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外治法及护理.ppt

    • 资源ID:5165257       资源大小:339.97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外治法及护理.ppt

    中医外治法及护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建芳,一、穴位按摩,概述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属中医外治法范畴。,穴位按摩的作用,穴位按摩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适应症,1、骨伤科疾病 颈椎病 落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2、外科疾病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阑尾炎 乳痈3、内科疾病 胃脘痛 心悸 失眠 头痛 感冒 久泻 中风后遗症 4、妇科疾病 痛经 闭经 5、儿科疾病 腹泻 疳积 惊风 遗尿 小儿麻痹后遗症6、五官科疾病 鼻炎 耳鸣 近视,禁忌症,各种出血疾患、急性传染病、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内脏器质性病变、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部、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常用手法,1、按法:用拇指的指腹、单掌或双手掌按压体表,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得气感。常与揉法组合使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2、揉法: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3、摩法:用掌面或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手法频率:120次/分。此法刺激轻柔,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常用于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4、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往返移动。用力要轻而不浮。此法具有开窍醒神、舒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5、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拇指与食、中两指指尖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由轻而重,缓和而有连贯性。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上述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穴位按摩其他手法,推法 一指禅推法 擦法(平推法)搓法 振法 捏法 弹法 掐法,常见症状穴位按摩,(一)头痛 1.取穴: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等头部穴位;风池、风府、天柱及项部两侧膀胱经。2.手法:揉法、按法、拿法(一指禅推法)(二)胃痛 1.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及两胁部穴位。2.手法:摩、按、揉、拿、抹(法搓、一指禅推法)。(三)腹胀 1.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2.手法:摩、推、按、揉。,常见症状穴位按摩,(四)便秘 1.取穴:中脘、天枢、大横、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2.手法:摩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五)失眠 1.取穴:睛明、印堂、攒竹、鱼腰、太阳、迎香、风池、百会、神门、足三里。2.手法:按、摩、揉法(推、一指禅推法)。(六)泄泻 1.取穴:合谷、四缝、足三里 2.手法:揉法、按法,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修剪指甲,以免损伤病人皮肤。2、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手法可适当轻些,腰、腹部按揉时,应嘱病人先排尿。4、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恶心、自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相应处理。5、个别病人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疼痛、青紫现象,一般可用轻手法继续按揉,症状严重时应停止操作待局部情况好转后再进行治疗。,二、艾灸(艾条灸),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说:“艾叶能灸百病。”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就说明了灸法具有独特的疗效,还能弥补针刺的不足。,艾灸作用,温经散寒 行气通络 扶阳固脱 升阳举陷 拔毒泄热 防病保健,适应症,1.灸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痢疾等。2.灸法常用于治疗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3.灸法多用于治气血凝滞引起的疾病:乳痈初起、瘿瘤、瘰疠等病证。4.保健灸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故用于防病保健。,禁忌症,1.颜面、五官部位的穴位、大血管处,均不宜采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关节活动部位也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灼伤形成瘢痕,影响功能活动。2.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都不宜用灸法。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也不宜用灸法。4.一般患者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手法,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手法,2、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剌激。回旋灸的艾条,一般以纯艾条即清艾条为主。