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教材分析上册.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 学,合 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 蒯 kuai 世定,0551-2612960,http/,教 材 分 析,蒯世定,http/,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上册内容 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7,入门课:需解决的问题: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了解化学的价值 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实验基本技能,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第一单元,知识结构,第一单元,科学、社会发展角度,实验基本技能角度,实验探究实践角度,本单元的特点,创情境,激愿望;联史实,见价值突实验,重体验;学方法,形态度,第一单元,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图示和畅想式提问,应用、化学发展历史,新技术成就及展望,引言,以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欲望,什么是化学,化学的作用,教材设计:,教材特点,教育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涉及内容丰富、广泛,知识点不多,要求不高。呈现方式上从“生活生产科技”,从“过去 现在未来”以具体的事例或可能实现的设想展现化学的奇妙,第一单元课题1,第一单元 课题1,化学与生活,第一单元 课题1,化学的过去,青铜剑,彩陶盆,酿酒拓片,蜡染屏风,第一单元 课题1,化学的现在,增强塑料,隔水透气薄膜,强力尼龙,第一单元 课题1,化学技术,可看到原子的显微镜,探知晶体结构的X射线,纳米技术,几点说明,课前备充足资料。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样。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名词,不要求懂得确切涵义,能理解上下文即可。,第一单元课题1,化学是实验科学,探究呼吸气体成分,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示例,以史引入,体验探究,体验探究,学习方法,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设计,教材特点,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和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科学;体验和了解化学实验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第一单元课题2,几点说明,1对于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的实验需要学生合作进行,由一人吹灭蜡烛火焰,另一人点火。2比较吸入、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步骤较多,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应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3实验不要过分追求操作的规范和熟练,但要强调安全原则。4习题“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按探究目的、步骤和方法、现象和结论等写出探究报告”很重要。这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一环,应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可展示有创意和有特点的探究报告,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第一单元课题2,引言:一般介绍、点出规则(图示),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固体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利用插图营造置身实验室的感觉,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材设计:,体验、引导(要点)讨论自行归纳出方法,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酒精灯、加热)要点。,教材特点,第一单元课题3,几点说明,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预先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实验目的、实验室管理等提出预习、操作规范、清洁整理、实验纪律等方面具体的要求,并使之形成习惯。可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逐一认识、熟悉其设备、药品、仪器的安置和用途,消除陌生感。本课题的目的是练习实验操作,所涉及的原理暂不要求学生了解。书后附录I中有更多仪器及药品取用方法介绍。有条件的可选用。,第一单元课题3,(07广东)11、将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实验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C,07 安徽,C,(07泰州)8,A,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C,07 安徽,B,(06南通)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作出正确回答吗?如何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何时开始?。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如何处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当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立即用湿抹布扑盖,(06宿迁)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外焰内焰焰心a b c 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37小 a,外焰 C,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06厦门)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请按要求作答:(1)按要求从以下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序号)。甲同学要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乙同学要收集一瓶O2,应选择。()BD(2分,各1分);C(2)小松同学改进B装置后,设计出如图()装置,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a(或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为止;静置,水柱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3)小松同学使用图()装置制取CO2,现有Na2CO3固体;块状大理石;稀HCl;稀H2SO4四种试剂,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1分);试管内液面下降(或长颈漏斗液面上升),反应液与块状固体脱离,反应停止。,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企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不漏气 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无法确定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收集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除水外不能选用其它试剂)。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在A 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 b和c接口,由a导入 NO 气体,水通过 b和c排入 B中。,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第二单元,知识结构,纯净物混合物,氧气 氮气稀有气体,大气污染和保护,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催化剂分解反应,助燃、与硫、铝反应,第二单元,特点,三个课题研究的对象由大到小: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制取;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再到实际操作。