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态度及价值观的测量.ppt
兴趣、态度和价值观测量,概述,兴趣、态度和价值观都是非认知性特质,都是人格的重要部分。兴趣代表个体对某些人、事、物的喜爱程度,影响一个人对教育和职业目标的选择,以及人际关系和生活的其他方面的适应。兴趣量表的使用以在职业或教育方面为主。对它们的测量方法以自陈量表为主。态度是指一种对人、事物或观念的带有认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恒久看法。价值观是比态度、信念更宽泛、更基本的概念,它是指人生的理想或生活的意义。价值观可被视为态度和兴趣的基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态度和兴趣的发展。,兴趣测量,兴趣测量,兴趣的研究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职业兴趣测验的理论职业兴趣测验举例综合的职业指导计划,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人、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对对象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兴趣测量方面贡献最大的是E.K.Strong及G.F.Kuder。兴趣研究最早的尝试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但真正系统的兴趣研究是从迈纳(James Miner)开始的。1915年,迈纳在卡内基技术所工作期间编制了一个兴趣测量的问卷,并于1919年主持了著名的兴趣测量研究生讨论课。其中一位参加者是E.K.Strong,在20年代及其以后的岁月中,他对兴趣测量进行了大量的认真的研究。第一个职业兴趣量表是1927年编制的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SVIB)。1934年,库德编制了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KOIS)从50年代开始,J.L.Holland编制了霍兰德职业爱好问卷(Holland 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HVPI)。,1965年以来,职业兴趣量表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各量表之间互相吸收,首先是库德(1966)在KOIS中引入SVIB,其次是坎贝尔(D.Campbell,1968)在KOIS的同质性量表中引入SVIB;第二,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大样本的实证资料库来解释测验分数,如利用职业名称词典(Dictionary of Occupational Titles,DOT)或职业性向模型(Occupational Aptitude Pattern,OAP)里提供的资料,建立测验分数与实证的联系;第三,越来越多的问卷同时提供较广泛的同质性兴趣量表以及特定的职业量表;第四,越来越多的量表采用霍兰德的6种职业理论;第五,扩大了所包括的职业水平。起初,兴趣问卷的主要重点在专门的职业,以及一些要求略低于大学或专科教育水平的职业,而现在的测验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包括那些不需大学学历也可以从事的职业)。,兴趣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同意,兴趣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个体在环境的作用中获得的。一个人到了高中阶段,其主要的兴趣范围才开始形成。大约20岁以后,职业兴趣的形态渐趋明朗、稳定。研究表明,兴趣也能力间仅具有低相关或不相关。有关兴趣与成就的研究显示,二者之间相关一般在0.30以下。这是因为,兴趣、能力、成就等特质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并非决定于一种或两种变量,而是兴趣、能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举无法准确预测实际表现或可能达到的成就,但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活动、学习或职业时的满足感。,在兴趣与人格关系的研究上,霍兰德和罗伊(A.Roe)的理论影响很大。霍兰德认为兴趣是个体人格的表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受到动机、知识、爱好和自知力等因素的支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兴趣和人格。根据研究的结果,霍兰德得出六种主要人格或兴趣类型,与它们相对应的是六大普通职业主题(见图1)。每一主题突出一种人格类型及该类型人士会感到适合的几种职业。任何相邻两个主题间的相关高于非相邻主题间的相关,对角线上的两主题相关最低。