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常用疾病及选穴,颈肩痛:肩髃、肩髎、肩贞腰腿痛:腰阳关、足三里、阳陵泉胃脘痛:中 脘、神 阙、足三里,护理相关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3、防火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7、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护理相关注意事项,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9、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护理相关注意事项,10、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11、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12、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13、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三、中药外敷,敷药法又称敷贴法或外敷法,是将中药研成细末,加适量赋形剂调成糊状后敷布于患处或经穴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可选用干药或鲜药,干药应研成粉剂,新鲜中草药应洗净后在乳钵内捣烂。赋形剂可根据病情的性质与阶段的不同分别采用水、酒、醋、蜜、饴糖、植物油、鸡蛋清、葱汁、姜汁、蒜汁、茶汁、凡士林等。,芒硝,1.常用泻下药,别名盆硝。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加工而成的精制结晶。因形似麦芒,故名。2.归经:胃;肺;脾;肾;小肠;三焦;大肠经3.功效:软坚泻下;清热除湿;破血通经;消肿疗疮4.主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障翳;丹毒;痈肿,芒硝外敷,中药芒硝润燥通便,清热泻火,是消除胃肠三焦的食积宿垢,腹满胀痛,便结实热最相宜的药物。芒硝外敷作用于腹部能调理气机,使脉络通畅,脾气得运,荡涤秘结粪便,促进胃肠道推进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泻下通便的目的。制作:选用透气性好的最好是棉的毛巾或布做成一个袋子(大小根据需要调整),最好做一个有拉链的,把芒硝放入袋内,外敷腹部,芒硝变硬后需换新。,四、中药熏洗,熏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是以中药性味功能和脏腑经络学说理论为依据,选用一定的方药经过不同加热方法而产生温热药气,它利用中草药的热力或蒸汽作用于皮肤、肉理,达到开泄腠理、散邪解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疏风散寒、祛风除湿、协调脏腑功能等作用。,熏洗疗法一般先熏后洗,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的细胞、汗腺、毛囊、黏膜吸收和渗透进入人体,结合经络的沟通作用、脏腑的调节作用以及局部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适应症,(一)内科疾病 腹胀、便秘、淋证、脚气等;(二)外科疾病 痈疽、乳痈、烫伤、痔疮、肛裂等;(三)妇科疾病 带下病、外阴瘙痒、外阴溃疡等;(四)儿科疾病 湿疹、麻疹、遗尿、小儿麻痹证等;(五)骨伤科疾病 骨折、肩周炎、化脓性骨髓炎等(六)五官科、眼科疾病 睑缘炎、结膜炎、巩膜炎等;(七)皮肤科疾病 湿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等;(八)美容美发 痤疮、头疮、斑秃、增白悦颜等。,禁忌证,(一)妇女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二)大汗、饥饿、过饱及过度疲劳者不宜进行熏洗法;(三)急性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重症高血压、呼吸困难、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熏洗法。(四)眼部肿瘤、眼出血、急性结膜炎等不宜用熏眼法治疗(五)有大范围感染性病灶并已化脓破溃时,禁止使用局部熏疗。,熏洗部位及用具准备,(一)四肢部位: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滤液、橡皮单、治疗巾、浴巾。(二)眼部: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煎好的中药滤液)、纱布、镊子、胶布、眼罩。(三)会阴部:坐浴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滤液,坐浴架、毛巾、必要时备屏风。(四)全身熏洗:药液、开水、水温计、活动支架或小木凳、毛巾、肥皂、浴巾、拖鞋、衣裤。,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一)操作中根据不同部位辨证用药,如头面部及某些敏感部位,不宜选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二)熏洗过程注意室内避风,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洗毕应及时擦干药液和汗液,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三)熏洗操作必须严格掌握温度,以防烫伤。熏蒸时一般以5070为宜,药液加温至蒸汽上冲,但也不可过热,尤其是眼部熏洗,组织、皮肤娇嫩易发生烫伤;浸泡时,药液温度以不烫手或能忍耐的程度为宜,一般控制在3845;操作中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耐心协助老人、小儿熏洗,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护理相关注意事项,(四)饭前、饭后30分钟不得进行该项治疗。(五)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熏洗后更换无均敷料。(六)熏洗一般一天1次,(视病情可一天2次)每次2030分钟,57天为一疗程。(七)治疗中如发现患者有过敏或治疗无效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八)注意保护患者,必要时进行遮挡。所有物品需清洗消毒,每人1份,避免交叉感染。,五、耳穴埋籽,耳穴埋籽法,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常用疾病及选穴,一、失眠 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二、头痛 取耳穴脑、心、内分泌、神门、交感三、胆石症 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2-3天更换,冬天3-5天更换。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外治法及护理.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