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JJG 99 砝码检定规程.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92006砝码Weights2006-09-06 发布2007-03-06 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砝码检定规程Verification RegulationJJG99-2006 of Weights代替 JJG99-1990JJG273-1991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6 年 09 月 06 日批准,并自2007 年 03 月 06 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质量密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国家轨道衡计量站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委托全国质量密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姚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陈利(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惠程智(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王卫忠(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丁京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正强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高长律(国家轨道衡计量站)陈雪(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裴爱华(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ii目录1范围(1)2引用文献(1)3术语和计量单位(2)3.1术语(2)3.2计量单位(2)3.3符号表(3)4概述(4)5计量性能要求(4)5.1最大允许误差(4)5.2扩展不确定度(4)5.3折算质量(4)6通用技术要求(6)6.1形状(6)6.2结构(6)6.3材料(7)6.4磁性(8)6.5密度(8)6.6表面状况(10)6.7调整(10)6.8标记(11)6.9砝码盒及砝码标牌(12)7计量器具控制(12)7.1检定项目(13)7.2检定条件(13)7.3检定方法(14)7.4检定结果的处理(24)7.5检定周期(24)iii附录 A 不同形状和尺寸砝码的图例(25)附录 B 砝码进行组合比较时,修正值的计算公式(28) 附录 C 折算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31) 附录 D 计算空气密度的公式(35) 附录 E检定记录表格(37) 附录 F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49) 附录 G 原工作基准、一等、二等砝码的安排(51)iv砝码检定规程本规程采用了 OIML 国际建议¾R111 (2004) 中砝码的准确度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并用折算质量表述砝码质量值,替代了 JJG273-1991工作基准砝码检定规程和 JJG99-1990砝码(试行) 检定规程。取消了原工作基准砝码、一等砝码、二等砝码和真空质量值。1范围1.1本规程适用于准确度等级为 E1 等级、E2 等级、F1 等级、F2 等级、M1 等级、M12 等级、 M2 等级、M23 等级、M3 等级的 1mg 至 5000kg 砝码。各准确度等级的砝码应配备相应的计 量仪器进行使用。可用于检定准确度等级较低的砝码、衡量仪器。规程在实际使用中,砝码 的标称值可根据需要在相应的准确度等级内向上、向下扩展。1.2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砝码的首次检定 (修理后的检定视同首次检定,下同)、后续检定。1.3砝码准确度等级的定义如下:1.3.1E1 等级砝码 (原工作基准等级砝码):溯源于国家基准、副基准,用于检定传递 E2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1.3.2E2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F1 等级及其以下的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 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1.3.3F1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F2 等级及其以下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 