以此模式测量兴趣时,并不是企图将一个人硬性划分成某一种类型,而是尝试去找出由一种或二、三种最能体现其兴趣特色的主题构成的组型,作为了解个体差异、进行职业选择的参考。如艺术主是很容易与图上邻近的科学研究相组合,却很少与事务主题组合在一起。,罗伊认为,职业兴趣及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是由儿童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造成的。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会使儿童成为“以人取向”(people orientation)者,而一个、疏离家庭中的儿童则具有“以事取向”(thing orientation)的特点。以人取向者寻求能与人接触的职业,如服、娱乐业等;不以人取向者则喜爱人际交往最少的职业,如科学技术或户外工作。职业选择的另一个维度是从“有目的交流取向”到“利用资源取向”。依据这两个连续的维度,可以对职业角色进行分类。(见表1),图1,實用型R I研究型 事務型C A藝術型 企業型E S社會型 何倫六角型模式,职业兴趣测验的理论,兴趣是一种人格特征,D.Super曾一再主张职业的选择是自我观念的延伸及完成。研究表明,不同职业团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如,人们发现具有科学兴趣的被试,性格明显内倾;具有较高文学和审美兴趣的人,精神症指标偏高;与推销兴趣有关的是攻击性。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职业选择反映出个体基本的情绪需求,职业的调整一般是生活步调调整的主要成分。因此对职业兴趣的测量或找出与个体态度及兴趣最贴近的职业团体,就成了了解不同人格的一个焦点。霍兰德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之一。他把职业爱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反映出个体自我观念和主要性格特征的选择。另外A.Roe也是持这种观点的人。Holland 的职业心理类型说Roe 的职业心理类型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心理类型说,1959年,Holland提出了以人格类型学说为基础的职业指导理论。他于1973年指出,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背景因素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方向,职业选择是个体人格的一种表现方式。其理论核心思想是:个体趋于选择最能满足个人需要、实现职业满意的职业环境。理想的职业选择是使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相互协调和匹配。,现实型(R),人格特征: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具体活动。现实型职业:具有具体的规则和程序,需要特定的技术或技能,如机械、农林、机电、维修等。,研究型(I),研究型(I)人格特征:内省、理性、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研究型(I)的职业:需要系统观察、科学分析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生理学等。,艺术型(A),艺术型(A)的人格特征:想象、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艺术型(A)的职业:通过非系统化的自由活动进行艺术表现,如绘画、音乐、写作、表演等。,社会型(S),社会型(S)的人格:助人、合作、责任感、同情心,喜欢并关于社会交往,乐善好施。社会型(S)的职业:对人进行说服、劝导、帮助、教育和治疗活动,如心理咨询、教育、法律、宗教和社会服务等。,企业型(E),企业型(E)的人格:支配、自信、精力旺盛,喜欢指挥、劝导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企业型(E)的职业:需要动员、组织和领导他人实现既定目标、如工商与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保险业等。,常规型(C),常规型(C)的人格:有条理、稳定、顺从、有序,喜欢程序化的条理性的工作。常规型(C)的职业:具有固定规则的习惯性、重复性工作,如秘书、档案、会计、出纳、总务、数据录入等。,霍兰德的职业心理类型说,霍兰德认为:环境造就了人格,反过来人格又影响着个体对职业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人们问题寻找能够施展其能力与技能、表现其态度与价值观观的职业;职业满意感、稳定性和职业成就取决于个体人格类型和职业环境的匹配与融合;职业行为是人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用六边形模型来表示六种人格、职业类型的相互关系,边和对角线的长度反映了六种人格类型的一致性程度,同时也代表着六种职业类型之间的相似与相容程度。