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诗词三首》ppt课件.ppt
诗词三首,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行路难(其一),李白,“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最后被“赐金还山”,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而写了这组诗。,创作背景,朗读训练,行路难(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 路 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写器皿贵重 写酒食佳美“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行 路 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苦闷,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停、投、拔、顾)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第一二句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内心情感?,行 路 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诗人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伤感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不是,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重大打击,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河道却被冰塞满,想登太行而大雪封山,无路可走。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行 路 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太阳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作用:借姜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行 路 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感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诗人内心对渺茫前途的急切不安,不知所从,心情万分沉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涵的情感。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信念。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的宏大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诗歌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时的悲愤之情,但仍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诗歌的主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作者:刘禹(y)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通俗清新,精炼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为名的三组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的乌衣巷石头城和柳枝词是传世的精品,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yn,k,pn,zn,zhng,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叹遭际,诗歌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辛酸怅惘,意志坚定,胸襟豁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辛酸和愤懑不平,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其中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主旨,水 调 歌 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作者简介:,苏轼,宋代文学家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画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填空:这是一首词牌是题目是,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1076年,时任密州太守,到天亮,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qu,q,chn,参照课下注释翻译,参照课下注释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拿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今晚属于哪一年。我想乘风回到那神仙世界,又怕在那琼楼玉宇中,经受不住高天的清寒。在清彻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怎比欢乐的人间?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映入雕花的门窗,照着不得安眠的我。月亮没有人世的怨恨?为什么总在人分别时才圆?人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月亮有自己的阴晴圆缺,这事自古难以两全。但愿你岁岁平安、身体康健,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月高悬的夜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上阕:问月,起笔突兀,心情矛盾,热爱人间,想象奇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阕:问人,衔接上阕,转入抒情,胸襟博大,美好祝愿,主旨句,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愿?,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的徘徊困惑心态。,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思考下列问题: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在“出世”、“入世”之间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思考下列问题: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探究提示二,1、赏析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1、赏析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转变为乐观旷达,说明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哲理。,2、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享中秋美好的月。诗人道出了天下离人的共同心愿和美好祝福,表达了作者的乐观旷达之情,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情感内涵:,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思想感情:,写作特色,1.景写得好,想象奇绝。作者选取了一个巧妙的角度,想象月宫的景象,借助嫦娥的孤独、清冷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下阕中用月影的移动来表现时间的漫长,用“照无眠”突出亲人的分离之苦。情景交融,高度一致。2.深刻的哲理,旷达的胸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月的变化来类比人的遭遇,哲理深刻,生动形象,被人们千古传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成为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的经典句,被人们经常使用。借助明月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旷达的情怀。3.恢宏的意境。作者既写月宫景象,也写人间景象,通过奇特的想象,把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创造了开阔恢宏的意境。在这样广大的空间里,离人更显得渺小、孤独,借助这样的意境产生出深远的意蕴。,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延伸拓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 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 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积 累 名 句,巩固练习,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 同为“”,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答案: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巩固练习,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答案: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巩固练习,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巩固练习,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的诗句:答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巩固练习,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