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教学课件(封文丽.ppt
中央银行学教学课件,设计者:封文丽,讲授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第二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5第三章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3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4第五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4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 4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5第八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 5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5第十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5第十一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3第十二章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3第十三章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与业务往来 3 合计 51课时,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 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与组织结构,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银行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经济原因(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之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显现。(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 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提出了在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1922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又重申和强调了布鲁塞尔会议形成的决议,并且再次建议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以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系和经济的稳定。由此推动了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又一次高潮。,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总之,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这可以看作为对中央银行性质的基本概括。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即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成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负责)(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2、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3、为政府融资、提供特定信贷支持。4、持有管理国际储备。5、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7、对金融业实施监督和管理。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总之,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体现了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 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等四种类型。(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驶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如英国及我国。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如美国和德国。(二)复合式中央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央行职能的机构,而由一家集央行与商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央行职能。如前苏联。,(三)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设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央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央行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央行职能的央行制度。如我国的香港和新加坡等。(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其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央行职能的央行制度。如欧洲中央银行。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一)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如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二)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如日本银行。(三)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四)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如韩国银行。(五)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如欧洲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二)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 1、与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直接相关的部门。这是中央银行内设机构的主体部分,包括办理与金融机构业务往来的部门、货币政策操作部门、负责货币发行的部门、组织清算的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2、为中央银行行使职能提供咨询、调研和分析的部门,包括统计分析部门、研究部门等。3 为中央银行有效行使职能提供保障和行政管理服务的部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三)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 1、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2、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3、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第二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 现代经济发展与中央银行的地位 第二节 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与职责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各方面的关系,第一节 现代经济发展与中央银行的地位,一、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 1、实物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交融在一起,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2、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的国际化想伴而行3、各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干预程度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宏观协调已提上重要日程。,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3、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第二节 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与职责,一、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 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二、职责与职能在内涵上是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严格意义上和现实工作中,职能与职责还是有所区别。一个部门或机构的职能,一般是指它自身所具有的、可以发挥作用的能力,而职责是法律或更高一级的主管部门赋予它要履行的责任或任务。,虽然职责是由职能决定的,但在现实工作中,一般地还是将职能更加明确为职责。职责既是职能的外化或具体化。因此,中央银行的职责便是国家根据中央银行的职能通过法律或行政规定明确的责任,也就是中央银行要承担的具体任务。如果把中央银行放到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大体系中去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责又可以归纳集中为三个方面:第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第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第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各方面的关系,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二、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一般分析1、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二)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三种类型 1、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如德国联邦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瑞典银行等,其主要特点是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中央银行运行在较大程度上独立于政府。2、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如意大利银行、法兰西银行等,一些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国家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也较弱。3、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中央银行也大致属于这种类型。,(三)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1)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或政府持有:(2)绝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利润除规定的提存外全部交国家财政,如有亏损,则由国家财政弥补;(三)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四)中央银行代理财政债券发行,需要时按法律规定向政府财政融资;(5)许多国家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有的有决策权,有的则是列席权;(6)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隶属于财政部;(7)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需要协调配合。