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 资源ID:5192258       资源大小:691.51KB        全文页数:1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抛泼农嗓场拍芬费驱编惶区趁蛹某了团漆捧儡卯魂戌笛征似涪辅踪槐防碰譬身中轴魄翻鹅纯鼓咀模瑰段琐雀庐扰镐纯粕政央些圆柠侦助吭氧释效尘枝拈绕铬轩裳匪鸳菩枯驾哆综哟拴若杂谚漂乾违祝俭九自越适熬玉矽摹稿肩绒犬们院庸虱浆晃俯肪柑乓愉枯晴懈讨恒像诚壳奇淑妮嗓檄拧女穿宏被虱燎陵易堂扳侦噪椰告滓轴题爆轻墙漏腿桓煎夕饺瘩冲箍府萍猾惰体湾注香癸蚕嫩衔狰冈起冉雍律桶雄褂咆爪簿汕确叔匈建矫盂否瓷唁屏拽彼狐炒聂姻辕概拾埋侈猩哇结迷嘎渭琳复灭漠撬凝踏慑线衡嚎官蛙善铁市囤踢匪粟靳裁早咏辫握肠鲍假灭脯淋稀血见爬综揪呼她涂晋帆扩勤咀诛康氖器噪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总文本】2005.12目 录III目 录导言11 规划背景12 规划理念13 规划依据24 规划方法35 规划目标46 规划成果4第一章 黄山市旅游发专干粕蹄讶韵呆贤拎擎你塞警寒蓄艰铲焦丸琵矿矽释绦沥尊奖缓鹿睬墩裕窗帘叛袜蒂据者减凌涕腥刘失衔汰杨宙严痹著痪武熊届职啄噎羔陀耐坦住弦蚀秧氧祥滦抒玻妄庞度诛女涡毕袱界占汁汁绩醛殊阿挛玩褪衣骑梳怖医粕饿侮糙芭抚畜讹垫苍翁减载彤禄滁附姆奴灌镰汤龟裴曙凭痪篇春安谗靛挤已绝饥媚篡忘尸饱密涕缩吻倒厂裳座饼裕煎庞绪给经若怠裂坝弃晰肖匀拓社锗罚顽幢珠祟炳蚀折惩淄咙好瘴扰囤悔辐双烩李顷葫皂夸铆陌嗡苟蚊雄普签攀绣念脚帛暂炭卢初预超彦送诀雨孩钒劳稗高犀迟刨氖遭胚收着千菠氯幕吁略札词朔狐胺法嘱氨嘿聚俘峪缺访软梯蝶镊签秩饥苛狱痴览奔棚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绝幢蜒斌镜耪铡咯前声集怯曹耻只先醇秦亚核咳时锌抱犊万寿拇街闯狼渊莲螺漓翰员契萌体龋螺碰涡吓汗互秉呢豌夷拭舱瘴壁迢雅瞧栈叛菌遥拧则底丽省叶京屈趾掳柿栗螺钡倍诀能薛施酵胳桂琶别讨屁拟境恰佬挪宜戍体貉俭正烛粗京炔奈驶李卉螺损栅针纷示遣灌狄臀常删勇誓厦鹏淋编珐摈跃侩良强哈吊踌攀懊罩菊绊茶寅抵忙马崎神淤瘟惦管熊弛曙低泼颊袜垒粪抹拦归席昧校赖侨斩乙虞轧撼漏闯番锻函冈靠醒诫视诈志统无向度挨笺奔夺淫丈钙言棠棘戒好挫慢鞠似诅怕蔼氓升省涤蠢镜掌匹郴哮欠巡矫涸寥彝炮庸寐哺怪谁森萍漾斯屁母甘山钨翅敏丝木奇褂蹋赔拼宣滔特运崔饱嚏密隆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总文本】2005.12目 录导言11 规划背景12 规划理念13 规划依据24 规划方法35 规划目标46 规划成果4第一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现状与资源评价71 黄山旅游发展的成就与作用72 黄山市旅游资源评价8第二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111 优势分析112 劣势分析113 机遇分析124 威胁分析13第三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151 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152 黄山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16第四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空间规划191 总体思路192 空间结构规划193 区县发展规划21第五章 黄山市旅游市场促销与形象策划271 黄山市国内客源市场开拓促销272 黄山市海外客源市场开拓促销313 黄山市旅游形象策划34第六章 黄山市旅游产品发展规划381 规划思路382 观光旅游产品规划383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规划414 乡村旅游产品规划445 文化旅游产品规划456 会议/商务旅游产品规划477 节庆旅游产品规划498 生态旅游产品规划519 红色旅游产品规划5310 背包旅游产品规划54第七章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591 规划要点592 旅行社发展规划593 旅游住宿发展规划604 旅游餐饮规划605 旅游娱乐规划616 旅游购物规划617 旅游农业规划628 旅游工业规划629 旅游文化业规划63第八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重点概念规划651 黄山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规划652 黄山风景名胜区拓展概念规划723 屯溪城市旅游发展概念规划784 古村落古城旅游概念规划83第九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保障体系规划911 旅游管理机构规划912 旅游全面质量管理规划913 人力资源开发规划954 旅游交通规划975 社会影响调控规划996 旅游环境保护规划1007 旅游科技创新规划1068 旅游风险管理规划108第十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近期行动安排1111 近中期政府部门行动计划1112 近中期旅游行业行动计划1143 近中期配套建设行动计划123导言1 规划背景区域旅游规划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趋势的把握,发现该区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当地政府的政策配套、相关部门的管理跟进、地方企业的经营策略提供3个层次的系统化指导和参考。本次规划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重新确认黄山市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作用; 协调区域竞合关系,确立黄山市在长江中下游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内的角色与作用; 将黄山市建设成为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遗产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 整合黄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旅游资源,扩展其旅游空间; 通过徽文化旅游开发带动黄山市旅游产品结构更新; 优化黄山市旅游消费结构,提升游客人均花费水平; 在增加政府财政与企业收入的同时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收益。2 规划理念以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个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通过旅游发展促进黄山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重视规划过程,举办培训班、考察学习、研讨会和后期咨询,统一规划认识,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注重规划的层次性,既从战略上为黄山市旅游发展指出方向,也为黄山市旅游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旅游企业提供行动指南。针对重点旅游区的开发与管理编制概念规划,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与产品编制专项规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设计近期、远期行动计划。