人、职适应与匹配也可从该模型中得以体现。大多数人都属于六种职业类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的不同组合,某种人格类型(或类型组合)的个体在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类型(或类型组合)中最能满足其职业需要,表现职业兴趣,发挥职业能力。,罗的职业心理类型理论,罗提出,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是个体是“以人取向”还是“不以人取向”。她认为,实际存在两种维度或连续体,而不是一种维度。职业角色的一种维度是从“有目的的交流取向”到“利用资源的取向”;第二个维度是从“人际关系”到“自然现象取向”。她于1956年创立的职业需要理论,从个体早期的人格发展、成长经历和亲子关系来判断和推测当前的职业选择。她将所有的职业划分为两大类,即定向于人的职业,包括社会型、商贸型、管理秘组织型、一般文化型和艺术与娱乐型;定向于物的职业,包括技术型、户外型和科学研究型。这种分类与霍兰德的分类有殊途同归之势。美国职业名称大辞典第四版中的兴趣测验都是以这种分类系统为基础的。,表1,职业兴趣测验举例,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SCIIKuder Preference Record-VocationalJackson Vocational Interest Survey,JVISSelf-Directed Search,SDSCareer Assessment Inventory,CAIOther Instruments,SCII,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是世界上最早的兴趣问卷,它是根据经验编制的测验。其基本做法是:取两组被试,一组代表专门从事某种工作而且喜欢该职业的所谓标准职业人员,而另一组则代表一般人,让两组受测者对测验项目进行诸如喜欢、无所谓和不喜欢的选择反应,由于这些人有差异,故回答不尽相同。斯特朗把这些能反映二者差异的项目全在一起,构成某个标准职业的兴趣测验的项目集,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项目集组合(各职业有些项目相同),把这些不同的项目一起,就构成了该兴趣问卷的总项目。为了确定某个人的职业兴趣,将某人对所有项目的反应分别按各种职业标准量表计分,视其得分的高低,最终确定其职业兴趣。,SCII,由于库德爱好记录表的产生和发展,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坎贝尔(D.Campbell)于1986年把库德量表中的同质性量表(比具体职业大的职业领域量表)引入了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另外在1972年,坎贝尔又把霍兰德的6大职业领域也引入了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这样,该量表结果便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解释了:第一个层次为霍兰德的一般职业主题(简称GOT);第二层为相互异质的同质性量表(简称BIS);第三层为职业量表。下面就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简称SCII)1985年版作一介绍。,SCII,SCII(1985)有325个项目,内容涉及职业、学校课程、活动、闲暇活动、人的类型等,要求对每个项目作喜欢、无所谓或不喜欢的回答,例如:职业:L(喜欢)I(无所谓)D(不喜欢)电工 L I D学校课程:天文学 L I D闲暇活动:滚木球戏 L I D活动:观看体育的电视 L I D,SCII,SCII(1985)共有264个量表,包括6个GOT量表,23个BIS量表,207个职业量表(代表106种职业),2个特殊量表(学业满意度和内外倾量表),26个管理指标(一是遗漏指标,二是奇特反应指标,三是对上述7个方面以及所有这些方面回答的百分数,共24个指标)。这里主要职业量表基本兴趣量表和一般职业主题的情况。SCII中的职业量表基本上是追循前面介绍的经验量表编制思路,在被测者后,分别按不同的职业量表计分标准计分,然后转化成常模分数,按常模分数的高低,确定受测者喜欢的职业和不喜欢的职业。BIS的编制方法是把所有测验项目求两两相关,然后将高相关的项目全在一起。GOT与上述二者不同,它是理论建构的,即先给各种类型下定义,然后再根据定义来确定每个类型的项目,每个同质的GOT量表共有20个项目。每个层次的嵌套是通过相关的办法确定的,即被包括的低一级量表都与GOT之间有高相关,其具体表现示例如下(见表2):,表2,SCII 三种分量表,SCII,SCII采用电脑计分。可得四类分数:普通职业主题:采用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分类。每种主题上的评分从高到低分成七等。分数越高表示越具有该种主题的特点。实施指数:可据以了解被试反应是否草率及答题数目等。基本兴趣量表:包含23个量表,各量表题目内部一致性很高。这些量表分属于六种职业主题之下,每个主主题包括一到五个量表(见表2)。职业量表:包括207个职业量表,共106种职业。