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ppt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基本理念,(一)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三)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一)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二)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三)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四)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五)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得判断力,2017年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3学分 每学分18课时,共54课时,选择性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每学分18课时,需36课时,新课标课程结构的调整,不仅促使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进一步顺应我国高考改革,兼顾升学与个性化发展,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满足我国对数字化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2017年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学业质量内涵,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水平,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进行划分共有4级,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学业质量标准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首次提出用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来衡量学业质量,并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描述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不同学习结果的评估更加明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科常用的策略和方法,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改变教学理念,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开展项目学习,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课例:体验人工智能(1).拍摄植物照片;(2).上传到百度aip,调用植物识别功能;(3).阅读输出结果;(4).我们的操作是如何提高系统智能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