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 第四章存货.ppt
第四章 存货,第四章 存货,第一节 存货概述,存货的定义 存货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1.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产成品2.正在加工的半成品或在产品 3.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将耗用的材料,存货通常包括:原材料、在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此外,还包括“发出商品”、“开发产品”等。房地产公司持有的准备出售的商品房汽车生产公司生产的准备出售的汽车装备制造业制造的机器设备等以上属于各自企业的存货提问:为购建固定资产等工程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物资(即工程物资)是否属于存货?答案:否,因其不是为生产产品或销售而储存的。,第一节 存货概述,第一节 存货概述,存货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存货持有目的是将其用于出售,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存货是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存货的特征,第一节 存货概述,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应考虑存货所有权的归属,而不应当仅仅看其存在的地点等。(实质重于形式),存货的确认条件,委托代销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保管存货、出租出借包装物、在途物资、发出商品等,受托代销商品、受托加工物资、受托代保管存货、已销售尚未发出的存货等,是,否,取得确凿证据,具有可验证性。,第一节 存货概述,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应考虑存货所有权的归属,而不应当仅仅看其存在的地点等。(实质重于形式),存货的确认条件,委托代销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保管存货、出租出借包装物、在途物资、发出商品等,受托代销商品、受托加工物资、受托代保管存货、已销售尚未发出的存货等,是,否,取得确凿证据,具有可验证性。,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不同渠道取得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一、外购存货的成本(重点)工业企业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不含税买价+相关购货费用+相关的税金,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补充知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5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商业企业8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17%基本税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不含税销售额的3%征收率征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即使从供应商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农产品,或者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按买价的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运输费7%扣除率。不能抵扣的增值税情况:小规模纳税人采购货物支付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于非应交增值税项目(如不动产在建工程等)或免征增值税项目(如:进料加工),以及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完税证明的(不含农产品等)。,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其中:(1)购买价款:发票中的不含税金额(税:指可抵扣的增值税);(2)相关税金:计入存货的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关税;(3)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a.运杂费:运输(扣除按其7%比例计算的进项税额)、装卸、保险等费用 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注意:由于发生合理损耗会使存货的单位成本提高)c.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入原材料150公斤,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900万元,增值税额153万元。另发生运输费用9万元(运费抵扣7%增值税进项税额),包装费3万元,途中保险费用2.7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为148公斤,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公斤。该原材料入账价值为()万元。答案:B解析:原材料入账价值=900+9*(1-7%)+3+2.7=914.07(万元)。,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等进货费用,应计入所购商品成本。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如果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二、自制存货成本的价格组成 自制存货的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他,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一)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其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二)通过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三)盘盈存货的成本 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其实物流转一致。实务上,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分离。于是,出现了存货成本的流转假设。发出材料的计价高低,影响生产成本、结存材料的价格、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的高低,从而依次对企业的盈亏有直接影响对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的反映有直接影响对计算缴纳所得税的数额有一定的影响,二、存货发出计价的具体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存货发出计价的具体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会计准则禁止企业使用后进先出法。(思考:为什么?)商业企业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法。在企业仓储管理实践中,都是先购买的原材料尽可能先出库。若后购买的原材料先出库,可能导致先购买的原材料腐烂、变质或陈旧,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采用后进先出法会明显导致实物流转和会计上的成本流转不一致。,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习题:A公司2010年5月1日甲材料结存300公斤,单价为2万元;5月6日发出100公斤,5月10日购进200公斤,单价2.2万元;5月15日发出200公斤。要求: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算2010年5月份发出甲材料的总成本和期末A材料的总成本。,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先进先出法发出材料的总成本=(200+100)*2=600(万元)期末材料的总成本=2002.2=440(元)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进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进存货数量)=(300*2+200*2.2)/(300+200)=2.08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300-100+200-200)*2.08=416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100+200)*2.08=624,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移动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有存货成本+本批入库存货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入库存货数量)=(300-100)*2+200*2.2/(300-100+200)=2.1本月发出存货成本=100*2+200*2.1=620期末的原材料成本=2.1*(300-100+200-200)=420,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单选题】某商场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甲类商品2010年4月1日期初存货成本为3500万元,当月购货成本为500万元,当月销售收入为4500万元。甲类商品第一季度实际毛利率为25%。2010年4月30日,甲类商品结存成本为()万元。