根据被试测验的结果,将其放在所有职业量表、基本兴趣量表和一般职业主题计分,即可得出该受测者的职业兴趣的总体状况。一般来说,职业量表中,如果标准分在45分以上,该受测者被认为与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很类似,如果标准分低于25分,表与从事这一职业的的人很不相似,而26分44分被认为没有提供多少信息,给出很相似和很不相似的职业及分数。基本兴趣量表(23个)和一般职业主题(6个)的结果呈现如表3.和表4.,库德偏好记录,最早的这类量表是库德偏好记录职业篇(Kuder Preference Record-vocational)库德采用“强迫选择”技术,将大量有关各种活动的短句施测于大学生。根据他们的反应对句子进行分组,结果产生10个量表,各量表的项目内部相关很高,而量表之间的项目相关很低。项目按“三合一”式编制,即每一项目由三个描述不同兴趣范围活动的短句组成,要求被试选出一种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活动。如:最喜欢最不喜欢 参观美术展览 浏览图书馆 浏览动物园 表示被试最喜欢浏览动物园,最不喜欢参观美术展览。库德用这种程序先后编制了三个兴趣量表。库德C式职业量表(Kuder Form C:Vocational Preference Record,KVPR)库德DD式职业兴趣量表(Kuder Form DD: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KOIS)库德E式普通兴趣量表(Kuder Form E:General Interest Survey,KGIS),库德C式职业爱好量表,Kuder Form C:Vocational Preference Record,共有168个三合一项目,分为19个量表:户外、机械、计算、科学、说服、艺术、文学、音乐、社会服务、文书。10个量表测量10种不同的兴趣范围。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约为0.70.8,效度的证据是测验结果与工作满足相关。C式职业爱好量表可用于对高中、大学生的咨询、安置工作。,库德DD式职业兴趣量表:KOIS,库德从SVIB中吸取了职业量表的思想,在1966年编制了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Kuder form DD: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简称KOIS,)适用于大学生及成人,可供就业中心、人事单位、工商业机构作为选拔、安置和咨询的参考,这里主要介绍1985年的修订版。内容为100个三个一的项目,含124个职业量表和48个大学专业量表,可计算被试对前述10种职业兴趣范围所感到的吸引力以及被试结果与某种职业或专业被试兴趣组型的相关。本量表短程信度高达0.800.95,有较好的证据。,KOIS,KOIS(1985)由100组3个项目构成的强迫选择项目组成,这种形式可以避免瓜定势,其形式如下:项目 反应修理汽车马达M(最喜欢)L(最不喜欢)计算平均成功率ML挨家挨户卖杂志ML在合唱队中唱歌ML在医院做义务工ML到森林中野营ML,KOIS,在职业量表或大学专业量表的记分上,库德的记分办法与斯特朗不同,他主要是不取对照组,直接把个人的成绩与标准职业组或大学专业组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这里的大学专业量表是斯特朗量表所没有的。如果受测者与哪个标准职业组或大学专业组的分数接近,就说明其对该职业或专业感兴趣,确定感兴趣职业或专业的标准是最高相似系数之下相差0.06以内的职业或专业,一般呈现10个职业或专业。表5.是某一个攻读心理测量学的年轻女性的结果。,表5.KOIS职业或大学专业兴趣测试结果,注:虚线以上为最感兴趣者,KOIS,除职业和大学专业量表外,KOIS还有职业兴趣评估和个人匹配部分。职业兴趣评估主要是过去的10个同质性量表,是对传统内容的一个修订本,按百分等级呈现结果,男女常模分开,分高、中、低三级职业兴趣领域,其标准为:高者为百分等级在75以上,低者为百分等级在25以下,中者在高低之间。,KOIS,对于KOIS而言,在SCII中,由于其职业量表按经验法建构,它对标准职业的特点及其与其它职业组的区别很清楚,因此区分能力较强。而KOIS只研究各种职业的共同点,而且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有许多共同之处,故一些很大的职业所得分数却比较接近。另外在同质性测验中,同质性职业内部还有许多异质性,比如建筑师通常有绘画、制图、解决机械和数学问题的爱好,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爱好,如仔细考察建筑师的工作就会发现,这个人可能喜欢设计、建筑管理,而另一个却喜欢从事教学或建筑摄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库德提出了所谓的个人匹配,即一个人单独地与某职业中的不同个人样榜进行匹配,使对个人的兴趣进一步深入、具体。,自我指导探测系统,SDS,自我指导探测系统为霍兰德所设计。Holland 根据自己所提出的职业类型六边形模型,设计了采用自我施测、自我记分、自我解释职业类型的SDS。