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1.3.4F2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M1 等级、M12 等级及其以下的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 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1.3.5M1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M2 等级、M23 等级及其以下的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 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1.3.6M2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M3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 衡量仪器配套使用。1.3.7M3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1.3.8M12 等级和 M23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 用。1.3.9专用砝码:与活塞压力计、测力机 (计)、张力计、力矩仪、扭矩仪、测功机等仪 器配套使用的,或用于检定标准轨道衡的,由质量单位导出的其它量值单位的砝码。1.4用于检定衡量仪器 (不含质量比较仪) 的砝码:如果检定过程中使用该砝码的实际质量 值,则其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得超过仪器在该载荷下最大允许误差的 1/3。如果检定过程中只 使用该砝码的标称值,则其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得超过仪器在该载荷下最大允许误差的 1/3。2引用文献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27-19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 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OIML 国际建议 ¾R111 “E1、E2、F1、F2、M1、M1-2、M2、M2-3、M3 等级砝码”(2004 年版) (第一部分:计量技术要求,第二部分:测量报告表格) (R111 Weights of classes E1, E2, F1, F2, M1, M1-2, M2, M2-3, and M3, Parts 1: Metrological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Part 2:9Test Report Format.Edition 2004(E)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术语和计量单位3.1术语3.1.1折算质量,即折算质量值:一物体在约定温度和约定密度的空气中,与一约定密度的 标准器达到平衡,则标准器的质量即为该物体的折算质量。约定温度 (tref) 为 20;约 定的空气密度 (r0) 为 1.2kg/m3;砝码折算质量的约定密度 (rref) 为 8000kg/m3。 折算质量值 mc 与真空中质量值 m 的关系式:(1 - r 0 )rmc = m + (Vc - V )r 0 =或m0.99985(1)m = mc + (V - Vc )r 0 =0.99985 mc(1 - r 0 )r(2)m3.1.2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除以其体积的商,公式为 r =。V3.1.3磁性:一种产生吸引或排斥力的效应。3.1.3.1磁偶极矩 (md):磁偶极的一个参数。偶极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即:偶极和被磁化样 块之间的力,与偶极矩成比例。偶极和带磁化率样块之间的力与偶极矩的平方成比例。3.1.3.2磁场强度 (H):由磁性材料 (如永久磁铁或电流) 所产生的当地磁场的强度。它是 与在磁场中任一点的磁通密度有关的轴矢量。3.1.3.3磁力 (F1,F2,Fa,Fb,Fmax,和 Fz):磁化或怀疑被磁化的材料由外界磁场而产生 的力。3.1.3.4磁导率 (m):一种介质改变磁场的能力。3.1.3.5磁常数 (真空中的磁导率 (m0):m0=4p´10-7NA-2。3.1.3.6( 体积) 磁化率 (c) :一种介质改变磁场的能力。它与磁导率 (m) 的关系为:m/m0=1+c。m/m0 值有时也称为相对磁导率,mr。3.1.3.7(永久) 磁化强度 (M):表述材料物体,如砝码,在没有外界磁场中磁性状态的参数。 (通常,磁性是个矢量,它的梯度和方向在材料的内部不一定恒定)。物体的磁性在其周 围的空间产生不均匀的磁场,因此对周围其它的物体会产生磁力。3.1.4粗糙度参数或 R-参数 (Ra 或 Rz):描述样块侧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字母 R 表示所评估 的侧表面类型,在这种情况下,R 为表面粗糙度。样块的表面有不同的类型:粗糙度表 面 R 参数,主表面 P 参数,曲表面 W 参数。