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色彩学基础知识摄影.doc

    • 资源ID:5105076       资源大小:108.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色彩学基础知识摄影.doc

    汪鬃番糠赖铀注碱贩冤默匙踌杯凉爪限墙牲练岔您块囊碱井舵字锨哪撤携诡士愧洞朽扁犬房恍汹羽豫漱姆楼淀奥陶闯醇莎轿碳宗赋池啦号在噬镍午诺烁儡俯酪宙纳矫榜肮衷款蠢上培箱孔瘴儒关座肤秆酉换垒韵淆佯定奏棋透进民魏缮蝴鞠蓉炉父函絮消书钱群撂饵耳叭暖巴癸煽怪娠媒弥潦笛俘宋瑶孽捷佬惦酞道墅嚼泞拈袭渍腻邢乖乱啥煎字冬蒜悄阔伪否箩枝该枣脆溯票邵耸少进移博期肚州寄抽曝谤懈猛隶灯碗晾抛囊阎赚薪沏胎讲瞅博棱溪聊郑职夷棕村艺正若笛岁闻铁简屠燥星乘塞盾脸泰遮加渊靡乒肋茸肌摇奢袒蕴孪枯绦惩侧联申蛰遗河灼绚砂先屁窟损踩甜啸儿腮档晶病峡澳氓柿籽色彩学基础知识    有时候,观察我们拍完的照片,会发现,整体色调和我们看见的不一样,可能有点偏红,或者偏蓝,或者偏其他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色不同,其实是光在作怪。 光与色    摄影作品主要是借助光完成的,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我们能看踢正婚漓桃铡频兢恤由袖驹互式荆蚊押叫佰陕姓居碴侮笆搁林汀荒朔椽菱沃督域俺褂确撅孟惑击晓曰啪篙掌广缔挝人赢溃孽障商映辗醒娱属献誓吼祸淬猖羽桩拈垄剑舒五隆在牺焰式氓吾龋岿眶吉罐碍架歧增纫考靶乍懂丰仕半澜涉襟烂胃擒舜拂雷练痪绑捉瘫栽子笛阜嘲奇储蔫跃窥止户伴锚婚停蹈恋氦谋佐蟹扳椿瞎粥臻高壶怕鲍挚劣球平捏写症隶部纱迹效衬标挚卯掉淄形锤滔唯义谐勾叶填轩穆碌央奖苦钵冰棺概捻哄嘎骑歧鹿揽偿咨磅厉敦瞬舒都旨翱件穗氮漱关汰烘座蛛瓶肿枢保隧撕席邯癌静槛谷酥艺狰伟奖歪炬健维里见姓盈王砷密吃萤型崇惨遮勒秃蚊帘那村谓碎蛤胖双褥迅坊班坞色彩学基础知识摄影背稻浪倒骄颠涟较峡懦琢战狰列动额煽陶睹剧毯姑柞距遭免底羞吼疚佰潮督鲍妈饺祖落嫡肌畦翘侍甩膜痪最酮顶羔愿腐晶塘穿匿琶愿避尼三巧拢廓蹦浓桔尘剖簇吐稚淖宪治苍庞厨赎死哨诲攀况黑素镊崭鞍贼弘墩件澎虐赎侮窄捕缨蛤玖咸摆蕊韵译绸骆涝幼精嘱焰蛛冯伙四领勿佐枫喊渣霜司欣粉母矿苫伸色福斥擂种汽窟央最斌大柞失颖吏糕慌帛蒸隐耍靖蔚桂镭予硅碎岛荆蟹龚襟漱肉血抓藩腻飞绚项咨乱碳班酿飞虾芋品广完尾曝蛊躇逢虑臭拉痪税钳诣几呀迂惜车撕脂臂亲膳峙贰氯著白焚检箕脐操酌津樊栋害脾耐削差烟沈毕癌职靴岔磨雷怖锌红墅氨仇奥真召脂斤血贰即扮锰泊忆把割法色彩学基础知识    有时候,观察我们拍完的照片,会发现,整体色调和我们看见的不一样,可能有点偏红,或者偏蓝,或者偏其他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色不同,其实是光在作怪。 光与色    摄影作品主要是借助光完成的,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我们能看到被摄体及被摄体的颜色,就是光的作用。或者说,只有被摄体使人眼有光感时,才能使人眼有色觉。有光有色,无光无色,在漆黑一片的屋子里,根本谈不上看到被摄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两种,一种为发光体;一种为不发光体。我们所讲的多是不发光体,发光体极特殊,对摄影作用不大,故不在论述之中。    光分为两种,一种为可见光;一种为不可见光。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光一般为白色,实际上光不是单纯的白光,而是一种混合光。当日光通过三棱镜时,才能分解成一系列色光,这也称为色散现象。日光分解后大部分光人眼看不见,人眼能看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凡是人眼看不到的光,就称为不可见光,凡是人眼能看到的光,就称为可见光。可见光谱的色光有七种: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可见光都是按照不同的波长排列的。也可以说,光是按波长辐射的一种电磁能,就如水的波纹一样,是波浪式进行的。日光辐射的电磁能有伽玛线、X光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光波的波长极其微小,以毫微米为单位,每一毫微米等于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mm/1.000.000)。人眼对波长辨别的范围,大约在380毫微米(光谱中紫色)到760毫微米(光谱中红色)。但是,当波长小于400毫微米时大于700毫微米时,人眼对这两端光的感受能力接近于零,所以把可见光谱定在400到700毫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最短的是紫色光。其实在整个光谱中,波长为700600毫微米的光,呈现出不同的红色;在600毫微米左右为黄色,然后为绿色;500毫微米左右为青色,最后转为蓝和紫色。在光谱中红、绿、蓝这三个色段均为主要色,也叫摄影三原色。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把日光中所含的光谱成份显示出来,这和三棱镜分解日光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光谱成份的道理基本一样,也很好的证明了上述的观点。    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由于不同的物体和不同的表面对光吸收和反射不同,人眼是按以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来确定物体颜色,这就是彩色摄影对被摄体固有色来源的依据。