SDS包括一个测验问卷和一本“就业指南”小册子,通过回答问卷可以得到被试的修改类型模式。对照“就业指南”,就可以得到一组最适合自己的个性类型的职业。测验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228道题。第一部分是活动,共列出了66种活动,要求被试选择“喜欢”或“不喜欢”。第二部分是能力,共包含66个关于人的能力的陈述,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回答“符合”或“不符合”。第三部分是职业名称,共包含84种职业名称,要求被试回答“喜欢”或“不喜欢”。第四部分是自我评价,要求被试就12种能力或技能进行自我评价。经过汇总计算,可以得到被试在6个方面的得分,其中3个方面构成了被试的个性类型模式,这一模式以3个字母来表示,如RIE、AIS等等。小册了“就业指南”中列出了414种不同的职业,并列出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的典型修改类型模式以及一般的受教育水平。对照自己的个性类型模式及受教育水平,就可以得到一组比较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SDS以其简洁、方便了大量使用者。虽然其总分的信度令人满意,构想效度也有一定基础,但还缺乏有力的效度资料。,生涯评估量表,CAI,生涯评估量表在1987年首次正式使用,其模式与SVIB、SCII极为相近。但CAI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专为寻找不需要大学学历或进一步专业技术训练的职业之人所设计,特别针对技巧性的贸易、牙科卫生师、自助餐服务员、电脑录入员等。这个问卷共305个题目,内容包括,即活动、学校科目及职业名称。每个题目有从“非常喜欢”到“非常不喜欢”5种选择,以小学六年级的阅读水准写成,可用于阅读能力不佳的成人。CAI供三个主要类型的量表,包括6个一般主量表、22个同质的基本兴趣量表和91个职业量表。CAI的手册非常完整和清晰,各种心理测量学指标也很好。除了6个一般主题量表外,其他种类的量表均为CAI所专有。,态度测量,态度测量,态度的概念与态度的测量态度是个体对人(包括个人或团体)、事(如各种问题、事件、政策)或物(如组织、机构、制度)持有的一种较为持久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态度与过去的经验的结果,这些经验和的刺激情境结合,决定了个体的反应。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反应倾向。态度是从个体的行为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无法直接加以观察,只能从个体的反应中进行间接推测。态度测量有多种方法:行为观察法:是态度测量中最直接、客观的方法,但行为与态度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可靠性不足。,生理反应的测量:反应与皮肤电反应是态度的生测量中较常用的两种方法。瞳孔反应可用于研究种族歧视态度,皮肤电反应可以判定同性恋或异性恋的倾向。投射技术:要求被试根据一组内容含糊的图片编故事,从中可以分析他对某些对象的态度。态度量表:最有效、最常用的态度测量工具是自陈量表。每一量表通常包括一系列关于某种事物或观念的项目或叙述语句,由被试作赞成或不赞成等反应,借以了解其态度的性质和强度。对量表法的发展最具贡献的是赛斯通和里克特。他们在三十年代分别建立了“等距量表法”与“总加评定法”两种态度量表编制方法。后来奥斯古德等人设计的“语义区分法”亦常被用于态度测量。,语义区分测验,语义区分测验(SDT)最是出自奥斯古德(S.Osgood)等人1957年的语义心理学研究。后来广泛用于看法、态度、人格特质等主题的测量。奥斯古德对各种语义分析所得资料进行因素分析地,经过多次尝试,发现有三个因素多次出现,且占了所有变异量的绝大部分,它们是评价、力量和活动。评价(evaluation)因素在好坏、喜恶、有价值观没价值观等两极形容词量表上有高负荷量;力量(potency)因素与强弱、大小、轻重等量表有关;而活动(activity)则与主动被动、快慢等形容词有关。由于因素分析的结果相当稳定,奥斯古德认为这三个因素是一般“语义空间”的三维。,等距量表,L.L.Thurstone在1929年创立了等距量表法,并与同现一起使用编制了约三十个 量表,用来测量人们对战争、死刑、教会、爱国心、新闻检查制度等的态度。以此法编制态度量表,首先应撰写大量有关同一主题的项目,充分涵盖该主题的各个方面,然后将它们交给一组评定者,请他们根据自己和观点将这些项目分成不同的等级类别。一般从最不赞成(或不同意)到最赞成(或同意)分成11个等级。其次依分类结果计算各项目在11个等级中的次数分配,确定各项目的量表值和模糊指数。一个项目的量表值 是所有评定者对其所作等级评定值的中数。模糊指数则为等级评定的四分位差Q,代表项目上平定值的代表性,而且量表值 大致作等距分布,包括11个等级类别的项目编成正式量表。下表列了出了赛斯通对电影的态度量表的部分项目.,电影态度量表中的部分项目,等距量表法,被试做“同意”回答的所在项目的量表值(上表中括号内的数值)的中数,即是最后的测验分数,分数高,表示被试对该主题越持有正面的态度。这种量表编制法以评定者的评定确定量表值似乎难以保持完全的客观。