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技能考官培训.ppt

    • 资源ID:5165624       资源大小:412.50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技能考官培训.ppt

    2009年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考官及考务人员培训,山东省中医院,2009年考官培训基本内容,一、考站各考室配备 二、考站布置及器材准备 三、考官、考务人员配备、要求 四、考场纪律 五、考试流程 六、考试内容及方式 七、新大纲概况介绍,2009年考官培训基本内容,八、第一站考试 九、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十、第二站考试(体检、中医操作、西医操作)十一、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十二、第三站考试(中医问诊答辩、中医答辩、双重诊断答辩、西医答辩、临床判读)十三、第三站考试注意点 十四、对考点负责人、考点主考官的要求,一、考站各考室配备,设置一个能容纳30人以上笔试的第一站考场。设置若干个10m2左右的第二、三站考室。设置候考室。上述考室须光线充足,配有电源、水源、温控、消防等设施。设置符合条件的保密室。设置考生接待处、存包处。考站逐步配备高科技防作弊设备。,二、考站布置及器材准备,考站内各种标识清晰。侯考室醒目处张贴考生须知、考站分布图、考试流程图;配备急救箱、饮水桶。第一站考场配备桌椅,考生间距规范。第二站考室配备符合考试操作要求的检查床和多用途医学教学模拟人,并准备以下器材:,听诊器、台式血压计(水银)、叩诊锤、压舌板(一次性)、手电筒、消毒手套、消毒器具、消毒液、消毒棉球(纱布)、消毒棉签、液体石蜡、75%和95%酒精棉球、2%碘酒或碘伏棉球、消毒滑石粉、胶布、皮尺、镊子。脉诊垫、毫针(0.5寸、1.0寸、1.5寸、2.0寸、2.5寸)、三棱针、皮肤针、大、中、小型号火罐。纸垫(或纱布垫)、艾绒、艾条、火柴(打火机)、药饼模拟物、生姜片、蒜片、细盐、润滑油、烫伤油或防止皮肤感染的药液、推拿巾、绷带或三角巾、小夹板、隔离衣、换药包、止血钳、简易呼吸器(皮球)、污物桶。各考室配备计时器。,二、考站布置及器材准备,三、考官、考务人员配备、要求,第一、二、三站考室均配有考官第二、三站每组配备三名考官第二站每组须有一名女考官考官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考生接待处、侯考室、第一考场须配备若干名考务人员配备若干名引导员,四、考场纪律,考官、考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机密级保密规定考站内考生、考官及接触考题、标准答案的人员,不能随身携带任何通讯工具接触考题、标准答案的人员不能存留、摘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考官依法公正执考、执行回避制度。按保密条例领取、封存、保管试题等。,五、考试流程,接待处验证,侯考室熟悉考生须知、考站分布、考试流程,寄存物品,抽签第一站考试,抽签第二站考试,抽签第三站考试,取物品出考站,至第二站,引导员,送至第三站,六、考试内容及方式,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第一站:辨证论治笔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实际操作配以要点说明第三站:临床答辩口试 考试合格标准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七、新大纲概况介绍,新大纲调整的主要内容(1)取消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测试的所有西医内容。(2)取消了中医医师资格第一站辨证论治考试中的双重诊断要求,需要测试的西医相关知识,调整到第三站考试中作为必答题测试。(3)调整、扩展了中医病证、西医病种的测试数量,将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和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了测试范围。(4)扩展了针灸操作和针灸急症应用测试范围;(5)进一步明确了针灸技术应用能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拔罐操作要求;(6)进一步明确了推拿技术操作的测试范围;(7)将“病史采集”调整为“中医问诊能力”,在第三站测试;(8)调整了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测试范围;(9)临床操作中明确要求考生进行实物操作。,第一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注:表中标注“”的考试项目为该类别非测试内容,下同。,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第二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第三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各类别医师测试病种、穴位数比较,主要增加中医病证:痫病、癃闭、阳痿、内伤发热、癌病、痉证、痿证、乳癖、蛇串疮、痔、脱疽、痛经、带下病、胎漏、产后发热、不孕症、水痘、肺炎咳喘、腰椎间盘突出症、桡骨下端骨折主要减少中医病证:急惊风、疳积、有机磷中毒、积聚、臌胀,新大纲主要增减中医病证,各类别医师特点更加鲜明不同层次医师的知识面、知识深度差别明显更加体现了中医特色与社会需求,新大纲特点,八、第一站考试,辨 证 论 治,试题内容、答题要点:(中医类别)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完成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中医病证鉴别(限于中医执业医师)、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西医诊断依据、西医鉴别诊断、西医疾病诊断及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第一站 辨证论治(在答题卡上书面完成),2009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2009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 辨证论治 答题卡-试题号 总平均分 阅卷专家(签名)评分 阅卷专家(签名)评分 阅卷专家(签名)评分,答题卡格式,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况:主 