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第十四讲-信息经济及其测度.ppt
第十四讲 信息经济及其测度,一 信息经济的含义与特点,1 广义的信息经济是指信息社会的经济,即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2 狭义的信息经济则是指信息部门的经济,需从部门经济的中观层次上进行理解。,3 广义信息经济的特点(1)是知识型经济。知识和智力是经济的核心。(2)是创新型经济。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等。(3)是整合型经济。如电脑、电信、电视的三电合一;电子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于的整合等。,(4)是互联型经济,通过各种网络连接在一起。(5)是紧迫型经济。是节奏空前加快的实时性经济。(6)是全球化经济 全球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经济的区域化合集团化的出现。(7)是数字化经济即任何信息都可以转换为数字而后进行传输。,(8)是虚拟化的经济如虚拟商店、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虚拟公司等纷纷出现。(9)是分子化的经济各经济活动的单元趋于微型化。(10)是中空化的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使最高决策层同最低决策层的执行单位直接联系,使中间组织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4 狭义信息经济的特点(1)综合性 信息经济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相混合的经济。(2)集约性可提高增长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和物耗。(3)高技术性研究和开发投入比普通制造业要高很多,同时技术人员也比普通人员要高很多倍。,(4)高增值性性价比不断提高;盈利水平比普通的行业要高很多;劳动生产率也比较高;,二 信息经济的测度及其方法,1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1)基本思路研究的逻辑过程如下:产业组织研究剖析垄断与竞争的不完备性分析抑制竞争的因素(专利制度)专利竞争及其与研究和发展投入的关系教育与教育相关的其他生产知识的基础性活动美国知识生产与分配知识产业研究,(2)知识产业的定义是或者为自身所消费,或者为他人所消费而生产知识,或者从事信息服务和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或机构。(3)知识产业的层次:研究与开发;所有层次的教育;通讯及中介媒介;信息设备或设施;信息机构或者设施;,(4)测度体系与方法思路:将知识产业从现存的统计体系中挑选出来,逐个进行测算和平衡。方法:最终需求法:GNP=C+I+G+(X-M),结论马克卢普选择了1956年和1958年为测度基准。得出的结论如下:知识产业各分支机构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通信媒介、信息服务、研究与开发和信息设备。知识生产的增长率是其他生产部门的平均增长率的2.5倍。,经费来源:消费者、企业、政府;就业人数从事知识生产和学习的劳动者占总就业人数的42.8。,2 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在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基础上把信息产业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离开来。(1)基本思路首先明确若干概念,为理论分析的量化奠定基础;其次从市场的角度,按信息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信息经济的结构;最后 按市场与非市场性质区分不同类型信息活动,从而建立起可操作的测度体系。,(2)基本概念信息和信息活动:信息就是组织化的、可传递的数据;信息活动是指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处理与分配过程中所消耗的一切资源中所包含的活动。信息资本:信息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信息劳动者:包括:知识生产与发明者、知识分配者、市场调查与管理人员、信息处理工作者和信息机械操作者。信息职业即从业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信息劳动。同时还存在服务业与信息部门各占一定比例的复合职业,以及工业与信息部门各占一定比例的复合职业。,一及信息部门指向市场提供信息商品或服务,参于市场交换的厂商部门。二级信息部门仅为满足政府或者非信息企业内部消费而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部门。,2 测度体系首先确定一级信息部门;知识生产与发明产业;信息分配和通信产业;风险经营;调研与调控产业;信息处理与传递服务业;信息产品产业;某些政府活动;基础设施;测度方法:需求法;增值法 将销售收入减去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之后的余额相加。优点:可以避免重复计算;,二级信息部门:一般是指非信息部门内部执行计划、财务管理、通信、电子计算机处理、研究与开发、技术服务和文秘等活动的部门。主要有:电子数据处理;广告;书信打字员;复印;印刷;直接邮递;研究发展;杂志剪贴;经营管理;会计;法律;专利、著作权;图书检索等;,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计算: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计算组成;在非信息行业就业的信息劳动者的收入;非信息行业购入的信息资本的折旧;,分析方法:在对两级信息部门测度的基础上,波拉特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经济结构进行分析;,3 结论(1)产值结论:1967年美国国民经济附加值的25.1产生于一级信息部门;21.1产生于二级信息部门;即该年的GDP中的46.2与信息部门有关。(2)就业结构信息劳动者占总就业人数的45,收入占就业总收入的53.52。(3)趋势考察: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提高。,4 马克卢普与普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比较(1)二者在信息经济概念上的差别。马克卢普信息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生产知识的个人和组织;并将它们重新组成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服务、信息设备五个分支;波拉特信息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信息活动或信息市场;通过将信息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方法测度信息经济规模;,这一概念导致了数据分析的差别:波拉特将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分别进行信息活动的测度;马克卢普则是将它们混合起来进行计算的。马克卢普侧重于考察知识生产在最终需求中所占的份额,而普拉特注重考察个别地考察信息作为中间产品投入在经济过程中的作用。,(2)测度方法上马克卢普采用最终需求法;而波拉特主要采用的是增值法,增值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复计算问题;,(3)在测度体系上马克卢普除了使用国民收入帐户的数据外,而且还涉及了许多需重新定义和统计的领域,这容易导致重复计算问题;波拉特则严格遵守国民收入帐户提供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