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单元整理.docx

    • 资源ID:5202259       资源大小:47.9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单元整理.docx

    一上植物单8.植物单元整理元教学设计植物单元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这会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虽然各课都有侧重点,但都围绕“植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特征,是'活'的、有生命的”这个主要概念展开。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每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每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通过单元的思维导图整理,让学生比较清楚的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学情分析】刚接触科学课的一年级孩子对各种植物充满了探究兴趣,贯穿了整个单元的“种植植物和照顾植物”活动更是通过孩子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一年级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热情很高,在学习过程中以体验、经历为主,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目标达成上缺少完整性,需要在单元整理课中整理和提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系统的思维导图整理,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科学思维:能用简单的科学词汇表达植物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探究实践:能用图示法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态度责任:在梳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梳理单元学习内容,感受植物的多样性,会利用简单词汇描述植物是生物。难点:用简单的图示法梳理单元学习内容。【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真假植物盆栽。学生:1.学习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己学,引出课题(预设5分钟)1 .课件出示:植物与衣食住行的关系。讲述:植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为人类创造了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环境。提问: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植物和衣食住行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植物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二、植物特征梳理(预设10分钟)1.课件呈现大树、小草、向日葵几种植物,梳理学生的回答内容。(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讲述: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植物,各种花、草、大树都是植物的成员。在它们的身上长了根、茎、叶等部分,这是植物的重要特征。虽然假花也有这样的外部特征,但是它和植物是截然不同的。2 .植物的特征梳理提问:哪些特点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会开花、能结果、会生长)。讲述:不同的植物有它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植物的叶子都不一样,有的叶子大,有的叶子小;有的形状像手掌,有的像扇子;有的叶子是绿色的,可也有叶子是红色的。3 .植物叶的特征提问:植物的叶有哪些特征呢?(预设: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在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很多不一样。)小结:叶子和植物本身一样,都经历了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植物还能开花结果。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植物每天都在生长,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让它晒太阳,也需要给它浇水、施肥。如果没有照顾好它,植物也会生病、枯萎。这些都说明了植物是有生命的。【设计意图】通过对植物是有生命的特征梳理,让学生更加系统的认识到,哪些特征是指向植物是“活”的特征。对叶子特征的整体梳理,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三、认识植物的方法(预设15分钟)1 .观察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身边的植物,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更全面的认识植物呢?(预设:查阅资料、观察种植、户外观察等)。小结:是的,当我们亲自去种植一种植物并持续观察,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我们种植的植物长高、长大了,也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特征。2 .当我们比较同一棵植物上的叶子时,你会有哪些发现?你会怎么观察?(预设:老叶与嫩叶的区别。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将我们看到的内容画下来,和朋友们讨论你的重大发现。)小结: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子,虽然形状、大小、颜色有差异,但是叶子上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我们甚至可以来到户外观察植物,在校园的地面上能够找到各式各样的落叶,根据自己对叶子的了解推测这片叶子的来源也是不错的方法。认识植物的方法有很多,在认识植物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护好身边的植物,不践踏草坪,不采摘树叶与花朵,学会与他人合作。【设计意图】通过对植物认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认识植物。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种植、户外观察的指导,让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植物。四、闯关学习,巩固知识(10分钟)游戏介绍:让我们一起进入“植物”单元的闯关游戏!故事主题是一一谁是真的红掌?在故事里,老师设置了四关闯关游戏等你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故事导入:小科是一位植物达人,喜欢研究植物,有一天,两盆红掌找到了他,原来两盆红掌在争一一谁是真红掌?谁是塑料做的假红掌?小科想:“怎样用科学方法辨别真假红掌呢?”小朋友,一起来闯关吧。1号红掌2号红掌闯关一:观察红掌时用到哪些方法?请画“J”。用眼睛看()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解说: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感官观察两株红掌,用鼻子闻可行,画J;用嘴巴尝不可行,我们观察的植物是否安全还不能确定,而且不卫生,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不用嘴巴尝这种方法;用眼睛看可行,画用手摸可行,请画闯关二:用眼睛看这两株红掌,有哪些发现?请圈出来。解说:用眼睛看,可以发现两株红掌有茎叶花,花都是红色的,叶都是绿色的,并且叶和花都是心形的。为什么细长的茎没有圈出呢?原来红掌的茎很短,细长的是它的叶柄。闯关三:用鼻子闻用眼睛看这两株红掌,有哪些发现?请圈出来。解说:用鼻闻发现1号红掌没什么气味,2号红掌仔细闻有一些塑料味;用手摸发现1号红掌的叶有点湿润,正面比反面光滑一些,正面摸着像涂了一层蜡,2号红掌摸起来比较干燥,正反两面粗糙程度差不多。提问:小朋友,你觉得哪一株是真的红掌?预设:我觉得1号是真的红掌。因为1号手摸有些湿润,正面像涂蜡,是我们平时摸真植物的感觉;而2号红掌摸起来比较干燥,叶子两面粗糙程度还是差不多的,更重要的是闻起来有塑料味,所以觉得2号是塑料花,是假的植物。预设2:我也是觉得1号更像真的植物,真的植物是有生命的,会不断生长变化,可以像本单元我们种植植物一样,对两株红掌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小结:小科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接下来,好好照顾两株红掌,做好记录。9月18日今天我好开心,我发现1号红掌里面有个淡红的花骨朵,它又要开花啦!而2号红掌没有变化。9月23日妈妈告诉我,红掌需要阳光,但不喜欢在太阳下暴晒,还叮嘱我不要忘记浇水。1号红掌的花骨朵变大变长了,紧紧地卷着,茎也长高了不少呢!2号红掌还是没有变化。10月1日今天起早一看,1号红掌新的花瓣完全张开了,里面黄色的花蕊立着,真是漂亮极了!2号红掌始终没有变化。小朋友们,看了小科的日记,这下完全确定谁是真的红掌了吧!是的,1号才是真的红掌。结束语:小朋友们,你们真厉害!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帮小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今天的闯关游戏就到此结束啦,期待和你们的再次相遇!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单元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