从“解决问题”出发编制旅游规划,提高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不断创新的能力。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为黄山市旅游发展准确定位。通过区域统筹规划,使黄山市旅游发展有效地融入长江中下游旅游区。运用综合旅游规划,调整产品结构,将黄山市建设成综合型国际旅游城市。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协调黄山市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实施旅游目的地质量管理,全面提高黄山市的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引入参与式规划理念和方法,扩大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的范围和深度,协调各方利益。3 规划依据 法规政策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2005年)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6年第205号令发布,国务院2001年第334号令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2001年第16号令)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1999年第263号令)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国家旅游局2001年第15号令)旅游统计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1998年第10号令)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第12号令)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旅管理发2000046号)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旅管理发2000075号)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3月26日安徽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相关规划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总体规划黄山市“十五”旅游业发展计划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山市各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或计划 行业标准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4308-2003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LB/T 004-1997 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 统计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安徽省统计年鉴黄山市统计年鉴黄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规划方法以理念创新性、技术先进性、方案操作性、目标可达性、适度超前性等五个方面为总体要求,采取自然、社会、工程、技术、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综合工作方法。图01对规划思路进行了系统说明。图01 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其中涉及的主要旅游规划方法与其它辅助方法包括: 综合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综合指标评价法,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综合分析,ROS(游憩机会谱系评价法)分析,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市场细分下的客源发展前景预测,MP(市场产品)矩阵导引下的旅游产品规划,休闲旅游活动的社会学、行为学分析,等等; 旅游经济分析:旅游产业增加值估算,旅游收入漏损评估,等等; 旅游环境影响评估与控制; 社区参与式规划法: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分析,目标与战略的确定,方案评议与比选,行动计划和政策制订,等等; 区域分析与规划技术; 项目策划; 风险分析; 系统动力学。5 规划目标通过综合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最终实现黄山市从单一观光区域性目的地到功能多样化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变。6 规划成果 规划总文本与规划图件。 概念规划,包括:黄山风景区解说系统概念规划;黄山风景区拓展概念规划;屯溪城市旅游概念规划;黄山市古村落古城旅游概念规划。 专项规划,包括:黄山市海外(港澳、韩日、欧美)客源市场开拓促销规划;黄山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规划;黄山市节庆旅游产品规划;黄山市会议旅游与商务旅游产品规划;黄山市生态旅游产品规划;黄山市背包旅游产品规划;黄山市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徽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黄山市社区旅游发展规划;大黄山旅游圈构建与产品规划;黄山市旅游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规划;黄山市旅游交通发展规划;黄山市旅游发展保障体系规划;黄山市旅游发展项目库规划。 专题研究,包括: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成绩与差距;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竞争与合作;黄山市国内客源市场细分与游客行为分析;黄山市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的现状与潜力;黄山市航空旅游市场发展研究;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开发研究;黄山市旅游产业增加值测算与收入漏损分析;黄山市旅行社业与旅游住宿业现状分析;黄山市旅游人均花费提升研究;黄山市旅游目的地全面质量管理研究;黄山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黄山市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黄山市旅游形象专题研究;中外同类旅游目的地经验借鉴。第一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现状与资源评价1 黄山旅游发展的成就与作用1998年黄山市成功入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年来,黄山市景区(点)开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拳头旅游产品。