这种评定是否能代表总体反应也不无疑问。另外,此类量表上的态度分数是由中数来决定的,同样的态度分数并不一定代表相同的量表值分布形态。这些都是使用者要注意的。,总加量表法,R.Likert在1932年所设计的评定法在编制态度量表时较为简易。这种方法假设每一项目都具有同等量值,不同被试对同一项目反应上的程度差异可以进行分级评定。这类量表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组表示对所测主题正面或反而态度的项目和一个用来表示赞同程度的量尺,通常含有“非常同意”、“同意”、“难以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等级,由被试对每一项目进行评定。在编制时,通常先编写可用项目四、五十条,然后将它们实施于一试测样本,使用项目分析法找出辨别度的项目,组成正式量表(通常正面、反而项目各10个)。在使用这类量表时,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正面项目(即表明积极、肯定,态度的句子)的评分为从5到1,反而项目从1到5。被试在各项目上得分的总和,即为其态度分数。显然,分数愈高,表示态度越趋向赞同。作为例子,下表列出了以总加评定法编制的教育量表的部分项目。,总加量表法,总加量表是态度测量上最常用的工具,远比其它方法普遍。它的编制比等距量表简单,其信度、效度并不逊色。这类量表的一个缺点是有些被试的反应呈现向中间(即“难以确定”)集中的趋势。,价值观测量,价值观测量,态度指个体对特定人或事物的看法。价值观则代表一个人对人生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宗教信仰、政治信仰、道德观、审美观等。价值观观比态度更具恒久性和概括性。广义地说,价值观观即通常所谓的人生观或人生哲学。价值观一个人的兴趣、态度、意见、行为等具有相当大的支配力,在这一类特质的构成中,价值观可说是据有核心性的基础地位,较少受到情境变异的影响。与态度一样,价值观观的研究和测量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多,一般的量表也多以个人或社会价值观为重心。近年来,在职业咨询方面,也出现了工作价值观量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四个量表:罗凯奇价值观量表(Rokeach)价值观研究量表(G.Allport)道德判断量表(L.Kohlberg)工作价值观量表(D.E.Super),罗凯奇价值观观量,罗凯奇(1973)对于价值观问题曾进行了广泛的国际性和跨文化研究。他将价值观界定为一种持久的信念,分为两类:一是工具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关;一是终点价值观,和终结状态有关。工具价值观又可分为两种:道德价值观和能力价值观。前者和行为的人际模式有关,受到干扰就产生罪恶感;后者和个人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行为模式有关,受到妨害,便引起无力感。终点价值观则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所含的终结状态,例如心灵安宁和解脱,是自我中心的。社会价值观所含的终结状态,如平行和世界和平,是社会中心的。,罗凯奇价值观量表,罗凯奇价值观量表(Rokeach Value Survey)即是为测量上述价值观概念而设计,适用于11岁以上的被试。它含有18个代表工具价值观和18个代表终点价值观的名词或短句,以评估这些价值观对人们的相对重要性,下表列出了罗凯奇价值观量表的项目。被试应将表中每列的18个项目,依据对他自己的重要性排列次序。这个量表涉及多方面的价值观,且实施简易,因而应用很广。罗凯奇发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人,在这个上排列的项目次序大不相同。例如,以色列学生总是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排列为最高等级;而美国学生则以“安适的生活”和“抱负”为最高价值观。,价值观研究量表,Study of Values 原为阿尔伯特(G.Allport)和韦农(P.Vernon)于1931年编制,后来由他们及林达赛(G.Lindzey)于1960年共同修订。这一量表曾经是应用最广的和最持久的价值观量表,现在已很少使用。本量表六个分量表测量的六种价值观为:理论的:主要兴趣为对问题作理性的处理。追求真理。经济的:强调有用的、实际的价值观。审美的:看重生活的审美或艺术层面,从形式与和谐中寻找最高价值观。社会的:博爱、利他。政治的:看重权力和名位,但并不局限于政治领域。宗教的:重视对理解及生命本身意义的探索。,价值观研究量表,量表的项目,是以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人的类型理论为基础,按内部一致性标准编制的。量表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30个强迫选择项目,在每一项上被试必须从代表两种价值观的两个答案中选出其较偏爱的一种,并将一个三点数值依偏爱程度按比例分配给两个答案(如,3,0;2,1;1,2;或0,3)。