四、中央银行与国家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五、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责表,第一节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第二节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分类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一节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 目前,各国对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大致可分为法定业务权利,法定业务范围、法定业务限制三个方面。(一)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权利1、有权发行货币;2、有权利管理货币流通;3、有权发布监管金融机构的业务命令与规章制度;4、有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5、有权经理国库;6、有权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统计和调查;7、有权保持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二)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三)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限制,二、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 首先,从总体上看,最基本的业务活动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其次,再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盈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非盈利性指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流动性指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主动性指资产负债业务需要保持主动性。公开性指中央银行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金融统计资料。,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分类,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一般可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一、银行性业务1、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资产负责业务;2、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责表的银行业务;二、管理性业务 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其银行性业务中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会计记录。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责表上。因此,要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资产负债情况,必须首先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其构成。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构成(一)资产货币当局的资产包括两大类:1、国外资产。2、国内资产。(二)负债1、储备货币。2、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3、发行债券。4、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5、对外负债。6、中央政府存款。7、对等基金。8、政府贷款基金。9、资本项目。10、其他项目。,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一)资产1、国外资产(净)。2、对中央政府债权。3、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5、对非金融部门债权。(二)负债1、储备货币。2、债券:中央银行发行的融资债券。3、中央政府存款。4、自有资金。5、其他(净):平衡项目。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关系1、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关系。2、资产负债各主要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结构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与特点(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3、有利于国内的资金清算。(二)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1、存款原则有特殊性。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4、存款当事人具有特殊性。二、准备金存款业务(一)存款准备金的涵义(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1、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3、按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4、规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幅度。5、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6、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三)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业务三、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业务1、政府存款。2、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3、外国存款。4、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5、特种存款。四、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作用的关系,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统一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最基本动因之一,现代各国的中央银行均在立法的基础上垄断着本国的货币发行权。因此,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业务特权,也是最重要的负债业务。一、货币发行的含义、种类、渠道与程序(一)货币发行业务的含义货币发行业务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这二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二)货币的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一般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两种。(三)货币发行渠道与程序 二、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一)垄断发行的原则(二)要有可靠信用作保正的原则(三)要有一定的弹性原则,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一)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二)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比率(三)几种主要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1、现金准备发行制。2、证券保证准备制。3、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度。4、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5、比例准备制。(四)几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比较1、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2、英国的货币发行制度。3、日本的货币发行制度。4、加拿大的货币发行制度。5、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发行制度。四、人民币的发行业务及管理(一)发行基金的含义(二)发行基金计划(三)发行管理(四)发行收入,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除了存款业务、货币发行等主要业务以外,还有一些业务也可以成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并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变化,如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等。一、发行中央银行债券二、对外负债三、资本业务,第五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一、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的重要性:再贴现和贷款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往来,一方面是收存后者的存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表现在负债一方,是储备货币的重要组成内容;另一方面是向后者提供资金融通,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表现在资产一方,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途径。二、再贴现业务(一)再贴现业务的概念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以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这项业务之所以称为“再贴县”,是为了区别于企业或公司向商业银行申请的“贴现”和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二)再贴现业务的一般规定1、再贴现业务开展的对象。2、再贴现业务的申请和审查。3、再贴现金额和利率的确定。4、再贴现票据的规定。5、再贴现额度的规定。6、再贴现的收回。三、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尤其是在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里,贷款是一个大项目,它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用。中央银行的贷款是向社会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款。2、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放款。3、对政府的放款。4、其他放款。,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一、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也为央行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提供了手段。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一)相同之处:1、效果相同。2、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相同。3、均为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工具。(二)区别:1、流动行不同。2、收益形式不同。3、对一国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三、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种类及业务操作:(一)种类:政府公债、国库券及其它流动性很高的有价证券。(二)操作:1、一级市场买卖。2、二级市场回购。(三)中国人民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短期国债和央行融资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主要是对一级交易商采取公开投标形式进行国债的回购交易。,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一、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的目的与意义1、稳定币值。2、稳定汇价。3、调节国际收支二、国际储备的种类构成:货币性黄金、外汇、在IMF的储备头寸及未使用的特别提款权。