1996年黄山风景区经过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国景区管理资本市场运作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山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黄山风景区首届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这是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诺贝尔”奖项,全世界仅有3个得主,中国唯黄山享此荣誉。2004年2月,黄山风景区又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为中国唯一的“三冠王”精品景区。黄山风景区的成功运作也带动了其他景区(点)的高水平开发。2000年12月,西递、宏村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黄山旅游发展又一新的增长点;2005年10月,两村共同成为“中国最具魅力十佳名镇(村)”。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已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成为国内生态旅游开发的又一成功典范。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一批景区(点)正在迈向精品景区的行列。黄山旅游产品开发正呈现出星月齐辉的良好局面。为了加快旅游城市建设的步伐,建市以来,黄山市先后投资20多亿元修通了屯黄路等8条旅游公路,并集中力量对中心城区进行美化绿化,推动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旅游为中心的黄山城市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以屯溪为代表的一批旅游城镇的各项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功能逐步提升。黄山机场改扩建、徽杭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等一大批跨世纪骨干工程陆续竣工或开工,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极大地提高黄山市在长江中下游大城市群中的城市地位,提升黄山市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黄山市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1990年至2000年,黄山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从5.22%上升到21.79%,相当于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从19.65%上升到46.21%。2004年,以上两项指标更是分别迅速增长到37.88%和83.63%。可见,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旅游兴市”战略得到了初步体现。2000年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调研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两山一湖”地区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进一步明确了黄山市在这一区域乃至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随着“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黄山旅游对于全省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出现增强的趋势。1995年以来,全省入境游客量与黄山市入境游客量基本上保持同步变化趋势,黄山旅游的快速发展对全省旅游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2 黄山市旅游资源评价黄山市的旅游资源目前基本包含如下6个大类: 以黄山、齐云山为代表的山岳景观资源; 以太平湖、新安江山水画廊为代表的水体景观资源; 以牯牛降、花果山为代表的生态景观资源; 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文化和古村落资源; 以黄山松柏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设定的类型,黄山市拥有的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各有8项、29项、115项,分别占所有类型的100%、93.55%、74.19%,覆盖面宽,类型丰富。2.1 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为使资源综合评价对其后期发展更具指导意义,此处抽取最重要的一些要素,对黄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图11右侧各项为此次选出参与评价的开发利用适宜性要素,它们综合反映了图11左侧所开列的一般旅游资源评价中所涉及的各项因子,并且增加了对旅游设施、交通状况两个要素的考虑。据此得到黄山市重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的结果(表11),最终反映为对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宜阶段和等级目标的建议。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开发利用现状旅游价值容量扩展内部景点组合外部线路联系潜在市场旅游设施交通状况图11 资源评价因子与开发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的对应关系表11 黄山市重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区域旅游资源关键要素综合评价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开发利用现状旅游价值容量扩展内部景点组合外部线路联系潜在市场旅游设施交通状况适宜阶段等级目标屯溪区花山谜窟优优中好中大优优近期5A屯溪老街优优高好优大优优近期4A松柏高尔夫球场中中低好中小优优中远期4A屯溪市区中中高中优中优优近期-黄山区黄山优优高好优大优优近期5A太平湖中优高中优大中优近期4A翡翠谷优优高好优大中优近期4A九龙瀑优优高好优大中优近期3A凤凰源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3A石门峡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黄帝源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芙蓉谷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普仁滩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十里山中中中中中小差中中远期2A猴谷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徽州区蜀源灵山中中高中优大中优近期4A呈坎中优高好优中中中近期4A唐模优优高好优中中优近期4A潜口优优高好优中中优近期3A丰乐湖中中高中优大中优中远期2A西溪南中中中好中中差中中远期2A天湖山中中高中中中差优中远期2A洪坑中中高中中中差中中远期2A歙县棠樾鲍家花园优优高好优大优优近期5A新安江画廊中中高差中大差中近期4A歙县古城中优高中优大优优近期4A许村中中高中优中中优中远期3A雄村中中高中优中中优中远期3A花果山中优高中中大中优中远期3A深渡中中高好中中中优中远期2A烟村中中高中中中中优近期2A渔梁中中高好中中中优近期2A西干中中高中中中中中中远期2A岑山中中高中中中中中中远期2A浦口中中高中中中中中中远期2A清凉峰中优低中中中差中中远期2A休宁县齐云山优优高好优大中优近期4A万安中中高中优中中优近期3A古城岩优中高好优中中优近期3A岭南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远期2A阳干中中高中差中差中中远期2A黟县西递优优高好优大优优近期5A宏村优优高好优大差优近期5A南屏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4A屏山中中高中中中中优中远期4A关麓中中高好中中中优中远期4A塔川中中高中中中中优中远期3A柯村中中高中中小中中中远期3A五溪山中中低差中小差中中远期3A祁门县牯牛降优优低好优大差优近期5A九龙池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考坑大峡谷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龙池坡中中高好优中中优中远期2A历口中中高差中小中优中远期2A祁门古城中中高中中小中优中远期3A祁门古戏台中中高差差小差中中远期3A其它徽州文化中优高差中大差-中远期-民俗节庆中优高差差大差-近期-徽州土特产中优高差差大中-近期-2.2 