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ppt

    • 资源ID:5213891       资源大小:328.50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ppt

    人 际 关 系 心 理 学,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郑 全 全0571-88273337(O)0571-87975381(H),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定义:广义的 狭义的 人际关系的性质和含义 交往的重要性 创立者:梅奥,1933年,(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定义:人际关系心理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 社会学科微观 应用学科实践意义(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与过程 1.社会问题、心理问题 2.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双循环过程:内循环理论 实践 外循环实践 理论(三)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一切心理学分支的源泉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枝干;专门研究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但不能相互替代。,2.与社会学、行为科学 3.与其他学科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机制(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根本任务 具体任务:处理、调整、改善、发展,第二节 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和结构(一)社会关系的涵义 定义 广义的社会关系 狭义的社会关系(二)社会关系的网络层次 三个层次,二、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一)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联系:人际关系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体现 人际关系是认识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 区别:社会关系:整体、非个性方面 人际关系:心理方面,(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产生 根本性质的决定 变化 复杂性三、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四个有利于,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阶段 接触阶段 融合阶段,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弱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强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冷漠阶段 疏远阶段 终止阶段,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漠 视 强 冷 淡 疏 远 分 离 弱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二、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从父母或抚养人开始 垂直关系为主 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的 重要作用,(二)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质的变化成人感 获得威望与尊重的需要 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友谊的需要(三)青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广泛性、自主性、易变性、异性 敏感性 内容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一、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 1.李雷的研究 2.莱维特的沟通网络模式 圆形传递 轮式传递 链式传递 Y 式传递,3.戴维斯的人际交往模式 单线型 集中型 偶然型 流言型 4.戴尔的沟通方式研究二、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结构的类型 生活型 劳动型 休息型 学习型 活动型,非正式沟通网络图,三、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 霍桑实验:梅奥,19271932 1.照明实验:人际关系比劳动条件更重要 2.福利实验:人际关系比福利条件更重要 3.群体实验:人际关系比物质利益更重要 4.态度调查:和管理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比人 为的措施更有力。说明:人们最重视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第二节 西方的人际关系理论 一、人际交往理论(一)符号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米德 内容:个体作为分析单元角色 信息传递符号系统 刺激 符号的意义 反应 交往模式:关键因素估计正确与否 评论,(二)场合交往论 代表人物:康波、斯尼格 内容:两个因素:认识交往情景 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 特定情景、场合、人 分析单元:行动 评论,(三)自我呈现论(印象管理理论)定义 代表人物:戈夫曼 内容:社会交往:交往者呈现自己 自我呈现是一种社会影响 交往中人有不同的目的 谋划 自我监控 评论,(四)社会交换论 思想基础 特点 内容:社会性:交换关系 报酬和代价 分配上的公平心理体验 评论(五)T 组理论,二、人际特质理论 人际特质的定义 代表人物:修茨 内容:三种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三种需要影响人际关系 包容需要强 包容需要强、感情需要强 控制需要、无包容及感情需要 评论,三、人际激励理论(一)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 内容:迫切需要是行为的动力 需要的激励力量是动态的变化的 需要的满足从低到高,有层次 每个人都有七种需要 评论,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但并不是遵循“全或无”的规律;有主导需要;把五种基本需要分为两类;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2.ERG理论 奥德弗 内容:E,存在需要 R,相互关系需要 G,成员发展需要 3.