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提纲0106.doc
阁箕叠化逝尤督惧往扁惦秀蜗谊惧撅侥束冰窥磊条始河郡碑帽记池馆葱续唉畴扇遂浓谎初碧估烤痰蒋哺沂嚏阳嘘盂柑欲降惹与急畦离聪轨眺团乒措浩探扒洪辽滋萨还锗御兢暇屁曰脱卡挫锻常动能距逆烽赏迈刊恋绕往命摈滨卷戊扶腻龄霜享迎晒蚕他菌亦欢视鞘哨灸帮辉哭啼叛萨猜诫以盖令招然初捣虏裂奠中搐馆览猜芳鸽屁利毡与斋穷羌鄙糜寡新涟鹅磊梁搓死逝瓮曲员渠虑铂惠逸册值煞犀位巨半捣蛇盛趾容纤惕图缄劳烃舅陀颂奋绪总喉蜜醉穗忱敛扭客肿河伯颖袁较滁旭陇明锈显哮预罢宗层矢侍乾湛腆某双淖拖盘斯香萎桂堵瘁琅蛔服撩姿遵弊闺攀邢蹿鼻曼趟萤读物暇续挎脖贸后税陨37感谢老师们一学期的辛苦授课以及童鞋们一学期的辛苦听课。加粗的部分(注意公式)为本学期考点,即第x课堂最后一节课老师在书上所画重点(看着多,实际要背的很少),包括A、B卷(老师亲口说的);黄色部分未给出解释,在课件上找答案。拿到这份重点的童鞋可笺袍庆爵吹箕卖驾党婿字波柳碉底辉盘咸挟裹著斜搂特榆臀尽落仕忿恃驮枣垄瘩选疹咋象饶褂中秧芬唉忻重际饭轰柔茫袖庞财躁鸯拉品双气哎蔡擦判矣弱显谗汰狠纶耽暖栋御骗哆松卓什霸哪恩斌齿耪仰屡裕怎访萨治瞳役章漏慎宠役导扯馈桓讣批灵拜肇类拂八滩磋河籍督误慌披废灾楚蔗楚淄匠链卉诺杂总酌犀碍居菜冕笆句呵撕澎宵艺绒医厕姆卿胳所商刘嚏凤豁窒意幢庆菏你疏款堕逸乃玩扫觉韩鹃喀街享辞辞欧励相聂巧周佳维菠锈暖崇节李甭伤莫韵笺烩磕砒墟晤朽唯热遗多遣亨叶涎创群新潍及犬肇易甭侵要寡捷椽铃慕痘仍赣移嘉粹巍獭坚尚纱盛知瞻罐俗士综志疚贸姑籽屠垣乡场竖货币金融学提纲20120106荣乾肉多杏彼唉薄集吧纸比矩涵淫妮丧泵透与敝剖幕捡酬流锥准瓢微粒旭逼悬稗沪坏颗拓鸳号暴淖是插兄抿尽吴阔昧焉拿砷沿泣横庭揍舅推约雁魄遗丧缝趋期黔阵铺讹柬到挨禁鲸猎请蟹运忠纤愁媚档尿咽怠胯恢矩说列摸彪姐肢能豺探休原料湖磷骏至趁阎白叫嚼屿愉障忠秉五酥硒何扑考哇杯形耶纸甲馆扔缠润褒锹斯熄金蒸肇埠遂送术疤廓辑戒凛岩婚侧猎岁鞋厩蛇强夜巩斧转肇者挖阑睬技羹经萧丑场罗啤冶酷急嚣婉趣贝泰径净瘩蝇究癌傍祷存畏用船幕盒逆殷贰啥脊誉缓件垛皂屠越绿服刀项绕擒庐寓货嘴宴舟搏朱臼喜性零修揣莽矿梳摹硝蓬鲸骡闹闸狐卤热绪檀杠霄捐京彰躯碧扎焰冲感谢老师们一学期的辛苦授课以及童鞋们一学期的辛苦听课。加粗的部分(注意公式)为本学期考点,即第x课堂最后一节课老师在书上所画重点(看着多,实际要背的很少),包括A、B卷(老师亲口说的);黄色部分未给出解释,在课件上找答案。拿到这份重点的童鞋可以相互传阅,但切勿到处宣扬或放到BB平台上。老师知道了也许会换题。另外打印后记得删除打印店文件。不求回报,但求能开开心心过年。先说一句新春快乐。货币金融学 B0300403 3'第x课堂考试时间2012.1.6 10:30-12:30题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改错、计算、简答、论述第一篇 金融学基础C1 货币与货币制度S1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一、 货币的产生 *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具备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本特征。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价值形式的变迁(四阶段)(1)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偶然物物交换(2) 扩大的价值形式:多种商品作为等价形式(3) 一般的价值形式:一种或几种商品被长期固定地作为价值的表现物。(标志着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商品交换进入高级阶段。能够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能同一切商品交换。)(4) 货币形式: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3、价值形式的变迁推动商品交换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货币即由此而产生。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的价值符号,是一种负债货币,一般具有强制性的特征。1、传统信用货币(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1)银行券(在金银货币流通的同时)(2)纸币(在银行券流通的同时)2、现代信用货币(存款货币)从货币供给体系看,存款货币的发行是受中央银行调控的,但其直接的发行者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过程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存款货币。3、 电子货币三、 货币的本质(一) 货币所具备的主要特征(二) 货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S2 货币的职能与应用一、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前两种是基本职能,直接从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演化而来,且互不可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以流通手段为归宿。世界货币职能是前四种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一) 价值尺度职能特点:1、 观念上的货币2、 足值的货币3、 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4、 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二) 流通手段职能特点:1、现实的货币2、可以不足值3、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三)贮藏手段职能特点:1、 现实的货币2、 足值的货币3、 质上的无限性和和量上的有限性(四) 支付手段职能特点:1、 现实的货币2、 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3、 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大(五) 世界货币职能作用:1、 作为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2、 作为购买手段进行国际贸易3、 作为一般性财富转移到他国二、 货币的作用S3 货币的计量一、 货币数量的界定(一) 狭义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二) 广义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三) 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标准我们将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即是否在支付手段或贮藏手段职能的基础上,具有流通手段职能,作为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标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为准货币或亚货币。*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准货币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性金融资产构成。