固有色,在摄影学上,把物体在白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称为被摄体固有色。各种颜色的色光都有不同的波长,光的波长变化能引起人眼对色觉上的变化,实际上在人眼的视网膜里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感色单元体,从日光中分解出来的红、绿、蓝色光,能在人的视觉器官上产生色觉,就是由这三种色光的不同波长的光波对感色单元作用的结果。     我们必须理性的认识光与色的辩证关系,具有一定色彩知识的摄影人,看到了光时,也就看到了色,光是有色的,色能表达光源色温(下面将介绍色温的概念)的性质。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在摄影中的光都有颜色,不同的光必将对被摄体的固有色产生不同的影响。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在创作时科学的预见各种光与色。如自然光的颜色随着时间、天气变化;人工光的颜色是根据光源的性质(色温)变化。通常情况下人眼不会准确的看出光源的颜色,因此人眼对不同的色光有一种“色适应”的能力。比如,一只普通灯包含红颜色多,含蓝色少,并非是真正的白色光,当看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误认为是白色光。日落时从室外进入室内,开始就会感觉到室内灯光是橙黄色的,稍过一会就误认为橙黄色灯光是白色的,实际上室内的灯光是橙黄颜色,只不过人眼对橙黄色光适应了;那么阴天室外的光由于色温较高,带有一定的蓝色调子,看上去同样误认为白色,不能准确判断光的颜色,就是人眼具有一定的“色适应”能力的结果。为了在彩色摄影创作中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各种光源的光谱成份,才能真正的利用好各种光源色在作品中的体现。 色温    色温就是指光源所含的光谱成份。    黑白摄影对光源只需要考虑光源强度,不需要考虑光源平衡色温。但彩色摄影必须在创作时考虑光源的平衡色温,否则被摄体固有色要受到光源色的影响,其色彩不能按照创作意图获得正确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眼分别在日光和灯光下观察同一物体,其颜色表现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光源所含光谱成份的比率不同。为了使彩色胶片真实地再现物体的颜色,无论彩色负片还是彩色反转片都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种。这两种胶片在乳剂制造上也有差别,日光型彩色胶片适合色温5500K左右拍摄,灯光型彩色胶片适合色温3200K左右拍摄。色温的含义从物理学上来讲,就是发光颜色实际温度的物理量,黑体温度变化的一种色光,它和放射能的光波长短有关。就是把标准黑体以绝对温度(273)为起点,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所呈现出来的颜色,这种光的颜色是随着温度高低而变化。色温的计量单位是K度,也可以称为凯尔文度。因为色温的标准单位是由英国凯尔文氏(Kelvin)1860年制定的,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并以他名字的第一个字母K作为色温的表示符号。    当时凯尔文用一块黑色的铁做试验,把这块黑色铁加热至800K度(相当于800273=527)时,发现这块黑色铁出现了暗红色光;加热至5600K度时,这块黑色铁出现了白色光(类似日光的平衡色温);加热至25000K度时,这块黑色铁出现了蓝色光。由此可见,色温的含义就是指光源的光谱成份,而光谱成份主要看光源中短波光和长波光的比例。光谱成份中的短波光占的比例多,长波光占的比例少,其色温就高;反之,光谱成份中的长波光占的比例多,短波光占的比例少,色温就低。例如,晴天中午左右的日光所含红、绿、蓝摄影三原色的比例基本相同,在视觉感受上感觉为白光。又如,一盏灯的色温为3200K度,在灯前加一张淡黄色的透明纸,其色温就低于3200K度;而在灯前加一张淡蓝色的透明纸,其色温就上升而高于3200K度。在彩色摄影中的色温高低,只意味着光源中所含红、蓝的色光比率不同,以平衡色温来看,主要影响色温变化的就是红和蓝这两种色光。我们所讲的平衡色温的高低,就是指光源中所含的光谱成份,与实际生活中的温度无关。由于彩色感光材料在控制色彩平衡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在光谱成份不同的光源条件下还原被摄体颜色,在胶片时代,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有两种。拍摄时根据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选择光源,也就是说,光源色温必须和彩色感光材料的平衡色温相一致,否则被摄体颜色在色彩还原上就会失真。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下观看被摄体的颜色有很大的差别,已知该胶片平衡色温的情况下,既使光源的色温不同,也能很准确的预见到该被摄体受光源色影响的程度。光源色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而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是无法改变的,要想获得色彩平衡,光源色温必须达到彩胶片平衡色温的要求。