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思想教育家.ppt
伟大的思想教育家,魏源商学院会计043王星皓,魏源生平,魏源生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即公元1794年,卒于咸丰七年,即1857年。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韶阳县金滩人。二十九岁时中举人五十一岁时,中三榜的第十九名进士.1849年,魏源任兴化县知县。1850年升任高邮州知州。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镇江和扬州,高邮农民也起义响应。清廷督办江北防剿事宜的杨以增,向皇帝告了魏源一状,说他迟误驿报,魏源因而被清廷革职。1854年,虽有人保奏他复职,但他拒绝再替清廷效劳。心灰意冷,移居兴化西寺,潜心研究佛学,整理生平著述。,海国图志,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于1842年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全新命题。他写道:所谓“蛮狄羌夷之名”,指的是那些居住在中国周边而未知“王化”的少数民族,而不是来自欧美的具有高度文明的外国人.他们“明礼行义,上通天像,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是天下的“奇士”、域内的“良友”,值得我们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战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有的人被列强的“船坚炮利”吓破了胆,认为中国今后只能对外妥协,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求“中外相安无事”。还有的人虽然对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惨败痛心疾首,要求“攘夷”“剿夷”,但他们提出的“攘夷”“剿夷”办法是老一套,缺乏可行性。而魏源则通过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认真反省,既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承认西方列强有其“长技”,同时又没有丧失反抗列强侵略的勇气,认为中国只要把列强的“长技”学到手,就一定能打败侵略者。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认识,他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师夷,“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师夷”与“制夷”,开放与爱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彼此不能分离,更不能割裂。不“师夷”,就不可能“制夷”,但“制夷”又必须以“师夷”为前提。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初步认识到中国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落后,落后者只有向先进者学习,并奋起直追,才有战胜先进者的可能,否则,将永远落后,永远挨打,永远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蹂躏。,“师夷”有“善师”和“不善师”之分,“善师”的人,才能制服“四夷”;“不善师”的人,则被“外夷”制之。可见,“善师”与否,是“师夷”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善师”呢?要“洞察夷情”,这是“师夷”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用魏源的话说,要“师夷”,必先了解夷情,要了解得像对自己的桌子、床席和睡觉、吃饭那样一清二楚。而要了解夷情,就应设立译馆,翻译夷书,把西方国家的有关情况介绍给中国人。在海国图志中,他就对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族风俗、文化教育、宗教历法等作过较为详细的介绍。,长技,什么是西方的“长技”呢?魏源认为,“夷之长技”有三:一是战舰,二是火器,三是养兵、练兵之法。,书中对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闻所未闻的 量天尺、察天筒、定时钟、天船、风铳、甲板船、千里镜、天炮、水琴、风琴、风锯、水锯、风磨、水磨、吊桥、显微镜、自来水、自转礁、乐柜、伏打电池、静电仪、避雷针等 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人才观,他认为重视人才是“师夷”能否取得成效的条件。得一伯乐,天下就没有不能驾驭的良马;得一良将,天下就没有不能抵御的外侮。国以人兴,功无幸成,只要励精图治,重视人才,就没有不富国强兵的道理。一个国家的贫弱,并不是看它的财用充足与否,而是看它有无人才,“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为解决“师夷”人才的匮乏问题,他建议在得风气之先的福建、广东二省增试水师一科,有能制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奇器的人,给予科甲出身;有能驾驶飓涛、熟悉风云沙线、会使用洋枪洋炮的人,给予行伍出身。他们都由水师提督考取,会同总督选拔,送京验试,分发沿海水师教习技艺。他还主张聘请法国、美国、葡萄牙等国技师,传授技术,楚材晋用,以便能“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在得人而已!在得人而已!”,魏源被后人称为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家。他重视科学技术,但不是唯武器论者,他更重视人的作用。他响亮地提出要用经世致用思想来促进教育改革,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因此,给魏源以历史定位就是:他是开启近代打破封闭状态、奖励对外观念,因而支配国民心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进步思想家,是集爱国者、哲人、改革家三者于一身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