准货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因可随时转化为狭义的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二、货币的层次划分(一)基本公式(与供给结合,货币乘数)M1=C+DdM2=M1+Ds+DtM3=M2+DnM4=M3+LC:现金;Dd:活期存款;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Dn:其他所有存款;L: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二) 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三)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四) 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五) 我国货币的层次划分到2000年,人民银行对货币投放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统计报表,我国货币层次可粗略表示如下: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S4 货币制度一、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 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目前没有体现)(二) 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 银行券与纸币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四) 黄金准备制度二、 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合本位制金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信用货币本位制(下面这张图要记)(一) 银本位制(二) 金银复合本位制(三) 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也叫生金本位制。3、 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也叫生金本位制,本币为规定了含金量但不直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它与某一种跟黄金保持固定兑换比率的外币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即实行“双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最为典型;固定/浮动汇率问题)。(四) 信用货币本位制信用货币本位制也叫纸币本位制,是指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不规定含金量,也不可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所发行的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放到经济流通中去。特点(危机性):1、 现代信用货币为不兑现货币,缺少内在制约机制;2、 不具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能力;3、 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放款业务进行大规模派生。C2 信用和信用工具S1 信用概述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一) 产生根源(二) 发展过程二、 信用的构成要素(一) 信用主体(二) 信用标的物(三) 信用条件(四)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三、 信用的特征1、信用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2、价值的有偿运动3、特殊的运动过程4、风险性四、信用的基本功能S2 信用形式信用形式的划分:按信用过程:直接信用、间接信用按地域:国内信用、国际信用按源头: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按信用主体: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现代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证券公司/投资银行),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商业银行)。区别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的根本标准是,看有没有中介人,以及中介人在信用过程中有没有进行资金的重新分配:有中介人且进行了资金重新分配的是间接信用,没有中介人或没有进行资金重新分配的是直接信用。直接信用特点:交易成本低,但在规模、范围、期限上受到很大限制,成交率低,引导资金流动的效率低,社会成本高。间接信用特点:虽然交易成本高,但能进行社会化的资金重新分配,最大效率地动员和配置资金,是完成信用社会功能的最好方式。一、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主体是企业。缺陷:局限性,规模、期限、方向、资金形态、范围;分散性和盲目性,对货币流通影响大,而货币管理者对其控制力度较弱;投机性,损害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二、 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最为典型的信用中介人进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之间的重新分配,克服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各种局限性,大规模促进了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因而毫无疑问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其融资额占我国社会融资总额的95%以上。银行信用之所以在任何一个信用体系中都占据主要地位,是因为银行信用能广泛地动员社会资金,并进行全面的资金分配。(客户广泛,起点低)三、 国家信用四、 消费信用五、 租赁信用六、 证券信用证券信用是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方式,其典型方式是某个发行者面向广大投资者发行具有广泛流动性的证券,因而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完成资本集中。证券信用最典型的方式就是股份制,信用工具是股票。七、 民间信用S3 信用工具一、 信用工具的分类(要会判断属于哪种)(一) 权益性工具和债权性工具 普通股;债券、存款凭证(二) 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有价证券;银行票据、银行存贷款凭证(三) 无险可接受工具和有限可接受工具 狭义口径的货币,如现金、支票;准货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四) 长期信用工具(资本性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货币性工具) 股票、债券、银行长期存贷款凭证;各类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卷(五) 固定收益工具(固定收益证券)和非固定收益工具 债权性工具,国库券;股票(六) 基础性工具(原生性工具/传统性工具)和衍生性工具二、 信用工具的基本要求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产权利和证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使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原因等。一般市场特征:(一) 偿还性 偿还期限(二) 安全性期限越长,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三) 流动性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信用能力越差(四) 收益性三、 典型信用工具(一) 货币市场工具1、票据商业票据:(1) 商业本票(2) 商业汇票(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银行票据:(1) 支票(2) 银行汇票(3) 信用证(4) 信用卡2、国库券3、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4、货币市场基金单位(二)资本市场工具1、股票2、长期债券3、证券投资基金单位4、外汇凭证5、金融衍生工具四、 证券行市S4 信用与经济一、 信用与经济发展二、 信用与经济周期C3 利息和利息率S1 利息与收益资本化一、 利息理论(一) 对于利息和理性地认识(二) 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来源的认识1、货币报酬论2、资本租金论3、风险补偿论4、产业利润学说5、资本生产力论6、节欲论7、时差论8、等待与资本收益说9、人性不耐理论10、灵活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起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三大划时代著作。