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第一章.ppt
企业风险管理,“现代金融理论有三大支柱,依次为资本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Merton,前 言,第一章 企业风险管理基础,1.1风险的定义:(1)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是指经济主体的信息虽然不充分,但恶意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给定一个概率值。(2)险是发生某种影响目标完成的事件的不确定性。,(一)按风险的对象划分:,1、财产风险通常指财产的损毁、灭失与贬值等所导致的风险。如厂房、设备、运载工具、家庭住宅、家具及其它无形财产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遭受的损失。2、人身风险指由于人的疾病、伤残、死亡所引起的风险。3、责任风险指根据法律、合同或道义上的规定应对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4、信用风险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使对方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1.2 风险的分类,(二)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1、自然风险由于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可能造成物质损毁和人员伤亡的风险。2、社会风险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及故意行为所导致的风险。3、经济风险 一般指在商品生产和购销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预测失误、价格波动、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引起经济损失的风险。4、政治风险 指起源于种族、宗教、国家之间的冲突、叛乱、战争所引起的,风险,也包括由于政策或制度的变化、政权的更替、罢工、恐怖主义活动等引起的各种损失。5、技术风险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负作用而带来的各种风险。,1.2 风险的分类,(三)按风险的性质划分,1、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2、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1.2 风险的分类,(四)按风险产生的环境划分,1、静态风险不是因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变化,而是由于自然力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前者如地震、洪水、台风、疾病等;后者如盗窃、呆帐、事故等。2、动态风险是指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如经济体制的改变、市场结构的调整、利率的变动等可能引发的风险。,1.2 风险的分类,(五)按面临风险的经济单位分,1、个人风险 2、家庭风险 3、企业风险 4、社会风险 5、国家风险,1.2 风险的分类,(六)按承受风险的能力划分,可接受的风险是指经济单位在研究自身承受能力、财务状况基础上,确认能够接受最大损失的限度,把低于这一限度的风险称为可接受风险;反之既为不可接受风险。,1.2 风险的分类,1.3 风险管理的概念 定义:风险管理是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风险管理,.观念的转变,强调企业管治风险意识提高法规要求,第一步:风险确认,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三步:风险控制,引发风险的可能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 市场和竞争情况 营运环境 法律及法规因素,量度和分析风险 采取系统化的分析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后所带来的严重性 分析风险接受程度,风险控制的策略 接受风险 转移风险 降低风险 回避风险,1.3.2 风险管理的架构,1.4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是根据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制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目的是保证企业的风险最优化。,企业风险,危害性风险,金融风险,雇员福利,员工伤害,财产损毁,法律责任,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国家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金融衍生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利率风险,企业风险的类型:,1.5 企业面临的风险,2.1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目标的关系,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的风险管理,业务绩效,法规绩效,第二章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管理体系,企业战略目标,2.2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成要素:1)董事会 2)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3)总经理(风险管理总监)4)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5)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股东大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风险管理部,战略组,监控组,其他部门,2.2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2.3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总体框架,一个基础三道防线,一个基础:公司治理结构,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涉及公司的表现,它关系到一家公司如何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发挥最佳表现公司治理是涉及责任的问题,它关系到董事会及管理层如何向股东负责,而使股东能从公司的表现中得益,如何建立第一道防线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可能影响企业达标的风险识别风险类别对相关风险作出评估决定转移、避免或减低风险的策略计设及实施风险策略的相关内部控制,第一道防线 业务单位防线,企业建立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要各业务单位就其战略性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场和操作风险等等,系统化地进行分析、确认、度量、管理和监控企业需要把评估风险与内控措施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对内控措施的有效性不断进行测试和更新,第一道防线:总结,第二道防线 风险管理单位防线,第二道防线是在业务单位之上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功能,它的组成部份可能包括风险管理部门、信贷审批委员会、投资审批委员会风险管理部的责任是领导和协调公司内各单位在管理风险方面的工作,它的职责包括:编制制度对各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度量风险和评估风险界限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立定关键风险指标负责风险信息披露、沟通、协调员工培训和学习的工作按风险与回报的分析,为各业务单位分配经济资本金,“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审查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进经营。