诉:(1分)现病史(2分)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1分)(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病史)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8分)中医病证鉴别(5分)诊断:中医疾病诊断(5分)中医证型诊断(5分)中医治法(4分)方剂名称(3分)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6分),中医执业医师答题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况:主 诉:(1分)现病史(2分)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1分)(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病史)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8分)诊断:中医疾病诊断(5分)中医证型诊断(6分)中医治法(6分)方剂名称(3分)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8分),中医执业助理类别答题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况:主 诉:(1分)现病史(2分)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1分)(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病史)体格检查(1分)(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内容。未明确提供的,按“无异常”记录)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一般情况: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部及其器官:颈项: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腹部(肝、脾):二阴、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辅助检查(1分)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西医诊断依据(6分)西医鉴别诊断(4分)诊断 西医诊断(3分)中医疾病诊断(2分)中医证候诊断(2分)中医治法(2分)方剂名称(2分)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5分),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患者杨某,女,35岁,已婚,工人。2007年7月10日初诊。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于今日来诊。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查体:T:37.8,P:9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考试时间:60分钟。,样题一:(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患者姓名:杨某 性别:女 年龄:35岁 职业:工人 婚况:已婚 主 诉:咳嗽伴恶风、鼻塞3天,加重1天.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现症:咳嗽频剧,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体格检查:T:37.8C,P:9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参考答案,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 形态:无异常 语声:无 异常 气息:呼吸气粗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脉象:脉浮滑。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 颈项: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腹部(肝、脾):无异常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109/L,N:80%.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外感咳嗽。据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西医鉴别诊断: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鉴别。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2、双肺呼吸音粗。3、辅助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4、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参考答案,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型诊断: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 剂:桑菊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叶15g 菊花10g 连翘10g 杏仁15g 大贝母10g 栝蒌15g 桔梗10g 黄芩10g 陈皮15g 麦冬15g 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参考答案,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对症治疗:止咳口服克咳敏每日三次,每次5毫克。祛痰口服必嗽平每日三次,每次16毫克。抗菌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参考答案,患者姓名:杨某 性别:女 年龄:35岁 职业:工人 婚况:已婚 主 诉:咳嗽伴恶风、鼻塞3天,加重1天.