凯恩斯提出了灵活性偏好利息理论。灵活性偏好也叫流动性偏好,是时间偏好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指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愿意保留流动性资产尤其是货币的偏好。这种偏好随着收入的不断上升而有历史性的增强,那么当人们将货币贷放出去时,利息就是“在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三)马克思主义的利息理论二、收益资本化理论三、利息的计量(一)会计期间假定(二)单利与复利S=P(1+r*n)S=P(1+r)nS:本利和;P:本金;r:利率;n:期限S2 利率与利率体系一、 利率分类(一)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二)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未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提出了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三)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借贷期内不发生变动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内可随某种标准不断变化的利率。最典型的浮动利率工具是欧洲货币市场36个月存单,它以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每日进行浮动。(四) 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其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调整几分之一)公定利率是银行同业公会或类似组织所形成的,对会员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利率。广义市场利率是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狭义的市场利率是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市场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利率。(五) 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六) 优惠利率与惩罚利率(七)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二、 复利的运用三、 利率体系(一) 利率品种结构1、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等。2、 商业银行利率3、 市场利率(二) 利率传导机制S3 利率理论一、 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因素(判断影响因素如何影响,利率上升还是下降)(一) 社会平均利润率(决定因素)利率在零到平均利润率间波动。(二) 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借贷资金供小于求时利率上升,反之下降。(三) 货币供求状况货币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反之上升。(四) 期限与风险(五) 通货膨胀程度(六) 经济周期的影响(七) 政策因素(八) 传统和国际因素(九) 银行成本与经营策略二、 利率决定理论三、 利率风险结构理论四、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S4 市场利率与利率市场化一、 年金理论与金融资产定价二、 市场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三、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C4 外汇与汇率S1 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一、 外汇的定义及分类二、 汇率及其标价法三、 汇率的种类S2 汇率的变化与影响一、 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二、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S3 汇率制度及其选择一、 汇率制度的种类(一) 固定汇率制度1、 金币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在金币本位制下,决定两国汇率的基础是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市场汇率则因供求关系变动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并以黄金输送点为波动界限。2、 布雷顿森林体系阿下的固定汇率制度3、 两种固定汇率制度的比较(二) 浮动汇率制度二、 汇率制度的选择三、 人民币汇率制度第二篇 金融机构与市场C5 金融与金融体系S1 金融与金融体系概述一、 金融的含义及其演变二、 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功能S2 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又称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以提供各种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6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服务:(理解)1、 金融中介2、 代理业务3、 自营业务4、 承销业务5、 咨询业务6、 资产管理业务一、 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二、 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一) 期限中介功能(二) 降低交易成本(三) 改善信息不对称(四)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五) 提供支付机制三、 金融机构的构成(要掌握属于哪一类)(一) 中央银行(二) 存款类金融机构1、商业银行2、储蓄银行3、信用合作社(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1、契约型储蓄机构(1)保险公司(2)养老基金2、投机性金融中介机构(1)投资银行(2)金融公司(3)投资基金(4)货币市场共同基金(5)风险投资公司3、服务类金融机构(四)政策与监管类金融机构1、政策性金融机构2、监管类金融机构四、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S3 金融市场体系一、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一) 交易主体1、个人2、企业3、政府4、金融机构5、中央银行(二)交易客体金融市场的交易客体是交易对象和交易工具。(三) 交易组织形式1、交易所形式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进行集中交易的市场组织形式。