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张良》学案含答案.docx
鲁人版张良学案含答案张良【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2.分析人物形象课时安排:两课时文本导读张良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选自留侯世家。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留侯世家记叙了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以及稳定汉初政治局面的全过程,对于张良的智慧才干、历史功绩,以及思想性格、处世态度等,都作了全面的描绘,是史记中比较重要的篇章。课文节选部分写了张良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尤其在劝阻刘邦立六国之后时,张良说:“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他所反对者,首先是其故国韩,这说明张良的思想早已突破“复仇”的局限,而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了。张良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先是知难而上,奋发进取,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价值;而后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急流勇退,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都是非凡智慧的表现。第一课时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衷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J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踪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郑();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o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梯()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彼於杞。武王伐纣,封其接於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彼,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接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o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J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o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椀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J汉王臼:“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彳爰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J”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接於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J”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臼:“未能也J”其不可三也。发()短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EJ:“未能也J"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句式:),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J"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o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J"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IB,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o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彼,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51(),六国立者复槎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J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第二课时一、字音有郑()厚遗()藉前箸()()枭将0栈道()槎楚权0立锥()社稷0敛衽()商容之闾()箕子()偃革O干戈O咫尺O辍食()吐哺()二、通假字汉王赐良金百溢九江王糠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郑三、一词多义从以因为而四、古今异义乃以为侯古义:今义:认为。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王巴蜀从与俱东子房前而发兵北击齐间行归汉王陛下焉得而臣之(2)动词的活用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良具以献项伯()译文:使请汉中地省略句译文:项羽急围汉王荥阳省略句译文:覆以虎皮状语后置句译文:1 .郦食其向刘邦献计削弱楚国的势力,他的依据是什么?你怎样看待郦食其的策略?2 .在劝说汉王时,张良列举了哪几条理由?由此看出张良是什么样的人?3 .文章是如何刻画张良这一形象的?4 .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散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是如此冒进的人在刘邦统一天下后,却“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他称病闭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勇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对此,你如何来看?排比张良在劝说刘邦不能采纳郦食其的建议时,连续提出八条理由,整体上形成排比结构,气势一贯而下,说理充分有力。有些句子,如“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证有力,气势逼人,充分展现了张良“王者师”的气度与智慧Q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司马迁又通过张艮遇见比上老人的情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早年张良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翻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这也成为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良非常了解刘邦,在汉群臣争功的情况下精于“谋自身”,因此他不争功反而急流勇退。所以,在汉初“三杰”中,只有张良始终未伤毫毛。司马迁把张良刻画成了一个城府极深、明哲保身的典型。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莫不乡风慕义B.九江王踪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郑C.汉王赐良金百溢D.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固:稳固B.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捐:放弃C.陛下事去矣去:离开D.与郦食其谋税楚权税:削弱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弃坟墓,去故旧A.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B.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C.而发兵北击齐D.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二、课内阅读读五六段,完成58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莫不乡风慕义乡风慕义:仰慕陛下道义B.楚必敛衽而朝敛衽:敛起衣襟C.表商容之闾表:表达D.以示不复输积输积:运输、积聚粮草6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7 .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8 .汉王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张良却列举了种种不利因素,坚决表示反对。C.张良认为,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就会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汉王就失去了一起夺取天下的势力。D.汉王听了张良的分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郦食其破口大骂,并立刻销毁了印信,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D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译文:(2)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译文:(3)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译文: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J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J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J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臼:“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J留侯臼:“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注游耳J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臣光日: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注】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善之善:认为好10 秦将果畔畔:通“叛”,背叛C.秦兵竟败竟:最终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食:吃饭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要投降汉王。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12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张良(子房)虽然通晓事理,但却打算跟从神仙交游,这也未免太虚妄怪诞了。B.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告诉人们应如何对待功名富贵,这对今人依然有借鉴意义。C.