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x
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实践育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1。高校要通过实践育人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强化高校实践育人的必要性(一)工作就业需要加强实践育人近十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加之中国有14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日益严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践育人尤为重要。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与别人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少,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接触社会,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人生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机会和劳动成果,能培养正确处世态度和增强社会活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极大提高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障碍的心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将来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实践育人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急需培养大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贯穿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能够让创新理论教学得到升华,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理念的最好途径。尤其是立足于专业开展的实习和实践,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激发学生自我或团队协作去思考解决,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思维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背景下,通过实践育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完善创新理念,让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是高等学校的必要任务。(三)人生观培养需加强实践育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实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实践育人活动是高校在进行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奋斗精神、拼搏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感受,从直接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深入企业、农村和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帮扶贫困学生、拓展专业技能到志愿者社会服务等不同层面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锻造高尚品德,更加直接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帮助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创新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高校实践育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设应用型、创新型高校,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实践素质刻不容缓。目前实践育人工作虽然得到各高校进一步重视,如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育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多数高校长期以来实施的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使实践教学依然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亟待进一步改进。(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度不高,实践教学观念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还存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认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实践本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经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上仍有许多高校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把实践教学看成可有可无的,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课时设置比重偏低。有些实践课程授课时先由教师示范演示一遍,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相对应的步骤进行实验,虽然也完成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毫无创新,学生们本质上都是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去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更是被严重弱化,理论与实践脱节,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用能力。(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少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与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实践指导教师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并且在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实施正确的引导与精心的指导。目前高校师资多为从大学直接出来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但普遍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缺乏知识的系统应用,从而约束了知识的认证性和实践教学的系统化指导。虽然理论水平颇高,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和对生产现场技术装备了解不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偏弱。大多数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没有什么问题,但当碰到具体的实践问题时就会出现经验不足的尴尬局面,无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对那些被国外证明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等不敢应用,只能采用理论课演示的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另外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职级评聘和考核偏重科研,无法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导致出力不讨好的实践教学工作不能吸引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参与,建立不起稳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三)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如工科专业需要建立设施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建设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员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等。很多高校由于经费短缺导致实践教学条件简陋,如校内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和设施落后,校外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实践基地建设与学校专业设置的契合度低,从而致使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内容无法有效完成教学,只能以理论课演示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实习收获甚微。许多文科专业因实习经费紧张而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严格,有很多实习是通过学生凭关系自主联系进行分散实习来开展。这种分散、随意性的实习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指导教师因点多面广难以督查到位,导致开虚假实习证明没有真正进行实践活动的情况时有出现,无法保证所有学生按质按量完成实践活动。(四)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在实践教育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崇尚劳动品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而当前大多课程设置和考试考核都以专业知识为本位,教学过程中忽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和锻造高尚品德的教育,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求,导致重教书轻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在高校非常普遍,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不符合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要求。(五)实践教学内容脱节,评价考核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情况比较普遍,一些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在内容的安排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忽视专业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和社会需求。实验环节主要停留在理论知识的验证,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来自教材,课堂所学实践知识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做不到实践教学密切联系企业生产,与科学技术进步同步,导致“学的不能用、用的没有学”,没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学生学起来也没有积极性。在考核方面缺乏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依然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评价不科学,考核随意性强,内容简单,流于形式,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学生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传统的考试题型和方式只适用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评价,而实践能力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传统考试题型和方式显然无法对实践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公正科学的评价。造成目前大多高校鲜有实践课程不及格现象,更不会因实践课不及格而影响学生毕业。三、高校实践育人的对策探析(一)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各高校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摆正实践教学位置,彻底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进一步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的授课学时,增加专业实习和课程实习学时,改变理论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要全面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和组织手段,推动实践教学改进。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要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取自企业亟待解决的真实课题,做到实践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与科学技术进步同步。要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引而不发,导而不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社会调查,敢于承担科研项目,在亲身实践中提高和练就过人本领3。要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和学校引进等方式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设立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二)加强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建设所有高校教师都负有实践育人的重要责任。各高校要制定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1。一是教师引进不能只盯着高校应届毕业生,更要面向企业和社会选人,坚持有实际工作经验原则,尽可能将那些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二是现有教师不能把自己禁锢在校内和书本上,要定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以便及时跟踪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从而保证思想认识与社会一致,与时代一致,实践知识不断更新,所授知识永具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是高校要支持帮助教师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搭建教师进入企业和社会的平台。教师在取得教学研究成果回馈企业的同时,也把企业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既得到了知识的更新,不断站在生产和研究的前沿,又将最先进的实践技术传授给学生,实现企业效益和实践教学的双赢。四是定期邀请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到校为教师举办实践知识讲座,及时将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技能要求等信息传递给实践指导教师,使教师清楚社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需求方向、需求类型和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习学生学有所用、学能被用,顺应社会需求。(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育人功能立足高校驻地红色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方法。依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的目标任务,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这三大规律基础上,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方法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依托学校思政类大学生歌咏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和思想政治风采大赛三大思政实践教学竞赛活动,以及新生开学第一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持续推动思政课走出校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教学,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针对开设中国现代史纲要和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本科生举办“唱响主旋律传扬正能量”红歌大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大学生爱党、爱国和爱校的高尚情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开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程的本科生举办“诵红色经典做时代新人”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四个自信”,承担起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针对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的学生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风采大赛,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路栉风沐雨,不忘初心,全意全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历程,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康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通过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从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文物、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和一幕幕真实悲怆的影像中,深切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在参观学习中厚植爱国情怀,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指导下,制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大创新教育平台建设,通过创新平台对本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充分发挥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普及区、创意思想的碰撞区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首发及蔓延区功能。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校外优秀企业家、各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杰出校友等担任兼职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等,对参加的各项竞赛、科研立项和社会调查成果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大学生进行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五)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方法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为“00”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和云计算带来的网络化生活方式,迫切需要高校根据实践主体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一代学生的特点是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外露更加明显,同时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和电子杂志等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增加了他们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年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侵蚀,需要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及时加以引导。要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交互互动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共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心中4。要努力探索“互联网+教育”,实现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全方位教学与实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