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说课).ppt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课件,长沙市雷锋学校,人教版高中历史课程必修一第三单元第7课,本设计的基本结构(四部曲),一、本课教材基本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本课包含的教育教学目标(1)、基础性目标与多层次目标(2)、本课的重难点处理二、本课教学基本策略 1、说教法 2、说学法 三、本课教学具体设计(六部曲)四、本课设计特点及反思,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第三单元第7课内容。此前,学生在初中学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背景、经过及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有了基本的了解。进入高中后,在政治文明史的学习中已经有了第一、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奠基。本单元涉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主要通过一个核心(资产阶级代议制)、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节内容、四个国家(英美法德)近代民主政治建设揭示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历程。而本课在政治文明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也是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内容,是本单元两种政体之一、三节内容之首。要求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和议会权力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三个方面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历史进步性。,2、本课包含的教育教学目标,(1)、指导性目标(政策性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简单应用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综合应用英国的责任制内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作用。),(2)、基础性目标(“三维”目标、科学性目标):针对历史学科功能、课程标准和具体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拟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的识记任务主要是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内阁的构成及作用等基本史实。本课的理解运用目标是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英国议会的特点。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与情境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采用情境再现,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学习,认识君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引导学生既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并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2、本课包含的教育教学目标,(3)、本课的重难点处理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难点:英国政治制度特点,二、本课教学基本策略,1、说教法(1)、整合各种教学法,突出“探究”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实际,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理论性强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切实实现“三维”目标,着重采用“探究法”。主要是在在教学过程要渗透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投入思维,参与课堂。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挖掘全体、各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借助讲授法、创设情境法、双边活动法(问答、讨论、练习)、材料导读法、图示法,再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课堂精选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启发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总之要调动与整合多种教学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堂结构:深入把握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按课堂教学需要合理处理教材,在考虑课堂容量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加强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取舍与调整,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既注意知识的深度符合学情,又要注意知识的广度详略要得当,符合课标要求。还要注意运用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符合新高考的需要。在具体的课堂结构中,作为新授课,要讲求课型的完整性,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本课计划用两个课时以完成教学任务,整体设计为新课导入,新课讲练(背景、过程、评价),课堂拓展探究与延伸三个部分。,2、说学法(1)、合作探究法:现在的高中生是走向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网络时代和晚辈文化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思想活跃,智力水平高、情绪体验强烈,个性鲜明,善于表现,勤于参与,善于独立思考,而且创新能力突出。进入身心都接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已经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思维逐步进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层次。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想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和主观性有所改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初中生丰富多了。但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注定成为了孤独的一代。他们有孤独感,渴求知识、友谊,但又不善合作。所以我们一定要渗透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既让他们展现个性,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2)、能力生成法:现在的高中生由于有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对课外知识的追求,他们对历史学科一般都有兴趣,而且也有一些感性认知。但从其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来看,又缺乏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加上原有历史知识的储备不足,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培养,要构建多元的、开放的学习情境,积极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要从复习入手,由浅入深,采用阶梯式学习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的生成。,三、本课教学具体设计,导入新课(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二)、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过程(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四)、课堂拓展、小结与延伸,(导入新课),引入大国崛起解说辞,由学生齐读以激趣并活跃气氛: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引入问题,展开探究: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要引导学生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推导所问的答案,并归纳材料所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的内含与启示:制度创新。从而导入新课),(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一般性规律中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个别地方做适当的联系与提示: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英国启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霍布斯和洛克)4、历史渊源:议会的起源与发展(13-17世纪早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 5、政治形势: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知识链接,(一)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材料,理解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对英国革命起了什么作用?(打击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对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主权最终来自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但国王们所掌握的权力并非神授。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认为: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执行权与对外权。三种权力中,立法权最高,其它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为防止同批人既是法律的制订者又是执行者,从而产生腐败,立法权和执行权必须分开。(二)通过回顾,引导学生了解英国上、下院的构成及地位。认识英国议会具有起源早的特点(14世纪中期议会形成上下两院。上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主要由地方各县及各市镇的骑士、市民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三)利用图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复习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历程,并认识其它进程的曲折性与复杂性,但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使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从而认清“光荣革命”在本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妥协的方式为英国实行议会政治限制王权推行君主立宪制扫除了障碍。,(二)、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过程,从历史的联系及完整性出发,从萌芽、确立、发展、完善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进行整体归纳,让学生对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基本的时间概念:背景:13世纪中期(思想);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事实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形成);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确立);19世纪中期以来系列议会改革和政党政治的定型(完善)。,知识链接二,(一)、通过提供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学会逐条阅读材料,从中分析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保障了议会哪些权利?并归纳权利法案的目的与结果,补充一个选择题进行课堂检测和加强审题训练(二)、此时,对已经多次出现的君主立宪制进行概念探究。并通过习题引出含义,归纳出君主立宪制的定义为:(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三)、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要通过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及内在结构与关系。(四)、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完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英国的议会改革与政党政治。,(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1、从突出重点,透析难点的课堂教学目标出发,利用图示进行形象的概念分解,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内含,并从中归纳并认识它的基本特点。(1)、连续性:继承与发展成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位一体;(2)、“国王的议会”变为“议会的国王”,议会权力至上;(3)、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4)、君主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虚君);(5)、创新性: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日益权重(权力中心下移);(6)、渐进性: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2、引导学生归纳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作用。,(1)、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保证了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2)、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于阶级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道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保障);(3)、议会斗争与政党政治有利于社会稳定,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民主);(4)、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制度的确立,为之树立了一种模式君主立宪制度。,(四)、课堂拓展 1、在基本任务完成之后,教师有必要设计适量的课堂拓展,既加深学生印象,又开拓学生思维。2、提出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中央政治体制的比较探究(五)、本课小结 1、横向: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2、纵向: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人民。3、结果: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六)、课堂延伸(课后开放性作业)1、利用网络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当今英国政治格局 2、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探究当今世界其它君主立宪制国家。,本课反思,本课针对理论性强的特点,采用了相当数量的情境创设与体验探究着力解决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透析;本课因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大,基本打乱教材顺序,按一般的思维逻辑顺序处理,便于学生形成整体思维。本课结构简单,但线索多,容量大,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着墨多,下力大。基本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进步与提高。,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