主要症状(体征)加时间、或加伴随症状,或加症情变化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现症:咳嗽频剧,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发病时间、诱因、主症特点、伴随症状、诊疗经过、症情变化情况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评分要点,体格检查:T:37.8C,P:9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 形态:无异常 语声:无异常 气息:呼吸气粗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脉象:脉浮滑。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 颈项:无异常,评分要点,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余无异常。腹部(肝、脾):无异常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109/L,N:80%.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阳性体征、重要阴性体征、异常辅助检查结果,评分要点,西医鉴别诊断: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鉴别。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2、双肺呼吸音粗。3、辅助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4、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评分要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外感咳嗽。据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该证型的病因病机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型诊断:风热犯肺证 错了,全额扣分,评分要点,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内容正确即可 方 剂:桑菊饮加减。错了,全额扣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叶15g 菊花10g 连翘10g 杏仁15g 大贝母10g 栝蒌15g 桔梗10g 黄芩10g 陈皮15g 麦冬15g 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即可,评分要点,患者孙某某,女,62岁,退休。2004年9月7日就诊。患者二天前因误食变质不洁食物,而致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逐来就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泄泻相鉴别 考试时间:60分钟。,样题二:(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有不洁饮食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泻下赤白脓血便属痢疾病。粪便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痢。饮食不洁,酿成湿热,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损伤。病位在肠。病性属实属热。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该证型的病因病机 中医病证鉴别:本病需与泄泻鉴别,二者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多。但泄泻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可资鉴别。鉴别的理由(共同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各自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诊断:中医诊断:痢疾 中医证型诊断:湿热痢 错了,全额扣分 中医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内容正确即可 方剂:芍药汤加减 错了,全额扣分,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药物组成、剂量及煎煮法:黄芩12克 黄连9克 芍药15克 甘草9克 当归12克 木香10 克 槟榔15克 大黄9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即可,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九、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开考15分钟内在核对身份证时,督促、指导考生正确填写基本信息(姓名、考号、考试类别、考题号等)考试结束后仔细核对各项目后,收回题卡,核对题卡(让考生排队交卷,题卡串在钢签上,答题卡隐蔽考生的信息)。正确封存答题卡、题卡(贴封条、骑缝签名、有关信息写在试卷袋上保存)。,九、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官要求密封考生信息后阅卷要求考官对标准答案、评分标准的深刻理解。要求统一评分尺度要求考站主考官随机抽各考官批的卷子,发现问题统一评分尺度要求正确记录每一项得分。,十、第二站考试,基 本 操 作,第二站考试考试内容及方法,中医临床技术操作1.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互相操作2.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3.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西医内科体格检查:同性别考生互相操作(师承类别不考)西医基本操作(师承类别不考)1.无菌操作:自身或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操作2.基本心肺复苏术: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3.常用西医基本操作技能: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将考生按男女进行分组。同性别甲、乙考生同时进入考场,引导员将甲考生的评分表交给该站主考官。考生甲随机抽取第二站考试题:中医(学历):体格检查和西医操作各1题中医操作2题;中医(师承):中医操作3题;中西医结合:体格检查2题中医操作1题西医操作1题。考官将试题号填入考生评分表,并将相应报考类别栏对应的“”打上“”,考试流程,体格检查部分由甲考生对乙考生进行操作。