3.1.5标尺因子:将灵敏度砝码,质量 ms,放在衡量仪器上所获得的相应的指示差DIs 的比 率。3.1.6灵敏度砝码:用于确定衡量仪器灵敏度的砝码。3.2计量单位3.2.1使用的单位¾ 质量:微克 (mg)、毫克 (mg) 、克 (g) 、公斤 (kg) 和吨 (t);¾ 密度:公斤每立方米 (kg/m3) 、克每立方厘米 (g/cm3) 、毫克每立方厘米(mg/cm3)。3.2.2砝码或砝码组的质量标称值应等于 1´10nkg、或 2´10nkg、或 5´10nkg,其中“n”表 示一个正的或负的整数或零。3.2.3砝码序列3.2.3.1砝码组的序列应由下列之一构成: (1;1;2;5)´10nkg; (1;1;1;2;5)´10nkg; (1;2;2;5)´10nkg (优先使用);(1;2;3;5)´10nkg (仅适用于使用中的砝码);(1;1;2;2;5)´10nkg3.2.3.2一组砝码可以包括多个标称值相同的砝码。3.3符号表符号SI 单位定义rakg/m3潮湿空气的密度DI 天平的指示差,其中DI=It-IrDIs 由于灵敏度砝码引起的天平指示的改变MPEmg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Dm kg质量差,通常为被检砝码和标准砝码的质量差值 大约具有相同标准偏差的一组或一系列相同测量序列的测Dmkg量的平均值Dmc kg折算质量的差值r0kg/m3空气密度的参考值,等于 1.2kg/m3rrefkg/m3砝码的约定密度,例如 8000 kg/m3|MPE/m0|砝码最大允许相对误差的绝对值C空气浮力的修正因子Cs对灵敏度砝码密度而言,空气浮力修正因子mcmg砝码的真空中质量修正值,即 m-m0mccmg砝码的折算质量修正值,即 mc-m0d标尺分度值f标尺因子 (kg/标尺分度)I衡量仪器的显示值 (分度)j测量序列的次数z被检砝码的个数k覆盖因子,常为 2 或 3 (ISO 不确定度表述指南:1995)mkg固体 (砝码) 的真空中质量mckg砝码的折算质量m0kg质量,砝码的标称值 (如:1kg)标准砝码密度rref,被检砝码与标准砝码之间的平均测量差Dmc值n测量次数r标准砝码的下角标s标准偏差s灵敏度砝码的下角标t被检砝码的下角标在砝码比较中,为使天平平衡,在较轻的称盘上添加的标w准小砝码的下角标tref标准砝码的温度TK采用 1990 国际温标 (ITS-90) 的热力学温度U扩展不确定度u标准不确定度Vm3固体 (砝码) 的体积Vcm3砝码的约定体积 用质量比较仪上第一组读数的平均质量改变量计算的平均F1NF2N力值 用质量比较仪上第二组读数的平均质量改变量计算的平均 力值FaN用于磁化率的平均力值 FbN用于磁性的平均力值 FmaxN用于磁化率的最大力值FzN质量比较仪与砝码在垂直方向或 z 方向的磁力4概述4.1砝码是一种复现质量值的实物量具。它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和计量特性:形状、尺寸、 材料、表面状况、密度、磁性、质量标称值和最大允许误差等。4.2对于一个砝码,它可以单独复现某一固定的质量值。对于砝码组,它不仅可以单独单 个使用,而且也可将不同的单个砝码组合在一起使用,用以复现若干个大小不同的一组质量 值。5计量性能要求5.1最大允许误差5.1.1首次检定及后续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5.1.1.1除了附录 G 中的特例和 1.3.9 的专用砝码以外,其它各准确度等级的砝码,首次检 定、后续检定折算质量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表 1 中的要求。5.1.1.2使用中的砝码,或与仪器配套使用的砝码,若其质量标称值在表 1 中没有,可用表1 中已有的质量标称值累计得到;其质量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亦为对应的最大允许误差绝 对值之和。5.2扩展不确定度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内,任何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0 的单个砝码,其折算质量的扩展不 确定度,U (k=2),应不大于表 1 中相应准确度等级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U £ 1/3|MPE|5.3折算质量5.3.1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 (E1 等级砝码除外) 内,任何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0 的单个砝码, 首次检定时,折算质量 mc 与砝码标称值 m0 的差,正值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 的三分之二,负值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的三分之一:1m0-32|MPE| £ mc £ m0+3|MPE|5.3.2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 (E1 等级砝码除外) 内,任何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0 的单个砝码,后续检定中,如果具体限定了最大允许误差的单个砝码,则折算质量 mc (根据 5.2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 与砝码标称值 m0 之差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减去扩展 不确定度:m0- (|MPE|-U) £ mc £ m0+(|MPE|-U)5.3.3对于新生产的和修理后的增砣 (含标准增砣),除符合上述关系外,检定时其折算质量还应符合下述关系式:mc-m0 ³ 05.3.4对于 E1 等级砝码,其折算质量值与标称值的差的绝对值|mc-m0|,不得超过最大允许误差值的绝对值。