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第2章MIS开发概论.ppt
1,第2章 MIS 开发概论,2,知识网络图,3,2.1 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系统开发:MIS从项目提出 运行、评价为止的全过程,4,2.1.1 系统开发的任务,开发企业“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5,2.1.2 系统开发的特点,1.复杂性高企业系统本身复杂诸多子系统企业规模、技术、功能 复杂性开发本身是综合性技术(知识密集)C科学、通信技术、经济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开发的各阶段大量的手工劳动,十分细致、复杂,易出错,6,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背景系统开发复杂应用软件的非 移植性集体(系统分析师、C技术人员、管理业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等)智慧3.质量要求高软件产品不容许有任何错误任何一个语法错误或语义错误新系统必须优于原系统性能、质量、经济效果、满足用户的要求,7,4.产品是无形的软件:程序+文档+数据5.历史短经验不足(30余年)有关开发技术和管理技术还在研究中 特别是大型系统的软件生产更是如此。,8,2.2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MIS开发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总称,9,2.2.1系统的目的性,MIS是人工系统。目的是:满足用户要求,10,2.2.2 系统的整体性,方法:逻辑模型 物理模型分析:手工系统 传统的 系统的整 工作方式 体优化,11,12,13,实现步骤:,14,15,2.2.3 系统的相关性,相关性:依 分解 协调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层次结构:系统分解为多子系统,可层层分解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由顶向下”主导“由底向上”辅助,16,2.2.4 系统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系统与环境间的适应变化发展MIS应具有开放性扩展性易维护性,17,2.2.5 工作成果文档化 图表规范化,文档:资料文档的作用:供查阅、核对供交流供后继开发作基础文档的形式:以图表为主图表应当规范化图表应当标准化,开发、使用、维护 程序所需的,18,2.3 系统开发的方法,方法有多种,基础是生命周期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有新方法,如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软件工程,19,2.3.1 生命周期法,70年代初发展,多被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 过程MIS的生命周期如图5-4(下页)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系统的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20,21,分析: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系统分析 开发成败的关键可行性分析原系统模型新系统逻辑模型系统设计逻辑模型物理模型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程调试系统转换运行维护评价,22,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段落清晰、文档标准、各部分可按计划工作完成生命周期法的缺陷: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用户自己说不清开发过程不可修改开发周期长 难以适应环境变化23年/大系统 时过镜迁,“要求变了”“分析设计”阶段长,不便与用户交流整个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人工完成 成本高 效率低,23,2.3.2 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开发过程:分析、设计、编程、运行、评价多次重复、不断演进,24,25,优点: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可确保用户要求得以较好地满足用户可很快接触和使用系统,提高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适合结构不稳定的系统难度:形成和修改原型、需要支撑性工具,如图表生成器计算机数据字典 正在研制中程序生成器保证系统的可变更性、易于修改,26,2.3.3 面向对象的方法,背景:70年代A。Kay在Smalltalk计算机语言中首次提出面向对象的概念80年代 C+标志 实用化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目的:通用性 可重用性、扩充性、可维护性组装 软件集成块(Software IC),27,特点:1.操作与数据共同封装对象 数据+操作 封装通信单位,28,基本单元 对象功能实现靠对象间的消息传递应变能力强、重用性好,29,2.类与继承机制 使系统具有较好的,30,类继承 超类是子类的概括,子类可以继承 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31,2.3.4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实现 交互式开发环境实现各环节 自动化实现 直观的程序设计,在研过程中,具有快速响应、专用资源 早期查错功能,开发维护,通过强有力的 图形接口,32,2.4 系统开发的方式,33,表5一l 系统开发的方式,分析优缺点:队伍、质量、成本、维护与扩充等,34,2.5 系统开发的组织与 项目管理,35,2.5.1 系统开发的组织,1.领导小组(自主开发模式下)成员构成企业领导、项目负责人、分析师、部门负责人职责提出建立新系统的规划和总策略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对开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委任计算中心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职责范围,36,2.参加者三类人员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企业管理人员作用,表52 各类人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口 执行 协助或咨询,37,对各类人员的要求系统分析员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该企业开发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没计,负责对新系统的安装、测试和技术文件的编写。系统分析员实际上是系统开发的业务领导者与组织者。他们不仅应当具备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知识,懂得企业管理的业务,还应当了解现代化管理方法以及各种经济数学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应当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上述知识的能力。此外,系统分析员应是用户与计算机技术人员之问的桥梁,他们应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与各类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正确理解各级管理人员提出的需求,灵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38,将这些需求经过分析和逻辑抽象转换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成为编写程序的依据。他们只有具有概括能力、逻辑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系统。因此,系统分析员既是系统分析专家,又是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的通才。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很难达到上述各项要求,因此在一些大系统开发时,常由几名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担当系统分析员的任务。(2)程序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在系统交付使用,39,以后,本企业的程序设计员还要担负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负责程序的改进任务。