第二部分岕鈌5个项目,每一项中有代表不同价值观的词句,被试应依其偏好将它们做等级排列。两部分项目如下列:第一部分1.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发现真理而不是应用。(a)是(b)不是2.如果你有充分能力、你喜欢做:(a)银行家(b)政治家,第二部分 将选项依喜爱等级排列:最喜爱,4;其次喜爱,3;再其次喜爱,2;最不喜爱,1。1.如果你能影响某城市公立学校的教育政策,那么,你会从事:a 提高音乐和美术的研究和参与 b 激发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c 提供另外的实验室设备 d 增加课程的实用价值观六个分量表上所得分数,本质上是自比性的,通常绘制在剖面图上,以显示被试在六种价值观范围的相对强度。本量表适用于高中生、大学生、成人。在信度上,六个分量表的折半信度介于,再测信度(隔两个月)大多在0.80以上。各种不同的样本在分数组型上常呈现与其性别、教育、职业等特征相关的价值观差异。,道德判断量表,苛尔伯格(L.Kohlberg)在皮亚杰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幼儿到成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见下表)。他发展了道德判断量表(the Moral Judgment Scale),作为评估道德发展的工具。量表由若干个假设的两难问题组成,一次呈现给被试一个。例如,“某人的妻子患了癌症,只能用一种新药治疗,但药剂师要价太高,这个人怎么也凑不出足够的钱,最后偷了这种药。”要求被试判断这种行为是否合适,该不该受到处罚等,并说明理由。计分非常复杂,由测验者根据计分手册列出的各种标准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评判。,道德判断量表,道德判断量表早期版本的计分和解释有严重缺点,信度和效度也没有保证。作为对这些批评的反应,苛尔伯格及其同事建立了一个空前清晰、详尽的计分系统。使用这一新的计分系统对跨度长达20多年的纵向研究资料的分析为这一量表的信度、效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再测信度与评分者信度都在0.90以上。每隔3年或4年的重测结果与理论设想是一致的。58个被试中的56个表现出发展阶段上的演进,而且没有一个被试跳过任何阶段。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95左右。,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阶段划分,“故事评价”,有一位妇女因患罕见的癌症而濒临死亡,医生认为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市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2000元出售该药。得病的妇女的丈夫Heinz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只凑够了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售药,或是迟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拒绝了。Heinz绝望了,闯进药店,为妻子偷了药。丈夫是否应该偷药,为什么?,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水平1前习俗性道德:在这一水平,逻辑推理局限于具体直觉,在具体经验和观察中进行学习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社会视角:自我中心的世界观,不能考虑不同行动者在利益与视角方面的差异。道德判断:行善避恶的原因是避免来自权威的较高权力的惩罚偷窃问题:为什么不:因为会有人看见,叫警察Heinz困境:问题是,他去药店偷药对不对,如果对,为什么?:只要他不被警察抓住,就行,因为这样他可以帮助他的妻子;如果他被警察抓住,就不行,因为这样他就帮不了他的妻子。,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二阶段:工具相对主义取向社会视角:个人学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世界观,因此他们处于冲突之中,因此必须进行利益调适;道德判断:只要遵守规则有助于个人利益,个人就应该遵守规则。但他也必须让别人遵守规则。因此,交换、交易和协议应该为涉及到的各方利益服务。偷窃:商店老板不喜欢这样的做法,而当你想要别的东西,老板会把你撵出商店。Heinz:对于海因茨来说,他妻子的生命的重要性,要比对于药剂师药的重要性重要。,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2水平二、习俗性道德在这一水平上,个人力图针对具体现象进行部分的逻辑运算第三阶段:人际和谐取向社会视角:个人开始意识到他所属于的群体,以及他与别人分享的情感、期待和异治。个人能够使自己的利益服从那些他与别人分享的利益,并站在别人立场考虑问题道德判断:做正确的事,就意味着满足个人的期待,特别是来自朋友和家庭的期待。