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ppt

    • 资源ID:5225943       资源大小:12.61MB        全文页数:16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ppt

    生态小区规划设计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技术,2014.10,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概述对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的还得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起。从源头上说,可持续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全过程的一个古老理念,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个概念的明确提出并被广泛接受还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 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却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够给居民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条件,绿色建筑便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不仅要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是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概述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以及人均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于绿色建筑还没有一个共同的表述,但是都基本上认同了绿色建筑的三个主题,即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这三个基本主题也为世界各国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一个标准。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在2006年6月1日颁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该定义强调了绿色建筑的“绿色”应该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从原料的开采到建筑物的拆除过程)。,绿色建筑的原则,1.建设方针一适用、经济、美观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坚 固、适用、美观”的原则,这被后来的建筑师奉为建筑学上的”六字箴言”。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与此是相符的。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存在着非理性和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 种种倾向,某些业主片面追求新、奇、特,不把建筑的使用功能、内在品质、节能环保及经济实用性作为建筑追求的目标,而把“新、奇、特”的“视觉冲击”作为片面追求的目标。这种牺牲功能的做法将造成施工难度大、无谓消耗材料和能源、建筑造价大幅上升、维修成本加大等问题,这与绿色 建筑的精神背道而驰。,绿色建筑的原则,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建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处的环境,通常建筑是采用方便取用的资源,营造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空间,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绿 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每个国家在这些方面都 有其特点,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因此 绿色建筑在全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绿色建筑的原则,3.建筑全寿命周期“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所谓“全寿命周期”指的是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历程。建筑的寿命通常涵 盖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并不局限于建筑物存在的时间段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 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往前从建筑材料的开采到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绿色建筑强调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设部提出 了 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即根据中国的国情着重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其中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关键。“少费多用”做 好了必然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绿色建筑的原则,5.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当然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健康的要求是最基本的,绿色建筑强调适用、强调适度消费的概念,绝不提倡奢侈与浪费,当然节约不能以 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保证人的健康是对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应 合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使用的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 的需求,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建筑物中,所用材料主要取之于自然物,如石块,草茎,土胚等。可以说古代建筑也拥有一定的绿色观念,并且也拥有丰富的绿色建造经验。我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并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大,在先前人们的智慧下,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类型保留下来,为我们现在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借鉴。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福建西南山区的土楼建筑,新疆地区的阿以旺民居等。,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1973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影响下,我国首部环保法规性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由国务院颁布执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提倡建筑节能,但是有关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2001年,中国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科研课题完成。