程序设计员应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数据库及程序设计语言。(3)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开发的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用户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对开发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他们应按照新系统的要求,组织管理基础工作的整顿,提供新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管理人员应当是精通管理工作的骨干,并且粗通计算机基础知识。,40,2.5.2 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技术:网络计划技术 对整个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41,42,43,本章小结:,一、关于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系统开发通常具有复杂性高、质量要求高等特点。系统开发应按照系统的一般原则,深入分析系统的特点,根据系统发展的规律来建立系统,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考虑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机关性、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等等这些原则,是构成各种开发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基础。,44,【典型例题分析】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的特征是指: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答案】:环境适应性【分析】:系统的特征反映了系统最本质的方面。系统是处于环境之中,环境是一种更高级(更大)的系统,管理信息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45,二、关于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方式 系统开发的方法有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方法。生命周期法是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若干步骤。生命周期法是目前主要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个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系统开发主要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和购(租)用软件包这四种方式,其各有优缺点,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46,【典型例题分析】1原型设计法与生命周期法的根本区别是()A原型法是面向目标的,生命周期法是面向工程的 B原型法是面向工程的,生命周期法是面向目标的 C原型法可以解决结构化问题,生命周期法只能解决半结构化的问题 D原型法开发周期长,生命周期法开发周期短【答案】:B,47,【分析】:目前系统开发主要方法为生命周期法,而在生命周期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原型法。选项C和D都是二者的区别,开发周期长短的问题;但D项叙述错误,说反了。而两种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方法所面向的对象的不同。选项B的叙述是正确的。2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子类可以继承 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A一个超类 B二个超类 C多个超类 D其它子类【答案】:C,48,【分析】:“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称为类继承机制。继承时可以是多个超类的特性。所以选择C。,49,三、关于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系统开发过程中,应有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关系、控制开发进度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有包括系统分析员、程序设汁和管理人员在内的系统开发的参加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如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50,【典型例题分析】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任务,是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的情况进行,协调各方面的,控制开发。【答案】:规划 决策 关系 进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任务。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就应有这样一个领导小组,能够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根据发展情况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关系,控制开发进度。,51,同步跟踪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开发具有复杂性高、是集体的创造性活动、质量要求高及 等特点()A产品是有形的 B产品可度量 C产品是无形的 D产品不可度量 2,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一般()A不能直接移植 B能直接移植 C大部分可直接移植 D除数据外可移植,52,3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的特征是指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 性、相关性和()A扩展性 B环境适应性 C集合性 D易维护性 4系统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B使系统具有可修改性 C保证信息畅通 D满足用户的需求 5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 模型,再设 计物理模型的开发过程()A开发 B实体 C逻辑 D整体,53,6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导原则是 开发系统()A由顶向下 B由底向上 C集中 D分散平行 7目前有多种系统开发的方法,作为各种开发的主要方法的基础是()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 方法是()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54,9原型法开发系统的主要优点是()A系统重用性好 B系统可维护性好 C系统开发费用低 D用户要求可较好满足 10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所谓“对象”就是 和操作的封装 通信单位()A数据 B程序 C数据库 D文件 11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所谓“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A对象 B操作 C子类 D横块,55,12发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是提高 的重要途径()A系统的重用性 B系统可维护性 C系统可扩充性 D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 13系统开发的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租)软件包等()A个人承包 B计算机公司承包 C合作开发 D引进国外软件 14当系统工作内容经常变动,系统维护工作量很大时,宜选用 开发方式。()A自行 B委托 C购买软件包 D租用软件包,56,15系统开发采用委托开发的方式,其主要缺点是()A费用高 B系统维护困难 C开发周期长 D难适应本企业要求 16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是采用 方式。