内审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效益,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第三道防线:内审单位防线,第三道防线涉及一个独立于业务单位的部门,监控企业内控和其他企业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定义:,第三章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3.1 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是蕴涵于企业文化之中的核心内容,是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提炼、形成的集风险管理、风险价值观和风险防范的行为规范于一体的人文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和理念基础之一。,3.2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成图,制度模块,技术模块,环境模块,行为模块,精神模块,知识模块,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内容,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需要遵循突出个性、统一和差别、求实和完善的基本原则,强化观念创新及与企业改革相适应。建设的关键要素包括:管理层的积极倡导与策划;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信息获取与共享等。其建设路径选择应立足国情、全员参与、以人为本、强化研究、注重系统。,第四章 企业风险的识别和分析,4.1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企业面临的财产、责任和人身损失风险。风险识别实际上就是收集有关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暴露等方面的信息发现导致潜在损失的因素。,4.2 风险识别的过程,1、发现或者调查风险源2、减少风险因素增加的条件3、预见危害或者危险4、重视风险暴露,4.2 风险识别的方法,1.风险清单分析法2.风险源分析法3.财务报表分析法4.流程分析法5.因果分析法6.层次分析法(AHP)7.事件树和故障树分析法,4.2.1 风险清单分析法,风险清单是指一些由专业人员设计好的标准的表格和问卷,上面非常全面地列出了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1)保险调查法与风险分析调查表(2)保单对照法与保单对照分析表(3)资产-损失分析法与资产-损失分析表,4.2.2 风险源分析法,风险源分析法是指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找出作业活动中具体的风险源。包括:(1)基本分析法(2)工作安全分析法(3)安全检查表法(4)预先风险分析法,4.3 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可以为评估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供广泛的帮助。包括:(1)趋势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4)杜邦分析法(大书P107),某服装公司内部流程图,原料 销售,1号仓库,2号仓库,布匹 着色、处理、烘干,机器加工清洁,剪裁,半成品库,主装配,辅助装配,制成品检验,成品仓库,4.4 流程图分析法,某服装公司外部流程图,内部流程,供应商甲(70%),销往国内(10%),供应商乙(30%),销往美国(90%),4.5 因果图分析法,中骨 中骨 主骨,风险事故,大骨,大骨,大骨,大骨,4.6 层次分析法,AHP的五个步骤:(1)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2)构造亮亮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4)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5)进行一致性检验。,4.7 事件树和故障树分析法,1.事件树分析法(ETA)详见大书P1152.故障树分析法(FTA)详见大书P116,第五章 企业风险的评估和度量,风险评估即风险度量。它是将风险分析以后,依据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与可能产生的幅度,予以数据化的统计过程。即风险评估是风险的量化过程。,5.1 风险衡量的概念和作用,风险衡量时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一特定或者几个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作出估计,以此作为选择风险管理技术的依据。对于风险衡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1、风险衡量的基础是充分、有效率的数据资料2、风险衡量是对损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化分析的过程。3、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5.2 风险衡量的方法,1、中心趋势测量(1)算术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2、变动程度的测定(1)方差和标准差(2)变异系数(3)偏态,风险的度量,损失概率,损失幅度,低风险,高风险,高风险,低风险,一般来说,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是度量风险的两个指标。但最能代表风险的数学符合是风险结果的概率分布,如期望值和差异系数(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可能性,极低 低 中等 高 极高 影响程度,5.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风险的影响,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例如:风险评估机构对金融企业的风险评级、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的风险评级等。,5.4 风险评价方法,1.风险坐标图法2.风险度评价法(小书P71)3.概率分析法(小书P72)4.风险价值法(VAR法),风险坐标图模式,VaR方法的定义,VaR按字面理解就是“在险价值”,其含义是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Prob(PVaR)=1-,计算VaR的步骤,1、确认经济单位持有的头寸2、确认影响头寸价值的风险因素3、为所有风险因素确定可能的背景并确定发生概率4、建立所有头寸的定价函数,以此作为风险因素的价值函数。5、使用定价函数为所有头寸在各种环境下重新定价,建立结果分布模型。6、在给定的概率水平下求分布的分为点。,假定某股票今天市价为80美元/股,每天的价格波动=10美元,每天价格的波动服从正太分布,则在99%的概率水平下,股价落在(80-2.58,80+2.58)内,即(54.2,105.8),因此VaR=2.58=25.8美元。