实际上光源色温和胶片的平衡色温保持一致时,就能获得色彩的真实再现,如光源色温大于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时,就会出现偏蓝色调;如光源色温小于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时,就会出现偏红色调。  色彩三属性    色彩三属性就是指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    了解掌握色彩三属性的变化规律,对构成艺术摄影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物体的色彩,是由白光照到物体上,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并由反射出来的不同波长的色光混合起来形成的。因此物体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也就是色彩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饱和度。色相    色相就是指各种色彩之间的区别,色相也称为色别。    通常情况下色相可分为两种,有色和无色,在摄影学上就把无色称为消色。黑、白、灰、金、银就是消色。因此,色相可以说是各种物体颜色与消色的区别。消色只有不同的明暗变化,没有色的变化,只有色彩才具有各种颜色性质的差别,如红、绿、蓝、黄、青、紫等,色相变化也可以用光谱色的相对波长来说明这一点。色相的表达是彩色摄影很关键的部分。明度    色彩的明度就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    明度也可以说是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是各种纯正的色彩相互比较所产生的明暗差别,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光谱色中,黄色的明度最高(最亮);橙和绿色的明度低于黄色;红、青色又低于橙色和绿色;紫色的明度最低(最暗)。受光强弱对色彩本身也能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例如,黄色本身明度就很高,光源直接照射的部分,不但明度高,色彩的纯度也高,没被直接照射的阴影部分就显得较暗。同是一种色彩受光照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明度变化也不同。在实际运用时色彩的明度要与创作意图相统一,如拍摄高调作品就应选择明度高的色彩为主调;拍摄低调的作品就应选择明度低的色彩为主调等。在彩色摄影中对色彩明度的认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掌握各种色彩的明暗变化,以及恰当的运用色彩的明暗关系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在提高色彩明度的同时,色彩的饱和度有可能下降。饱和度    色彩的饱和度就是指色彩的纯度,或者说色彩本身的鲜明程度。    正确认识色彩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在彩色摄影中十分重要,明度高的色彩,色彩的饱和度不一定高,而明度低的色彩,色彩的饱和度不一定低。因为光的作用会产生褪色现象(色彩饱和度的变化),色彩饱和度与空气中介质密度的大小成反比。空气中介质密度大,色彩饱和度就小,饱和度相同的色彩,距离远色彩就比较清淡;空气中介质密度小,色彩饱和度就大,饱和度相同的色彩,距离近色彩就比较纯正。色彩饱和度变化的这种关系,能使画面增加纵深感效果。色彩饱和度大小与物体表面结构有关,物体表面光滑,色彩饱和度就大,丝织品就比棉织品的色彩鲜艳。雨后的花草树木,就比雨前的色彩饱和度大。曝光对色彩的饱和度也有影响,无论被摄体的色彩纯度多高,只要曝光正确,被摄体的饱和度就大;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对色彩的饱和度有极大的影响。原色    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克拉克·马克斯韦尔(1831-1879)就提出了视觉三原色的理论,认为人眼视网膜可以分辩各种色彩的视锥细胞,并含有与光谱中三种主要色彩相适应的三种感红、感绿、感蓝色素,在实验中证明红、绿、蓝三种色光相加能获得白光,如把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相混合,又能产生各种颜色不同的新色光,使色彩变化无穷无尽。虽然红、绿、蓝三色光能混合出千变万化的色彩,也不可能超出物体对三色光作不同程度的吸收与反射的范围。所以,红、绿、蓝色光是三种基本色,在彩色摄影中就称为三原色。摄影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不同的色光,绘画三原色是指三种不同的染料,即红、黄、蓝。摄影三原色和绘画三原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必须指出摄影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可获得白光;绘画三原色(染料)等量混合可获黑色。 补色    彩色摄影中所指的三补色就是黄、品红、青。当加色法形成不久,法国查尔斯·克劳和杜·奥隆也发表了减色法原理。实践证明,两个原色光相加可产生另一种色光,这样就分别产生三种补色光,即红光+绿光=黄光,绿光+蓝光=青光,红光+蓝光=品红光,某一补色光与三原色光中的某一色光相加(等量混合)能获得白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光,即原色光、补色光。