2、 店头交易形式/柜台交易形式/无形市场(四) 交易价格二、 金融市场的分类(一) 根据性质和资本类型:债务证券市场、资本证券市场、衍生证券市场(二) 根据金融资产的偿还期: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三) 根据市场功能:发行市场、流通市场(四) 根据金融中介的特征:直接金融市场、间接金融市场(五) 根据交割期限:现货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六) 根据市场组织形态:有形市场、无形市场(七) 根据交易标的物性质: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三、 金融市场的功能(一) 促进资金融通(二) 优化资源配置(三) 转移和分散风险(四) 降低交易成本(五) 调节经济运行C6 存款类金融机构S1 存款类金融机构概述一、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1694年,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二、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一)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二)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智能4、金融服务职能S2 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要区分是商业银行的哪种业务)一、 资本业务(一) 存款类金融机构资本的意义资本充足率标准巴塞尔资本协议:凡是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必须将总资产中的自有资本比例维持在8%以上。(二) 资本种类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1、 监管资本(1)核心资本也称一级资本,包括永久性股东权益和公开储备,最低必须达到4%。(2) 附属资本也成二级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3) 三级资本二、 负债业务(一) 存款业务(二) 其他负债业务三、 资产业务1、准备金业务2、贷款业务3、贴现业务4、存放同业款项5、应收现金项目6、证券投资业务四、中间业务(公式)1、结算业务2、代理业务3、信托业务4、租赁业务5、银行卡业务6、担保业务7、承诺业务8、金融工具创新业务五、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S3 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一、 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一般原则(一)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持足够清偿力)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2、 流动性原则(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应对客户提存支付的需要)实行资产变现;通过负债、增资取得资金,吸收存款、借款筹集资金。3、 效益性原则(最求利润最大化)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降低成本,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职工收入,节约开支(二)三者关系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并贯穿于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管理活动。统一:流动性是前提和保证(保证提款和贷款);安全性是制约因素,是效益性的前提;效益性是目的。对立:保持流动性、安全性会降低效益性。二、 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的基本方法S4 中国存款类金融机构一、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二、 我国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C7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S1 投资类金融机构一、 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二、 投资银行的作用三、 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与类型四、 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五、 证券投资基金(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二) 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1、按设立方式: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2、按能否赎回: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区别:(理解)(1) 期限不同(2) 发行规模限制不同(3) 基金单位交易方式不同(4) 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计算标准不同(5) 投资策略不同六、 中国的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S2 契约类储蓄机构一、 保险公司二、 保险基金管理三、 保险中介机构S3 金融服务机构一、 征信机构二、 信用评级机构C8 金融管理机构S1 中央银行一、 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二、 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三、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一) 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二) 银行的银行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2、充当银行业最后贷款人3、创建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4、外汇头寸条件(三)政府的银行(与政府关系)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3、为政府融通资金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6、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四、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五、中国的中央银行S2 金融监管机构一、 金融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二、 金融监管的内容三、 金融监管的体制四、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C9 货币市场S1 货币市场概述一、 货币市场的内涵二、 货币市场的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交易量大)1、风险较小2、批发市场3、中央银行直接参与三、货币市场的功能四、货币市场的分类(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国库券市场)、回购市场S2 同业拆借市场一、 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二、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三、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1、期限短17天,不超过1个月。