()A自行开发 B委托开发 C合作开发 D购(租)买软件包 17系统开发的具体业务领导者和组织者是()A系统开发领导小组 B系统分析员 C程序设计员 D管理人员,57,18系统开发的参加者有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和()A企业领导 B系统开发领导小组成员 C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D管理人员 19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执行的工作包括:系 统分析和()A系统运行、评价 B系统调试 C编写程序 D系统设计 20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程序员直接执行的任务是编程序和()A系统设计 B调试程序,58,C系统运行 D系统评价 21在大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常采用 对整个开发过程 进行计划和控制()A网络计划技术 BCASE技术 C由顶向下的方法 D面向对象的方法 22系统分析阶段的基础工作是()A教育和培训 B系统调查 C初步设计 D详细设计 23确定信息系统的硬件需求应在 阶段进行()A系统分析 B系统实现 C系统设计 D系统运行,59,24程序算法的设计、编码,调试应在 阶段进行()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系统运行 25在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中,责任重大,并且起到核心和桥梁作用 的人员是()A程序员 B管理人员 C信息用户 D系统分析员 26关于管理信息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研制过程中,重点应放在程序编写上 B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可以忽视用户要求 C只能完全模拟人工进行事务处理即可,60,D对于无结构或半决策化的决策任务,应提供一系列辅助决策的方法和手段 27严格地遵循什么原则是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成败的关键()A生命周期性 B原型法 C系统工程 D自底向上 28原型法比较适合开发()AEDI BDSS C任何信息系统 D专家系统 29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还 必须收集些什么作为依据(),61,A组织的外部情况 B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 C组织内的数据和业务要求 D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各方面的可行性 30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 B简化编程 C节省开发费用 D节省开发时间 31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系统模型的基本单元是()A数据 B消息 C类 D对象,62,32继承性是什么系统的基本特性()AEDI BMIS C面向对象 DDSS 33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A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 B先确定物理模型,再设计逻辑模型 C先分解系统,再协调系统 D先协调系统,再分解系统 34在大型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常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这是一种()A信息系统分析技术 B信息系统设计技术 C项目管理技术 D信息系统实现技术,63,二、填空题 1系统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为止的整个过程。2工发采取整体化开发形式,其做法是首先详细了解 信息处理过程,得出原系统的 模型;再分析原系统的 功能,得出原系统的 模型;对原系统的 模型进行改进和改善,形成新系统的 模型;最后建立新系统的 模型,解决新系统“”的问题。3分析系统的相关性,就是根据 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 统。4系统开发中,“由顶向下”是 原则,“由底向上”是 原则。,64,5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它们是应用软件的重要。6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7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的、性和 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8面向对象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有两点重大突破:操作与数据,采用 机制。9CASE是 的缩写,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工作基于计算机的。,65,10直接参加系统开发的应有3类人员,他们是、和。11在大型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常采用 技术,来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12文档是应用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为操作人员、控制人员准备文档外,还要给 准备。13信息系统的人员分类中责任最为重大是。14原型设计与生命周期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面向,而后者面向。,66,三、名词解释 1软件 2系统开发 3“由顶向下”开发的原则 4生命周期法 5类的继承机制 6“CASE”,67,四、简答题 1简述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2简述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及它们的特点。3简述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责。4简述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项目管理的方法。5简述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6在系统开发中应如何体现系统整体性的原则?7简述系统开发文档的作用。8何谓系统的生命周期?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组成。,68,9分析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10何谓原型法?它有哪些主要特点?11简述系统开发的各类人员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12比较原型设计法与生命周期性法。,69,【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C 6A 7B 8C 9D 10A 11A 12D 13C 14A 15D 16D 17B 18D 19A 20B 21A 22B 23C 24B 25D 26D 27C 28C 29A 30A 31D 32C 33A 34C,70,二、填空题 1运行评价 2原系统物理逻辑整体逻辑逻辑逻辑物理如何做 3分解一协调 4主导辅助 5文档组成部分 6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7可重用 扩充可维护 8共同封装类与继承 9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自动化 10系统分析员 程序设计管理人员,71,11网络计划 12用户 13系统分析员 14目标工程三、名词解释1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2在计算机领域中,人们经常用“系统开发”一词来概括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又称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或“系统设计”。3是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72,具体、逐步求精,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性,逐步深入。首先考虑全局问题,全局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再按层次分解,逐层分析地发展系统。