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ppt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中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虫病。人感染本虫多是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4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一、形态,成虫,1.成虫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呈葵花子状。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睾丸分枝状,前后排列。,睾丸2个,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子宫盘绕而上,内含大量虫卵。,2.虫卵,平均为2917m,最小蠕虫卵;形状:低倍镜似芝麻,高倍镜下瓜子形;黄褐色;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卵盖 肩峰 小疣毛蚴,成虫,虫卵,毛蚴,第一中间宿主,尾蚴,第二中间宿主,囊蚴,童虫,二、生活史,胞蚴,雷蚴,活肝吸虫成虫,虫卵,肝吸虫毛蚴,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肝吸虫胞蚴,肝吸虫雷蚴,肝吸虫尾蚴,肝吸虫尾蚴,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肝吸虫囊蚴,囊蚴,寄生部位:肝胆管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猫、狗等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纹沼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口感染方式:食入含囊蚴的淡水鱼、虾寿命:20-30年,三、致病1、虫体代谢产物等的毒性作用,大量感染引起发热、寒战、肝肿大,E2、虫体的机械刺激(包括化学刺激)引起炎症、,增生、,紊乱、,纤维化、,阻塞性黄胆、,胆管炎、胆囊炎、,胆管性肝炎、,肝硬变、,肝癌、,死亡、,胰腺炎、,胆石症、,3、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特异性。如:上腹不适,腹痛、腹泻,厌油,乏力,肝区隐痛等。大量虫体寄生可造成阻塞,胆汁滞留。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胆管炎或胆管肝炎。慢性患者可因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胆汁性肝硬化。,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本虫感染还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肝硬化腹水 肝吸虫病人(图中),肝吸虫成虫病理切片,四、实验诊断(一)、病原学诊断 1、粪便检查 2、十二指肠引流(二)、免疫诊断 1、皮内试验 2、间接血凝(IFAT)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B超与CT检查,五、流行(一)分布(二)流行因素 1、饮食习惯 2、中间宿主的存在 3、粪管不当 4、保虫宿主的存在,六、防治(一)开展卫生宣传(二)搞好粪管(三)治疗病人,肝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是牛羊及其他哺乳动物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体亦可被感染,由肝片形吸虫引起的疾病称肝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形态与生活史,肝片形吸虫与姜片虫同属片形科(Fasciolidae),是大型吸虫之一。其姜片虫的不同点有:1)成虫较狭长,体前端有一锥形突起称头锥;2)腹吸盘较小,不甚明显,位于头锥基部水平;3)肠支有许多侧分支;4)睾丸两个,分支很细,约占虫体面积二分之一;5)卵巢较小,分枝细。,中间宿主椎实螺,保虫宿主羊,致病,1)童虫移行期对各脏器特别是肝组织的破坏,引起肝的炎症反应及肝脓疡,出现急性症状如高热、腹痛、荨麻疹、肝肿大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2)成虫对胆管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物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胆管炎症、胆管上皮增生及胆管周围的纤维化。胆管纤维化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肝损伤可引起血浆蛋白的改变(低蛋白血症及高球蛋白血症),胆管增生扩大可压迫肝实质组织引起萎缩、坏死以至肝硬化,还可累及胆囊引起相应的病变。,临床表现,1.急性期(相当于童虫在组织中的移行过程,亦称侵袭期)发生在感染后212周不等,突发高热、腹痛,并常伴有胀气、呕吐、腹泻或便秘、肝肿大、贫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等表现。有些病人还可出现肺部和皮肤变态反应症状。此期大约持续24周。,2.慢性期(为成虫在胆管内寄生引起胆管炎和胆管上皮增生阶段,亦称阻塞期)主要有乏力、右上腹疼痛或胆绞痛、恶心、厌食脂肪食物、贫血、黄疸和肝肿大等表现。,3.异位损害(又称肝外肝片形吸虫病)童虫在腹腔中移行时,可穿入或随血流到达肺、胃、脑、眼眶以及皮下等处。常在手术后始获确诊。在有生食牛、羊肝习惯的地方,虫体可寄生在咽部,引起咽部肝片形吸虫病。,【实验诊断】,粪便镜检获虫卵是确诊肝片形吸虫病的根据,但应与姜片虫卵、棘口吸虫卵相鉴别。对急性期胆管阻塞的患者以及异位寄生的病例,采用免疫学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如ELISA、IHA和IF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均有较高的敏感性。,【流行与防治】,肝片形吸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外个别地区有局部流行区存在。