5.3.5经修理后的砝码,其修正值的控制范围按照 5.3.1 进行。表 1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MPE|,以 mg 为单位)标称值E1E2F1F2M1M12M2M23M35000kg2500080000250000500000800000160000025000002000kg100003000010000020000030000060000010000001000kg160050001600050000100000160000300000500000500kg80025008000250005000080000160000250000200kg3001000300010000200003000060000100000100kg160500160050001000016000300005000050kg2580250800250050008000160002500020kg1030100300100030001000010kg5.01650160500160050005kg2.58.0258025080025002kg1.03.0103010030010001kg0.51.65.01650160500500g0.250.82.58.02580250200g0.100.31.03.01030100100g0.050.160.51.65.0165050g0.030.100.31.03.0103020g0.0250.080.250.82.58.02510g0.0200.060.200.62.06.0205g0.0160.050.160.51.65.0162g0.0120.040.120.41.24.0121g0.0100.030.100.31.03.010500mg0.0080.0250.080.250.82.5200mg0.0060.0200.060.200.62.0100mg0.0050.0160.050.160.51.650mg0.0040.0120.040.120.420mg0.0030.0100.030.100.310mg0.0030.0080.0250.080.255mg0.0030.0060.0200.060.202mg0.0030.0060.0200.060.201mg0.0030.0060.0200.060.205.3.6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任何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0 的单个砝码,其相临两个周期的检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该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6. 通用技术要求6.1形状6.1.1总则6.1.1.1为了方便生产与识别,砝码应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砝码的边和角应修圆,表面不 应有锐边或锐角和明显的砂眼,以防止磨损和积灰。6.1.1.2砝码组中的砝码,除了 1g 或小于 1g 的砝码,应具有相同的形状。6.1.1.3使用中的砝码,在其磁性、质量量值已证实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具有区别于本规程 所规定的其它形状。6.1.1.4与测量仪器配套使用的砝码,或为专门用途而特殊设计的砝码,允许具有区别于本 规程所规定的其它形状。6.1.2小于或等于 1g 的砝码6.1.2.1小于或等于 1g 的砝码应为有适当形状的多边形片状或丝状砝码,易于夹取。在标 称值的一个序列中,不应插入与本序列形状不同的其它形状。6.1.2.2表 2 中给出砝码形状所表明的标称值,砝码体上不标记标称值。 表 21g 及小于 1g 砝码的形状标称值多边形片状线形(5、50、500) mg五边形五边形5 段正方形、长方形或2 段 三角形1 段(2、20、200) mg正方形、长方形(1、10、100、1000) mg三角形6.1.31g 到 50kg 的砝码6.1.3.11g 砝码当与其倍量砝码放置,或单独放置时,可以是 1g 砝码倍量的形状;当与其 分量砝码放置时,可以是 1g 砝码分量的形状。6.1.3.2从 1g 到 50kg 标称值的砝码可参照附录 A 的图 A.1,外部尺寸见表 A.2。6.1.3.2.1砝码可为直圆柱体或圆锥台体,参见图 A.1。砝码体 (不含提钮) 的高度应约等于 直径的平均值,可以在平均直径的 3/4 和 5/4 之间。6.1.3.2.2砝码如带有提钮,其高度在砝码的平均直径和半径之间。6.1.3.35kg 至 50kg 砝码也可以采用适于抓取的不同形状,如:轴、钩、环、或其它形状。6.1.3.45kg 到 50kg 的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砝码可以是有圆形边角和坚固提钮的倒 置正六棱台或平行六面体结构。