的51。目前用在经营审计活动上的时间,已占全部审计时间的80以上。,三、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服务职能将得以强化 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9年的内部审计定义可以看出,把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容,明确为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在这个新定义中,根本没有提监督问题。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国未来的内部审计将更加注重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为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服务,为企业增加价值服务,为领导服务,为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在激烈无情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存在着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性评价,针对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为企业管理服务,特别是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内部审汁人员不仅要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而且更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提出改善措施,要评估它们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要发现它们的控制强点和弱点,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改善企业的经营服务。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一样,要为企业增加价值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内部审计为领导服务,就是要当好企业领导的参谋助手,就是要为领导提供咨询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咨询领域非常广泛,特别强调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咨询。有了风险管理方面的咨询,企业就可能因少发生风险,而获得更多的效益。为领导服务,就是要为领导非常关注的事项服务。此外,内部审计还要为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四、内部审计领域的深化经营管理的审计 我国内部审计领域的深化,就是内部审计领域不单纯是财务收支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才是发展方向。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一项统计调查表明,我国内部审计中的财务收支审计,占内部审计业务比重逐年下降,而管理审计比例逐年上升。但总体来说,我国内部审计实务,仍然停留在查错防弊阶段,财务收支审计仍然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对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从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来看,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内容或内部审计的领域,应逐渐由财务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等实施监督、评价,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服务,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经营管理审计突破了以往传统财务审计范围,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五、内部审计关注的变化更加关注内部风险 内部审计的工作不仅仅就是审计,它还要更加关注企业的内部风险,这也是我国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企业的内部风险是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迅速增加,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并对经营决策进行审查,降低风险程度。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评价、报告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帮助管理层加强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在帮助管理层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识别经营风险、评估风险、提出风险管理方法等工作,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果,实现“兴利除弊增效”之目的。因此,内部审计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的内部风险。,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内部审计外部化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是国际上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从国际上看,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的不少企业已实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其外部化程度也比较高。在我国,要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那么,我国的内部审计将怎样发展?我国将来的内部审计将与外部审计紧密沟通和相互合作,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公司费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改进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以维护组织利益。对外部审计来讲,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可以改善其同客户之间的关系,增进双方的了解。对内部审计来讲,通过双方交流审计方法、程序、信息等,使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要沟通协作,内部审计不再是封闭式的运作,将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另一个趋势。,七、内部审计工作将逐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当前内部审计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依法审计已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也在逐步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的颁布实施将促使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目标得以实现。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将成为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前提条件。在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进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使其能够有助于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八、内部审计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审计的实施时间将由原来的事后审计扩展到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是对制定决策和计划的监督,如对企业计划、预算、经营决策、投资方案以及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其中对投资决策的审计尤为重要。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效益和投资回收期的计算进行审核,确定投资方案是否确实可行,提出审计意见供领导参考,以协助领导在决策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事中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的过程进行审计,是对计划、预算、决策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防止和纠正偏差,有利于及时处理意外事件,实现经营目标。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中、事后审计与事前审计相结合,发挥好防护性、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