4是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广义地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5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念,,73,因此子类可以继存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继承机制。6即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四、简答题1答: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要点如下:(1)明确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点。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因此,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开发,74,人员应始终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及时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意见,这是开发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2)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步骤。(3)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功能)组成,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流把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它们之间一个子系统如果发生了变化,其他子系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和调整,因此,不能脱离其他子系统而设计某一,75,子系统。(4)系统的外界联系是环境,系统是处于环境之中,环境是一种更高级(更大)的系统。管理信息必然与外界发生信息交换,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它必须具有开放性、扩展性、易维护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系统。(5)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所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及时按照一定的规范产生各种文档,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应用软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76,文档的形式以图表为主,其表达效果在很多情况下比文字叙述简洁、形象、效果真实。所用的图表应当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开发工作的上述各项原则,是构成各种开发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基础。2答: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生命周期法。它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步骤。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77,系统分析。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系统总体规划。经领导批准后,再对原系统进行深入地调查、彻底掌握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继而对物理模型进行详细的设计;编写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编写和测试程序、系统试运行、编写技术文件、系统转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78,3答: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1)提出建立新系统的规划和总策略。如企业应用计算机的远期与近期规划、目标和范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自动控制(CAC)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企业使用的硬件设备是否采用统一的类型等等。(2)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小组有各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参加,以保证能清楚地表达各用户的观点和要求。(3)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对项目的目标、预算、进度、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检查每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报告;组织阶段,79,验收;提出继续开发或暂停开发建议。(4)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如新系统与原系统的协调,新系统要求改变原来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信息流向、管理人员的职责,改变代码、报有凭证格式等的协调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与CAD、CAM、CAC系统的协调等。(5)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6)委任计算中心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职责范围。4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80,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应用人员的培训,硬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就系统开发而言,系统包含着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包含多个功能;开发过程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工作阶段和步骤。因此,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许多不同工作同时或交叉进行的,是由许多人参与分工、协作才能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别轻重缓急、合理 地组织各项工作,在大型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常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具体作法是:,81,(1)根据系统开发支撑环境及主要开发阶段的联系,画出总网络图。(2)进一步将工作分解,画出各分网络图。通过网络图的计算可对整个系统全面规划,分别轻重缓急进行协调。5答: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系统开发的特点是:复杂性高,集体的,82,创造性劳动,质量要求高,产品是无形的,历史短,经验不足,即企业属于非确定型的、复杂系统,系统开发本身又是综合性技术,涉及到多种学科,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开发需集中系统分析师、计算机技术人员、管理业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等方面的集体智慧方可完成,应用软件不同于一般产品,不容许有任何错误,新开发的系统不仅能完成原系统的全部功能,不可满足用户提出的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是无形的,其开发的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经验不足。6答: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是采用各职能部,83,门分别收集和保存信息,分散处理信息的形式。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除了能实现原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用户新的功能需求外,又能摆脱手工系统工作方式的影响,寻求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开发应采用整体化开发形式,具体做法是:(1)详细了解原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包括各种处理的物理细节,得出原系统的物理模型。