偷窃: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对你评价很糟。海因茨困境:应该,否则就对他的妻子不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社会视角:个人能够采纳整个社会系统的视角,超出与朋友和同伴的人际视角来看待问题。个人之间的关系被放在了社会的整个社会系统中来理解。道德判断:行为正确就意味着做社会的法律所规定的事。如果人人为所欲为,社会的秩序就会崩溃。偷窃:这违反法律。海因茨困境:偷窃是违法的。但它也如果不帮助垂死的人也同样是违反法律的。因为对于任何社会来说,社会成员的生命都重于任何物质财产,所以海因茨做得没错。,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水平3。后习俗的道德逻辑推理:个人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第五阶段:社会契约遵法取向社会视角:个人将社会关系看作是由人们基于平等的权利与社会机会自愿达到的契约性协议来调控的。道德判断:做正确的事要求考虑他人的权利。人们必须彼此达成协议,以确保所有人的权利。这样做的原因是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偷窃:偷窃冒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海因茨困境:每个人都有生命权和财产权。这里妻子的生命权与药剂师的财产权相冲突,不过当生命与财产发生冲突时,生命更高。,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取向 社会视角:个人力图从人性和理性的普遍视角来看待社会关系。道德判断:做正确的事就是做普遍有效的原则提供了根据的行为。一旦法律不能从这样的原则获得根据,人们就必须偏离法律,对抗法律。偷窃:不对。因为这个行动基于武断地运用权力,而不是以普遍根据为基础的合法行为海因茨困境:任何不迫使药剂师的财产权让位于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的义务的法律都是不正当的。药剂师不采取行动来挽救生命冒犯了道德法则。海因茨应该向药剂师指明这一点,如果他不能说服药剂师,也不能从法庭获得支持,他就不得不自己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困境。但在这样做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药剂师的损失。,工作价值观量表,和工作选择与工作满足最亲密相关的是职业价值观量表。工作价值观量表(work Values Inventory)是苏玻(D.E.Super)在1970年编制的,目的在于测量与工作有关的各种价值观,适用 于实践以上的学生或成人。全量表包括三部分,共50个分量表。第一部分为内在工作价值观,即价值观的性质与工作本身有关,这些价值观包括利他主义、独立性、创造性、智力刺激、美感、成就和管理等。第二部分为外在工作价值观,包括工作环境、同事、监督关系和变化性,这些特征与工作本身的性质无关,但也影响到一个人工作价值观的形成。第三部分为外在报偿,包括安全、声誉经济报酬和工作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等。,量表的编制采用总加评定法,每一分量表包括三个项目即价值观语句,被试须对每一项目的重要性在一个五点量表上进行评定,评分的总和即为该分量表的价值观分数,从这些分数上可以判断其价值观感的趋向。量表的指导手册报告,以一高中生样本计算出的再测信度(隔两周)介于0.740.84之间。另外,手册还提供了若干内容效度、同时效度的证据。,焦虑测量,焦虑的概念,广义上讲,焦虑是一种情绪。涉及到轻重不等但性质相同的相互过渡的一系列情绪,不安担心害怕惊慌嫉妒恐怖;从快感上看,它是一种负面情绪;从复杂度上看,它是一种复合情绪行为表现;生理表现;心理上的体验,焦虑测验,显性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验焦虑量表其他临床焦虑量表贝克焦虑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1970年由斯皮而博格编制包括两部分:一为状态焦虑,即评定人们“现在”或最近一个特定时间内的感受或人们将要遇到特别情景时的感受二是特征焦虑:即评定人们通常情况下的情绪体验常模状况请见368页,测验焦虑量表,曼德勒和萨拉森1952年编制了考试焦虑量表TAQ斯皮而博格编制了TAI量表,把测验焦虑看成是特质,看成个体的焦虑倾向性。分为W因素和E因素,其中W因素是指对失败结果的认知,E因素是指由评价的紧张所引起的自主性神经系统反应,其他临床焦虑量表,贝克焦虑量表1985年由贝克等人编制,适合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4点评分,共21个条目腿发抖,头晕,手发抖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1959年编制,用于评定神经症和其他病人的焦虑严重程度,5点评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