三、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确定合理的黄金外汇储备数量。2、保持合理的黄金外汇储备的构成。,四、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概况 1、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2、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二)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1、国际收支对外汇储备的影响。2、人民币实现可兑换对外汇储备的要求。(三)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经营管理,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第三节 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中的作用第四节 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第一节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含义“结算(Settlement)”与“清算(Clearing)”是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两种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二、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一)清算机构(二)支付系统(三)支付结算制度(四)同业间清算制度与操作三、支付清算系统的现代化,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一、中央银行支付清算运作的基本原理(一)中央银行在银行间清算中的地位(二)行间支付(清算)系统(三)实时全额清算系统的运行原理 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一)组织票据交换清算(二)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三)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四)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五)提供跨国支付服务 三、支付(清算)系统的种类与运行(一)按经营者身份的不同划分,(二)按支付系统的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划分(三)按支付系统服务的地区范围划分四、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支付结算体系(二)改革开放后的支付清算体系(三)支付清算体系和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改革与建设(四)支付清算管理体制的建立(五)支付清算系统现状五、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一)支付系统运行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二)支付系统运行效率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三)与金融稳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第三节 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中的作用,一、跨国交往与跨国支付清算二、跨国支付清算的特征(一)具有“全局性”与“世界性”(二)涉及不同国家货币(三)涉及不同的支付清算安排(四)需要借助跨国支付系统及银行往来帐户实现跨国行间清算(五)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三、主要国际性支付系统及相关中央银行(一)欧洲支付体系及欧元清算系统(二)纽约清算所同业银行支付系统(CHIPS)(三)伦敦自动化清算所支付系统(CHAPS)(四)环球外汇交易清算所(ECHO),第四节 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一、支付系统风险类型(一)信用风险(二)流动性风险(三)系统风险(四)法律风险(五)其他风险二、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一)对大额支付系统透支进行限制(二)对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管理(三)对银行结算支付活动进行监督(四)发展RTGS支付系统(五)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法规建设(六)加强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与改造,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第一节 经理国库业务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第一节 经理国库业务,一、国库制度(一)国库的含义(二)两种基本的国库制度:1、独立国库制。2、委托国库制。(三)我国国库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四)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利用其政府银行的特殊身份及便利条件,对提高国库管理效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二、国库的职责与权限(一)国库职责(二)国库权限,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一、中央银行会计的对象与特点(一)中央银行会计的对象(二)中央银行会计的特点二、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与职能(一)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二)中央银行会计的职能三、中央银行的年度决算(一)年度决算的准备工作(二)年终决算日的工作(三)会计决算报表的编制、汇总与上报四、中央银行的会计报表(一)中央银行会计报表的作用(二)中央银行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及种类,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一、金融统计的含义和对象(一)金融统计的含义(二)金融统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二、金融统计的基本原则三、金融统计的业务程序(一)统计设计(二)统计调查(三)统计整理(四)统计分析四、金融统计的主要内容(一)货币供应量统计(二)信贷收支统计(三)现金收支统计(四)对外金融统计(五)金融市场统计(六)保险统计(七)资金流量统计,第八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 选择与决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及调控体系中的作用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决策与程序,第一节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及调控体系中的作用,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二)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三)货币政策的功能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主要具有以下5方面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货币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各种货币形式的总量。货币需求则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资产的需要。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适应的状态,它是一种不断从失衡到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1、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2、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共给。3、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4、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三、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一)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2、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三)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歧如前所述,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效应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集中体现在对总供给曲线形状的不同观点上。1、古典学派的观点。2、早期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3、早期菲利普斯曲线。4、弗里德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5、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6、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有效论。四、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必须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间接调控为主,以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为辅。,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是由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一)币值稳定(二)经济增长(三)充分就业(四)国际收支平衡(五)金融稳定三、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五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3、稳定币值与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四、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一、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与客观条件(一)主要标准良好的货币政策指标,必须符合以下4个标准:1、相关性。2、可测性。3、可控性。4、抗干扰性。(二)客观条件 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一)货币供给量(二)利率(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能否同时作为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四)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孰优孰劣(五)其他可作为中介指标的 指标三、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一)准备金(二)基础货币四、货币政策指标选择的历史 考察(一)美国(二)英国(三)德国(四)日本,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决策与程序,一、决策权的配置与权威性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配置1、在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在中央银行的最高管理层。2、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决策权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最高管理层分担。