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析,晋中市教研室 张晓刚相关资料下载:554932772,一、认识图形(二),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例1,原来一上教材的内容。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隐含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例2,设计的是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一定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分组拼,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后,交流一下各组拼的情况,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例3,知道了什么?怎样拼的?谁拼的多?通过三个层面的问题让学生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到动手实践,综合提高学生抽象能力。,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例1,例1的设计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教学思路,教材中的图上一共有有15个气球,用虚线圈表示去了9个,求还剩几个。教材中的两个小朋友操作后的讨论,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具体对话中,又把两种方法计算的道理表达了出来,最后各自用不同的方法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小精灵再次提出了你是怎么样计算的,表明了让学生充分展示,多元化地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例2,例2用“熊猫卖风车图”,由熊猫、小朋友提供数学信息,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小朋友的不同思考。,教学思路,用“破十减”,10-8=2,2+2=4,算出剩余几个风筝。右边的小朋友想出了方便快捷的“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由8+4=12得出8+4=12和12-8=4。,例3,例3用“观鱼图”,通过两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为素材,引出两位小朋友的不同思考。,教学思路,教学例3时,可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以体现金鱼的游动变化,给人以现实感,同时由小朋友交流,给人的亲切感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学习,展开思维。若有的地方受条件限制,不能制作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片出示画面,但应描绘出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学习。创设出生动、活泼、引人的情景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广泛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讨论的气氛宽松开放,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点数结果”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对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争论与评议。最后,教师在表扬鼓励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特别应该注意,这一个例题要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例4,新版教材中安排了十几减5、4、3、2,这个安排了两组有规律算式,小精灵提出了你怎么计算,主要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例5,解决问题教学思路,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分析问题?验算,例6,整理和复习,三、分类与整理,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例1,教材安排了一个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活动情景。可以按颜色分、按形状分。,例2,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主题图,(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2)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4)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教学思路,(1)可将图中情境制成动态课件(或动态挂图):绿色的草原上,小精灵聪聪和三位小朋友在玩耍,这时跑来了两群羊(从不同方向跑来,每群10只),小精灵问:“来了多少只羊?”小朋友数了数,一共20只。继而又来了8群羊,每群10只。小精灵又问:“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2)让每个学生随着小精灵的问题思考、估测、表达、交流。学生的回答也许比画面上的答案多得多,可问学生你是怎样估出来的。(3)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并告诉学生,为了验证自己估得对不对,应一只一只来数,下面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顺理成章引入例1的教学。,例1数数,教学思路,(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如教材中的小棒、方木块,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2)使学生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3)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数。教材中的两幅图展示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的过程,如,有一个一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4)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带来的喜悦。,例2数的组成,7个十是多少?4个十和6个一是多少?教学思路:(1)让学生摆出70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70根?”(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并轻声述说:4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教师摆出表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同桌互相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4)还可让同桌的两人进行如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组成。,例3数的读、写,编写意图,(1)教材由用铅笔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2)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3)使学生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教学思路,(1)课前每两人合作自制一个计数器,并在上面标出计数单位个、十和百。(2)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40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即4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3)接着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叙述: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4)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位置上写出40,并读出来。然后提问:“4在哪个数位上?”(5)教师再摆出27、33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100的认、读、写教学思路,(1)让学生利用自制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让学生翻开课本,尝试写出100,并轻声读一读。(4)教师用课件展示(或在黑板上)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的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书上填空。(6)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例4,编写意图(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准备。(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思路,(1)教师可将例4做成课件,让学生先整体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图。想一想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2)让学生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也可师生间互问互答,形式可多样。(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可让学生4人一组,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班上交流。,例5、比大小,(1)先让学生利用实物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再利用计数器比较所表示数的大小。