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ppt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潜在的可能性,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教育:做从沸水中跳出的青蛙,两项任务,一个目标,环境保证:实施“校校通”工程,政策保证:培训队伍,筹措资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背景信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背 景 信 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人口增长、国际竞争等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势在必行。199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2000年11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等文件。,信息技术教育:做从沸水中跳出的青蛙,把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它拼死也要跳出来,而且往往能够成功。但如果把它放在温水中,它会一动不动地呆着;继续加温?!!斯蒂格利茨:科技革命将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它使那些不能获取这些知识或不能为运用这些知识而接受培训的国家和地区变得更加落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所面临的形式,如同沸水中的青蛙?!,两项任务,一个目标,两项任务: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个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工程目标:用5-10年的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工程任务:联网工程、接收站建设、教学资源配备与建设。工程实施: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学管理的系统工程。要由专门的组织机构领导,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评估验收力度。,政策保证,师资队伍建设: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筹措资金: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多渠道筹措资金。评估检查与实验研究:教育部评估检查,建立“师范学校”和“试验区”。,机遇和挑战并存,千秋伟业,造就了教育和教与技术发展的机遇。面临挑战:近70万所学校,2亿在校学生,计算机拥有量不足;师生比例失调;软件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怎么办?,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潜在的可能性,影响应用的因素,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潜在的可能性,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潜在的可能性,丰富的信息呈现形式(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利于知识的获取与记忆;方便的交互环境,利于信息交换、人际及人机交互,支持协作学习与协同作业;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利于主动的意义建构;海量的信息资源,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探究的精神;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学习内容、年龄层次等限制。,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环境因素,信息技术教于应用环境包括:硬件环境、支持系统、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影响应用的因素:软件设计与创作的思想、观念;必需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环境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全新教与学方式;克服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某些幅面影响。,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教师因素,全日制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角色的转变:由简单的信源转变为教学信息的创建、组织、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督促者,或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观念的转变: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学校观、现代人才观。其中,现代学生观,就是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特征的学习主体。能力的提高:包括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将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学生因素,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问质疑,不但要知道该“学什么”,还要知道该“怎么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数字化:设备简单、性能可靠、标准统一。多媒化:信息设备统一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零时空学习、人际合作与交流。智能化:教学行为人性化、人际交流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信息化的含义:信息(核心)、信息资源与技术的利用(目的)、信息网络(基础)、社会过程(保障机制)。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的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结构图,教育信息化六要素间的关系,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教育信息化是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也必须适应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教育体制,进而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价值观念,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的过程。教育信息化会对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产生重大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规划,文化,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助于教育中的。有助于提高教育。,知识管理,绩效,知识管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资本是一种资产,是一种需要管理的资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把企业的知识资本交给那些知识工作者用于每天的各种决定,而这些决定集合起来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是运用技术工具和程序处理来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绩效技术,从历史上看,教育技术的重点几经迁移:从强调资源,到强调教学,然后强调学习。很可能下一个定义会指向绩效,而不是学习。绩效:近年来,经济管理领域中广泛采用绩效这一概念表示工作业绩、效益,它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一种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估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以最高的经济效益影响人的行为及业绩。教育绩效评价:是对教育过程中的绩效进行评价。绩效支持系统:利用技术将知识、学习经验和软件工具结合起来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绩(绩效)。,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特点,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育课程整合的阶段、层次说,背景信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要求“大力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根本目标。,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利于学习的数字化学与教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教与学,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环境,资源,活动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硬件环境:因特网、校园网、多媒体组合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支持系统:方便教师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活动,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的教学和学习管理平台;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的获取、处理、重组和创建信息,解决问题的工具;资源系统:教学资源库和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化学与教资源,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资源:CD-ROM、数据文件、计算机模拟、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主要有9类:媒体素材(文本、音频、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题库;试卷库;案例(有意义的事件或现象);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网络课件(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教学软件);网络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资源目录索引。