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砝码可参照附录 A 的图 A.3, 尺寸的公差实例见附录 A,表 A.4。6.1.3.5砝码形状也可视需要为扁圆柱体 (如增砣砝码)、圆盘,可以沿圆心或半径开上下贯 通的孔或槽,以便取放。6.1.4大于 50kg 的砝码6.1.4.1大于 50kg 的砝码可以是圆柱形、矩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6.1.4.2大于 50kg 的砝码可以采用适于抓取的不同形状,如:轴、钩、环、或其它形状。6.1.4.3如果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或 M12 等级、M23 等级砝码在平坦的地面(或轨道)使用,可以配备限制范围的滑轨或沟槽使用。6.1.5其它砝码的形状 装在仪器内,且作为仪器中配套使用的砝码、或根据其它特定的仪器结构、使用要求配备的砝码,为确保砝码的测量目的和测量准确度,砝码可作成与仪器结构或使用条件相适应 的其它相应的形状。6.2结构6.2.1E1 等级、E2 等级、F1 等级砝码6.2.1.11mg 到 50kg 的 E1 等级、E2 等级、F1 等级砝码1mg 到 50kg 的 E1 等级、E2 等级、F1 等级砝码应为实心整体结构,由整块材料构成,不 带调整腔。6.2.1.2大于 50kg 的砝码6.2.1.2.1大于 50kg 的 E2 等级、F1 等级砝码可以有一个调整腔。E2 等级砝码调整腔的体积 不应超过砝码总体积的 1/1000,F1 等级砝码不得超过 1/20。调整腔应密封,防水、防气。 带有罗纹的螺栓、提钮或类似的部件可以封闭调整腔,其材料应与砝码材料相同,其表面状 况应符合 E2 等级、F1 等级砝码要求。6.2.1.2.2首次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2 应为空的。6.2.2F2 等级砝码6.2.2.11g 到 50kg 的 F2 等级砝码6.2.2.1.11g 到 50kg 的 F2 等级砝码可以有调整腔,其体积不应超过砝码总体积的 1/4。调 整腔应用提钮或其它的方式密封。6.2.2.1.2首次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2 应为空的。6.2.2.2大于 50kg 的 F2 等级砝码大于 50kg 的 F2 等级砝码可由多块材料制造。需防水或防尘焊接封闭。砝码可由多种材 料构成,其磁性应符合 F2 等级砝码的要求。6.2.2.2.1大于 50kg 的 F2 等级砝码可以有一个调整腔,调整腔的体积不应超过总体积的1/20。调整腔应密封,防水、防气。带有罗纹的螺栓、提钮或类似的部件可以封闭调整腔。6.2.2.2.2首次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2 应为空的。6.2.3M1 等级、M12 等级、M2 等级、M23 等级、M3 等级砝码6.2.3.11g 到 50kg 的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砝码6.2.3.1.11g 到 50g 的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砝码是否有调整腔不做强行规定,100g 到 50kg 的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砝码应有调整腔。调整腔应有可靠的腔盖,避免外界 物质进入。允许将调整腔打开加入调整物。调整腔的体积不应大于砝码总体积的 1/4。6.2.3.1.2首次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3 应为空的。6.2.3.21g 到 50kg 的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圆柱形砝码,调整腔与砝码的垂直轴线同 轴,开口在砝码提钮的上方,并加宽入口直径。调整腔的设计应考虑密封和易于开启,进行 调整。6.2.3.35kg 到 50kg 的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平行六面体砝码,调整腔可以在管形提 钮内,或如果提钮是实心的,应在砝码正上方,开口在砝码侧面或上表面 (见附录 A,图 A.3 和图 A.5)。6.2.3.3.1如果调整腔在管状提钮内 (见图 A.3),调整腔可以用螺纹塞子或带有中央提钮的 盘盖封闭。塞子或盘盖可由铜合金或其它适当的金属材料制成,应由铅塞 (或其它材料) 塞 入内部的螺孔或条形管中封闭。6.2.3.3.2如果调整腔是在上方浇铸的,开口在砝码的侧面或上表面 (见图 A.5),调整腔应 由软钢或其它适当的材料制成的盘关闭,由铅塞或适当的材料导入锥形孔中密封。6.2.3.4大于 50kg 的 M1 等级、M12 等级、M2 等级、M23 等级、M3 等级砝码,砝码不应有 任何导致积灰的腔体。6.2.3.4.1砝码可有一个或多个调整腔,所有调整腔的总体积不应超过砝码总体积的 1/10。 腔体应密封、防水、防尘。调整腔可用带螺纹的塞子或提钮密封。6.2.3.4.2首次调整后,调整腔内至少 1/3 的体积是空的。6.3材料6.3.1总则砝码通常应采用金属或合金制造,砝码应为耐腐蚀的。材料应在通常条件下使用或为了 某种目的使用砝码时,砝码质量值的改变相对于该准确度等级的最大允许误差 (见表 1) 而 言可以忽略不计。6.3.2E1 等级、E2 等级砝码大于或等于 1g 的砝码,其材料硬度和表面的抗腐蚀性应优于或类似于奥氏体不锈钢。