A.50 B.1125 C.625 D.337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期销售毛利=450025%=1125(万元)销售成本=4500-1125=3375(万元)期末存货成本=3500+500-3375=625(万元),第三节 存货发出计价,【单选题】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本月月初库存商品进价成本总额30万元,售价总额46万元;本月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总额40万元,售价总额54万元;本月销售商品售价总额8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商场本月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为()万元。A.46 B.56 C.70 D.8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商品进销差价率=(46-30)+(54-40)/(46+54)=30%;销售商品应该结转的实际成本=80(1-30%)=56(万元),三、存货成本的结转,生产,入库,原材料核算内容: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第四节 原材料的核算,原料及主要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后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成分的各种原料和材料。如加工企业中,炼铁用的铁矿石,纺纱用的原棉,炼油用的原油等。,辅助材料:直接用于生产过程,有助于产品的形成或为产品生产创造正常劳动条件,但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如漂染用的漂白剂、染料、防腐用的油漆等。,外购半成品:外部购入(订购)用来进一步加工或直接用于产品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成分的劳动对象,通常将其列入原料及主要材料。,修理用备件:为修理本企业的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等所专用的各种设备配件,如齿轮、阀门、轴承等。,燃料: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燃烧发热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如煤、汽油、天然气等。,包装材料:使用一次就被消耗的包装材料,如纸、绳、袋、铁丝等。可以将其列入辅助材料类。,第四节 原材料的核算,仓库:设材料卡片账,一般进行数量核算 会计部门:材料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 原材料明细分类核算的财务组织通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两套账”形式,亦称“账卡分设”,其核算的工作量较大,而且重复记账;第二种,“一套账”形式,亦称“账卡合一”。,按实际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法核算时账户设置 原材料(库存的各种原材料,前面提到的类别),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在途物资(已经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未验收入库),按供货单位设明细。,按实际成本核算,由于材料入库和供应商开具发票时间上不一定完全同步,有如下三种情况:,按实际成本核算,企业购入的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依据: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发票和收料单(入库单)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等,按实际成本核算,按实际成本核算,(会计实务中,此情况在平时不处理,月末的时候处理)依据: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发票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收到材料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此情况平时不处理 只有在月末的时候处理)依据:收料单(入库单)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入库(按合同价格暂估)次月初,红字冲回 科目使用说明:应付账款:发票账单已到,但是未付款,因占用供应商资金与供应商存在债务关系时;银行存款:发票账单已到,通过银行支付款项;预付账款:预付材料款或定金的时候;材料入库时冲回;应付票据: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支付货款。,按实际成本核算,【例题】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9年3月22日从乙企业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400 000元,增值税额为68 000元。甲企业按照实际成本对原材料进行日常核算。(1)假定发票等结算凭证已经收到,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运到并已验收入库(单料同到)。据此,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原材料 4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000 贷:银行存款 468 000,按实际成本核算,(2)假定购入材料的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经银行转账支付,但材料尚未运到。(单到料未到)则甲企业应于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时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在途物资4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000贷:银行存款468 000在上述材料到达入库时,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原材料400 000贷:在途物资400 000,按实际成本核算,(3)假定购入的材料已经运到,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3月末,甲企业应按暂估价入账,假定其暂估价为360 000元。(料到单未到)借:原材料360 000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360 0004月初将上述会计分录原账冲回:借:原材料 360 000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360 000在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时:借:原材料 4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 000贷:银行存款 468 000,按实际成本核算,按实际成本核算,按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委托加工物资,自制或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借:原材料(确定的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贷:实收资本(股本)(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资本公积(差额),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按照不同的领料部门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原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基建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不动产工程),企业生产经营领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月度终了,按出售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出售原材料,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短缺或毁损的处理,按实际成本核算,定额内合理的途中损耗,能确定由责任人赔偿,凡尚待查明原因和需要报经批准才能转销处理的损失,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短缺或毁损的处理 在上述2和3两种情况下,短缺和毁损的材料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和准予抵扣的消费税税额应自“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随同“在途物资”科目转入相对应科目。,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要点:平时,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存货的收、发、存;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在当期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按计划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实际成本材料计划成本 差异0,为超支差;差异0,为节约差。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差异率,例题:某企业2009年5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0 000元,5月收入原材料计划成本为400 000元,5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20 00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4 000元(超支)。