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金融理论与实务》强化讲义.doc

    • 资源ID:5216680       资源大小:875.48KB        全文页数:1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融理论与实务》强化讲义.doc

    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分析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两种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一是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二是降低交易成本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降低交易成本说: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由于货币这种交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交换的实现,交换成本也随之下降。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二)信用货币:名词解释: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1纸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单选)2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3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转账结算服务的程中,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4电子货币所谓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一)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二)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注意,与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区分。在这里,“交易媒介功能”仅指货币在商品流通的某个环节中,被当作买进卖出的手段,即“单纯”作为交易媒介;而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则意指货币在商品流通所有环节中发挥的各种功能,除单纯的买进卖出手段外,还被作为“计价单位”、“支付手段”。)(三)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功能。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多选>二、财富贮藏职能含义: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人们直接贮藏金银,积累财富。后来,随着信用货币逐渐替代金属货币,人们更多地以持有现金、银行存款的形式贮藏财富,但贮藏金银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优缺点:与投资实物、购买股票债券等财富贮藏形式相比,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高安全性,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例题】(单选题)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 )(2006.4单选)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货币贮藏职能【答案】C【解析】在偿还赊销款项时,商品的销售和款项的支付这两项运动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一先一后,此时,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含义所谓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要素含义延伸规定货币材料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由此产生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再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美元、加元、日元等)和货币单位的值。l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就是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l 当流通中只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但信用货币尚未与黄金脱离直接关系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主要是规定货币单位的法定含金量,l 货币与黄金完全脱离关系,流通中全部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包括主币和辅币l 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如1美元、1英镑、1元人民币。l 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l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也就是说,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l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相对,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分为国家垄断铸造和“自由铸造”两种情况。为了避免铸币收入旁落,也为了避免辅币数量的过多,国家规定辅币全部由国家垄断铸造。主币则或者由国家垄断铸造,或者实行“自由铸造”制度。关于“自由铸造”确切含义: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溶化,还原为金属条块。国家造币厂在替公民铸造货币时只收取很少的费用,甚至不收费。经造币厂铸造货币保证了流通中金属铸币的质量。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注意比较三者不同)金币本位制特点(名词):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币本位制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货币制度),为什么:其一,金币的自由铸造制度保证了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其二,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保证了各国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性;其三,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券的发行和自由兑换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地代表金币流通。这种状态表现为货币币值较为稳定,物价较为稳定,汇率较为稳定,对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30年代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之后,并没有马上让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市场中虽然流通的是银行券,但银行券依然规定有法定含金量,只是不再能够兑换成黄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简答)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的是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当各国政府有义务保持汇率的稳定。(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汇率条件。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其对会员国提供的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缺陷(“特里芬难题”):“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这又要求美元大量向境外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崩溃原因:一是“特里芬难题 ”;二是德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1974年4月1日,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二)牙买加体系内容: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作用: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推动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需要,为各国提供了汇率选择的灵活性;多样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灵活多样的国际收支调节形式使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解更为及时和有效。问题:在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下,外汇储备从一种货币转向另一种货币会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各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影响,储备分散化导致各国外汇储备过多,从而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等。【例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的是( )A. 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B. 实行固定汇率制。C. 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D. 各国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E. 黄金非货币化。【答案】ABC【解析】ABC三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DE是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标志着欧洲货币制度的正式建立,成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其理论依据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观点):在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比较接近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影响:统一的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货币,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货币一体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章 信用一、复习建议本章是本课程中的基础性章节,改版后的教材内容调整较大,主要是精简了一部分内容。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和作用一、信用的含义(一)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二)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三)两个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如果没有基本的诚信概念,没有借贷双方当事人之间基本的信任,经济运行中就不会有任何借贷行为的发生。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一)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是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是赤字单位,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是均衡单位。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现代市场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二)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1个人部门:主要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2非金融企业(企业部门):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3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4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其盈余部分的外汇资金就成为国际间货币借贷的主要供给来源;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其赤字部分的外汇资金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5金融机构: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1.概念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2.二者区别:(1)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而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2)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只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不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信用关系。【例题】在( )中,银行既是债务人,又是债权人。A、直接融资方式 B、间接融资方式 C、证券发行 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在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3.优缺点。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灵活便利。分散投资、安全性高。具有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一)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按期限可以将信用划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按地域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按信用参与主体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含义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商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二)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对一国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一国商品经济运行的顺畅与否。局限性。(1)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着局限性。商业信用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存在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通常是由上游企业提供给下游企业,一般很难逆向提供。(3)商业信用存在着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会受到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通常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三)商业票据“强制性商业信用”和“三角债”:强制性商业信用,是指商业信用中的应付方拖欠不付,应收方被迫接受长期收不回的债权。“三角债”是强制性商业信用的漫延形式,是众多企业之间形成债务链的形象说法。1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 概念: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基本特征: (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 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转让流通。