难度渐深,要求渐高、渐具体。,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保护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组成 纯净物 混合物概念,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用途;物理性质,大气污染和保护,教材设计,以史引入,实验验证讨论验证偏差,从几种空气成分气体的用途来说明,概要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图示、讨论各污染现象,几点说明,关于实验2-1的讨论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客观、相对的认识方法,解除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第二单元课题1,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插图2-8的内涵,甚至展开课内外的环保专题活动(演讲、专栏、辩论、漫画展等,可结合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几点说明,组织学生课上或课下阅读、讨论资料“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将课上讨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了解该日报、预报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在这里开始出现,只是为了增加其与学生见面的机会,以便记忆。不要求学生知道该概念的涵义。,第二单元课题1,课题2 氧气,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化合反应,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氧化反应,化学变化,特点:反应类型概念从具体的反应特点与共性中讨论、分析得出,述物理性质,实验助燃、硫和铝燃烧,教材设计,讨论,分析,讨论,分析,几点说明,实验2-3,点燃硫之前,先伸入氧气瓶中试一试有无反应,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条件的作用。化学反应部分中的讨论2(关于磷、硫、铝与氧气反应的特征)可能有多种不同答案,只要合理均应鼓励,必要时可引导学生从生成物、反应物组成上考虑,得出三特征。氧化和缓慢氧化反应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教材中列举了一些,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列举出更多例子,培养观察和思维习惯。,第二单元课题2,催化剂分解反应,课题3 制取氧气,特点: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结合,内容,以讨论方式学习、认识装置,作好动手实验前的必要准备(P36),几点说明,实验2-5,用双氧水制氧气,双氧水浓度很关键,浓危险,过稀现象不明显(市售的浓度往往已经不是30,稀释后可能过稀,可加一干燥管)。分解反应的概念引出后,注意与前面所学化合反应对照,找出区别。实验前的讨论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有一定难度,学生动手前最好教师做个演示,可以结合讨论进行。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教材给出了一张绘制的图示,一张实物照片,意在让学生在对照中学习识认图示和绘制实验装置图。,第二单元课题3,(07南通)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此,科学家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将它们科学有序排列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的元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常量元素。,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的核电荷数 x=。(2)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3)氧、氯、硫、磷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4)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的核电荷数 x=。(2)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3)氧、氯、硫、磷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4)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1)7(2)K(或钾)(3)得到(4)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排列,10、(06陕西)(4分)以下是几种常见化肥的主成分:NH4HCO3 K2CO3(NH4)2HPO4 KCl(1)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序号)(2)NH4HCO3受热易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是(1)(2)NH4HCO3 NH3+CO2+H2O(3)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06北京)下图“五连环”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请回答:(1)选择氧气、铁、二氧化碳、氧化钙、稀硫酸、烧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钙中的五种物质(所选物质至少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四种类别),将其化学式分别填入对应的环内。(2)“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分解反应,11.(06山东)(6分)2005年11月上旬的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一名三岁的儿童不慎将某种食品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撒入眼中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这个悲惨事件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请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酿成悲剧的原因。(2)看到这则报道后,小静留意到,家里有一包包装破损的生石灰干燥剂。小静通过下表中的实验1证明这包干燥剂完全失效了。现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包变质后的干燥剂其成分是什么?将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1)生石灰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有强烈腐蚀性的氢氧化钙;,(06石家庄)某初中学生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如图21)的无色液体。询问老师得知,该实验室的黑色粉末只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五种可能。为了鉴定这两种试剂,该同学将黑色粉末与无色液体混合,发现立即产生气泡。(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作出关于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可能成分的猜测:黑色粉末 无色液体(2)做出上述猜测的理论依据是;(3)为验证上述猜测,你的操作是 若上述猜测正确,则应得到的实验现象是。,(1)黑色粉末:铁粉;无色溶液:稀硫酸(2)H2SO4+Fe=FeSO4+H2(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再加入少量无色液体,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点燃导出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雾状,浓硫酸和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A、a升华、b冷凝B、a挥发、b吸水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B,“在哪些场所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的探究实验,用洁净的空饮料瓶(如空的矿泉水塑料瓶)采集空气样品,然后分别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水(或澄清石灰水),并迅速拧紧瓶盖子,用力振荡后,可观察到塑料瓶有不同程度的内凹(俗称“瘪”了)。