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课件.ppt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三步走”战略,第二步:1991 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1981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主要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探究活动1:(1)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一、总体小康,1、成就,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表现),20012010年我国GDP的情况(万亿人民币),注:1978年我国GDP为3645亿元,什么是GDP?,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或者总量指标,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国界为标准,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微观上看,一、总体小康,1、成就,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表现),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社会是否还存在不足?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片概括出总体小康的不足。,2010年世界GDP排名,2010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注:世界平均水平31799,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一、总体小康,2、不足,低水平,这是他们的课堂,被黑色巨龙笼罩的村庄,教育、社会保险、资源环境生态的资料和图片反映了总体小康的什么特点?,不全面,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的小康基本处于生存型消费,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1、图片反映了什么?,城乡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2、收入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3、这说明了我国总体小康的什么特点?,发展很不平衡,“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一、总体小康,2、不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依然处于低水平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费结构有待完善,社保不健全,资源环境问题有待改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有很大差异,且这些差距有扩大趋势,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全面小康,高水平 全面的 平衡的,特点,特点,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 人民生活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 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 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 对外更加开放、更具有亲和力的国家,十七大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二、全面小康,1、全面小康的目标,2、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GDP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自主创新,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优越性?),(新农村,城镇化人口),二、全面小康,2、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业更充分,社保体系更健全,收入分配格局更合理,建设生态文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成就,微观,不足,美好远景,宏观,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经济建设新要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特点),2010年我国各地人均收入比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之间,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成绩,宏观,微观,2.不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课堂小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经济方面的新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