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ppt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第二框,阅读课文P3134页,思考:,1、什么叫运动?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什么叫静止?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5、什么是规律?6、规律的特点;7、如何看待规律?,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二)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物理、化学、生命、社会生产方式等),问题:哲学上的运动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概念是一回事吗?,答:不是,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四)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注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机械运动主体:,宏观物体,物理运动主体:,分子、基本粒子,化学运动主体:,原子、离子,生物运动主体:,生命有机体,社会运动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思维运动主体:,人脑及其客观 物质对象,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问: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犯什么错误?,“幡在动!”,“风在动!”,一日,风吹幡动。,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思考:这两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刻舟求剑),3、反对两种倾向:,(慧能大师“心动”),1、离开物质谈运动,2、离开运动谈物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观点归纳:,3、反对两种倾向:,(1)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2)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什么是哲学上所说的静止?,我没有动,我没有变,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性质基本不变,真是这样吗?,相对教室没有变化,但是在随地球运动,变化,人体一刻也没有停止新陈代谢的运动,渐渐在变老,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刘德华的运动、静止图,刘德华几十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过程。,几十年内,他是刘德华、不是李四、郭五,绝对运动,相对静止,1、静止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性质的相对稳定,(2)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在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上)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刘的一生,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如:你相对于教室,故宫相对于地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1)内涵不同(2)性质不同,定义+情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暂时的,3、运动与静止的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辨一辨: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为什么?,静止,课堂小结,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主 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空间位置不变,性质基本不变,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坚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物质,运动,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确定不变的、必然的联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注意:,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议一议,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的认识规律与哲学上讲的规律是一回事吗?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性的概括、抽象和总结;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1)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客观性原因根源于物质客观实在性。,2、规律的特点,(2)规律是普遍的普遍性,结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态),社会形态的更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40,结论: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整 个 世 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普遍性,3、如何对待规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方法论),(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与规律的关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原理内容】(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是普遍的。(4)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课堂小结,运动,物质,静止,承担者,固有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课堂练习,3.“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问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B、C、D、,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4.(高考)“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5.(高考)23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同,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A,6.(高考)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B C D,B,7.(上海高考)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B,8.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富成果”的畅销书,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答:该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只是敢想,不具备其它条件,也不会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意愿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回答:(1)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但是,哲学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反映时代要求的哲学,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错误的哲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另外,哲学只有被人们掌握和应用于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的现实力量。(3)科学的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他科学知识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4)认为哲学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