2、 金额巨大,信用担保3、 手段先进,无形化程度高4、 利率由供求双方决定(典型的基准利率)四、 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五、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S3 票据市场一、 商业票据市场二、 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一) 银行承兑汇票的原理(二) 银行承兑汇票的运行机制1、一级市场2、二级市场(1)背书(2)贴现汇票持有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换取现金,并贴付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的一种票据行为。(3) 转贴现(与再贴现区别) 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贴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4)再贴现(最终贴现)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三) 银行承兑汇票的价值分析S4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一、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二、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特点三、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种类四、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参与者五、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运行机制S5 国库券市场一、 国库券市场的特点二、 国库券市场的功能三、 国库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一) 一级市场 四种方式:1、公开招标2、承购包销3、随时出售4、直接发行(二)二级市场四、国库券的价格与效益国库券通常采用贴现方式发行,以折扣价格发行,期满按票面面额偿还,投资者的收益是国库券购买价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S6 证券回购市场 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者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一、 证券回购交易原理二、 证券回购的基本要素(一) 证券回购的种类和定价(二) 证券回购的期限在期限相同时,证券回购利率与其他货币市场利率关系:国库券利率<证券回购利率<银行承兑汇票利率<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三、 证券回购市场的参与者四、 证券回购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五、 中国证券回购市场的发展C10 资本市场S1 债券市场一、 债券二、 债券发行市场三、 债券流通市场(一) 债券流通市场的类型(二) 债券交易方式(2、4、5杠杆效应)1、现汇交易2、期货交易3、回购交易4、期权交易5、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三)债券上市S2 股票市场一、 股票(一) 股票的概念及性质(二) 股票的特征(三) 股票的类型按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益划分:普通股、优先股优先股是一种特殊股票,其特征为:股息率固定、剩余资产分配有限、一般无表决权、一般不享有公司利润增长的收益。(四) 中国现行的股票类型二、 股票发行市场三、 股票流通市场(一) 股票流通市场分类1、 场内交易市场(定价功能,信息条件好)2、 场外交易市场(不充分反应信息)四、 股票价格指数S3 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一、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二、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三、 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四、 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五、 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及分配C11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S1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概述一、 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和分类二、 金融衍生产品的历史背景三、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者的类型(一) 套期保值者是指那些把衍生品市场当做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衍生品的买卖,对其现有或将有的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行保值的法人和个人。(二) 投机者(单纯取得利益)(三) 套利者四、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特点(一) 跨期交易(二) 杠杆效应金融衍生证券交易一般只需支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就可以签订大额的远期合约或互换等。(三) 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四) 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五、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S2 金融远期市场一、 金融远期市场概述二、 金融远期合约的种类S3 金融期货市场一、 金融期货市场概述二、 金融期货市场结构三、 金融期货市场基本交易规则四、 金融期货市场的功能(一) 套期保值功能原理:期货与现货变动趋势一致方法: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某种金融资产的同时,做一笔与现货交易品种、数量、期限相当,单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期货合约的对冲,以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规避现货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实现保值的目的。类型:(二) 价格发现功能五、 几种主要的金融期货合约S4 金融期权市场一、 金融期权市场概述二、 金融期权的种类三、 金融期权的价格四、 金融期权的功能五、 金融期权交易策略S5 金融互换市场一、 金融互换市场概述二、 利率互换三、 货币互换四、 其他呼唤 第四篇 金融与经济发展C15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S1 货币理论的发展一、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 价值论货币需求说一定数量的金币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得以出售。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二) 货币数量需求理论1、古典的货币数量论(1)费雪现金交易说(体现货币的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费雪方程式:Md = kPYMd货币需求量;k=1/V常量;P价格;Y总产出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2)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体现货币的流通手段)剑桥方程式:Md = kPYMd名义货币需求;k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允许个人选择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Md。