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ppt
诗海拾贝,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复 习 目 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直击中考、考点寻踪一、诗歌鉴赏(4 分)(2009成都)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 分),直击中考、考点寻踪诗歌鉴赏(4分)(2010成都)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答:,直击中考、考点寻踪一、诗歌鉴赏(2011成都)菊 郑谷来源:Z*xx*k.Com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一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露湿秋香满池岸”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考点寻踪,常考考点:1、把握诗歌蕴含的感情 2、赏析诗歌语言分析写作(修辞)手法的妙处,一、品味情感,常考题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解法指导,体会情感类题型的解答答题点拨:1、可以从抓标题入手,体会情感。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归园田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夜喜雨,解法指导,体会情感类题型的解答答题点拨:2、可以从知作者入手,了解作者经历(时代背景),即知人论诗。考试时还要关注注解,揣度诗人在此背景下会是什么情感。,饮酒陶渊明,生活经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过零丁洋文天祥,生活经历(时代背景),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解法指导,体会情感类题型的解答答题点拨:3、可以从看诗歌抒情方式入手。诗歌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06 成都)过零丁洋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上作简要分析。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 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 分),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 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品味诗歌情感的三法,一看标题二知作者三看抒情方式,练一练 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借景抒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二、赏析诗歌语言,常考题型:分析诗句写作(修辞)手法的妙处如: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2010)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011),赏析诗句时选准角度,【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化虚为实,虚实结合,以动写静,多角度描写(视、听、嗅),运用典故,对比,衬托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真题示范:(广州市)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解法指导:赏析诗句类题型的解答,1、从表现手法入手(选准角度)2、指出诗句描写的内容。3、谈谈作者的情感。答题模式: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参考答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愁”比作具体的有重量的实物,(1分)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1分)形象可感地突出了“愁”之深重(1分)。,诗歌鉴赏(4分)(2010成都)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答: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一、诗歌鉴赏(2011成都)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练一练夜 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夜雪?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夜雪。冷从触觉、明从视觉、闻折竹声从听觉,多角度描写烘托。,回顾归纳本节课学习的技巧内容,情感:一看标题 二知作者 三看抒情方式 赏析诗句:常用的表达技巧术语 从三个层次答题,儿时背下的诗词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郭沫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