并且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研究和编制了绿色生态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提出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并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2005年,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各国代表发表了北京宣言,对21世纪智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指导纲领和主要任务取得共识。基于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植根历史传统,探索未来(对传统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推进绿色适宜技术发展和使用增强人类绿色价值观和促进绿色生活方式2007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试行),同年8月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开始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各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特点,根据2013年标识项目评价的统计数据,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夏热冬冷地区与寒冷地区在居住项目方面差不多,都超过总量的1/3.公共建筑方面,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占比超过50%,而寒冷及夏热冬暖地区为20%,严寒和温和地区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少,质量不高。绿色建筑的密集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从绿色建筑的星级比例上看,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地区较均衡,而上海,北京,天津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比例较高,福建一星级的比例较高。这也看出,绿色建筑标识的数量和星级比例,往往和各个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绿色建筑申报的单位中,房地产开发商占到了1/4。类绿色建筑,万科,绿地,万达,朗诗集团申报得较多,公建类绿色建筑,万达,绿地,苏州建屋,招商等集团申报较多。从申报情况和评审中不难发现,星级较高的开发单位,在绿色建筑研发上投入更多,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包括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类指标(四节一环保)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2011对绿色住区的评估包含了:住区选址和规划、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资源、运行管理六类指标。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导则(2014)和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2014)建立建立完善绿色建筑区域性技术标准体系,用于成都市域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审查。,生态小区设计的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在建筑物的基本建设过程的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中,规划设计是源头,也是关键性阶段。规划设计只需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能源与资源消耗特性。从规划设计阶段推进绿色建筑,就抓住了关键,把好了源头,比后面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可归纳为下面几方面:,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节约生态环境资源(1)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使其对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减至最小;在规划设计中,适度开发土地,节约建设用地。(2)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应具有适应性和可维护性。(3)减少建筑密度,少占土地,城区适当提髙建筑容积率。(4)选用节水用具,节约水资源;收集生产、生活废水,加以净化利用;收集雨水加以有效利用。(5)建筑物质材料选用可循环或有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使用耐久性材料和产品。使用地方材料。,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采用节约照明系统。(2)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3)优化能源系统,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4)对设备系统能耗进行计量和控制。(5)使用再生能源,尽量利用外窗、中庭、天窗进行自然采光。(6)利用太阳能集热、供暖、供热水。(4)利用太阳能发电。(8.)建筑开窗位置适当,充分利用自然通风。(9)利用风力发电。(10)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供暖空调。,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1)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使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2)保护水体、土壤和空气,减少对它们的污染。(3)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4)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尽可能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5)减少交通废气排放。(6)废弃物排放减量,废弃物处理不对环境产生再污染。,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保障建筑微环境质量(1)选用绿色建材,减少材料中的易挥发有机物。(2)减少微生物滋长机会。(3)加强自然通风,提供足量新鲜空气。(4)恰当的温湿度控制。(5)防止噪声污染,创造优良的声环境。(6)充足的自然采光,创造优良的光环境。(7)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外部景观环境。(8)提高建筑的适应性、灵活性。,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1)创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2)保护建筑的地方多样性。(3)保护拥有历史风貌的城市景观环境。(4)对传统街区、绿色空间的保存和再利用;注重社区文化和历史。(5)重视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利用,继承发展地方传统的施工技 术。(6)尊重公众参与设计等。(7)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便利居住出行交通等。,生态小区设计的绿色建筑技术,建筑业在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种节 能、节水、节电设备,智能化控制设备和技术也是日趋成熟,各种环保 设备和措施也大量使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技 术也得到快速发展。