,数字化教学活动方式,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字化教学活动方式:是借助学习平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人与机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手段、超媒体的信息组织结构进行的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是适合于现代信息环境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封闭式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所有教学都“以知识为中心”,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教学课件之内。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技术或者作为教师讲授的演示工具,或者作为课后讨论、作业的简单交流工具,或者作为课后练习的辅导工具。,开放式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教学设计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以培养学生重组、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技巧、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研发工具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全方位的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设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非线性的教学软件资源。教学目标改革: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教学组织架构改革:以问题和项目为依据,对学习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与规划。,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几种典型的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协作性”学习模式,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教学结构,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何克抗何克抗教授认为,长期统治我国学校课堂教学的,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也存在片面性;因而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创建。,“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以“教”为中心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收者;媒体是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蓝本。在这样一种教学结构下,学生的任务是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是被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而不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文字教材,还包括各种音像教材、数字化学习材料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但如果片面甚至极端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注重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学媒体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的认知工具和情感交流工具。,教学模式,模式,教学模式的哲学倾向,教学模式,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现代汉语词典模式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内在机制以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所进行的简化性、直观性描述的形式。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结构型模式反映结构主要因素的位置,是对复杂的客体以简洁的方式予以复制。功能性模式则是对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因素与结构的相互变动、影响与作用的一种总体性的把握。,模式的内涵,“模式”的内涵,模式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结构、内在机制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模式能总体性把握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变动、影响与作用;模式是一种简约化的表达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结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揭示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四个部分。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总体性把握教学过程以及构成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相互变动、影响与作用的结构范型的简约化表达方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模式必须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模式通过总体性把握教学过程以及构成 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相互变动、影响与作用,反映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范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简约化的表达方式;教学模式可用来操作教学过程,设计课程,组织和选择教学材料,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学习监测,模拟与游戏,智能导师,个别授导,操练与练习,问题解决,虚拟实验室,微型世界,案例研习,问究学习,认知加工,基于资源的学习,情景化学习,电子演讲,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虚拟教室,情景演示,课堂信息处理,虚拟学伴,协同实验室,虚拟学社,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哲学倾向,如后图所示:区:强调在教师(以及传统CIA软件)指导下的个 别化学习;区:强调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化学习;区:在传统电化教室或多媒体组合教室环境下,由 教师指导的交互学习;区: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教师(CAI软件)指导下的个别化学习,操练与练习:利用CAI教学软件,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回答问题,计算机给出即时反馈。个别授导:利用CAI教学软件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智能导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家教”行为,允许学生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因而要求计算机能够了解学习者特征,并且能理解学生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提问。,“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化学习,微型世界: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的环境,并且允许学生在环境中进行自由的操作,自由地建构各种学习模型(实验)。基于资源的学习: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情景化学习:利用计算机创设接近真实世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和表象,去同化当前所学习的知识。,教师指导下的交互学习,包括电子讲稿的制作与演示;用多媒体或网络化教室支持课堂演示、示范性练习、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信息技术的多种应用。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得到新生,有助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虚拟学社:在公告牌(BBS)、新闻组、聊天室、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的支持下,实现网上群体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习,使地理位置上处于分离状态的学习者能够在同一个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学习。协同实验室:在基于网络的环境中,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实验并通过模拟软件观看实验结果。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基于小组的问题解决等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环境之一:情景资源展示环境,实践验证,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形成初步成果,环境之二:协作学习环境,展示交流,形成书面报告,展示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环境之三:发布与交流环境,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S:选择、确定主题和信息需求;U:发现潜在的学习资源,学会如何获取信息;C:收集、检查和选择合适的资源;C:从选定的资源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E:对信息进行评价、解释、分析和综合;E:以恰当的形式来呈现信息;D:确定整个过程的效果。,7个步骤的英文受字母拼成:SUCCEED(成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从学习的维度看,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主动地对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选择、控制和调节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学习过程的维度看,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指学习者自觉、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营造学习环境、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一般包括界定任务、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策略、自我反思与评价几个阶段。,自主学习的教学框架与环节,自主学习的教学框架与环节,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第四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