6.3.3F1 等级、F2 等级砝码为了提高砝码的抗腐蚀性和硬度,对于大于或等于 1g 的 F1 等级、F2 等级砝码的表面应 选用适当的金属铸造,其硬度和脆度应至少优于拉制黄铜。6.3.3.1对于等于或大于 1g 的砝码,用于生产 F1 等级、F2 等级砝码材料的硬度和脆度应至 少等于铜合金的要求。6.3.3.2对于大于 50kg 的砝码,用于生产 F1 等级、F2 等级砝码体或外表面的材料的硬度和 脆度应至少等于不锈钢的要求。6.3.4小于或等于 50kg 的 M1 等级、M2 等级、M3 等级砝码6.3.4.1用于生产小于 1g 的砝码材料应用抗腐蚀和氧化的金属材料制造。6.3.4.21g 到 50kg 的圆柱体砝码应用铜合金,或硬度和抗腐蚀性与铜合金相类似的金属制 造。灰口铁不应用于制造 100g 以下的砝码。6.3.4.35kg 到 50kg 的矩形六面体砝码应用抗腐蚀性至少等于灰口铸铁的材料制造。它的脆 度不应超过灰口铸铁。6.3.4.4矩形砝码的提钮应用无缝钢管或铸铁制造,应与砝码体整体铸造。6.3.4.5戥秤的秤砣应由铸黄铜制造。6.3.5大于 50kg 的 M1 等级、M12 等级、M2 等级、M23 等级、M3 等级砝码6.3.5.1砝码应由一块或多块材料制造,材料的抗腐蚀性要等于或优于灰口铁。6.3.5.2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应能承受加载和冲击。6.4磁性6.4.1极化强度的极限砝码的磁性 M 通过极化强度m0M 表示,不得超过表 3 中的最大值。 表 3最大极化强度,m0M砝码等级E1E2F1F2M1M12M2M23M3最大极化强度,m0M (mT)2.58258025050080016002500(A/m)26.42064200400640128020006.4.2磁化率的极限表 4 中给出了砝码磁化率不得超过的最大值。表 4最大磁化率,c砝码等级E1E2F1F2m£1g0.250.910-2g£m£10g0.060.180.7420g£m0.020.070.20.86.4.3如果测量砝码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所有数值小于这些极限值,则可以认为由于砝码磁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不计。表 3 和表 4 中给出的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最大值是这 样来的:天平称量盘处所存在的磁场和磁场梯度所引起的被检砝码的折算质量值的改变不应 超过其最大允许误差的 1/10。6.5密度6.5.1总则砝码的材料密度应满足空气密度 (1.2kg/m3) 的变化量在 10%的情况下所引起的误差不应超过表 1 中给出的最大允许误差的 1/4。表 5密度的最小和最大极限值 (rmin,rmax)标称值rmin,rmax (103kg/m3)砝码等级 (对 M3 等级砝码没有指标要求)E1E2F1F2M1M12M2M23³100g7.934.8.0677.81.8.217.39.8.736.4.10.7³4.4>3.0³2.3³1.550g7.928.087.74.8.287.27.8.896.0.12.0³4.020g7.84.8.177.50.8.576.6.10.14.8.24.0³2.610g7.74.8.287.27.8.896.0.12.0³4.0³2.05g7.62.8.426.9.9.65.3.16.0³3.02g7.27.8.896.0.12.0³4.0³2.01g6.9.9.65.3.16.0³3.0500mg6.310.9³4.4³2.2200mg5.316.0³3.0100mg³4.450mg³3.420mg³2.3注 1:这是有关砝码密度的规则。令|MPE/m0|为砝码最大允许相对误差值。砝码密度r应满足下述条件: 如果|MPE/m0|<6´10-5,8000kg / m 3 ´1 + 105 (1MPE / m0 )6£ r £ 8000kg / m 3 ´1 - 105 (1MPE / m0 )6(3)如果|MPE/m0|³6´10-5,8000kg / m 3 ´1 + 105 (1£ rMPE / m0 )6(4)注 2:除上表要求外,对于标准砝码或大标称值的砝码,其密度要求相对独立,理想的 密度值为 8000kg/m3。6.5.2空气密度偏移量的修正6.5.2.1如果空气密度相对于r0=1.2kg/m3 的偏移量超过 10%,并且被检砝码密度rt 偏离折算 值 8000kg/m3,折算质量可按下面公式进行修正:mcsmct= mcr + mcr C ± DI ´DI s± mcw= mcr + (Vt - Vr ) ´ (r a - r 0 ) ± DI ´mcsDI s± mcw(5)其中: C = (r a- r0)( 1rt- 1 )r r(6)如果 m0 C 小于该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九分之一,可不进行空气浮力修正,而将此部分误差放入空气浮力不确定度进行计算 (见附录 C.3.1)。6.5.2.2检定天平用的砝码 砝码采用折算质量值时,海拔高度对测量的结果会产生影响;因此,要采用 6.5.2.1 或公式 (5)、(6)的方法进行浮力修正,这需要知道砝码的密度。如果在海拔 330 米以上使用 E1 等级、E2 等级砝码,须提供砝码的密度及其相应的不确定度。对于 F1 等级砝码,如果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