虽然这些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和完善,但是仅仅靠某一种技术很难达到节能要求。因此,必须进行 集成设计来提高技术的综合效率。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对绿色建筑的技术性要求,将绿色建筑中可能采用的绿色技术分为多项子系统:室内外热环境控制系统、光环境控制系统、绿色环保材料与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节能技术、节地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各个子系统可分别采用不同技术实现不同的功能。,生态小区设计的绿色建筑技术,一、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技术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五、建筑物理环境设计技术,一、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技术,场地选址土地利用公共交通场地绿化,场地选址,建筑场地应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 境的协调;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场地选址,住区的建设选址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住区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对已确定的基地,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因素,维持其完整性,使居住区像共生生物一样,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过渡。在设计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地形地貌及水系,减少对原有场地的改变,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对坡地建筑考虑保持利用微地形以及土石方平衡。,土地利用,在节地方面,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髙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髙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上限:,土地利用,废弃地利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废弃地的产生是城市规划变化中不可避免的。废弃地如果不用,一是浪费土地资源,二是会对周围的城市环境产生影响。所以从从节约土地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废弃地一定要加以 利用。废弃地的利用要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如砖广、沙石场遗留下来的多是深|深的大坑,土壤资源已缺失,加上雨水的浸泡,场地会失去原有的地基承载能力,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采用回填土加桩基的方法,使原有废弃地的|地基承载能力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对于垃圾填埋厂址,首先有利用科技手段将垃圾中对人们身体有害的物质清除掉,再利用上述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如果有害物质不易清除,也可以用换土的办法保证废弃地的利用,土地利用,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时,除了建筑密度是影响建设用地面积的重要指标外,绿化占地、道路广场占地也是影响建设用地面积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的基本条件要求中,绿色建筑设计的绿地率大于30%,由此在建筑设计时可以进行 调整的就是建筑占地和道路广场占地之间的关系了,道路广场占地主要是为了满足总的建设用地内的机动车辆和行人的交通组织以及机动车辆和自行车停放需要,只要通过设计合理地减少道路广场占地的面积,就有可能合理增加建筑密度。例如对首层建筑面积不是十分苛求的住宅楼,可将建筑的首层部分架空,将这部分面积供道路设计使用,也可以作为绿化用地使用,不失为节约用地的一个好办法。,土地利用,地下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成为必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土地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把一些公共设施,如停 车库、设备机房、商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尽可能建在地下,这样,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还可以相对减少城市化发展占用的土地面积,有效控制城市的无限制扩展,有助于实现“紧凑型”的城市规划结构。这种城市减少了搣市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机动交通源,相对降低了人们对机动交通特别是私人轿车的依赖程度,同时可以增加市民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这将使城市的交通能耗和交通污染大幅降低,实现城市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土地利用,地下空间结合地铁建设,优先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贮库、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等地下工程。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统筹设计小区配套工程,避免资源浪费。在居住区大规划条件下,小区的幼儿园、中小学、健身娱乐、邻里中心(菜场、超市)等和周边现有的工程统筹考虑,合理设计建筑容量,提高配套建筑的工程效益,公共交通,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减少人车干扰。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出入口500m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2、设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场地内人行通道均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3、机动车停车设施: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停车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住区室外地面停车率不超过10%。4、自行车停车距建筑出入口距离不宜超过150m。宜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周边布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交通,居住建筑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建筑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两项: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联合建设时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场地绿化,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1。绿地位置最好设在建筑物的南面,充足的阳光对阳光性植物、开花植物十分有利。背景绿地可设计一些耐荫草坪、低矮灌木和球类植物,而大片集中绿地不宜设计在建筑物的北阴面。