在我国,人群感染率为0.002%0.171%,散发于15个省市,其中以甘肃省的感染率为最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2万左右。,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宿主甚为广泛,除牛、羊外,还可寄生于猪、马、犬、猫、驴、兔、猴、骆驼、象、熊、鹿等动物。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田芹等茎叶。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牛、羊的粪便污染环境。又有椎实螺类的存在,牛、羊吃草时便较易造成感染。,预防人体感染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勿生食水生植物。治疗患者的药物首选硫双二氯酚(bitin),其他药物有吡喹酮、阿苯哒唑和三氯苯哒唑,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简介,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或犬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幼虫(称棘球蚴或包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主要为家畜)的组织器官内,引起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hydatid disease,hydatidosis,echinococcosis)。,一、形态,1 成虫长2-7mm,为最小的绦虫。头节有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和四个吸盘,为吸附器官。链体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孕节内子宫含虫卵200-800个。,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dults1.1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1.2 头节,头节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共2848个,呈放射状排列。顶突顶端有一顶突腺(rostellar gland),分泌物有抗原性,2 虫卵,呈球形;直径平均34m;壳薄易脱落;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有3对小钩。,2 虫 卵,光镜下与带绦虫虫卵难以区别。,3.幼 虫(棘球蚴、包虫),圆形囊状体,似水球,直径可由不足1cm至数十厘米。,棘球蚴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囊壁分二层,外为角皮层,内为胚层,胚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原头蚴和生发囊(育囊),生发囊仅有一层生发层,向内长出许多原头蚴,或进一步发育为与母囊结构一样的子囊,子囊内还可长出孙囊。囊内充满液体,称棘球蚴液,有强抗原性。,3.1 原头蚴,椭圆形或圆形,头节向内翻卷收缩,其顶突和吸盘内陷,保护数十个小钩。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的区别在于其体积小和缺顶突腺,棘球蚴,母囊 子囊,孙 囊,生发囊,Echinococcus granulosus hydatid Sand,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统称为棘球蚴砂(Hydatid sand)。,二、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狗等犬科动物小肠内。孕节和虫卵随狗等的粪便排出体外。人、羊等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棘球蚴为致病阶段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包虫病。,三、致病性,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肝、肺和脑等部位寄生时分别可有肝区痛、胸痛、头痛癫痫等症状。包块:触之坚韧,有弹性,扣诊有震颤感过敏:病人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囊破可引起过敏性休克。4、全身中毒症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肝包虫病,眼包虫病,术前 术后,脑包虫病病理标本,肺包虫病,四、诊 断,病史:是否来自牧区或到过牧区、有无与犬、羊及皮毛接触史。X线、B超、CT等病原学确诊: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膜积液、腹水或尿等检出原头蚴或棘球蚴碎片。免疫学诊断,棘球蚴切片,肝包虫病人X光片,Hydatid cysts in liver.This patient had 3 cysts(marked by arrows)in the right lobe.,包虫病人肺X光片,皮内试验阳性,Mans arm showing positive skin test for hydatid disease(echinococcosis),五、流 行,流行区:主要: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内蒙。其次是陕西、河北、山西和川西地区。流行因素:虫卵对环境的污染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病畜内脏喂狗或乱抛,六、防 治,治疗:首选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术中应务必取尽虫囊并避免囊液外溢造成过敏性休克或继发性腹腔感染。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使用药物治疗,目前以阿苯咪唑疗效最佳,亦可使用吡喹酮、甲苯咪唑等。,肝与胆管寄生虫的病原检查,一、倒置沉淀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1、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2、肠检胶囊法三、棘球蚴的显微镜检查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