基本操作根据考题要求,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或对乙考生进行模拟操作。考官根据考题要求进行现场提问。甲考生操作完毕,甲、乙考生同时退场。三名考 官根据考生操作情况按评分细则分别评分。计算平均分值,填入评分表,并记录扣分原因。,考试流程,请演示肺部的间接叩诊方法 参考答案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肌肉,两臂垂放,呼吸均匀;2)用右手中指指尖叩击平贴于肋间隙的板指上,板指应平贴于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叩击力量要均匀,轻重应适宜,右手中指指尖以短而稍快的速度重复扣击板指的第2指节前端,每次叩击23次;3)前臂应尽量固定不动,主要由腕关节的运动予以实现。应左右、上下、内外进行对比,并注意叩诊音和震动的变化。,体格检查样题,三名考官合理分工(计时、记录、提问)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 注意观察考生体检的准备工作、顺序、手法、实际效果、判断能力 必要时需复查考生的体检结论 进行必要的提问 三名考官对每一名考生进行评分,以3名考官的平均分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为考生的最后得分。,执考、评分要点,请操作穿无菌手术衣参考答案 用双手提起衣领两角,充分抖开手术衣,注意勿将手术衣外面对向自己或触碰到其他物品或地面;将两手插入衣袖内,两臂前伸,让他人协助穿上;双臂交叉提起腰带向后递,仍由他人在身后协助将带系紧。,无菌操作样题,三名考官合理分工(计时、记录、提问)帮助考生了解所需器材的摆放位置 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 注意观察考生的操作准备工作、顺序、手 法、实际效果 进行必要的提问,执考、评分要点,请演示脊椎骨折的急救搬运参考答案 用木板或门板搬运;先使患者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患者一侧,两至三人扶患者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对颈椎损伤的患者,要有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牵引并随躯干一起滚动。,西医基本操作样题,三名考官合理分工(计时、记录、提问)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 协助考生一起操作 注意观察考生的操作准备工作、顺序、手法、实际效果 让考生说出操作要领,执考、评分要点,针灸,1、腧穴定位答案水平分为四级(1)正确-描述准确,定位准确(2)基本正确-描述基本准确,定位准确(指未能完全按教材准确叙述,但不存在原则错误)(3)部分正确-能准确定位但不能较准确描述(4)错误-既不能描述定位,又没能准确标出腧穴位置;只能描述,不能准确标出腧穴位置 评分标准:正确、基本正确-满分;部分正确-50%分;错误-不得分,针灸,2、操作(刺灸方法)(1)无特别要求 需答出某穴、某病时应选用哪种进针法,如直刺、平刺、斜刺,对针刺深度一般不作特别要求。即考察的是常规刺法,较简单。需要演示。演示不正确者-可追问什么是直刺、平刺、斜刺?或灸法、刺血等,针灸,需要演示 一般有3种考查形式:(1)要求回答某穴的刺灸方法 问题形式:“请演示某穴的操作”答案要求:回答教材中关于本穴的全部操作 毫针;灸法、刺血等特殊操作;刺灸注意事项 如:“请演示关元穴的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针灸,例:太冲-直刺(0.50.8寸)-对 列缺-上斜刺-对 直刺-错 犊鼻-向后内斜刺(0.51寸)-对 直刺-错,针灸,(2)特别要求回答某穴治疗某种疾病时的刺灸方法 问题形式:“请叙述并演示某穴治疗XX病症时的操作”“请叙述并演示用某穴XX(作用)时的操作”答案要求:应准确说出其刺灸方法,并要求演示(可能无条件让考生实际实际操作,可以模拟)只回答某种操作方法 例:少商-治疗咽喉肿痛、高热时的刺灸方法-点刺出血 足三里-强壮保健时的刺灸方-常用灸法 百会-升阳举陷时的刺灸方法-灸法,针灸,(3)单独考核某穴的刺灸注意事项 问题形式:“请回答某穴的操作注意事项”答案要求:应指明确指出某种情况下应禁用、慎用等;特别部位的腧穴的刺法 例:昆仑-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关元-孕妇慎用 期门、肺俞、睛明,针灸,(4)拔罐、艾灸后的起泡后处理 参考答案中会分解操作步骤,并标清分值;其中应注意的是,起泡后处理用什么外敷药物?因各地区,甚至各个医院所用药物可能不同(烫伤油等),但只要考生回答的药物是可行的,即视为正确。,针灸,腧穴部分评分的难点、不易把握之处:在模特身上实际定位是否准确?由主考官把握。大部分专家对腧穴较熟悉,很有经验。但有的地区针灸专家较少,担任考官者,可能不是针灸专家,所以应对这部分专家做有关培训。,针灸,评分易产生分歧的情况:如:急症部分考生取穴与答案不同,似乎也正确。原因:考生自己的经验;各版教材的差异等。处理:1、以7版教材为准。2、在评分标准中已有所考虑有回答正确 穴数的基本要求,应该不成问题。,推拿(例题),请在模特/其他考生/志愿者的腹部做摩法。或请完成摩腹的操作。评分要点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摩腹顺序: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动作要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推拿(例题),此操作共有6个给分点若本题分值3分,则每点给0.5分6个给分点均做对了,得3分少一个给分点则减0.5分,依此类推推拿题后会附有评分要点将题目的分值按比例分配到要点上,并做好标记,操作完成即可计算出分值若某考生在操作时某要点的操作未表现出来或表现不充分,但能叙述出该要点,可以给分,十一、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准备纱布球(针刺操作用)、垫脚准备折叠好的手术衣、隔离衣准备好计时工具严禁考官带手机,要求分工明确(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提问)要求正确计时要求考生实际操作,避免以说代做(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完后,再说操作要点)要求复核体检结果给予必要的告知(如:你需要什么器材请提出来)考点主考官实地检查,发现问题马上解决(统一评分尺度,指导、督促规范考试)要求简要记录扣分原因要求保管好题卡以认真、仔细的老师为宜,由中医内科、针灸推拿、西医医生组成最佳。