5月收入原材料成本差异为10 000元(节约)。则该企业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为()。A3 200 B-3 200 C2 900 D-2 900答案:B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当月入库成本差异)/(期初原材料计划成本+当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100%=(4 000-10 000)/(200 000+400 000)=-0.01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320 000(-0.01)=-3 200,按计划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1、“原材料”账户:资产类账户;只登记计划成本,不记实际成本。2、“材料采购”账户:核算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并借以计算材料成本差异。3、“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分摊和结存情况。属于资产类的调整账户。,按计划成本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日常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按计划成本核算,1、差异的形成 采购业务发生取得相关凭证时,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月末结转差异时,借:材料成本差异 或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成本),(超支),(节约),按计划成本核算,2、差异的分配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应分摊)销售费用(销售机构领用材料应分摊)在建工程(基建工程部门领用材料应分摊)其他业务成本(对外销售材料应分摊)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委托加工材料应分摊)待处理财产损溢(盘亏、毁损材料应分摊)贷:材料成本差异(若是节约差异,则作相反分录),产品生产、辅助生产领用材料应分摊,按计划成本核算,【例】某企业月初“原材料-甲材料”账户余额为160 000元,其中,上月末暂估价材料为1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借方余额1 500元。本月发生如下业务:(1)购入甲材料500kg,按结算凭证支付货款11 000元,支付增值税1 87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甲材料计划单价20元。(2)购入甲材料500kg,材料已于上月收到并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上月末仍未到达,该批材料上月末已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本月中旬该批材料结算凭证到达,货款9 500元,增值税1 615元,已用存款支付。(3)再购甲材料500kg,结算凭证已到,货款11 000元,增值税1 870元,已用存款支付,但材料尚未入库。(4)确认所购材料的成本差异。(5)车间生产A产品领甲材料200kg,管理部门领甲材料50kg。,按计划成本核算,(1)购入甲材料500kg,按结算凭证支付货款11 000元,支付增值税1 87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甲材料计划单价20元。借:材料采购 1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870 贷:银行存款 1 2870 借:原材料 10 000 贷:材料采购 10 000,按计划成本核算,(2)购入甲材料500kg,材料已于上月收到并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上月末仍未到达,该批材料上月末已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本月中旬该批材料结算凭证到达,货款9 500元,增值税1 615元,已用存款支付。借:原材料 10 000 贷:应付账款 10 000 借:材料采购 9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615 贷:银行存款 11 115 借:原材料 10 000 贷:材料采购 10 000,按计划成本核算,(3)再购甲材料500kg,结算凭证已到,货款11 000元,增值税1 870元,已用存款支付,但材料尚未入库。借:材料采购 1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870 贷:银行存款 12 870(4)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11000+950020500计划成本10000+1000020000材料成本差异20500-200005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500 贷:材料采购 500,按计划成本核算,(5)车间生产A产品领甲材料200kg,管理部门领甲材料50kg。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4 000 管理费用 1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5 000材料成本差异率=1500(20500-20000)160000(10000+10000)=0.0111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44.4 管理费用 11.1 贷:材料成本差异 55.5,第五节 其他存货的核算,一、委托加工物资(一)计价 1、加工中耗用物资的实际成本 2、支付的加工费用 3、支付的税金(二)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第五节 其他存货的核算,实际成本法: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1、拨付加工物资,2、支付加工费、运杂费,计划成本法:借: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第五节 其他存货的核算,3、消费税(直接销售计成本,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准予抵扣),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第五节 其他存货的核算,4、收回加工物资 实际成本法: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贷:委托加工物资 计划成本法: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贷: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周转材料包装物,包装物包括:(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下列各项不属于包装物核算的范围:(1)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在“原材料”核算。(2)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商品和材料而不出售包装物,按其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核算。(3)单独列作商品产品自制包装物,作库存商品核算和处理,周转材料包装物,包装物采购、入库的核算企业应设置“周转材料”账户,用于核算包装物的收、发、存的实际成本或者计划成本。包装物采购、入库的核算,不论是按实际成本还是按计划成本核算,均与原材料的核算基本相同。,周转材料包装物,包装物发出的核算企业应按发出包装物的不同用途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若包装物按计划成本核算,在结转包装物的成本时,要同时结转发出包装物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生产领用包装物 对于生产过程中领用的用于包装本企业产品,并构成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其价值应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周转材料包装物,2.随同商品出售包装物(1)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销售商品的质量或提供较良好的销售服务,因此,应将这部分包装物的实际成本计入企业的销售费用。(2)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实际上是出售包装物,一方面将所得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将包装物的实际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包装物桶出租或出借(价值多次转移),顾客,生产,入库,销售,企业,退桶,周转材料包装物,3.出租、出借包装物以出租方式提供包装物时,要求客户支付包装物的租金,该租金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相应地,该包装物的损耗、维修等支出应列入其他业务成本。以出借方式提供包装物时,只要求客户将完好的包装物按期归还,等于无偿使用,该包装物的损耗、维修等支出应列入企业的销售费用。为了督促使用单位能按时归还,无论出租还是出借包装物,一般都要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出租出借包装物逾期未归还,按规定没收其租金,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价值视数额大小,可采用一次摊销法或分次摊销法等。