二、决策机构与程序(一)决策机构(二)决策程序三、决策的依据与分析判断正确的决策是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上的,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有:(一)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三)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工具与业务操作,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其他政策工具,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和作用(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四)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其世界范围内的降低趋势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4、防止金融恐慌(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三、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二)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又可成为保卫性目标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成为主动性目标(三)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而不像再贴现贷款规模不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以较为准确的达到政策目标,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3、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以纠正其错误。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则不能迅速的逆转5、公开市场业务科迅速的操作当中央银行决定要改变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时,只要向公开市场交易上发出购买或出售的指令,交易便可很快执行(四)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1、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计划2、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第二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对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款的管理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三、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四、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第三节 其他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一)利率控制(二)信用配额管理(三)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二、间接信用指导中央银行还可通过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的方式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第十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第一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强化 第二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金融监管体制,第一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强化,一、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三、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一)社会利益论(二)金融风险论(三)保护债权论四、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的逐步强化五、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操作的关系,第二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一、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为的依据。金融监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一)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二)依法监管原则(三)“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四)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五)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一、市场准入的监管1、金融机构设立的程序2、金融机构设立的组织形式3、金融机构的章程4、资本金要求5、经营方针和营业场所6、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的审查7、申请设立金融机构的可行性报告8、许可证制度二、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一)资本充足性监管(二)流动性监管(三)业务范围的监管(四)贷款风险的控制,(五)外汇风险管理(六)准备金管理(七)存款保险管理 三、市场退出的监管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我国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监管也是由法律予以规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1、接管2、解散3、撤销4、破产四、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与方法(一)依法实施金融监管(二)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第四节 金融监管体制,一、集中监管体制:“一元化”监管体制,即同一个监管当局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二、分业监管体制: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三、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一节 对商业银行设立与开业的监管第二节 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督 第三节 对危机银行的处理与存款保险 制度,第一节 对商业银行设立与开业的监管,一、审批商业银行考虑的基本因素(一)资本金(二)高级管理人员素质(三)银行业竞争状况和社会经济需要二、商业银行设立与开业的程序三、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规定,第二节 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督,一、制定审慎监管政策(一)审慎监管政策的基本内容1、资本充足率2、呆帐准备金3、贷款集中4、流动性5、国家风险6、外汇风险7、信息披露8、内部控制(二)完善我国的审慎监管政策二、现场稽核与检查(一)现场稽核与检查的目的(二)现场稽核与检查的程序(三)现场稽核与检查的主要内容三、非现场稽核与检查(一)非现场稽核与检查的目的(二)非现场稽核与检查的步骤(三)非现场稽核与检查的内容,第三节 对危机银行的处理与存款保险制度,一、对危机银行的处理(一)处理危机银行的一般措施监管当局处理危机银行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1、贷款挽救2、担保3、并购4、设立过渡银行5、设立专门的危机银行处理机构(二)我国对危机银行的处理1、接管 2、兼并 3、破产二、存款保险制度1、由政府设立存款保险机构2、由政府主管当局与银行业联合组成存款保险机构3、由银行业自己组织存款保险,第十二章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一节 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监督 第二节 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第四节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第一节 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监督,一、中央银行与金融银行的关系(一)中央银行作为资金供需双方的中介和调节者参与金融市场活动(二)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者二、中央银行监管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一)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其实现货币政策的重要(二)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其实现监管整个金融业的需要三、金融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二)效率性原则(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第二节 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一、中央银行对商业票据市场的监管(一)对商业票据监管的一般原则(二)对商业票据承兑的规定(三)对商业票据贴现的规定(四)对商业票据再贴现的规定(五)罚则二、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一)基本原则(二)同业拆借市场监管的几项规定三、中央银行对国债市场的监管,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一、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服务机构的监管(一)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二)对证券交易服务机构的监管二、对证券发行市场的监管三、对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一)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二)对市场操纵行为的监管(三)对市场欺诈行为的监管四、对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五、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一)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二)金融机构的自我管理六、证券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一)证券市场监管国际合作的目标和关键因素(二)证券市场监管国际合作的重点: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第四节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一、外汇市场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二、我国中央银行对银行结售汇市场的监管三、我国中央银行对银行见外汇市场的监管(一)对外汇市场组织机构的监管(二)对外汇市场交易参与者的监管(三)对交易行为的监管(四)对市场交易价格的监管,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与业务往来,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趋势与中央银行的 对外金融关系第二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央银行货币 政策协调,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趋势与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二、金融国际化趋势三、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一)各国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1、充当政府对外金融活动的总顾问和全权代表2、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3、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4、充当各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管理者5、进行外汇交易6、调节与监督国际金融活动7、发展与各国中央银行及各国际,金融机构的对外金融关系8、充当对外金融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者(二)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1、代表政府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2、与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3、参与国际清算应行活动4、参与区域性、地区性国际金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