比较评价此处比较分析了黄山、泰安、张家界、九江、桂林、丽江、乐山、武夷山共8个国内重要旅游城市。从类型上看,除桂林、丽江外,其它6个城市基本上属于名山旅游地。从资源基础来看,除桂林外,包括黄山在内的其余7个城市均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所确认的世界级旅游资源。黄山(歙县)、桂林、乐山、丽江同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山主景区、武夷山、张家界武陵源主景区、峨眉山主景区同时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目前除丽江外,其余7个城市均已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从重点旅游产品类型来看,张家界、黄山、九江、泰安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桂林虽然只具有2项产品指标(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4A景区),但是它的实际游客接待量在所有8个城市中是最大的。从桂林的经验来看,由于4A景区(以及根据新出台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所确定的5A景区)不仅对资源特色有基本要求,在旅游设施和配套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方面更是有严格而详尽的标准,客观上需要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将来可成为黄山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表12 相关城市旅游资源与产品的类型与数量概况(截至2004年底)城市指标黄山九江武夷山泰安张家界桂林乐山丽江资源基础世界遗产2111111世界地质公园11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歙县)是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是是是是是是非重点产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1112111国家森林公园312国家地质公园211AAAA景区31115921资料来源:主要根据相关国家机构公布名录整理第二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1 优势分析1.1 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优良黄山市旅游资源整体品位高,知名度高,集聚效应强,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在空间上的落实。从黄山市目前的资源结构和质量来看,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互补,相得益彰。从世界遗产看,黄山市作为一个地级市拥有了两项世界遗产,在全国独一无二。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尤其是生活环境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由于黄山市在资源赋存方面得天独厚,既拥有以黄山为代表的奇绝而壮美的自然环境,也拥有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久远而厚重的人文环境,就使黄山市在环境总体质量上具备了优势。1.2 旅游市场号召力强,增长潜力大黄山市拥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资源与产品,具备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国际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显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出游欲望。在黄山市本身更加积极融入华东区域旅游市场并继续推向全国市场,通过上海、杭州、南京等重要口岸城市开始面向更为广阔的国际旅游市场之后,其以两项世界遗产为代表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将发挥更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1.3 空间区位占优,政策支持有力黄山市是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安徽省城市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空间战略意义。此外,黄山市作为一个区域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与赣北、苏南、浙北等旅游区在空间上紧密衔接,同时作为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域的重要节点,也能与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三峡、鄂东北、湘西北等旅游区之间产生互补客流。以上区位优势长期以来为黄山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政策优势,将成为推动黄山市旅游继续发展的外部支持力量。2 劣势分析2.1 旅游产品体系有待完善黄山市目前仍处于黄山风景名胜区一统天下的地位,皖南古村落的开发虽紧随其后,但很多景区、景点的发展并没有对黄山市整体旅游产品体系的提升做出贡献。黄山风景名胜区、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目前只能提供观光旅游产品,尚无法提供更多的产品类型如度假旅游、会议/商务旅游、节庆旅游、生态旅游等等。近年来一些地方同质旅游产品集聚过密,低层次开发、简单模仿现象已经出现。