可以通过观察其内凹的程度来作出判断:内凹程度相对较大的,说明该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内凹程度相对较小的,说明该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低。,温室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约在上午9点左右,二氧化碳已降到大气正常浓度,难于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而此时大棚内温度尚未升高到能够放风的温度。这时有必要采取补充二氧化碳的措施。补充二氧化碳一般采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将碳酸氢铵置于二氧化碳发生器底部,上部连接的容器内注入硫酸。打开连通器阀门后,硫酸滴下去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硫酸铵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水瓶过滤后通入悬挂在温室顶部长管的小孔弥漫在整个温室空间。因二氧化碳气体比重较大,因此向下散发,从上到下沐浴整个植株,植物通过每片叶片上的气孔能够充分地吸收利用。,(7分)(苏州)试根据下图装置填空或简答。(1)利用图中气体发生装置能够制备的常见气体有(至少填写2种)。(2)写出制备(1)中所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3)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检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但加过固体,盖上胶塞,滴下反应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内却无气泡出现。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都不变的基础上,(填操作方法)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现气泡。,42(06北京)(4分)某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打开胶塞,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石灰石,迅速盖好胶塞。打开胶塞,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生石灰,迅速盖好胶塞。(1)实验1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2)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1)变浑浊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2)变浑浊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石灰水受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中考试题中热点内容预测:,1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及实验室制取2 水的组成,乳化现象。硬水与软水的区别。3物质的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5常见金属(铁、铝等)的特性及其应用;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6合金,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金属的回收7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8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9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10常用化肥的性质 作用及经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关水的内容具体体现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第三单元,知识结构,第三单元,本单元教学重点,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等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第三单元,本单元教材特点,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学科知识容量不大,突出人文内涵、教育功能,第三单元,课题1 水的组成,以史点题,水不是一种元素,仿史实验,化学史资料,比较组成,探索水组成,氢气及检验,氢气选学,单质 化合物,引入,讨论 分析,探索学习,拓展知识,呼应引入,特点:,以史贯穿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以水的组成为例,结合单质气体的知识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几点说明,关于氢气的介绍(安排氢气为选学的考虑实际价值、教学价值)本课题中资料的功用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关于习题:P46习题2,学生所设计的实验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可以说明问题就应鼓励,第三单元课题1,课题2 分子和原子,生活经验和实验,历史思考和新技术,探究 分析 解释,提出问题,解释现象,回答问题,挥发 扩散现象,分子 原子的存在,微粒运动 间隔,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不同,分子、原子角度讨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不同,分子概念,原子概念,几点说明,关于活动与探究:本素材可采取更为开放的方式关于分子运动和分子间间隔:多补充些能用分子或分子运动解释的日常现象或实验(如本课题中家庭小实验)自制投影片、课件等以引导学生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不同的化学反应展开充分的讨论,增加直观性,第三单元课题2,课题3 水的净化,水的净化,生活中的水,引入主题,吸咐,软 硬水,沉淀,过滤,含不溶性杂质的水,蒸馏,含可溶性杂质的水,概念,鉴别,活动与探究,简述 实验,特点:,将化学基本操作与水的净化目的结合起来,赋实验予直观、现实的意义,且与单元主题水融为一体,几点建议,可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或观看有关录象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课题中的活动与探究,准备过滤实验的代用品,课上进行实际操作,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照课题后的家庭小实验,就地取材自行设计、制作简易净水器并展示制作优良者,第三单元课题3,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水过滤器,水储量丰富,可用淡水短缺,以图代文说明水资源短缺状况及危害,几点建议,教材内容简略、概括,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的探索活动。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可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可以自学与讨论结合,也可以结合课外的调查研究组织出墙报、写论文、演讲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学习资源,培养学习能力。,第三单元课题4,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 离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单元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第四单元,知识结构,第四单元,教材内容特点,抽象思维多,难点集中。,教材设计思想,精减内容,降低难度 增加图示、表格,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增加课堂活动,如讨论、活动与探究,以活跃思维、及时消化,第四单元,微观问题形象化 抽象推理简单化,原子的构成,原子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图表直观化,强调“相对”弱化推导重在应用,特点:,课题1 原子的构成,微观问题形象化比喻,几点建议,在教材图表基础上,尽可能利用投影、录象、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微观构成形象化,抽象问题生动化。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知道这是个比较值,不要求推导证明。课上带领学生练习一下查相对原子量表,学会运用。