(2)以上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教学思路,(1)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小棒,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2)让学生四人一组,用自制的计数器摆出例题图中的两个数23和2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例6,通过整体观察3个瓶中球的个数,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教学思路,教师将例9做成课件,先出示有58红球的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估测的一般方法:先数出10个,再估一估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个。用这样的方法估出鱼缸中大约有红球60个。然后组织学生5个5个(或2个2个)一数,课件动态地将5个红球放入一只空瓶子内,直至最后数得红球是58个。由此告诉学生,用上面这种估数的方法是可取的。(2)接着分别出示有15个蓝球和10个黄球的图。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7,教学思路,数学信息是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验算假如改变条件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例8,教材意图,(1)为了巩固数的组成和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做准备,特安排这一小节的教学。(2)联系生活中的购物活动,进行30+2和32-2的教学,使学生掌握30+2就是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32-2就是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3)“2+30=”一题是一道变式题,一方面让学生巩固数的组成知识,另一方面渗透加法交换律。,教学思路,(1)售货员将写字本分两次给顾客,先给30本(3个10本),再给2本。由此活动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也许很多,如,一共买了多少本?一共要多少钱?还剩几本?商店一共有多少本?只要他们能根据购物这一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都加以鼓励,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意识。(2)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本”和“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3)解答求一共多少本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应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应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得3个十,就是30。(5)2+30=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如,学生可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根据30+2=32推出2+30=32。,五、认识人民币,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五、认识人民币,设计思路,(1)列举生活中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等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说明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购物、买票、一位小朋友存钱等示意图,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教学思路,(1)让学生观看购物图和乘船购票图。同桌的互相说说画面的意思。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由此引入本单元的教学。(2)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使他们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再让学生观看第四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让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中明白存钱的道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的良好习惯。,例1、2,编写意图,(1)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元、角、分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3)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币值。,教学思路,(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2)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3)师生间做换钱游戏:教师出一张1元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1元币,应用几个?继续做换钱游戏。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游戏完后,让学生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4)教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这个等边三角形中1角币是如何排列的?(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接着在1元币和10个1角币之间写上一个醒目的等号,并配以声音出示,最后写上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例3、4,编排意图,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的所有品种,让学生对我国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4题分为两个层次。上面2题为第一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下面4题为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教学思路,(1)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清晰程度。(2)师生之间做换钱游戏。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并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3)接着教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教学过程与上面一个层次相同。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应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如,20元是2个十元、50元是5个十元、100元就是10个十元等等。,例5、6,编写意图,(1)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得出“12角()元()角。”(2)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3)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让学生购买不同价格的气球,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4)知道如何有条理地选择信息,培养积极探索的习惯。,例5教学思路,(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个1元的硬币)和2个1角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2)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每个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的互相交流。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用10个1角代替1元,所以1元2角就是12角。(3)再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例6教学思路,(1)营造一个让学生来购买各种气球的环境:教师准备好例6中提供的5种形态各异的气球(或其他形状的),并按市场商品标价的方法标出每种气球的单价。(2)先让学生说说每种气球的单价,然后进行模拟的购气球活动。活动中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活动规则:每次只能买2个气球。不管学生选择哪一种购法,算出所需钱数的过程老师都请同学帮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老师算出每一种购法的总钱数,并说出是怎么列式、怎么计算的。(3)如果算得的钱数是10角以上的,应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例7,解决购物的问题的思路:1、信息。2、问题。3、策略。4、验算。,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教材意图,例1,先显示发书的情境,一摞是十本,还有一摞是20本,列出了算式10+20=?教材上呈现出两种算法。一种是1个十加两个十,一种是由1+2=3.然后还有摆小棒、数位表等方法,最后列出了减法算式。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算的?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思路,教学例1时,教材的场景图(挂图、幻灯投影或课件),并用语言描述这个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出现练习本一共有多少本的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允许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讨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让学生在议论中领悟每种方法的道理。