,第六章 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风险管理策略分为避免策略、转移策略、慎重管理策略、接受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策略详细图解,风险管理策略,6.1 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策略避免禁止交易减少或限制交易量离开市场转移套期保险策略性联盟其他分担风险的安排,慎重管理投资广泛保护的安排订价反映风险程度接受管理自我保险预留储备增加监督,6.1 风险管理策略,影响程度,大,小,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制定过程,过程风险详细图,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制定流程,确定风险 管理目标,涉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选择并执行风险 管理最佳解决方案,风险管理解决 方案效果评价,6.2.3 风险管理解决方案,1、战略风险解决方案(并购)2、财务风险解决方案(筹资、投资、回收、分配)3、竞争风险解决方案(价格竞争)4、组织风险解决方案(大企业、家族式企业),6.3 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系 统检查控制,人 工检查控制,人 工预防控制,系 统预防控制,可取的,可信的,可信的,可取的,内部控制程序的种类,6.3.2 内部控制的种类,按控制的性质分,决策信息,监 督,特定风险控制,业务控制,信息及信息处理控制,全面控制,6.3.2 内部控制的种类,按控制内容分 一般控制 应用控制按控制地位分主导性控制补偿性控制,按控制功能分 预防式控制 侦察式控制 按控制时序分 原因控制 过程控制 结果控制,6.3.3 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岗位匹配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整体结构原则,6.3.4 内部控制的属性,职责分工实物接触控制内部核查充分的书面记录恰当的授权,Eg: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一般运作循环,采 购,存 货,销 售,收付款,投 资,工 资,付款方向,6.3.4 内部控制的局限,内部控制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等,导致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控制效能。内部人员相互串通作弊导致相关内部控制失去作用。内部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成本效益问题。对于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原有的控制可能不适用。临时控制若不及时会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第七章 企业风险管理的执行、监督与改进,7.1 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1.最高管理层的公开承诺和支持2.制定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及客观标准和过程3.制定正式的章程和工作内容的描述4.合理地分配权责,明确责任人并获得责任人的许可5.选择/发展最佳风险管理人选,7.1 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6.各部门相互交流与协作,将风险控制程序融入业务流程7.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企业业绩、责任和风险之间的联系,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调8.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7.2 风险管理的监控重点,1.现存的重点风险2.新出现的风险3.风险管理绩效4.特定的度量措施、政策与程序,7.3 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标杆管理,风险管理标杆的类型(1)内部风险管理标杆以企业内部最佳风险管理实践为基准的标杆管理。(2)竞争风险管理标杆以竞争对象风险管理绩效为基准的风险标杆管理。(3)职能风险管理标杆以行业领先者或某些企业的优秀风险管理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4)流程风险管理标杆以最佳风险管理流程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7.3.2 标杆管理的步骤(1)确定比较目标。(2)收集与分析数据,确定风险管理标杆。(3)分析与总结。(4)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第八章内部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微观因素,8.1 企业运营风险管理1、企业战略风险管理2、企业流程风险管理3、人力资源风险管理4、内部技术风险管理,8.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1、流动性风险2、信用风险3、筹资风险4、投资风险,8.3 企业项目风险管理,1、技术风险2、管理风险3、组织风险4、经济风险5、法律风险6、外部风险,第九章 外部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宏观因素,1、企业市场风险管理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3、企业政治风险管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该法案要求公司在内部控制问题上,必须做的重要安排包括: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必须保证公司的财务报表客观准确的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必须表明公司有控制财务报告的内部系统。上市公司必须说明是否为主要执行官和其它高级财务官确立了道德标准。外部审计师必须就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出具评估报告。,各国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的要求,1.美国,2、澳大利亚国家标准,AS4360:1999。3、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4360)4、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制定了全国性的风险 管理标准。,5、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决定成立风险 管理工作组(ISO/TMB/WG on Risk Management),由澳 大利亚标准学会(SA)担任召集人,秘书处设在日本工 业标准委员会(JISC)。风险管理工作组已经召开了3次 国际会议,讨论形成了ISO25700:ISO/TM/WG 风险管 理-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通用指南(草案)的工作草案 第三稿(WD3),该标准计划于2008年正式出版。风险管 理工作组的第4次国际会议将于2007年4月在加拿大举行。,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各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已按照AS4360:1999/COSO风险管理框架、“全球契约”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导则和GRI可持续发展报告体系等要求,开始建立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目前尚没有听说,我国要出台类似的标准。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中国,一、风险坐标图 风险坐标图是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即绘制成直角坐标系)。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有定性、定量等方法。应列出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定性、定量评估标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风险管理的方法,二、蒙特卡罗方法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种随机模拟数学方法。该方法用来分析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的成因、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带来的机会等变量在未来变化的概率分布。,风险管理的方法,三、关键风险指标管理一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有多种成因,但关键成因往往只有几种。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是对引起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成因指标进行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的方法,四、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指在极端情景下,分析评估风险管理模型或内控流程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方法,目的是防止出现重大损失事件。