,第四单元课题1,课题2 元素,元素概念,元素周期律,元素符号,核心,方法,工具,重理解,重使用,重识记,内容特点,编写特点,资料,卡通图,活动与探究,帮助理解,练习查资料用周期表,以图代文活跃内容,卡通图,几点说明,元素前面有接触(一、三单元),现进一步给确切的定义,该概念是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点,较抽象。是难点,不宜一次要求到位。元素符号从二单元就开始出现,已有一些感性认识,这里资料中的表4-3又集中给出一些,教学中可配合写法的学习。两个活动与探究可以与练写元素符号结合起来,同时练习查资料、用周期表和写元素符号。,第四单元课题2,课题3 离子,离子,电子排布,离子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心,知识铺垫,特点:通过知识铺垫 知其然地认识离子,几点建议,注意教学要求的把握。利用教材P77中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对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图、表小结,培养学习能力。,第四单元课题3,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合价,了解意义,表示的意义,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书写的依据,常见元素的价,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理解概念,重在应用,特点:工具性、应用性较强 学生活动多,讲练结合,几点建议,把握概念和计算的教学要求,不要扩展和拔高。利用和组织好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探究及讨论,使学生随学随练,以利于掌握。于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标有商品成分的食品、药品、纺织品的标签,在学过质量分数后,分析、识认标签,必要的话可选12个典型的在班级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第四单元课题4,B,07安徽 北京奥运会3火炬“祥云”将于2008年5月下旬进入我省,使用的燃料为丙烷,其化学式为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中,与事实不符的是【】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含有4个氢分子C.相对分子质量为44 D.每个分子中含11个原子,简答下列问题。(1)下列事实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屋里插花,满室飘香_;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_(2)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A瓶中螳螂的死因是_;B瓶中蟋蟀的死因_。,(1)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缺氧窒息;CO中毒,二、选择填充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里,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与填充各1分)11(06赣州)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生命必需元素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A、Cu B、M n C、H D、-12(06赣州)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2H2O=通电=2H2+O2 B、NH3+HCl=NH4ClC、C2H5OH+3O2=点燃=2CO2+3H2O D、CaO+H2O=Ca(OH)2,C O,B,C,6.(07安徽)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的元素符号是Ag B铝的原子序数是26.98C铝的核内质子数是13 D铝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13、(06南京)2005年诺贝尔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经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方面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B,(1)氮(或N,或一种)(2)C(或氨气,或)(3),(07沈阳)下图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由_元素组成;(2)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06上海)金属钛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舰艇、军工、医疗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人们称钛为“21世纪金属”。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写出两条从该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能获得的关于钛的信息-,钛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为22,钛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钛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07青岛)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三层 B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C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D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四层,C,(威海))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科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已知氢、碳、氧、钠、氯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1,6,811,17。试按下列要求,写出微观粒子的化学符号,以及由这种粒子构成的或含有这种粒子的一种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和物质所涉及的元素限定在上述5种元素内)。,22(06赣州)(4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物质属于-(3)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1)H2O+Cl2=HCl+HClO(2)氧化物(3)+1(4)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008年的中考试题中热点内容预测:,1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5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6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7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8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第五单元,教材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事实探究、分析,文字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应用定律和性质,利用方程式的计算,基本原理和概念,基本技能,特点:知识严密,逻辑性较强 探究、分析得定律,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封闭体系),探究实验(开放体系),从原子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文字方程,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信息,从元素种类、质量、反应条件分析,特点:探究性强,实验多,摸索规律,运用规律,原理,技能,封闭实验体系探求规律,开放实验体系运用定律,几点建议,实验要学生动手(可分组同时进行四个不同的实验),组织好讨论以达探究目的镁条燃烧实验,所取镁条要足够长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如物质的燃烧、金属的生锈等等,第五单元课题1,探究教学过程示例,第五单元课题1,课题2 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算术图示,应用,书写原则,书写步骤,客观事实质量守恒,特点:化学技能的学习 利用图示说明、小结直观、明了,几点建议,介绍配平方法用最简单的(最小公倍数;不限定)要特别强调以实际反应为基础,以利科学态度的形成注意描述反应时从宏观或微观角度不同,语言上要匹配技能学习需要一定积累过程,不宜急于求成,一次到位,第五单元课题2,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材设计,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明确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意义,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质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例题讲解+课堂练习,第五单元,几点说明,范围:纯物质,一种物理量明确解题关键是化学概念(反应)清楚,化学方程式正确初学阶段在解题步骤和规范上要严格要求,以利于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计算技能的形成教材中特别提及杂质计算问题,意在使学生形成发展的观点。