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课件(经典版).ppt
语言的演变,吕叔湘,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是我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后担任中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代表作: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现代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思考问题,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阐释语汇的变化,第一部分:阐释语言变化的概貌。,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分析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的演变”。,第一节的哪一句话提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开头第一句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说法:,语言是变化、发展的,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文章在开头写这段话,目的是什么?,写这一段话是为了证明“语言的变化的”。,朱熹听颜回讲话,是真实的事情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假设举例,既明确又有趣味。,第一部分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其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就有三种情形。哪三种情形?请你先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再用四个字来概括。,思考问题,一句话,四个字,不能单用,受到限制,有所取舍,1.意义没有改变,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2.意义没有改变,使用受到限制。,3.古时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以人们熟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有事运用典型举例的论证方法加以证明,这样举例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一部分在分析论证中运用了分类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古今语汇意义和用法演变的三种情况,明白透彻。,语言的变化涉及到那几个方面?其中变化最快、最显著的是那个方面?,仔细阅读第二部分,了解古今语汇的发展变化。,语音、语法、语汇,语汇,一 语汇的消长,新词出现: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引起新词的出现,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 外来语的出现,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 引起旧词消亡,词义的扩大“江”“河”词义的缩小“几”“床”词义的转移“涕”“信”词义的弱化“很”“普遍”,二 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扩大。例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再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古指中原地区,也指京师、首都。,(2)词义缩小。“臭”,文言中表示气味好坏均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臭”应翻译为“气味”,不能按现代汉语翻。“让”,文言中既可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现在只用前一意义。“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牺牲【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今义】为正义而死。学者【古义】求学的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后来转移为偷窃;去的古义是离开“某地”、距离,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正好相反)。丈人【古义】老人、长辈。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今义】指岳父。,(4)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明哲保身”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赞扬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是褒义,现在通常用来批评那种不坚持原则、只顾保住自己的处世态度,变成贬义了。,附:a.古褒今贬“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b.古贬今褒“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5)词义的强弱转化a.词义弱化b.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比较多,今天常常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词语替换 a.单音词变多音词 b.一个单音词换了另一个单音词,三 事物名称的改变,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问题1:“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为什么课文先从语汇说起?这是因为,比较起来,语汇的变化比语音、语法更快。这说明文章选择重点也体现着语言演变的特点。问题2:说明语汇的消失,课文为什么以诗经鲁颂中“马”为例?作用何在?原因:在农业社会中,马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耕作和交通的重要工具,人们为了便于交流信息,给各种各样的马起了专名。作用:证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第二部分中,作者由概括到具体、由大类到小类进行分类阐释,不仅揭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内部原因,以及语汇所发生的演变情况,而且有区别地阐释了语汇变化的具体特征,这样就使论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因为“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所以,在语法方面,作者只是简要地举例介绍了古代和现代特有的语序,以证明观点。,(一)古代特有语序,如几大特殊句式,现代不用了。举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状语结构后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惟利是图 有提宾语标志“是”宾语前置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二)现代有些常用格式,古代是没有的。举例:把书看完 看得仔细,语音的变化,古诗不押韵了,从古至今韵母有了变化,古诗“平仄不调”,从古至今声调有了变化,形声字的读音跟 它的声旁并不相同,从古至今声母有了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平,仄,平,仄,(现在消失),在论述类文本中,本文属于学术普及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通过分析事实来阐释观点、说明道理。这一点和说明文的表达很类似。因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所以,作者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和引用等多种方法,力求把这个复杂的问题阐释清楚。,举例,作者运用了三种类型:,1.假设举例 如:假设孔子讲学,朱熹就完全听不懂,证明语言的演变具有时代特征。,2.典型举例。如:举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综合证明古今汉语差别大。,3.例举举例。如:例举一系列的声旁已经异读的形声法证明语音的古今差异。,只要你愿意去深入研究,仔细体味,你会发觉,汉语的趣味简直妙不可言!,如果你愿意用你玩游戏的时间去玩味汉语,我想,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她的!,汉语的魅力无穷。汉语是世界上最深奥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