,风险管理的方法,当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混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同起来,常常产生这样的误解:内部控制可保证企业成功并使其财务报告绝对合法;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决策的失误;建立了内部控制就等于实施了科学管理等。两者混淆的关键,在于没有看到内部控制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本质性要求。2)过分关注内部控制细节而忽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控制上,如有些企业差旅费报销的规定长达数十页,极其繁琐,表面上控制得很好,但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会忽视企业重大风险。,3)只重视内部控制设计而疏于其执行效果,使企业承担巨大风险 任何一个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内部控制,否则,公司无法正常运行。公司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设计内部控制上,而在如何保证制度实施方面,则缺乏应有的措施。在具体控制活动和监督等方面存在缺陷,所以很难保证已设计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执行。如果企业用这一纸空文来管理,势必会带来巨大风险,最终走向灭亡。,当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4)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重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除了我国的金融、保险等高风险行业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外,大部分企业尚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过分强调企业的增长和效益,没有处理好增长、效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差距。缺乏如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那样的权威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指导;由于有的风险是可以计量的,因此,部分企业重视采取大量复杂的技术来管理这些风险。但是,一些定性的风险却被忽视,如声誉风险、管制风险、遵循风险、安全风险和政治风险等,企业缺乏系统和全面的风险管理。,当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预见,全面风险管理将在我国的企业中广泛推行。政府或有关机构应积极推动制定如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那样的框架,以指导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我国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前景,Thanks forlooking!,一般来说,一项好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好的研究题目;(2)好的研究设计;(3)好的量度指标与方法;(4)开放的研究态度。,管理研究的指导原则 抓准问题导向 凝练科学问题 完成理论升华 指导解决实际,选题确定之后,要回答好几个基本问题,概括为:为什么(要干)?立论依据 干什么?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怎么干?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SCIENTIC RESEARCH DESIGN,DATA COLLECTION,ANALYSIS&INTERPRETATION,DEDUCTION,REPORT WRITING&PRESENATION,NO,YES,Research Process,学位论文设计过程,第一节 问题辨识,选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不断地有系统、有组织的活动发现知识和揭示规律,解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理研究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核心,管理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管理研究的起点。问题通常产生于实际的系统状态与期望的系统状态之间的差异。要研究的课题可能源于人们对改善管理的愿望。也可能源于由现有理论引致的对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新认识。研究课题的选择往往与研究者的兴趣或对某事的独特看法有关。,第一节 问题辨识STAGE I:CHOOSING A RESEARCH PROBLEM,找到适当的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中最困难的第一步对现实管理问题缺乏敏感、了解和深入思考,对文献不够了解是研究生找不到合适研究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者的好奇心和兴趣对于管理研究至关重要方法适应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让问题适应感兴趣的方法第一步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第二步是将研究领域细化为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提出过程就是研究领域问题分类、问题定位和变量筛选的过程,先是确定对问题域的研究视角和切入层面,然后寻找研究主题。,“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 is often more essential than its solution”Albert Einstein,HOW TO CHOOSE A RESEARCH PROBLEM,问题的来源,管理研究的课题通常来自:(1)待解决的特定管理问题;(2)与现有认识相矛盾的事件;(3)要证实某一结果或预测某一事件;(4)有关管理的环境、对象、活动等规律的假说;(5)由理论演绎引致的对管理现象的新认识;(6)研究者的兴趣及对某事的独特看法。,问题的形成,现象的确认目前的运作状况;目前的运作方式是否需改进;影响未来运作的因素;有无可利用的机会。问题的确认导致现象的原因,问题是否存在;对问题的确认是否有足够的证据。管理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的陈述,问题的界定,查阅有关的研究文献,收集必要的背景材料;通过预备性的数据收集,明确拟研究问题的背景,了解已有的与有关现象相联系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逐步界定清楚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对问题的清晰而具体的定义;明确要达到的研究目标,并加以系统表述。,问题界定要注意的事项,要研究的问题是否对解决管理问题有价值?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理论价值?对现象的认识是否客观,问题认识是否清楚?问题的范围是否界定清楚?涉及的因素有哪些?对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是否可以收集到有关研究资料?是否有能力及条件进行研究?资源和时间能否支持研究?,研究策略,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研究策略。首先要进行文献查阅,看关于这个题目前人已经做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采用某种他人使用过的方法或索性重复他人做过的研究。