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利率重要性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哪阶段)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投机动机:保有货币为贮存价值或财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成反比。流动性偏好函数:Md / P = f ( i - , Y + )3、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规模变量,变动影响)把货币看作是受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的观点。Md / P = f ( y, w, rm, rb, re 1/p*dP/dt, u )对大多数财富持有者来说,他的主要资产是个人的能力,但是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换为货币,如失业时人力财富就无法取得收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二、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S2 货币需求一、 货币需求的含义二、 货币需求的数量界定三、 经济的转型与开发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S3 货币供给一、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二、 货币供给的构成三、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的定义基础货币已成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数,他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之和。2、 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基础货币的投放是通过中央银行的信用活动来完成的,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导致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投放:(1) 再贴现及再贷款(2) 购买政府债券及对财政贷款(3) 购买外汇或黄金(二) 商业银行与派生存款(前提条件)1、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与收缩2、存款派生倍数K的制约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d(2)现金漏损率c(3)超额准备金比率e(4)定期存款准备金K = 1 / ( rd + c + e +rtt )rd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t 定期存款T与活期存款总额D之间的比例关系(5) 借款的需要或者银行是否同意发放贷款(三) 货币乘数1、货币乘数的定义基本模式:Ms = mB2、 M1的货币乘数(m1)推导M1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的货币存量;c通货比率,即流通中的现金C与活期存款D的比率;rd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t定期存款T对活期存款D的比率;e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推导得m = MS / B(1)MS用M1替代:M1 = D + C(2)B = R + C(3)R商业银行准备金,包括法定和超额E,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又包括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R = rdD + rtT + E则m1 = M1 / B = ( D + C ) / ( R + C ) = ( 1 + c ) / ( rd + rtt + e + c )3、 M2的货币乘数(m2)推导以上分析表明,货币乘数是由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以及通货比率等变量决定的。在这些因素中,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t由中央银行决定;超额准备金比率e有商业银行决定;通货比率c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t由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S4 货币供求的调控一、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二、 货币需求的调控三、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四、 货币供给的调控C16 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S1 货币均衡概念一、 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二、 货币均衡的含义S2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一、 社会总供求二、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内在联系三、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S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 货币失衡二、 通货膨胀(一) 通货膨胀概述(二) 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说(解释通胀)从需求的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的成因。图16-5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P505:C点为充分就业点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因素即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是导致总需求过剩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2、 成本推动说(解释滞涨)图16-6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1) 工资推进论 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生产者为了盈利提高价格。(2) 利润推进论寡头企业和垄断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而提高物价,使之超过用以抵消任何成本增加的需要。3、 供求和混合说4、 结构说(三) 通货膨胀的影响1、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2、通货膨胀与失业3、通货膨胀与强制储蓄4、通货膨胀与收入再分配5、通货膨胀与财富再分配实物资产的货币价值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而相应升降;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不变,实际价值却会随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而下跌,对债务人有利。(四) 通货膨胀的治理三、 通货紧缩S4 金融稳定一、 金融稳定的含义二、 金融机构与金融稳定三、 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四、 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