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网络课程.ppt
内江师范学院网络课程,数学教学论,内江师范学院网络课程,第一章 两个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第一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第二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第三节中国数学教育改革,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概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第一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二、现行初中(79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四个模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第一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一、数与代数1.数与式 有理数实数2.代数式3.整式与分式 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科学记数法 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相乘)乘法公式:,(会推导、几何背景、简单计算),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四则运算4.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与方程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5.函数 实例 函数,二、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 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三角形 四边形 圆 尺规作图 视图与投影2.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 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相似,3.图形与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4.图形与证明 证明的含义 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利用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一些命题,三、统计与概率1.统计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抽样的必要性,总体、个体、样本 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加权平均数 极差、方差 频数、频率,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预测出他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2.概率 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利用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课题学习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第二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一、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必修课程:包括5个模块 数学1数学5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课程:包括系列1系列4,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图,*上图中 代表模块,代表专题,其中2个专题组成1个模块.,现行高中课程内容:(过渡教材)高一 第一册(上)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二章 函数第三章 数列高一 第一册(下)第四章 三角函数第五章 平面向量a.向量及其运算b.解斜三角形,高二 第二册(上)第六章 不等式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几)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解几)高二 第二册(下)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立几)一、空间直线和平面(6节)二、简单几何体(4节)排列、组合和概率一、排列与组合10.1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10.2 排列10.3 组合10.4 二项式定理二、概率10.5 随机事件的概率10.6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10.7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高三 第三册(选修、选修)一、概率与统计: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7.实习作业二、极限: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2.研究性课题:杨辉三角3.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 函数的连续性,三、导数与微分:1.导数的概念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导数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 微分的概念与运算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四、积分:1.不定积分2.不定积分的运算法则3.定积分的概念与运算,4.定积分在力学上的简单应用5.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6.微积分建立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7.研究性课题: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五、复数:1.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向量表示3.复数的加法与减法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5.复数的三角形式6.复数的三角形式的运算,二、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1.我国数学教育目的变化与发展 1949年10月1日以前 1950年的数学教学大纲规定教育目的 1963年的数学教学大纲规定教育目的 1986年的数学教学大纲规定教育目的 1996年5月国家教委新颁布的“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高中数学大纲中的一些概念:,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想像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高中数学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基础知识,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有6条,2.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特点 数学教育目的应体现数学的新观念 数学教育目标应反映数学教学的新趋势 数学教学目标应具有适当的趋前性,第三节中国数学教育改革,从专家谈中国数学教育改革说起,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严士健,“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决心和业务水平。”,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数学家谈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P 17:1,2P 64:1,3,4P 108:1,3自选一个课题的内容,确定其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