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独立重复研究是最常见的作法,这对科学发展来说很重要。也可以研究这一课题中被他人忽略的方面,或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用不同方法检验同一发现称为“三角测量”,是管理研究中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策略。,研究设计,对研究方案的详细设计首先要考虑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的研究对象、能够提供适当信息的分析单位以及如何得到这些信息。如果需要自己收集信息,要决定应当采用哪种方法去收集资料,如:是否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会议了解情况,是否能从图书馆查到所需数据。如果要进行抽样研究,就要决定采用何种抽样方法。,方案选择,研究设计涉及一系列方案选择决策,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2)关系类型:是为了建立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或只是 描述差异?(3)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环境:是进行横截面研究,还是 纵向研究?是在人造环境还是在现场?(4)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个人、群体、组织还是社会 产品?(5)确定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干预和控制的程度;(6)详细设计概念度量的方案;,(7)抽样方案设计:是采用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样本大小的确定等;(8)数据收集方法:对观察、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现场研究等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设计;(9)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确定数据分析拟采用的方法 和形式;(10)研究结论拟推广应用的范围。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设计的过程。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能力和资源支持情况,不要试图设计一个完美但无力实行的研究计划。,提出问题的三个步骤,Observation 观察。从社会需求中发现感兴趣、引起好奇心的管理现象。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 初步的数据收集,对此管理现象进行简单的数据描述分析,以帮助研究者判断这一研究的意义。Problem Definition 初步提炼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随后讲授),对管理学位论文设计过程认识,观察,观察是管理学位论文研究的基础,1,对国家重要政策颁布的认识,2,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所遇到问题的观察,3,文献研读过程中引起的思考,企业重大管理变革的观察与企业做咨询项目过程中对企业管理问题的观察企业对外公布的报表等企业信息的观察,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法人股不流通问题一直是困扰股市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关机构及人士进行了长久的讨论,但一直没有形成各方共同接受的方案。一次国有股减持的“试验”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出台导致股市大幅下挫:上证综合指数由2001年6月22日的2191.36点,跌到2002年6月23日的1562.72点,跌幅达到30.33%。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宣布,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次日,沪、深股市几乎全线涨停,上证指数指数飙升到1704.7点,单日涨幅达到142点。,举例1:如何从国家社会发展中发现问题,现有研究分析普遍认为,国有股减持是此次股价急剧波动的主要原因。我们收集了股价波动的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数据来看:1、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下跌,而不单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2、上市公司的股价跌幅存在较大差异,有些上市公司股价跌幅低于股指,有些高于股指,个别股票甚至不跌反升。总之,在国有股减持消息的冲击下,不同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存在着差异。,问题?,缘何同一冲击导致不同的变动?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及其属性、董事会构成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异是影响股价变动产生差异的因素之一。具体来讲,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在特定时期(2001年6月22日2002年6月23日)、特定冲击(国有股减持)下,公司治理等因素通过何种作用机制引起了股价变动的差异。,举例2 如何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数据:通用电气:18922001,7人领导,平均任期16年盛田昭夫在索尼领导55年松下幸之助在松下领导59年本田宗一郎领导本田27年山姆.沃顿领导沃尔玛30年张瑞敏领导海尔20年王石领导万科20年问题:长寿的企业领导人是导致长寿企业的秘密之一吗?文献:搜集文献,现象:每年3月底为我国上一年度年收入12万元以上人纳税申报截止日期。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应当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并在办理纳税申报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同时报送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从地区构成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天津、深圳、宁波、青岛、厦门等省市申报人数,占总申报人数的81%、申报年所得额的84%、申报税额的85%.从行业构成看,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证券、烟草、电力、电信、石油、石化、航空、房地产、制造业、医院、高校等较高收入行业。从人员构成看,主要是收入较高行业和单位的管理人员及职工、个人投资者、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文体工作者、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外籍人员等。从所得项目构成看,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这五个项目的申报人数占总申报人数的89。近163万纳税人申报的人均年所得31万多元,说明无论是工资薪金所得和其他所得项目的纳税人中,都有不少高收入者。,举例:12万个人收入纳税上限合理吗?,提出问题的三个步骤,Observation 观察。从社会需求中发现感兴趣、引起好奇心的管理现象。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 初步的数据收集,对此管理现象进行简单的数据描述分析,以帮助研究者判断这一研究的意义。Problem Definition 初步提炼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随后讲授),初步数据支撑,通过数据来支撑所观察到的问题,1,通过实际数据来支撑,2,通过文献作者的观点来支撑,国家宏观统计数据企业的数据生活中观察所产生的对比数据,通过文献中作者的观点阐述所观察问题的学术意义对将研究的问题进行学术定位,举例:全国各省市主要纳税申报人数统计,全国:628万人广东:28.3万人 北京 25.5万人上海:23.8万浙江:近20万;江苏:18.5万;福建:突破6万人山东:突破6万;湖南:突破4万天津:3万成都:2万山西:1.1万重庆:1万人,举例:全国各省市城镇人均月收入统计,2006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城镇居民人均月总收入排位第三的是浙江省,为1566元,广东省以1300元左右排第四。