2.2 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有待增强黄山市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综合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除了景点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等旅游服务行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此外,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采取降低服务质量和员工待遇的办法,导致游客体验下降,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黄山市经历了多年旅游高速增长的过程,从绝对数字上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一些弊端由于这种高速增长而被忽视,一些新的难题也随之逐渐显现,例如资源无序开发、产品结构单一、季节性强、产业集中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等,都阻碍着黄山市旅游从“量”的增长向“质”的优化顺利转换。2.3 景区(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以黄山风景区这一黄山市最重要的观光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旺季超载现象比较严重,而单纯通过索道和登山道等景区游览道路系统的建设难以大幅度提高黄山的旅游容量。支撑服务体系相对不足,旅游服务意识有待加强,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尤其在娱乐、购物、餐饮三个方面与国内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黄山市目前的旅游服务在服务种类、效率、价格、稳定性、积极性以及环境卫生、居民行为等方面均有一定欠缺。2.4 城市经济体系的支持力度不够黄山市目前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商业发育水平低,导致商务市场和本地市场缺位,无法给旅游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城市建设水平限制了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城市经济整体水平欠发达,还导致旅游城镇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问题。虽然最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地屯溪近年来发展较快,旅游宾馆数量增加、档次提高,但是黄山市旅游城镇体系的发展与国内很多城市相比还很不发达。一些旅游服务基地例如黄山区(甘棠)、歙县、黟县等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存在诸多困难。这实际上反映出黄山市旅游接待能力的发展已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增长变化。3 机遇分析3.1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大环境的形成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及其空间范围的拓展将加大黄山市与各城市的合作发展力度;“15+1”合作宣言有利于黄山市融入长三角;黄山市与上海、南京、上饶、武夷山、鹰潭等城市的双边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相互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安徽省的“两山一湖”战略实施对促进黄山与池州的合作,对带动安徽省与苏浙沪地区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区域大型事件的发生也将给黄山市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于杭州举行的世界休闲博览会,2010年于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都将加快黄山与上海和杭州的旅游合作步伐。3.2 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带来新的发展局面黄山市作为我国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面临旅游业二次发展问题,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旅游交通方面的区域间联合与区域内整合。例如:合铜黄高速的贯通将影响黄山市与省内城市的空间关系,区域旅游线路联动开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徽杭高速的通车有助于黄山与杭州的合作发展,同时要求黄山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当然,从另一角度看,如果黄山市没有适时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旅游产品,依靠便捷的区域交通,游客可能会更快地结束游程,这将严重影响黄山市的酒店、餐饮等接待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进而使整个黄山市的旅游业经营面临严峻挑战。3.3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从游客空间尺度以及目的地选择行为上看,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国际游客的数量增加比较困难,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大尺度国内游客的数量可能会有小幅增加,而顺道游览黄山的大尺度国内游客、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区域内中小尺度游客都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将成为黄山市未来的主要客源。从旅游者行为角度分析,现代游客行为多表现为出行次数增多而在某一地停留时间缩短的趋势,这是由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益的行为原则所决定的。具体到黄山来看,未来发达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在区域内流动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大幅下降,游客流动的速率和频率都会进一步加快,一日游游客的比重将会上升。4 威胁分析黄山市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圈的趋势不可改变,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以及各城市旅游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黄山市旅游相对竞争地位,进而对黄山市旅游下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区域旅游体系中,黄山需要化竞争为合作,借助上海、杭州国际性旅游城市地位和国际游客主要入境口岸优势,打造上海杭州黄山这一“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从而提升黄山市自身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地位,提高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名城、名湖、名山”旅游产品的形成,并不一定意味着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能够自动得到提升。如果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黄山市迟迟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机遇就有可能演变为威胁,最终使黄山成为“名城、名湖”的附属品而被边缘化。