小区出人口最好采用园林景观和绿地景观。绿化地块尽量连片成大块状,尽量避免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应在块状边缘留出较宽的绿地,营造高大、浓密、厚实的防护景观林,起到防噪、防尘的作用。,场地绿化,优先种植本地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并结合绿化为车辆遮荫。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导则中地区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度要求如下:,场地绿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小区绿化可选用常青和落叶乔木约20种,灌木近50余种。采用大绿化、小庭院层次的立体绿化种植方法。一般草地灌木为首层,乔木为中层,爬藤墙面及屋顶绿化为空中层面。不砍伐、破坏场地内树龄大于5年或树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树木,当确实不能避免时,应进行移栽。,场地绿化,立体绿化 在建筑物室外种植灌木和草坪,草坪,常绿灌木丛和乔木的合理搭配,形成竖向立体绿化布置形式,尽量削弱夏季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作用。对于冬季寒冷的地方,适宜种植落叶性植物。立面绿化 通过种植攀援性植物使墙面绿化,如常春藤和野葡萄属于自攀缘性植物,不需要其他辅助支持物,常春藤可以长到30m高的墙面,野葡萄可以长到15m左右,可减少热辐射,并使高大的建筑物更具有特色。,小区园林:草地、灌木、乔木,场地绿化,场地绿化,透水地面: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不小于45%。雨水回渗的透水保水地面有以下明显作用:夏天减少热辐射,减弱热岛强度。缓解暴雨形成的排洪强度。湖、湿地、草地、灌木地利于昆虫、生物生存。,场地绿化,利用场地内原有自然水体如湖面、河流和湿地在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化设计。景观水体设计应结合场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源条件、雨水利用方式、雨水调蓄要求等,综合考虑场地内水量平衡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结合雨水收集等设施确定合理的水景规模。在小区规划中采取有效的雨水渗透措施,绿化场地采用下凹式绿地,结合浅沟、渗渠、渗管、渗井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耗与节能,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电梯,电器,动力,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的能量消耗,称为建筑能耗。建筑能源消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较大。发达国家的建筑用能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中国采暖区的城镇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13%,但采暖用能却占全国能耗的10%。建筑节能是建筑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 属于降低能耗优先采用的节能措施,被动式节能建筑的设计思路是从当地气候、建筑围护结构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入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技术手段,通过规划、建筑和围护结构设计为建筑节能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热舒适要求。,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规划节能设计应从建设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夏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例如应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在空调建筑周围设置良好的绿化,降低小气候温度,减少建筑物吸收的辐射量。,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建筑选址为建筑物选择一个好的建设地址对实现建筑物的绿色设计至关重要。绿色建筑对基地有选择性,不是任何位置、任何气候条件下均可建造合理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选址的位置宜选择良好的地形和环境,满足建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凉的要求,如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在向阳的 平地或山坡上,以争取尽量多的日照,为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创造供暖先决条件,并且尽量减少冬季冷气流的影响。,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朝向&通风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在建筑设计时,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建筑朝向的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选择朝向的原则是: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能避免过多的日照,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因此大部分地区最佳的建筑朝向为南向。,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朝向&通风在规划建筑朝向时,可先根据日照和太阳入射角确定建筑朝向范围,再根据夏季主导风向,从考虑建筑群整体通风效果的角度确定具体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住宅楼应最大限度地面向主导夏季风向展开,需要时还可留有适当的开口部位或体型设计上形成方洞,使流动的空气易于穿过建筑群,形成穿堂风。,不同建筑布局的自然通风,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如下例:建筑空间在夏季导入主导风入组团空间以利降温除湿和户内自然通风;冬季阻挡北风、东北季风,防寒风侵入。,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建筑的合理布局有助于改善日照条件、改善风环境,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气候防护单元。建筑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与场地取得适宜关系;充分结合总体分区及交通组织,有整体观念,统一中求变化,主次分明。体现建筑群性格;注意对比、和谐手法的运用建筑间距应保证住宅室内获得一定的日照量,并结合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各栋建筑之间间距宽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住宅日照间距应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相关要求。小区内建筑利用自身的相错布局,在形体上自然形成遮荫,遮挡夏季的东西日晒。为达到良好日照和建筑间距的最优组合,建筑群可采取交叉错排行列式,利用斜向日照和山墙空间日照等。从建筑群体的竖向布局来说,前排建筑可以采用斜屋面或把较低的建筑布置在较高建筑的阳面方向;也可进行退层处理,或合理降低层高。建筑全部南北朝向或南偏东小于15布置,除满足规范标准口照间距外,通过计算机动态日照照分析,以最大日照照时数设计,使住户在冬季能更多享受阳光,以利被动式釆暖。