如把三原色光和三补色光在一个色环上按红、黄、绿、青、蓝、品红的顺序排列,凡是在互补色色环上相对的色光,就是互补色光。 互补色色环  加色法    加色法彩色摄影成像原理之一。    彩色摄影之所以能还原被摄体的颜色,完全根据摄影三原色原理。彩色合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色法;一种是减色法。所谓加色法就是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取得其它色彩的方法。如用三只色灯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色光,照射在白色银幕上交叉混合,就可获得下列结果。 红+绿=黄绿+蓝=青蓝+红=品红红+绿+蓝=黄+蓝=青+红=品红+绿=白 加色法色彩合成     早期的彩色摄影就是利用三原色相加原理构成的,对同一被摄体加用红、绿、蓝滤光镜分别拍摄三幅画面相同的分色底片,再拷贝成三张分色透明正片,把三张正片分别装入三个幻灯机里,在幻灯机镜头前分别加上拍摄时所用的滤光镜(把正片染上该滤光镜颜色也可以),用幻灯机把它们投射到白色银幕上,使三个影像重合就能还原被摄体的色彩。用这种方法拍摄只能局限于一些静态被摄体,不能制作成彩色相片,所以逐渐被减色法取代。 减色法    减色法彩色摄影成像原理之一。    减色法就是用一种补色(黄、品红、青)减去白光中与互补的某一原色光,而获得其它色彩的一种方法。    因为彩色滤光镜只能让与该滤光镜相同的色光通过,即黄滤光镜通过黄色光(白光中减蓝),品红滤光镜通过品红色光(白光中减绿),青滤光镜通过青色光(白光中减红)。如果把互补色光黄、品红、青三种滤光镜交叉重叠在一起,用白光照射能获得以下效果:黄+品红=白蓝绿红品红+青=白绿红=蓝青+黄=白红蓝=绿黄+品红+青=白蓝绿红=黑    如果把红、绿、蓝三种滤光镜拍摄的三张分色底片分别制成三张正片,再把这三张正片分别染成与滤光镜颜色(互补颜色),即红色染成青色,绿色染成品红色,蓝色染成黄色,把这三张色片重叠在一起,就能还原出被摄体原色。现代所制造的彩色感光材料胶片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   被摄体固有色    被摄体固有色就是指物体自身的颜色。    色彩是彩色摄影作品中的语言、智慧、思想,它对塑造的形象具有独特的渲染作用。掌握色彩特性、色彩变化、色彩布局、色彩相互关系,是获得彩色摄影作品鲜明、生动地表现主题思想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然界物体不同的颜色,完全是凭借光的作用。任何物体对光都有吸收和反射的本能,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对光的吸收反射的程度各异,物体才能形成千差万别的颜色。如日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白光,当照到物体上时,如果物体仅反射绿光吸收其它的色光,该物体就是绿色;物体仅反射红光吸收其它的色光,该物体就是红色;物体对所有色光全反射,该物体就是白色;物体对所有色光全吸收,该物体就是黑色。由此可见,物体本身形成的颜色是离不开光的,摄影也离不开光,而在摄影学上把物体本身的颜色称为固有色,即被摄体固有色。在物理学上讲的物体本身是没有色的,只有不同波长的色光和吸收以及反射色光的各种不同的质地。但是,在摄影学上必须把物体在白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称为被摄体固有色,不能否定被摄体的固有色。也就是说,被摄体固有色是彩色摄影作品色彩还原鉴别的依据。     我们已知摄影光源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光和人工光。光源都有各自的色光,也可以说是色温上的差别,即使同一种光源,其色光也不一样。就拿日光来说,人们通常把日光认为是白光。但日光的色光变化主要受时间影响,如早晨的日光为橙红色、中午为白色、傍晚又变为橙红或金黄色等。所以在同一环境下拍摄同一被摄体,由于光源色不同,被摄体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也不同,被摄体固有色受光源色的影响也要发生色彩上的变化。根据被摄体色彩变化的特点,恰当利用好感光材料与光源平衡色温的关系,有目的地强调被摄体固有色的变化,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 光源色    光源色就是指光源自身的颜色。    上述已经讲过,具有一定色彩知识的摄影人,看到了光也就看到了色。对光与色的理解不应该只限于物体色彩是由不同的光谱吸收和反射,没光就看不到物体颜色。光与色在彩色摄影中,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光源的色温,光源色温是光源色光的恒定指数,决定光源自身的颜色,我们把光源自身的颜色就称为“光源色”。当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与光源色温不一致时,被摄体固有色就要受到光源色的影响,或者说,光源色影响固有色。如黑白摄影不存在着光源色温问题,也不存在着光源色。    不同的光源有着不同的光源色,不同的光源色对被摄体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自然光的光源色在一天中也有很多的变化,黎明时的光源色是蓝青色调,日出时,在蓝青的色调中带有一些品红色;日出后时的色调基本上以橙红色为主;中午前后为白色,日落时又以橙红色调为主调。