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以赞扬和鼓励,并着重说明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方法。这里,可以借助挂图或用课件演示,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使学生对把整十数加减归结为10以内加减形成初步认识。,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1,编写意图,画面上两个孩子学习的信息,小林一共写了25个字,还要再写2个,小红写了20个,这样的信息,要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然后通过摆小棒、列算式解决问题,列出算式。,教学思路,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说清图意,弄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再让学生从画面上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接着,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分别列出25+2、25+20。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计算方法。学生动手摆小棒,很容易把单根的小棒合在一起,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也就是说,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探索获得:计算25+2,先算5+2得7,再算20+7得27;计算25+20,先算20+20得40,再算40+5得45。最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2,编写意图,例2的内容分两层,第一层,呈现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计算问题和所需要的一个相关数据,图下配有算式。第二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讨计算方法。学生有前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又有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计算时,不难发现:可以先把24凑成整十数,把9分成6和3,24+6得30,30+3得33;还可以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例2下面的两幅图,分别用小学生的话说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用实物图(整捆和单根的小棒)分别显示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计算完成的基础上,小精灵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计算方法)。,教学思路,例2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它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着重说明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把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1,编写意图,例1安排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利用图上两个小朋友各有的图书数等信息引出可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列出35-2和35-20两个减法算式。这两个算式一方面反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两种不退位减法;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后面的笔算加减法学习中理解为什么要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提前做了孕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教材还安排了两个小朋友计数器的插图,插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计数器的方法计算上面的不退位减法。,教学思路,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搞清楚两个小朋友各有多少本书。然后引出35-2和35-20两个算式。在指导学生观察图时,教师可提出“图上画了些什么”、“看到这样的信息之后,两个小朋友想到了什么问题”、“两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怎样解决”等问题,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引出两个减法算式。接着,启发学生用计数器的方法算出35-2和35-20的差,注意两种方法的区别,让学生明确35-2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根小棒,35-20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小棒。计算后还可适当引导学生对两个算式的结果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理解。,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2,编者意图,这是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出示借足球的情景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从问题中引出36-8的减法算式。得出算式以后,又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摆小棒时,出现了两种方法。这个问题既反映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和关键。教材中的摆小棒图,反映了退位减法的实质,为学生发现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依据。,教学思路,利用小朋友摆小棒的提示作用,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退位减法计算问题的突破口,并从中总结出其计算方法。教材上只给出了摆小棒算得数的方法,如果有学生利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将被减数36分成20和16,再算16-8=8和20+8=28,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较完整地说一说这种计算方法。摆小棒时要注意突出“打开一捆和6根合并再减”的操作过程,通过这种操作过程更好地突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的难点。,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3,教材分析,教材上出现两个孩子活动的情境,连续剪掉两次星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提出了问题是一共还有多少个?然后是两个小朋友的两种方法,一种是10-2-3,还有一种是加了小括号的10-(2+3),小精灵最后提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教学思路,连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什么特殊的问题,现在的难点是小括号的出现,为什么就变成了先算括号里面,后算括号外面呢?这个需要理解课本上的那句话,也可以先算算一共减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这是算理,必须清清楚楚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说加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学生就理解是什么了。,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4,教学思路,信息问题解决验算,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5,教学思路,信息问题解决验算,七、找规律,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例1,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围成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并指出规律是什么。,教学思路,教学例1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发现什么吗?让学生先独立观察一会儿,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接着让每个小组中下水平的同学作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的选择题,让一些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选的,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对有规律的排列的一般特征进行描述便可,说出重复部分。,例2,教材意图,例2是找规律填数,碗下面都写了数,上面都有实物,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规律,并把数填进去。下面的鸡妈妈和小鸡的图也是一样的。,教学思路,教学例2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都有什么图形?都有几个?让学生独立操作,抽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是什么。,例3、例4,教学思路,教学例3、4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都有几个图形?一个和相邻的另外一个差几?下一个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操作,抽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是什么。最后的例4抽象到数组成的规律。,例5,教学思路,数学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欢迎批评指正,QQ:554932772晋中教育网张晓刚数学工作室 二0一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