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ppt

    • 资源ID:5229815       资源大小:270.49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ppt

    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2,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章主要知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和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录剖析,3,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参考资料信息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http:/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克东教授,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9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李克东教授,改善学习(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8,4,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背景8.1.1 信息时代课程学习的特点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自主性:不受教师与课本的限制、不受传统表现形式的限制课程学习内容具有时效性、实效性:这种以现实为基础的信息利用,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知识和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课程学习内容探究具有多层次性:丰富的资料,可表现处于不同状态的知识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允许学生和教师用多种先进的数字信息处理方式对它进行运用和再创造。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可再生性:学生可积极参与到学习内容的重新组织与构建,5,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2 当前教学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忽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行为主义的影响,忽视对学生进行认知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指导,6,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3 教育部政策 1、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7,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文件解读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融合: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8,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目标与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基本实现包括: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信息化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学与教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9,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学习资源。(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10,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11,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12,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理事会,1997/9);我们认为,信息素养应包含着三个最基本的要点: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13,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14,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 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 商的、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15,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社会、自然和与其他人员(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并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使认识得到发展。,16,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式8.4.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 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17,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18,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19,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4.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种基本方式,20,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4.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素养;在第二阶段,人们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现有的教学效果;在第三阶段,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课程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模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技术投入与学生学习投入是不同的,21,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8.5.1“情境探究”模式8.5.2“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8.5.3“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8.5.4“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22,情境资源共享,意见表达工具,情境资源展示,信息加工工具,自我评测工具,情境探究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创设情境,思考讨论,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课程教学过程,目标,“情境探究”学习模式,23,主题/目标,网站资源,课件资源,素材资源,网络环境/资源共享/创作工具,调查,分组活动(角色扮演、竞争、设计等),形成/展示作品,意义建构,“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25,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网页1,网页2,网页3,地区成员的活动环绕主题,收集资料,制作网页,互相观看,发表意见,总结体会,,成员1,成员3,网页评比,成员2,27,基于专题网站开发的探索创新学习,专题网站,结构化知识展示,扩展性学习资源,网上协商讨论,网上自我评价,把教材内容相关文本、图形、动态资料结构化处理,扩展性学习素材/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学习工具(字典、辞典、仿真实验等),答疑和指导/远程讨论区域,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总结性考查,29,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与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与实施步骤1、数字化硬件环境建设:数字教室、数字校园、城域教育网2、应用平台建设:教学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资源平台3、教育资源建设:管理信息资源、教学资源4、师资培训:思想理论、方法、技术、模式5、政策与机构建设: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促进管理机构的逐步转变。,30,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区,通过示范学校带动周边地区,推动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7、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8、走出与引进,加强交流,跟踪发展潮流,31,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日、美、加三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行动日本美国加拿大,32,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日本:1998年7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报告中,就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即将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与此同时,要求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学习”课上要适当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在初中阶段则要把现行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则开设必修的“信息”课(主要内容讲授如何运用计算机去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33,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美国从1985年开始,从国内外聘请400余位专家、教授、中小学教师和部分教育、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历经4年时间通过多次讨论、修改终于完成了一份很有价值的报告“2061计划:“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并于1989年正式发表。这项计划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按照该报告所给出的定义,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34,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按照着重培养这种能力素质的要求,“2061计划”将现行中小学12年应学会的科学文化知识重新归纳为“科学本质”、“数学本质”、“技术本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体结构”、“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综合概念”、“智力技能”等12类。在这每一种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上述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分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35,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加拿大 1998年2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该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36,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观察与分析观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系列光盘中的教学实录分析课堂实录,37,作业,在中学教材中选择一个内容设计一个教案,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