,第五单元课题3,19.(06海南)(8分)从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中,你能知道什么?(至少写出四点),(1)反应物是H2O2(2)生成物是H2O 和O2(3)反应条件是用MnO2作催化剂(4)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6)反应前后质量守恒(7)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8)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H2O2 H2O O2=683632(符合题意均给分),24(3分)(1)温度、催化剂(2)浓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或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使用催化剂,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06南通)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设计方案】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CaCO3 MgCO3,Na2CO3溶液,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重复和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讨论:a步骤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所加的酸溶液是。b装置的作用是;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的作用是_。c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a装置的气密性 稀盐酸b吸收CO2中的水 除去空气中的CO2 c即使50g水垢全部为CaCO3,产生CO2的质量应为22g,而实验测得生成的CO2质量22g,【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Mg(OH)2、CaCO3、MgCO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分子都是碳吗?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结构,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实验技能,还原反应,第六单元,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特点:,性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用途)实验室制法突出方法(思路),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碳的单质,碳的性质,与氧的反应,与氧化铜的反应,还原反应,碳,石墨,金刚石,C60,结构与用途联系,特点:与生活、科技联系体现价值 结构与性质挂勾学科特点,水墨古画引入,结构与用途联系,几点说明,让学生知道元素可有不同的单质,但不要求同素异形体概念实验6-2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只要求学生根据一单元的探究经验,知有二氧化碳产生即可,其反应原理至下一课题将学。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简便、易行),第六单元课题1,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取反应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要点,+,给出,比较CO2和O2设计装置,探究,完整装置,参照,特点:突出研究,落实制取,几点说明,探究是有条件的、引导下的;重在过程教材中给出两种装置意在保证制取装置学习的落实,并非评判的唯一标准。应不拘一格,鼓励、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设计出不尽相同的装置,第六单元课题2,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CO2制取装置,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CO2,实验CO2性质,CO2与生活、环境,不助燃、易溶;与水、石灰水反应,实践,实验,简述,一氧化碳:,实验CO性质,燃烧、还原CuO生理作用,实验,特点:与生活紧密联系实验趣味化,饮料、干冰、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灭火、全球变暖、煤气中毒、炼铁等,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几点说明,根据实验6-3一次制取的二氧化碳不足以供后面三个实验用,可根据需要多次制取。温室效应的教学可与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于课前先收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课后以作业形式形成小论文、小墙报等。本课题的知识内容适于开展家庭实验,如课题后醋酸与蛋壳的反应,也可做醋与水垢的反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实验有利于培养科学兴趣。,第六单元课题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能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结构,燃料,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生活现象,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特点及地位作用,特点:,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地位作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人类与燃烧的关系,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简述引入,探究 讨论,推理 验证 应用,实验 简述,特点: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突 出问题的研究分析过程,第七单元,燃烧条件,设计灭火器,设计实用防火方案,灭火原理,分析实用方法所根据的原理,应用原理,验证原理学习方法,将所学综合运用于自身生活中,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系列学习活动,几点说明,关于燃烧与人类的关系可以结合历史课知识请同学谈火的发现使用及对人类进化的作用,使之体会本课题学习的意义燃烧条件的探究中的实验和讨论是一环套一环的,要组织好讨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得结论灭火器原理(反应)学生理解有困难,可告诉学生该反应类似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火灾和防火可列举一些真实事例,使教学更生动,印象更深刻,第七单元课题1,课题2 燃料和热量,化石燃料的形成,石油 煤的成分、用途,天然气的成分、用途,化石燃料的用途、储量与产量,简述,探究(资料讨论),图示 作图,简述 实验,反应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利用,实验感受,简述,特点:传授少,活动多;文字少,图示多,第七单元,图示化石燃料的用途,第七单元课题2,图示化石燃料的用途,第七单元课题2,化石燃料储量与产量,第七单元课题2,作图的教育功能:加深对能源危机的认识 学习科学图示方法,几点说明,本课题知识点不多,要求也不高,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探究、讨论、实验等学生的主动活动较多,教学中应把握要点,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该落实的落实,该放开的放开,收放有度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选学或阅读单元后的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第七单元课题2,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