(2)对原系统的物理模型进行综合和抽象去掉物理细节,分析库系统的逻辑功能得出原系统的整体物理模型。(3)对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补充管理需要的人工系统难以实新的功能,形成新系统逻辑模型,解决新的计算机系统应当,84,“做什么”的问题。(4)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确定新系统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新系统“如何做”的问题。7答:软件包括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及时按照一定规范产生的各种文档,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应用软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如下作用:(1)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各种调查分析的结果和设计的技术细节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供查阅和核对。,85,(2)开发人员之间、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可利用书面的、超越各自专业的共同(3)系统开发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后一阶段的工作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前期工作文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8答:广义地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库、基本思想是把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分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3个阶段,并详细规定了各阶段的任务及工作方法。(1)系统分析: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初步调查和初步可行性分析,,86,提出系统总体规划,并在对原系统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对新系统的功能抽象地加以定义和描述、暂不涉及其实现的集体技术手段。(2)系统设计: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已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形成实施方案。(3)系统实施:当实施方案确定之后,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要做的工作包括各种设备的购置与安装,计算机程序的编写,操作人员的培训,大批数据的整理和录入,系统的试运行,编写技术文件,系统转换,系统,87,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9答:生命周期的主要优点是: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以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等形式确定下来,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在每阶段或步骤中,整个项目可以划分为许多组成部分,各部分可各自独立地开展工作,但各部分的工作必须按时到达阶段或步骤的终点,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生命周期法中特别强调把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开。首先提出逻辑模型,即逻辑上的改善方法,为什么要强调逻辑上的改善,88,方法呢?因为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件事可以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此外,也为在具体考虑技术手段时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生命周期法的缺点是: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由于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各阶段须严格按顺序进行。而在实际的一些环境下,用户在初始阶段提出的要求往往既不全面也不明确,有模型不确定,随机要求类型多,范围广的环境中,使得工作阶段的明确划分难以实现。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运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的整个系统绝大部分工作靠人工完成,使系统开发成本高,效率低。,89,10答: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基本框架(称为原型)。先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其开发过程是分析、设计、编程、运行、评价多次重复,不断演进的过程。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1)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它符合用户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2)原型法很具体,使用户能很快接触和使用系统,容易为不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用户所,90,接受。(3)原型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对于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不稳定、有变化的系统比较适合。(4)原型法也包括了生命周期中分析、设计、实施等阶段,但不只有一个周期,而是反复迭代经过几个周期,直到系统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为止。11答:直接参加系统开发的有3类人员,即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和管理人员。在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他们所起的作用如下表所示:,91,各类人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92,(1)系统分析员。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开发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负责对新系统的安装、测试和技术文件的编写。系统分析员应既是系统分析专家,又是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的通才;既懂计算机,又懂现代化管理。(2)程序设计员。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3)企业管理人员。即用户,自实际工作中提出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对开发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他们应按照新系统的要求,组织管理基础工作的整顿,提供新系统运,93,运行所需的各种数据。12答:有以下四点:(1)从根本上看,原型法是面向目标的,而生命周期法是面向工程的。(2)从时间上看,生命周期法从系统分析到最终实现与维护往往周期较长,用户很晚才能感受到真实的系统,并且运行维护费用高,而原型设计法正好避免了这一缺点,研制时间短,见效快,用户能尽早感知系统并尽早纠正错误,因而省时、省钱,可扩充性强。(3)从解决问题上看,生命周期法适合于系统目标稳定、明确、结构化强的问题,而原型设计法适用于系统目标不明确,系统中不确,94,定因素较多的情况,如开发DSS。(4)从开发的特点上看,生命周期法是自顶向下地进行系统研制,是从全局入手,一步步细化;而原型法则是利用“中间开始”的方式,即分析员和用户当时所能掌握的问题的程序就是研制的起始位置,并迅速生成原型。总之,两种开发方法各有优缺点。一般地,原型法既可作为生命周期法的补充而部分地使用,也可用在整个系统研制过程中自始至终作为生命周期法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