,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官,十二、第三站考试,临 床 答 辩,第三站考试考试内容及方法,中医问诊答辩现场口试中医答辩现场口试双重诊断答辩现场口试(仅限于中执学、中执助学)西医答辩现场口试(仅限于中西医结合类别)临床判读(西医)现场口试(师承类别不考),中医问诊答辩考试方式:根据试题提供的“患者主诉”回答如何询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考试目的:考察考生病史采集的能力和采集病历的完整性、熟练性,是对第一站辨证论治书面考试考生“问诊”水平的进一步考核。,中医问诊答辩样题:某男,34岁,中上腹疼痛,伴泛酸。要求:请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上 述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一、问诊内容(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关的鉴别诊断(1)询问发病时间、起病缓急、病因和诱因。(2)询问腹痛的性质、程度、有无放射痛、持续时间、加重与缓解因素及演变情况,泛酸的程度。,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3)询问是否有嘈杂、烧心、胸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发热、消瘦、乏力等伴随症状。(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目前疾病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情志、睡眠、胃纳、二便、腹部体征等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诊治,做过哪些相关检查如胃镜、GI、腹部B超、腹部CT、血常规等,结果如何?(2)曾用何种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如何?现病史的基本项目(重点,要求高)、该主症可能包括的常见疾病及各自的特点(要求低),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二)相关病史:(1)与该症状有关的疾病史:既往类似发作、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等。(2)饮食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 二、问诊技巧:1条理性好,能抓住重点 2围绕病情询问 3问诊语言恰当 4无暗示性问诊,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中医答辩测试考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试题内容:疾病的辨证施治;诊断依据;病证鉴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方剂药物等。,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试述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主症、治法、方剂?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主症:平时自汗怕风,易于感冒,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苔淡白,脉象细弱。哮病(特征)、缓解期(特征)、肺脾气虚证(主症、兼症、舌脉)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内容正确即可 方剂:六君子汤加减。分等级打分,中医答辩样题,患者三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热,自测体温38左右,无咽痛咳嗽,服感冒药后热渐退。昨起出现目黄身黄,黄色鲜明,伴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口干而苦,口渴便秘,尿少黄赤,遂来就诊。查体:T:37.2,P:96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神清,中等体形,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腹软,肝区叩痛(+),肝肋下3cm,质中光滑,轻度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500IUL,谷草转氨酶(AST)1200IUL,总胆红素(SB)120umoIL。乙肝二对半:HBsAg(+),HBeAg(+)。B超:肝大,肝区光点略粗。答题要求:请你说出本病的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诊断,双重诊断样题,答案与评分标准:中医诊断: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双重诊断样题,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哪些疾病?(中医执业学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等。评分标准:(总分6分)感染,(2分)严重组织损伤,(1分)急性大出血,(1分)中毒,(1分)恶性肿瘤等,(1分),临床判读样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表现(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表现是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腹水。评分标准:(总分8分)脾肿大,3分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3分 腹水,2分,西医答辩样题,十三、第三站考试注意点,给考生一定准备时间(要求正确计时)严禁考官带手机合理分工(计时、记录、提问)考官合理搭配(中医、西医医生)选择思路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考官。,对考点负责人、考点主考官的要求考点考务负责人的主要工作:选择考场:根据考生人数、类别计算所需考室考场布置:路标、标识、考生注意事项、考场分布图、考试流程图等(考官职责)。考试器械准备水、电等后勤保障考试流程顺畅进行保密工作制定考试应急预案考试结束后,除考生评分表、第一站答题卡以外的试题、标准答案按规定及时销毁,考点主考官的主要工作:计算工作量、考室、考题、标准答案的正确配备考官的合理配备督查考试正确、有序进行评分尺度的统一安全、保密工作,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类别医师资格技能考官培训.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