作者充分肯定张良(子房)功成身退、淡泊功名荣利的做法,并认为张良是一个明哲保身的睿智之人。D.作者认为,为人臣者面对功名富贵要有正确的态度,否则就有可能招致“系狱”乃至杀身之祸Q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译文:(2)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译文:答案:W自读文本张良张良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选自留侯世家。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留侯世家记叙了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以及稳定汉初政治局面的全过程,对于张良的智慧才干、历史功绩,以及思想性格、处世态度等,都作了全面的描绘,是史记中比较重要的篇章。课文节选部分写了张良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尤其在劝阻刘邦立六国之后时,张良说:“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他所反对者,首先是其故国韩,这说明张良的思想早已突破“复仇”的局限,而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了。张良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先是知难而上,奋发进取,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价值;而后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急流勇退,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都是非凡智慧的表现。一、字音有郑(Xi)厚遗(w。i)藉前箸(jie)(zhu)枭将(Xi0)栈道(zhan)槎楚权(ndo)立锥(ZhUI)社稷(ji)敛衽(ren)商容之闾(Iti)箕子(ji)偃革(ydn)干戈(9Gn)咫尺(Zhi)辍食(ChU)吐哺(bti)二、通假字汉王赐良金百溢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九江王糠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郑邦,通“隙”,隔阂,矛盾三、一词多义从以因为而四、古今异义乃以为侯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且天下游土离其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戚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王巴蜀名词作动词,称王从与俱东名词作动词,往东去子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而发兵北击齐名词作状语,向北间行归汉王名词作状语,秘密地陛下焉得而臣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2)动词的活用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休息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良具以献项伯省略句译文:张良把(它们)全部献给项伯。使请汉中地省略句译文:让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羽急围汉王荥阳省略句译文:项羽把汉王突然围困(在)荥阳。覆以虎皮状语后置句译文:用虎皮盖着。1 .郦食其向刘邦献计削弱楚国的势力,他的依据是什么?你怎样看待郦食其的策略?名师指津第1问从文本第5段中寻找。第2问分析要辩证。我的理解依据:郦食其认为历史上“商汤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封商朝后人于宋国”的做法是仁义之举,而秦朝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是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之举。刘邦如果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刘邦的恩德,仰慕他的道义,心甘情愿做刘邦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刘邦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也会归顺刘邦。看法:郦食其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从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发。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没能结合当时刘邦所处的具体环境,而只是死板地套用了历史上的一些做法,所以可能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2 .在劝说汉王时,张良列举了哪几条理由?由此看出张良是什么样的人?名师指津分析理由要全面、准确,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我的理解张良列举了八条理由:(1)当前刘邦不能制项籍于死地。(2)现在刘邦不能得到项籍的脑袋。(3)如今刘邦不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门前向他致敬。(4)目前刘邦不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5)现在刘邦不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6)眼下刘邦不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7)而今刘邦不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8)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将无人和刘邦一起打天下。从中可以看出张良对刘邦忠心耿耿,对形势发展了如指掌,能谋善断,不愧为智多星。3 .文章是如何刻画张良这一形象的?名师指津从选择事例、语言描写、侧面烘托三个角度组织答案。我的理解(D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张良让刘邦烧毁栈道,以使项羽不生疑心。他又力主刘邦联合彭越、粽布等人,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这些措施保障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通过这些事件,文章表现了张良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2)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在劝说刘邦不要采纳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时,张良滔滔不绝,列举了八条理由,讲明利害,使刘邦后悔不迭、心悦诚服。这充分表现了张良缜密深入的思维和卓越的口才。(3)通过对比侧面烘托人物。文章写郦食其劝说刘邦复立六国,与张良的深谋远虑形成对比。文章还写了刘邦醒悟后的痛骂,更从侧面表现了张良的远见卓识,突出了张良的形象。4 .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散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是如此冒进的人在刘邦统一天下后,却“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他称病闭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勇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对此,你如何来看?名师指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分析张良的急流勇退。我的理解急流勇退更展现了张良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他更知道“功高盖主”的危害,所以处处小心,明哲保身。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毫毛未伤。把张良和淮阴侯列传中那位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相比,就可看出刘邦的两位大功臣有多么巨大的反差。而张良的这种由冒进转而急流勇退的行为,恰恰体现了他的睿智与成熟,他于人于己于事都是看得很透彻的。排比张良在劝说刘邦不能采纳郦食其的建议时,连续提出八条理由,整体上形成排比结构,气势一贯而下,说理充分有力。有些句子,如“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证有力,气势逼人,充分展现了张良“王者师”的气度与智慧。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行剌秦始皇。但司马迁又通过张良遇见比上老人的情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早年张良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蕊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这也成为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良非常了解刘邦,在汉群臣争功的情况下精于“谋自身”,因此他不争功反而急流勇退。所以,在汉初“三杰”中,只有张良始终未伤毫毛。司马迁把张良刻画成了一个城府极深、明哲保身的典型。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莫不乡风慕义B.九江王糠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郑C.汉王赐良金百溢D.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解析:选D。A项,“乡”通“向”,向往。B项,“郑”通“隙”,隔阂,矛盾。C项,“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固:稳固B.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捐:放弃C,陛下事去矣去:离开D.与郦食其谋梯楚权%削弱解析:选C。去:失去,完了。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连词,来;介词,把。B项,介词,趁机;副词,就。C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D项,介词,替。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弃坟墓,去故旧A.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8 .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C.而发兵北击齐D.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A项是名词作动词,向东去。C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是使动用法,使休息。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梯楚权。食其日:“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日:“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J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Q汉王方食,臼:“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椀楚权者J具以郦生语告,日:“于子房何如?"