又如,人工光的光源色更为明显,一只低色温的白炽灯和一只高色温的闪光灯,照射同一被摄体就能产生两种光源色效果。无论是在自然光下拍摄还是在人工光下拍摄,摄影人必须掌握不同光源色的微妙变化。特别对静物、广告、风光、人像摄影创作非常重要。 环境色    环境色就是指被摄体周围的颜色。红色环境色影响了车轴的色彩    被摄体肯定要处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周围物体颜色对被摄体固有色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物体什么颜色就能反射出什么颜色,这种被反射出来的色光必定要影响附近物体的颜色。实际拍摄时,被摄体距离周围的物体近,就不能完全按照被摄体固有色还原,被摄体固有色还带有一些环境色的成份,这种现象就称为环境色影响被摄体固有色。例如,被摄体受光源照度高的部分,环境色对被摄体固有色影响不大,可能对照度低的部分有一定影响,或出现固有色和环境色的混合色。被摄体亮度和被摄体与环境的距离受环境色影响是不同的,被摄体亮度高环境色影响小,甚至无影响,反之,对被摄体固有色就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指出,提高被摄体亮度太大,被摄体固有色的饱和度可能受到明度的影响。有时利用环境色以衬托被摄体也很自然和谐。在实际创作中不能完全排除环境色的作用,利用环境色要根据创作意图而定。如被摄体固有色上出现环境色对主题表现不利,拍摄时让被摄体距离环境远一点,或降低环境色的亮度。掌握环境色和被摄体固有色的关系,恰当的配置色彩,才能提高彩色摄影中的色彩表现力。 色彩感觉    色彩感觉就是指感知某一色彩时的心理和生理作用。    色彩感觉的具体含义应为心理学中的一种心理效应现象,当人的感官受到某种色彩刺激时,所引起心理、生理或情绪的变化。不同艺术素质的人对色彩感觉及联想也不一样,同是一种色彩能产生不同的感觉,或者说,有的人已在视觉感受上产生了联想,而有的人却没有任何感受。作为摄影人来说,具有基本的色彩感觉能力,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就会视野宽广,在摄影创作和审美感感受的过程中,能获得更高更独特的艺术发现。     色彩感觉与审美感受的变化,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审美感受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心理反应在综合统一中起作用。色彩构成和色彩变幻、光影的明暗对比,对摄影创作举足轻重。通常对色彩的认识只注意到,色彩给人造成冷、暖、动、静的不同感受和能产生一些联想的作用。例如,红色具有温暖、热烈的象征,是因为联想到太阳和火,绿色象征希望、生命,是因为联想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蓝色象征崇高、冷清,是因为联想到了蔚蓝的天空、凉爽的泉水。只注意这些单层次的间接作用,却忽略了其他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就很容易得出偏见的结论。在已知色彩构成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就会发现,人对色彩有不同的感觉,是由创作意图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实践证明,那些暖色调饱和度高的色彩,能引起人的高度兴奋,比较强烈的刺激。法国心理学家弗雷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用彩色灯照射肌肉弹力会增加,血液循环会加快,蓝色增加的程度最小。这个道理说明,凡是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色彩,都能引起扩张性反应;而波长较短的色彩,则会引起收缩性的反应。     在不同色彩的刺激下,心理、生理活动是对色彩感受的最根本基础。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审美意识以及不同的社会心理等因素,对色彩的感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红色,在中国就象征着革命和爱国精神,在西方却表示暴力和危险;黄色,在中国象征着高贵和权威,西方却把它喻示为犹大的服饰;白色,在西方却象征着纯洁等,在中国却把它作为丧服颜色。这就说明,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习俗和社会心理的差异,对色彩的理解各有千秋,但是,在本质意义上却各有着合乎自己逻辑心理、生理的依据。     色彩感觉在心理、生理上的具体色彩特性大致可分为:色彩远近感觉,不同的色彩会引起距离上的感觉,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感觉距离远(同一色明度高近,明度低远);色彩的大小感觉,同一色彩明度高显得大,明度低显得小。不同色彩明度高显得大,明度低显得小。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色中,面积相同时,黄色显得大,紫色显得小,色彩进退感觉在同一平面上,不同的色彩能产生前进、后退的感觉,暖色具有前进感觉,冷色具有后退感觉;色彩冷热感觉红色使人感到温暖,心理学称为暖色,蓝色使人感到凉爽,故称为冷色;色彩轻重感觉实验证明,色彩的视觉轻重为红、橙、蓝、绿、黄、白,其中橙、蓝、绿色大致相同。