2 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3几种重要的商业票据行为(了解各种行为的含义)(1)票据签发。(2)票据背书。(3)票据贴现。(4)票据抵押。【例题】下列关于商业信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2010年多选题变形)A.信用规模无限制B.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基本形式C.直接影响一国商品经济运行的顺畅与否D.是银行信用发展的基础E. “三角债”是强制性商业信用的漫延形式【答案】BCDE【解析】商业信用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因此A错误;其他几项都符合商业信用的特点。(四)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商业信用广泛存在。“一五”期间到改革开放,国家实施禁止商业信用的政策。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改变禁止商业信用的政策,我国商业信用逐步得到恢复,银行也开始对商业信用的发展给予支持。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出台以后,商业信用逐渐得到发展,呈现规范化、票据化的特征。存在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商业信用断层,以及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欠佳,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依然存在着规模偏小、范围狭窄、规范性弱、失信欺诈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现实经济中,买方拖欠卖方货款的现象司空见惯,坏账率较高,销售风险较大。二、银行信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其积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又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贷放给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银行在其中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因此银行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征使其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业务增强了商业票据的流动性,解除了商业信用提供者需要资金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三)我国银行信用的发展长期以来,银行信用在我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信用成为当时经济运行中唯一的信用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其他各种信用形式相继恢复和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而言,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三、国家信用(一)国家信用的含义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二)国家信用工具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1中央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根据期限的不同,国债可被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国债是安全性很高的债券,基本不存在违约风险,因为如果必要的话,政府可以通过印刷钞票的方式来清偿债务,因此,国债又有“金边债券”之称。2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也被称为市政债券。市政债券有两种: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一般责任债券没有特定的资产来源为该债券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许诺利用各种可能的收入来源,如税收、行政规费等清偿债券。收益债券有特定的盈利项目作保证,通常以某一特定工程或某种特定业务的收入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3政府担保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是指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权。政府担保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或者那些与政府相关的部门。(三)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等,此后直到1981年,我国再没有发行过国债,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的发行,到现在规模逐渐增大。如今,国家信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信用形式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消费信用(一)消费信用的定义与形式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二)消费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第一,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第二,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第三,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不利影响:第一,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这既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产品的大量积压,浪费生产资源;还有可能会加剧市场的供求矛盾,引起价格的上升,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 由于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未来预期收入判断失误,过度负债进行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甚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三)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的消费信用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透支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短期消费信贷逐渐进入市场。之后规模渐渐扩大。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是我国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其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是两种最主要的形式。作用:我国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信贷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信用卡坏账风险有上升趋势,信用卡逾期未偿信贷总额逐渐增加,快速攀升的房价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带来了隐性风险。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消费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风险的防控,要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一、复习建议本章属于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基础性章节,主要介绍利息和利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原理,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概念:所谓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货币为什么具有时间价值呢?理论界对此的解释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马克思对利息来源的阐述:利息来源于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者使用借入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一)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用来衡量投资收益的高低,(二)收益的资本化 概念: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收益资本化公式:P= r/ C (本金P等于利率r除以收益C)收益资本化规律(公式)作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土地交易、证券买卖、人力资本的衡量等,都是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场所。第二节 利率的计量与种类概念: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一、利率的计量(一)单利与复利单利计息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已取得的利息额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C=P×r×n(利息=本金×利率×年限)复利计息与单利计息相对应,它要将上一期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并入本金,再一并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S=P×(1+r)n (二)现值与终值任何一笔货币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怎样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作终值,也即本利和。与终值相对应,这笔货币资金的本金额被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终值的计算可以用前述本利和的计算公式,现值的计算公式则可从此公式倒推(三)到期收益率概念: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通常被作为利率的代表,被认为是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经济学家使用利率一词时,指的就是到期收益率。为什么: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其计算是基于最基本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对利率进行了最精确的描述。【例题】(计算题)北京某企业准备向银行借款5000万元,期限为2年。如果工商银行北京分行2年期贷款的年利率为7,单利计息;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同期限的年利率为6.7,按年复利计息,那么,该企业向哪家银行借款的利息成本较低?【答案】该企业向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5000×7×2=700(万元) 该企业向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5000×(1+6.7)2-5000=692.445(万元)因此,该企业向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较低。·【解析】本题目实际上考查单利和复利的计算,考生需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二、利率的种类(一)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市场基准利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所谓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通常选用安全性较高、风险性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例如,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基准利率的另外一种用法是指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在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二)其他分类方法划分依据具体分类延伸决定方式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分别由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确定借贷期限内是否调整固定利率、浮动利率l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适用于短期借贷l 浮动利率则是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适用于长期借贷。然较好地为借贷双方避免了利率风险,但却因手续复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债权人是否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实际利率、名义利率l 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用公式表示:r=i+pl 实际利率存在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的不同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例题】(单选题)在一国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009年单选题)A.名义利率 B.市场利率 C.基准利率 D.优惠利率【答案】C【解析】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都不能起决定作用。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一、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建立在其对利息来源与本质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一般来说,如果资本的供给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较低,反之,利率会较高。(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传统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和资本的需求(投资)二者之间的均衡所决定。通常情况下,当投资大于储蓄时,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会上升;反之,当储蓄大于投资时,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会下降。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的对比。3可贷资金论:将传统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量和货币供给量)和需求(投资量和货币需求量)决定的。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一)风险因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二)通货膨胀因素: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分(三)利率管制因素:在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利率管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一、利率的一般作用(一)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利率的上升将会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3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影响机制是企业对投资收益率与利率水平的对比。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变而利率上升时,其支付利息后的收益将伴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企业会相应减少投资。另外,利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融入资金成

    注意事项

    本文(《金融理论与实务》强化讲义.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