,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单体设计:详细划分内部的使用功能区,把不需要窗户的区域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把使用功能相同的区域相互靠近,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利用建筑朝向获取最适宜的日照和自然通风,利用烟囱效应来形成自然通风。住宅平面设计在控制体型系数和窗墙比时,适当提高南向窗面积,窗户开启面积大于30%,组织自然通风,户型 南北通透,便于形成穿堂风,结合活动遮阳,促使 室内通风遮阳降温,冬季被动采暖。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性能墙体保温材料、节能门窗、住宅外遮阳等。,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单体设计根据不同气候地区建筑在冬,夏季消耗的采暖空调能耗,采取不同的保温隔热措施。北方采暖地区的建筑围护结构措施应以保温为主,而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应以隔热为主。户型设计避免过多多大的凹凸,以减少外墙面积控制体型系数,控制建筑物的窗墙比。,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单体设计采用由髙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并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高效设备系统任何暖通空调设备在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的同时都需要消耗能量,选择提供的采暖、空调的能力强,同时消耗能量少的设备无疑是建筑节能应该分考虑的问题。例如锅炉燃烧煤炭,提供热水为建筑物冬季供暖的时候,有些锅炉的煤炭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燃烧,还有些锅炉产生的热量有相当大 的部分随烟气直接排放的大气中,有些锅炉产生的热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保温不好使得水温降低了许多。显然不同的锅炉燃烧同样的煤炭,实际 能够提供给建筑物的热量却不尽相同,我们用锅炉和系统的效率来表示这种不同。为此国家规定了采暖锅炉等暖通空调设备的效率限制,淘汰效率低下 的暖通空调设备,减少由于暖通空调设备效率低下多消耗的能量。,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的要求。应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并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其次,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针对不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注意提高用能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用能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注重设备系统的绿色运行,要求考虑部分空间,部分负荷下运营时的节能措施。,高效设备系统与能量回收,能量回收有些建筑消耗的能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而被白白地消耗。为了保持空调房间的空气品质,在冬季需要将室内的热空气排出去,消 耗大量的热能加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使之达到室内的温度再送入房间;在夏季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时,排出的尽管是污浊的空气,但毕竟是低于室外气温的冷空气,而补充进来的室外新鲜空气还需要消耗能量、冷却 后才能送入房间。如果能够留住排风中的热量或冷量,仅排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浊成分,便可以降低许多加热或冷却室外新鲜空气的能耗。通过各种排风的能量回收装置,当室内外温差越大,其能量回收效果越显著,最大效率可达70%以上。通过室内、外双向换热,进、排风等量置换,抑制了室温变化,从而保证清新空气源源不断,空调能量从排风转到新风中回收,实现高效节能,绿色照明,绿色照明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节能灯因为其光线柔和舒适、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正在逐渐地替代 普通日光灯,进入了家庭、其样式也越来越多,深受人们的喜爱。节能灯选用的稀土荧光粉受激辐射分别发出的谱线宽度较小,也就是说单色性较好的红绿 蓝三种色光。它们混合以后形成了白光,并经适当配比,使得视觉的效果最好的绿光占有很大比例,因而节能灯光显色的指标可达80%以上,这就是三基色荧光灯节能的原理所在。一支10瓦节能灯的亮度可以达到70 瓦白炽灯的显色的效果,它和白炽灯相比可节约用电70%,与日光灯相比 可节约用电30%,.而且节能灯的光色柔和,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加上节能灯,般不需太大的功率,寿命就会比普通日光灯高出1 2倍,所以节能灯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绿色照明,用紧凑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用细管三基色荧光灯代替普通粗管荧光灯;用新型高效的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替代高压灯,低效纳灯,卤钨灯;用半导体LED灯做指示灯,夜景照明等;用电子镇流器低耗能电感镇流器替代普通高耗能电感镇流器,等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列表,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属可再生能源,其最大优点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和逆变器组成,若并网运行,则无需蓄电池组。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应用场所主要包括:建筑物部分用电设备、环境照明(如庭院灯、草坪 灯等)、道路照明、体育场照明等,随系统造价的降低,太阳能光伏发 电系统的应用场所会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能把水加热的种装置,是目前太阳热能应用发展中最具经济价值、技术最成熟且已商业化的一项应用产品。太阳能热水系统由5部分组成,包括集热器、贮水箱、管路、控制器和辅助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以加热循环 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储置式太阳能热水器等三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应是符合绿色建筑原则的。在住宅建筑中普及太阳能热水供应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太阳能 热水器与建筑的一体化。只有当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设计真正一体化,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太阳能热水供应。例如: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于屋顶机房外侧墙体内,由于太阳能集热板 全部镶嵌于墙体内,与墙体完全实现一体化。太阳能屋顶应成为绿色建筑尤 其是绿色住宅建筑的一项重要措施。,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浅层土壤中的能量进行供热或者制冷的新型环保节能空调技术,被喻为21世纪的绿色空调技术。地源热泵系统利用 地下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埋入建筑物周围的地耦管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冬季通过地源热泵将大地的地位热能提高完成对建筑物的 供暖,同时把建筑物内的冷量储存在地下,以备夏季制冷时使用;夏季通过地源热泵将建筑物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从而实现对建筑物进行降 温,同时储存热量以备冬季供暖时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公共 建筑、住宅公寓、学校、医院等建筑物。