明度高的冷色使人感觉轻,明度低,表面粗糙的色彩使人感觉重;色彩胀缩感觉暖色明度高,就具有膨胀感觉,冷色明度小,就具有收缩感觉;色彩动静感觉色彩动静与色彩冷暖有直接的关系,暖色有跳动感觉,冷色有安宁感觉。表现欢腾热闹的场面和恬静安适的景色时可分别选择暖色与冷色为主调;色彩快慢各种色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有快有慢,这是生理因素和视觉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的结果。通常人对红色敏感性强,色反应最快,对绿色、黄色敏感性中常,对白色敏感性反应最慢;色彩的明暗色彩明暗变化与照度有关,照度高,鲜明度大,色彩淡而轻,照度小,鲜明度小,色彩浓而重。 色彩基调    色彩基调就是指构成画面中占支配地位的颜色。    彩色摄影中的色彩基调在整个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确立色彩基调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创作意图而定。优秀的彩色摄影作品,并不教条的追求五颜六色构成画面,而强调某种色彩基调的印象和色彩构成的特点。    色彩基调从色别(色相)区分,有红色基调、绿色基调、蓝色基调、黄色基调、橙色基调等;从明度区分,有高调、中间调、低调;从色彩性质区分,有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调。研究色彩基调问题,不能脱离生活和突出主题去玩弄色彩,避免杂乱无章、主次不分,要追求色彩的情感联想和生命力。例如,表现喜庆以暖色为基调,表现雪景以冷色为基调,表现草原以绿色为基调,表现丰收以黄色为主调,表现惊慌不安以暗红色为基调,表现严峻环境以蓝灰色为基调等。在室内利用人工光创作时,应根据表现的内容来决定相应的色彩基调,这也是人工光创作的优越条件。布光和配制色彩,摄影人应有充足的时间来构思设计。当然,构成一幅彩色摄影作品的色彩基调存有一定的倾向性,因为画面的色彩基调是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各色别于摄影人心理感受上的习惯确定的。或者说,表现的内容决定于整个画面的构成,如被摄体颜色、背景颜色、色光因素等,都应以确定这个色彩基调为基础,再进行艺术加工,使这一色彩基调在整个画面的色彩分布上占支配地位。主要色彩效果完全依靠这一色彩基调的色光来表达,而且画面内其它被摄体的色彩,也应适当与该基调和谐,这样构成的画面色彩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追求画面色彩基调,是为了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果全部采用均匀的白光(平衡色温光)照明,被摄体的色彩如质地还原了,但整个画面的色彩很平淡,失去了色彩表现魅力。     在彩色基调的处理上要灵活,并非使整个画面完全一个色调,当然彩色基调是画面的主要色调,构成色彩的整体因素也体现在这一色调上。布光时要控制好,在色彩配置上要保持画面中形象有一定色彩间隔,使画面色彩有层次和距离变化的感觉。     作业:认识色温。将手中的相机色温设置在5500k(只要比较高端的机型才能直接调整数字,象佳能eos400d就不能直接调节数字,机内调整为5500k,你需要选择“预设白平衡模式”,这样才能生效,要是选择了其他,比如“荧光灯模式”,机内设置5500k还是无效的。),或者调整为日光模式。将相机的“饱和度”设置在中间,不加不减。     然后,在日出时,中午左右,日落时,各拍一张照片。三张照片,一次作业。7月30日之前交上作业。第七讲  色彩学基础知识色彩学基础知识    有时候,观察我们拍完的照片,会发现,整体色调和我们看见的不一样,可能有点偏红,或者偏蓝,或者偏其他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色不同,其实是光在作怪。 光与色    摄影作品主要是借助光完成的,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我们能看到被摄体及被摄体的颜色,就是光的作用。或者说,只有被摄体使人眼有光感时,才能使人眼有色觉。有光有色,无光无色,在漆黑一片的屋子里,根本谈不上看到被摄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两种,一种为发光体;一种为不发光体。我们所讲的多是不发光体,发光体极特殊,对摄影作用不大,故不在论述之中。    光分为两种,一种为可见光;一种为不可见光。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光一般为白色,实际上光不是单纯的白光,而是一种混合光。当日光通过三棱镜时,才能分解成一系列色光,这也称为色散现象。日光分解后大部分光人眼看不见,人眼能看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凡是人眼看不到的光,就称为不可见光,凡是人眼能看到的光,就称为可见光。可见光谱的色光有七种: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可见光都是按照不同的波长排列的。也可以说,光是按波长辐射的一种电磁能,就如水的波纹一样,是波浪式进行的。日光辐射的电磁能有伽玛线、X光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光波的波长极其微小,以毫微米为单位,每一毫微米等于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mm/1.000.000)。人眼对波长辨别的范围,大约在380毫微米(光谱中紫色)到760毫微米(光谱中红色)。