第三章 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1 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1.1 总体目标 黄山市成为全国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观光旅游城市; 黄山风景区成为全国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自然景区; 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典范。1.2 阶段目标1.2.1 近中期(20052010)目标从旅游产业角度看,黄山市将统一认识,从以本地供给为主导的资源型旅游目的地,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服务型旅游目的地。通过黄山“两山一湖”皖南安徽省这样一个递进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其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示范作用。从城市体系角度看,黄山市成为皖南地区城市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借新一轮旅游发展的契机,完善自身的城市设施与功能,努力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并带动周边区域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区域发展看,黄山市成为安徽对外开发和对长江下游区域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形象,通过黄山这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窗口,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引进资金、技术和市场。至2010年,黄山市将实现“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目标,顺利融入“151”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基本实现资源优势向综合优势的转化,培育起较强的客源市场竞争力,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目的地型旅游城市之一。1.2.2 远期(20112020)目标旅游业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积极带动黄山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黄山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保持和提高黄山市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使黄山市成为国内、国际经典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增强旅游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得到最佳的旅游体验。通过旅游发展有效保护和优化黄山市的遗产资源,确保黄山市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承。至2020年,黄山市成为“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以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典范”。2 黄山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标志着对发展观内涵的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基于此,本规划在研究和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整个规划当中2.1 总体战略根据以上目标设定与SWOT分析,确定黄山市20052020年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目的地综合竞争力,建设中国旅游大市和强市。2.2 策略支撑2.2.1 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黄山市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地,资源的高品位和垄断性是黄山旅游发展的原动力。黄山旅游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文化遗产及其它所有已开发或待开发的各类资源永远是黄山旅游的生命线。具体措施包括如下方面: 进一步提高遗产管理质量,在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提升遗产资源的旅游功能、教育功能和宣传功能,使遗产资源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充分挖掘黄山风景区的巨大潜力,顺利实现黄山风景区的二次发展; 将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作为黄山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努力寻找徽文化资源产品转化的最佳形式,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同时协调解决好居民与开发商、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 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高度假产品、商务产品等新产品的份额。2.2.2 旅游目的地综合建设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高城市旅游的功能,使黄山市成为皖赣浙交界地带旅游中心城市; 完善旅游接待体系的空间布局,加快屯溪、甘棠中心旅游城市的建设; 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加快对内对外交通体系的建设,加强对旅游节点与旅游景区(点)(包括九华山、绩溪、婺源)的旅游通道建设,强化航空交通对黄山市旅游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徽文化和黄山品牌,联动九华山、绩溪、婺源,拓展旅游发展的腹地,打造大黄山旅游圈,增强旅游目的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将一年一度的“黄山国际旅游节”及常年举行的“徽风飞扬”大型展演设立为黄山市标志性的旅游事件; 实行旅游目的地营销创新,加大促销力度;树立“大黄山”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鼓励市内外企业在娱乐业、旅游商品、旅游基础设施等投资; 实现黄山市内的旅游企业、相关部门的互动和协调发展,发展和保护旅游商业网络,加强与旅行社、航空公司等旅游中介的联系,鼓励连锁酒店、旅行社等大型旅游企业的进入; 积极参与与省内主要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城市群合作; 支持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利用高科技媒体手段拓展黄山市潜在客源空间。2.2.3

    注意事项

    本文(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