,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系(ground source heat pumps,GSHP)系统包括三种不同的系统: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或者叫地下热交换器热泵系统(ground heat exchanger)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地源系统(ground water heat pumps)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surface-water heat pumps),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利用风能最早的利用例子是风车,早在200年前它就已经成为欧洲的一大景观。上世纪末,风车又出现在英格兰西南部和威尔士。新型风车效 率较高,在平均风速为7.5m/s的 地区,风车产生的平均电力约为100kW。当其他电力来源成本高时,风能 发电作为孤立地点的电力生产,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另外,高层 建筑引起的强风也可作为风能发电机的能源。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风速较大,利用这一特点,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结合建筑造型设置风力发电设备,对整个建筑的用电进行一定补充。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便是.利用风道狭窄出口的持续强风进行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生物能、地热能、潮汐能的利用等。生物能的利用比如在没有燃气供给的区域,设置沼气发生、供给及燃烧设备,用来提供清洁充足的能源,同时减少了对木材的消耗及对大气的污染。另外,在有利的地点,可以直接利用来自地壳深处的地热能来加热或者发电,比如我国西藏的羊八井地热电站等。此外,潮汐能也是目前对商品能源产生较大贡献的海洋能量。目前人们已经详细研究了世界上的几个港湾,并把它们作为利用潮汐能的潜在地点。潮汐能系统发电主要限制因素是其基本成本以及与其相关的重大环境问题。,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水资源利用规划雨水利用技术中水利用技术节水器具绿化节水技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水是绿色建筑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建筑消耗的水资源占社会总耗水量的42%,而建筑排放的污水对水污染的“贡献”达到50%,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水污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建筑中的给水大都来自地表水体(江,河,湖,水库等)和浅层地下水,经去水泵站,水处理厂,市政给水管网输送到各个建筑物。水在取水,处理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随着取水水源受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处理水的成本也相应加大。因此节水也意味着节约能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节水三步骤当我们考虑节水时,有三种思路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节水三步骤:减少用水量;(2)循环使用水;(3)使用非传统水资源。减少用水量,首先要节流堵漏,要找出浪费水的各种根源,如高耗水的设备和器具,管道、设备的漏水,使用过程中的无效用水,以及因管理造成 的浪费。循环使用水,是提高用水效率的好边办法,梯级用水、一水多用,能充分 发挥水资源的潜在效能。使用非传统水资源,则是开源,将再生水、雨水、海水等传统水资源之 外的水利用起来,以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水资源利用规划,对住区的用水量和水质进行估算与评价,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制定水规划方案,多目标梯级利用水资源。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的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水排水设计、再生水利用与污水处理、雨水利用、器具设备节水等内容。,水资源利用规划,雨污水综合利用首先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其次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在保证小区的水系统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水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无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杂用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例如收集小区高地平台住宅排出的生活废水,经地埋封闭式微生物厌氧污水处理装置、人工湿地等净化后,用于小区绿化,道路冲洗等。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雨水利用技术,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量,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2 建设用地年均外排雨水量不宜大于开发建设前的外排雨水量;3 新建建设项目应按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配建蓄水池等设施调节极端天气的雨水流出量、防涝和雨水资源再利用;4 合理设计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入渗设施,补充和涵养地下水资源,营造良好的水文生态环境;5 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水系、生态湿地和景观水体等的调蓄、生态修复和净化作用;其次再考虑集中或分散的集蓄和利用方案。,雨水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处理工艺利用小区雨水管道收集雨水,由落水管收集屋面雨水,雨水口收集路面和绿地雨水。雨水处理系统有雨水和景观水循环处理功能,景观水需要补水时,将调节池储存水进行提升处理进入景观水池,平常可进行景观水的循环处理。绿化用水时,直接启用绿化泵,经处理后的雨水直接进入绿化管网。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全部用来补充湖泊的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排入湖体,用于补充景观水,并通过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部净化。,景观用水循环与雨水回用工艺流程示意图,某小区有景观水面2200平方米,地下储水池300立方米。全年利用雨水1.996万立方米。该回收水同时用于绿化浇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利用技术,某小区分别在一期和二期设立两个雨水回收及景观水处理系统。一期水景面积6600平方米,地下蓄水池600立方米,年回收雨水7.6万立方米。二期水景面积3500平方米,地下蓄水池600立方米,年回收雨水4.97万立方米。处理过的雨水和景观水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雨水回收及水处理利用系统,雨水利用技术,中水利用技术,建筑中水工艺处理单元主要包括预处理单元和处理单元两部分。预处理单元一般包括格栅、毛发去除、预曝气等;处理单元分为生物处理 和物化处

    注意事项

    本文(住宅小区规划中可运用的绿色建筑.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