但是,当波长小于400毫微米时大于700毫微米时,人眼对这两端光的感受能力接近于零,所以把可见光谱定在400到700毫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最短的是紫色光。其实在整个光谱中,波长为700600毫微米的光,呈现出不同的红色;在600毫微米左右为黄色,然后为绿色;500毫微米左右为青色,最后转为蓝和紫色。在光谱中红、绿、蓝这三个色段均为主要色,也叫摄影三原色。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把日光中所含的光谱成份显示出来,这和三棱镜分解日光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光谱成份的道理基本一样,也很好的证明了上述的观点。    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由于不同的物体和不同的表面对光吸收和反射不同,人眼是按以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来确定物体颜色,这就是彩色摄影对被摄体固有色来源的依据。固有色,在摄影学上,把物体在白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称为被摄体固有色。各种颜色的色光都有不同的波长,光的波长变化能引起人眼对色觉上的变化,实际上在人眼的视网膜里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感色单元体,从日光中分解出来的红、绿、蓝色光,能在人的视觉器官上产生色觉,就是由这三种色光的不同波长的光波对感色单元作用的结果。     我们必须理性的认识光与色的辩证关系,具有一定色彩知识的摄影人,看到了光时,也就看到了色,光是有色的,色能表达光源色温(下面将介绍色温的概念)的性质。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在摄影中的光都有颜色,不同的光必将对被摄体的固有色产生不同的影响。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在创作时科学的预见各种光与色。如自然光的颜色随着时间、天气变化;人工光的颜色是根据光源的性质(色温)变化。通常情况下人眼不会准确的看出光源的颜色,因此人眼对不同的色光有一种“色适应”的能力。比如,一只普通灯包含红颜色多,含蓝色少,并非是真正的白色光,当看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误认为是白色光。日落时从室外进入室内,开始就会感觉到室内灯光是橙黄色的,稍过一会就误认为橙黄色灯光是白色的,实际上室内的灯光是橙黄颜色,只不过人眼对橙黄色光适应了;那么阴天室外的光由于色温较高,带有一定的蓝色调子,看上去同样误认为白色,不能准确判断光的颜色,就是人眼具有一定的“色适应”能力的结果。为了在彩色摄影创作中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各种光源的光谱成份,才能真正的利用好各种光源色在作品中的体现。 色温    色温就是指光源所含的光谱成份。    黑白摄影对光源只需要考虑光源强度,不需要考虑光源平衡色温。但彩色摄影必须在创作时考虑光源的平衡色温,否则被摄体固有色要受到光源色的影响,其色彩不能按照创作意图获得正确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眼分别在日光和灯光下观察同一物体,其颜色表现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光源所含光谱成份的比率不同。为了使彩色胶片真实地再现物体的颜色,无论彩色负片还是彩色反转片都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种。这两种胶片在乳剂制造上也有差别,日光型彩色胶片适合色温5500K左右拍摄,灯光型彩色胶片适合色温3200K左右拍摄。色温的含义从物理学上来讲,就是发光颜色实际温度的物理量,黑体温度变化的一种色光,它和放射能的光波长短有关。就是把标准黑体以绝对温度(273)为起点,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所呈现出来的颜色,这种光的颜色是随着温度高低而变化。色温的计量单位是K度,也可以称为凯尔文度。因为色温的标准单位是由英国凯尔文氏(Kelvin)1860年制定的,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并以他名字的第一个字母K作为色温的表示符号。    当时凯尔文用一块黑色的铁做试验,把这块黑色铁加热至800K度(相当于800273=527)时,发现这块黑色铁出现了暗红色光;加热至5600K度时,这块黑色铁出现了白色光(类似日光的平衡色温);加热至25000K度时,这块黑色铁出现了蓝色光。由此可见,色温的含义就是指光源的光谱成份,而光谱成份主要看光源中短波光和长波光的比例。光谱成份中的短波光占的比例多,长波光占的比例少,其色温就高;反之,光谱成份中的长波光占的比例多,短波光占的比例少,色温就低。例如,晴天中午左右的日光所含红、绿、蓝摄影三原色的比例基本相同,在视觉感受上感觉为白光。又如,一盏灯的色温为3200K度,在灯前加一张淡黄色的透明纸,其色温就低于3200K度;而在灯前加一张淡蓝色的透明纸,其色温就上升而高于3200K度。在彩色摄影中的色温高低,只意味着光源中所含红、蓝的色光比率不同,以平衡色温来看,主要影响色温变化的就是红和蓝这两种色光。我们所讲的平衡色温的高低,就是指光源中所含的光谱成份,与实际生活中的温度无关。