成就激励理论 麦克利兰(二)归因理论(略),(三)期望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姆 内容:积极性高:需要途径可能性 激励水平(M)=期望值(E)效价(V)关联性、报酬、能力、个人选择等因素 评论(四)公平理论 亚当斯 内容:贡献与报酬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三节 苏联的人际关系理论 一、群体人际交往理论 代表人物:彼得罗夫斯基 内容:第一层:人际关系的表层结构 第二层:集体活动为中介的人际关系 第三层:深层结构依恋关系 集体的定义二、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第四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方法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定义和分类 评价(二)实验法:定义和特征 评价(三)调查法:定义 评价,二、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一)社会测量法 代表人物:莫雷诺 目的 评价(二)参照测量法:(三)贝尔斯测量法:,第 三 章 态 度 及 其 转 变第 一 节 态 度 的 概 念一、态度界说 最早使用者:斯宾塞 定义 1.心理倾向 2.对象性 3.一致性和稳定性 4.组织性和结构性,二、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笼统认识心理印象 基础 情感成分:情感倾向评价 核心 行为成分:心理准备状态 三个成分之间关系:(1)互相依赖、协调一致的;(2)情感成分是关键;(3)态度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与实际行为发生 联系。,态 度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 知 觉 评 价 意 向 信 念 情 感 偏 好 观 点 感 情 理 解 判 断,外 显 行 为,三、态度的本质(一)态度的功能 顺应功能 认识功能 防御功能 调节功能(二)态度的特性 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的具体性 态度的协调性,第 二 节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一)学习理论 要点:态度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克劳雷(二)认知理论 要点:认知上的不平衡性 1.平衡理论:海德 2.一致性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 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驱使人们恢复平衡费力最小原则。POX 模式 X+P O+,平衡型+不平衡型+,(三)功能主义理论 要点:态度是为心理功能服务的 选择态度取决于个体的利害关系二、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一)个体的需要(二)个体的经验(三)交往的对象、性质(四)个体的自我意识,三、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社会化:定义 内化 认同 四、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一)人际影响(二)个性心理特征(三)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 三 节 态 度 的 转 变一、态度转变研究的历史 二、态度转变的理论(一)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霍夫兰 内容:态度就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态度改变程度依赖于强化物提供的诱因(二)认知失调理论(见第四章),三、态度转变的方法(一)参与活动法:含义(二)登门拜访:含义(三)团体规定论:含义(四)全面宣传法:含义(五)沟通信息法:含义四、态度转变中的沟通(一)沟通者:1.可信性,定义 专长或权威 动机或意图 2.睡眠者效应 3.类似性(二)沟通内容:1.利用情感 好感 恶感,2.组织沟通 理解材料 论证:应该呈现哪几方面材料 呈现观点的顺序:先提出哪一方 面材料 宣传工作中如何运用 引出结论,(三)沟通对象 1.听众态度(1)同化和对比 我们 丙 乙 甲-5 0+5 同化效应接受幅度 对比效应拒绝幅度,(2)沟通对温和观点和极端观点的影响 2.与听众态度的差距及可信性因素的影响 3.让听众承诺(1)公开讲述(2)采取行动:登门拜访(3)通过参照群体来承诺 4.个性因素 可说服性 智力 自尊 个性和社会情景的相互作用,第 四 章 行 动 与 态 度第 一 节 认 知 失 调 概 述 认知定义 一、认知之间关系 1.认知无关 2.认知协调 3.认知失调,二、认知失调程度 1.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 2.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 3.与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 4.认知的重要性 不一致的认知数 重要性失调程度=协调性认知数 重要性,三、减少失调(一)改变认知(二)增加认知(三)改变重要性,第二节 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一、诱导服从实验(一)费斯汀格及卡尔史密斯的实验 用诱导办法使态度与行为之间产生失调 行为可以影响态度 诱因与态度改变程度成反比(二)诱导服从的一些前提因素 自愿选择 承诺 责任感 预期的消极后果,不一致的认知数 重要性失调程度=协调性认知数 重要性 态 度失调程度=行 为+完成行为的正当理由(如过分奖励、严厉惩罚),二、努力理由研究 努力与所达到的目标之间产生失调 提高对目标的评价三、不足阻碍研究 在没有充足的理由下阻止行动而产生失调 想做与没有做之间产生失调 改变了态度四、决策后失调研究 两种决策之间经过选择后必定产生失调 选中决策被看得更好,贬低未选中的决策,第三节 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一、心理治疗 原理:努力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失调二、儿童教育 使儿童内化正确的态度 过分的奖励与惩罚不利于教育儿童 破坏一种活动的内在价值,三、消费行为 购买后失调 利用失调原理的营销技术 四、决策 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的预防,谢 谢 大 家,

    注意事项

    本文(人际关系心理学(一).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