此外,人均月收入超过1000元的,还有江苏省、福建省,天津市、山东省。平均每人月总收入(元)全国 998.53 1、北京 1822.26 2、上海 1809.84 3、浙江 1566.26 4、广东 1351.30 5、江苏 1192.01 6、福建1164.83 7、天津 1119.93 8、山东 1041.18 9、重庆 994.80 10、辽宁 915.51 11、云南 902.84 12、河北 873.45 13、内蒙古 865.94 14、湖南 850.28 15、山西 848.03 16、安徽 837.93 17、河南 824.85 18、广西 818.58 19、吉林 812.44 20、湖北810.98 21、四川799.11 22、黑龙江 793.99 23、江西 767.70 24、陕西 767.06 25、新疆 761.03 26、西藏 753.99 27、海南 752.40 28、贵州 751.35 29、甘肃 742.66 30、宁夏 737.01 31、青海 730.19,A给B 回帖:A行B列值增加1,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数据收集新浪汽车论坛点击每30日TOP50属于蒙迪欧版块的帖子,Step2:初步数据收集:文献综述,1 introduce the subject of study2 identify the research question,提出问题的三个步骤,Observation 观察。从社会需求中发现感兴趣、引起好奇心的管理现象。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 初步的数据收集,对此管理现象进行简单的数据描述分析,以帮助研究者判断这一研究的意义。Problem Definition 初步提炼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随后讲授),实际问题观察,相关数据支撑,管理上的疑惑,问题定义,所定义的问题需要简洁和清晰;问题定义的目的是为解决管理上产生的疑惑;学位论文的设计都是在该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定义,学生习作1:影响我国医疗总费用增长的因素分析,OBSERVATION(1),数据显示;随着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医疗总费用从1980年的11.21亿元上升到2005年6584.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国人均医疗总费用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也从1980年的3.4%提高到2005年5.62%。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1953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仅为4.4%;而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则上升到6.96%。截止到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老龄化进展速度比其他国家都要快。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仅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且,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001,2002,2003,200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09%,7.3%,7.5%,7.6%。,OBSERVATION(2),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人口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变成重度老龄化。到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将提高到8.30%,而到2020年这一比例有望到达11.92%,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我国人口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趋势,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警示,卫生事业与医疗保障事业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1),我国医疗总费用(THE)从1980年的11.21亿元上升到2005年6584.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也从1980年的3.4%提高到2005年5.62%(见下图)。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2),我国卫生医疗总费用按筹资来源可分为三个部分:政府预算卫生费用支出(GHE)、社会卫生支出(SHE)与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PHE)。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从1980年的35.4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116.94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2005年政府预算卫生费用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4.53%。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从1980年的22.3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444.44亿元。1980年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情况见下图。,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3),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PROBLEM DEFINITION(1),在前面观察中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GDP的增长,我国医疗总费用也经历了快速的增长,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是给医疗卫生服务带来了挑战,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必须决定其将要消耗在医疗卫生服务上的资源总量,那么,如何才能最合理的生产和分配卫生资源呢?生产和分配这些资源的依据何在呢?,学生习作2:企业中的幂律,Observation,1932年,生物学家Max Kleiber对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尺寸M与新陈代谢F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并将它们的对数值画到一张图中,发现所有的数据点都排列到了一条直线上这说明,F与M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幂律关系其中,F0是一个与M无关的常数参数b=3/4,125,126,Preliminary Data Gathering,127,Observation,类似地,德国的Christian Kuhnert等人将德国各个城市的人口数(相当于M)和供给该城市的总电能(即F)进行了统计,发现同样服从幂律,参数b为1.1另外,他还统计了欧洲各个国家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与加油站数量、邮局的数量、饭馆的数量(这些量都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流量F)之间的关系,发现类似的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