良日:“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日:“何哉?”张良对日:“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J日:“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日:“未能也J”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臼:“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日:“未能也J”其不可三也。发短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日:“未能也J”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日:“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日:“未能也J”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日:“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土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IH,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Q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土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椀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J汉王辍食吐哺,骂日:“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莫不乡风慕义乡风慕义:仰慕陛下道义B.楚必敛衽而朝敛衽:敛起衣襟C.表商容之闾表:表达D.以示不复输积输积:运输、积聚粮草解析:选C。表:表彰。6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A。A项,诚:副词,果真,如果确实。B项,副词,就;趁机。C项,助词,放在时间词后表停顿,无义;与前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原因”。D项,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连词,表并列,并且。7 .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8 .汉王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张良却列举了种种不利因素,坚决表示反对。C.张良认为,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就会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汉王就失去了一起夺取天下的势力。D.汉王听了张良的分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郦食其破口大骂,并立刻销毁了印信,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解析:选D。“并立刻销毁了印信,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中“立刻”“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不合文意。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译文:(2)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译文:(3)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译文:答案:(1)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2)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门前向他致敬吗?(3)(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J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日:“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臼:“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J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J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日:“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J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J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J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注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日:“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臣光日: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注】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善之善:认为好11 秦将果畔畔:通“叛”,背叛C.秦兵竟败竟:最终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食:吃饭解析:选D。食:给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A项,为什么;怎么。B项,于是、就;是。C项,语气词,相当于“呢''或"吗”。D项,他的;自己。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艮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二解析:选D。“以致吕后也感慨“错,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另外,吕后对张良的行为持感激的态度。12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张良(子房)虽然通晓事理,但却打算跟从神仙交游,这也未免太虚妄怪诞了。B.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告诉人们应如何对待功名富贵,这对今人依然有借鉴意义。C.作者充分肯定张良(子房)功成身退、淡泊功名荣利的做法,并认为张良是一个明哲保身的睿智之人。D.作者认为,为人臣者面对功名富贵要有正确的态度,否则就有可能招致“系狱”乃至杀身之祸Q解析:选A。张良知道神仙之事是虚妄荒诞的。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D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译文:(2)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译文:答案:(1)(如果士兵)不听从,就一定会很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攻击他们。(2)人活着就有死的时候,就好比晚上过后一定是早晨一样;自古及今,本来就没有人能超脱这个常规而独自生存下来。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等到陈涉等人起义的时候,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归属沛公。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说服沛公,沛公认为他说得很好,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后来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宛城,向西攻入武关。沛公打算用两万人马攻打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生意人容易用利益来使之动摇。希望沛公暂时坚壁留守,派一部分人先出发,准备五万人的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然后派郦食其带领贵重的财宝去引诱秦将J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军将领的话。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不听从,就一定会很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攻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沛公)一直(追击败兵)到了蓝田,再次交锋,秦军最终大败。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封为汉王,在巴、蜀地区称王。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一边走一边烧毁了栈道。后来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分封功臣,封张良为留侯。汉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雒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互相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呢J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反叛呢?”留侯说:“陛下出身于平民,用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怨恨有仇的人。现在军吏们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J高祖忧愁地说:“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又不忍心J留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情绪稳定J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被封为侯,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J留侯于是说:“我家世代相韩,到韩国灭亡以后,不惜万金资产,为韩向强秦报仇,震动了天下。现在凭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分封万户,位列侯爵,这是一个百姓所能达到的富贵的极点,对我张良来说很满足了。我希望丢开人世间的事情,打算跟从赤松子交游J于是学起了辟谷、导引、轻身养生之术。适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么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呢!”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为文成侯Q臣司马光说:人活着就有死的时候,就好比晚上过后一定是早晨一样;自古及今,本来就没有人能超脱这个常规而独自生存下来。凭着子房的通达事理,完全知道神仙之事是虚妄荒诞的;然而(从)他打算跟从赤松子交游(这件事),可以知道他的才智了。面对功名富贵,是为人臣者最难处理的。像高帝所称赞的,只不过三杰罢了。但淮阴侯韩信被杀,萧何被关进监狱,难道不是因为功名富贵到极点但还不知道满足吗!所以子房以神仙为借口,丢弃人间的事,把功名看成身外之物,对荣华利禄不屑一顾,人们常说明哲保身的人,子房是一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