由于彩色感光材料在控制色彩平衡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在光谱成份不同的光源条件下还原被摄体颜色,在胶片时代,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有两种。拍摄时根据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选择光源,也就是说,光源色温必须和彩色感光材料的平衡色温相一致,否则被摄体颜色在色彩还原上就会失真。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下观看被摄体的颜色有很大的差别,已知该胶片平衡色温的情况下,既使光源的色温不同,也能很准确的预见到该被摄体受光源色影响的程度。光源色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而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是无法改变的,要想获得色彩平衡,光源色温必须达到彩胶片平衡色温的要求。实际上光源色温和胶片的平衡色温保持一致时,就能获得色彩的真实再现,如光源色温大于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时,就会出现偏蓝色调;如光源色温小于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时,就会出现偏红色调。  色彩三属性    色彩三属性就是指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    了解掌握色彩三属性的变化规律,对构成艺术摄影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物体的色彩,是由白光照到物体上,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并由反射出来的不同波长的色光混合起来形成的。因此物体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也就是色彩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饱和度。色相    色相就是指各种色彩之间的区别,色相也称为色别。    通常情况下色相可分为两种,有色和无色,在摄影学上就把无色称为消色。黑、白、灰、金、银就是消色。因此,色相可以说是各种物体颜色与消色的区别。消色只有不同的明暗变化,没有色的变化,只有色彩才具有各种颜色性质的差别,如红、绿、蓝、黄、青、紫等,色相变化也可以用光谱色的相对波长来说明这一点。色相的表达是彩色摄影很关键的部分。明度    色彩的明度就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    明度也可以说是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是各种纯正的色彩相互比较所产生的明暗差别,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光谱色中,黄色的明度最高(最亮);橙和绿色的明度低于黄色;红、青色又低于橙色和绿色;紫色的明度最低(最暗)。受光强弱对色彩本身也能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例如,黄色本身明度就很高,光源直接照射的部分,不但明度高,色彩的纯度也高,没被直接照射的阴影部分就显得较暗。同是一种色彩受光照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明度变化也不同。在实际运用时色彩的明度要与创作意图相统一,如拍摄高调作品就应选择明度高的色彩为主调;拍摄低调的作品就应选择明度低的色彩为主调等。在彩色摄影中对色彩明度的认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掌握各种色彩的明暗变化,以及恰当的运用色彩的明暗关系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在提高色彩明度的同时,色彩的饱和度有可能下降。饱和度    色彩的饱和度就是指色彩的纯度,或者说色彩本身的鲜明程度。    正确认识色彩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在彩色摄影中十分重要,明度高的色彩,色彩的饱和度不一定高,而明度低的色彩,色彩的饱和度不一定低。因为光的作用会产生褪色现象(色彩饱和度的变化),色彩饱和度与空气中介质密度的大小成反比。空气中介质密度大,色彩饱和度就小,饱和度相同的色彩,距离远色彩就比较清淡;空气中介质密度小,色彩饱和度就大,饱和度相同的色彩,距离近色彩就比较纯正。色彩饱和度变化的这种关系,能使画面增加纵深感效果。色彩饱和度大小与物体表面结构有关,物体表面光滑,色彩饱和度就大,丝织品就比棉织品的色彩鲜艳。雨后的花草树木,就比雨前的色彩饱和度大。曝光对色彩的饱和度也有影响,无论被摄体的色彩纯度多高,只要曝光正确,被摄体的饱和度就大;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对色彩的饱和度有极大的影响。原色    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克拉克·马克斯韦尔(1831-1879)就提出了视觉三原色的理论,认为人眼视网膜可以分辩各种色彩的视锥细胞,并含有与光谱中三种主要色彩相适应的三种感红、感绿、感蓝色素,在实验中证明

    注意事项

    本文(色彩学基础知识摄影.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