,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的含义指单位价值比较低,使用年限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劳动资料,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劳动资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核算既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又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为了进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企业应设置“周转材料”账户,用于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收、发、存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1.低值易耗品采购、入库的核算低值易耗品采购、入库的核算,不论是按实际成本计价还是按计划成本计价,均与原材料的账务处理相同。2.低值易耗品领用与摊销的核算低值易耗品从发出到报废之前,可以多次参与生产经营过程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其损耗的价值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期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若低值易耗品按计划成本核算,在结转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时,要同时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五五摊销法),(1)第一次领用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借: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摊销账面价值的50%)(2)报废借: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摊销账面价值的50%)(3)残料入库借:原材料 贷:制造费用等(4)结转明细账户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盘存制度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实地盘存制是期末通过实物盘点来确定库存存货数量,并据以计算库存存货成本和发出(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期初存货结存数,本期存货增加数,本期存货减少数,期末存货结存数,=,上期转入,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期末实地盘点的结果,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实地盘存制:优点: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缺点:不能随时反映收、发、存信息 以存计耗,掩盖了各种损失 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只能月末一次结转适用范围:自然消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盘存制度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永续盘存制,是指按库存存货的品种规格逐一设置明细账、逐笔登记收入和发出数量、随时记列其结存数量,计算出剩余的期末结存数量的方法。,期初存货结存数,本期存货增加数,本期存货减少数,=,期末存货结存数,上期转入,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期末实地盘点的结果,核对,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永续盘存制:优点:及时提供每种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数量 有利于发现余缺,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 有利于及时采取购销行动,降低库存缺点:明细分类核算的工作量大,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两种盘存制度之比较,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1、核算使用的主要账户(1)账户名称:“待处理财产损溢”(2)账户性质:资产类调整账户2、账务处理程序(1)发生盘盈、毁损时,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同时调整有关存货账户余额,以求账实相符(2)批准后,冲销“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同时反映处理结果,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3、账务处理原则,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补充: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比如:发生火灾烧毁了原材料,则原材料账面成本和原进项税额之和构成损失,进项税额的损失不得由税务机关承受,而是由企业负担;原材料的用途由生产改为用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不动产建设时,也要转出进项税额。,期末存货的计量(重点)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存货的历史成本,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可变现净值就是市价吗?,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估计的销售费用 相关的税金(价内税),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预计未来现金净流量,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原则:,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确定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1)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可变现净值不可以随意计算,避免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2)考虑存货持有的目的。持有以备出售,如商品、产成品;持有以备出售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预计销售税费(合同约定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持有以备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如原材料等。生产加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预计加工成本-预计销售税费(3)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持有以备出售的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预计销售税费(2)没有销售合同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或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持有以备出售的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预计销售税费,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3)持有以备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如原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原材料期末价值的计算步骤:首先,计算该材料所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其次,将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比较 如果可变现净值成本再次,计算材料可变现净值最后,确定材料期末价值,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单项计提,合并计提,分类计提,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某公司有甲、乙、丙、丁四种存货,分为A、B两大类。各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已经确定,现分别按三种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表,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可能。(2)企业使用该项存货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存货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存货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全额计提)(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2)已过期且已转让价值的存货。(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存货跌价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转回,第六节 期末存货的清查和计量,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需要处理吗?,本章小结一、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二、发出存货的计量制造业: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商业: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三、存货期末计量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