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边坡和暗挖施工组织(426修改版).doc
-
资源ID:5097541
资源大小:140.51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整理】边坡和暗挖施工组织(426修改版).doc
边坡和暗挖施工组织(4-26修改版).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 本文由lmchao800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开发区经海路 220KV 电力沟第 3 标段 沟槽开挖及其暗挖隧道工程 施工方案 北京华阳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0 年 4 月 开发区经海路 220KV 电力沟第 3 标段 沟槽开挖及其暗挖隧道工程 施工方案 项 目 经 理 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工 程 部 项目技 术 部 项目安 质 部 项目方案编制 北京华阳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0 年 4 月 开发区经海路 220KV 电力沟第 3 标段 沟槽开挖及其暗挖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1 1.1 编制文件 1.2 编制规范标准 1.3 编制原则 第二章 工程概况1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 2.3 工程地下管线 2.4 工程环境 第三章 沟槽开挖施工方案1 3.1 施工测量 3.2 土方开挖 3.3 基底检验 3.4 土方回填 3.5 监控测量 第四章 暗挖隧道施工方案1 4.1 施工测量 4.2 竖井施工 4.3 马头门施工 4.4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4.5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4.6 隧道防水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 4.7 重点地段施工措施 4.8 洞内供风、供水、通风、供电及照明 4.9 监控测量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 第六章 工程质量保障措施1 第七章 文明施工保障措施1 第八章 环境保护保障措施1 第九章 消防保卫职业健康管理1 第十章 应急预案1 附件-1:明挖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 附件-2:浅埋暗挖隧道应力应变计算分析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 编制文件 1.通惠 220KV 输变电隧道工程施工图纸; 2.经海一路电力沟工程(科创十街科创十七街)岩土工程勘查报告(详勘阶段) ; 3.开发区经海路 220KV 变电站配套电力沟工程三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 4.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 号) ; 5.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京建施2009841 号) ; 1.2 编制规范标准 1 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B11/T339-2006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6.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DBJ01-90-2004 7.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3-2004 8.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12.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DBJ01-72-2003 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2003 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T383-2006 15.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16.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8.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9.北京地区电力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供电局企标 20.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1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23.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2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26.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 27.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TJ/T8-97 2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 29.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1.3 编制原则 以满足业主期望为目标,在深刻理解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按照“技术领 先、资源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编制本方案。 1. 工期保障原则 根据本工程工期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充分利用本 项目的资源,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确保总工期。 2. 技术可靠性原则 以 ISO9001 质量体系为准,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利用本单位既有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成 熟经验,编制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按期地建成。 3. 经济合理性原则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施工方案,并合理配备资源,施工过程中实 行动态管理,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 4. 环保原则 以 ISO 14001 环境保护体系为标准, 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 施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加强施工过程环境控制,减少空气、噪音污染,杜绝排放污水、丢弃垃圾等对环境 的污染,维护交通运输。建设“绿色工地” ,实施“环保施工” ,使施工活动与北京市政府、市民要求有 机统一。 5. 人文施工原则 以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以人为本,保 证施工生产活动主体的健康安全符合相关法律、标准要求。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开发区经海路 220KV 变电站配套电力沟工程三标段的明挖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工程及 浅埋暗挖工程, 位于亦庄东部新区经海一路永中西南的现况道路下方。 工程起自经海一路与科创十三街 交叉路口西南侧, 沿经海一路向东南至经海一路与科创十七街交叉路口南侧东西向科创十七街电力沟相 交。 本工程起点桩号 1+194,终点桩号 1+792.7,全长 598.7m,其中桩号 1+194 至 1+721.5 段为明开挖 沟槽,1+721.5 至 1+792.7 段为浅埋暗挖隧道。明开沟槽深度 5.8m8.5m,沟槽下口宽度 6500mm(电 力方沟结构宽)+2×800mm(结构两侧工作面宽)=8100mm。暗挖隧道净断面尺寸为 2.6×2.9m 双孔隧 道, 隧道结构采用 C20 喷射混凝土(一衬)+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防水膜+C30 现浇钢筋混凝土 (二衬) , 初衬厚度 0.25m,二衬厚度为 0.25m,二衬内加钢筋。 2.1.2 基本情况 (1)工程名称:开发区经海路 220KV 变电站配套电力沟工程三标段 (2)建设地点:北京市亦庄东部新区经海一路 (3)开竣工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10 年 4 月 20 日 计划完工日期:2010 年 7 月 31 日 总工期 103 日历天。 (4)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建办公室 设计单位:北京广联惠供用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方正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华阳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2.2.1 工程地质情况 拟建场区在勘探深度(20m)范围内地基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及新近代沉积层大类,按岩性、物 理力学性质、工程特性及沉积规律进一步划分为 2 个主层(5 个分层)(表 1)。 (1)人工填土层: 填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1 (2)新近沉积层: 粉质粘土1 层;粘质粉土2 层;砂质粉土3 层;细中砂层 2 2 2 2 表 1 场地土层特性表: 成因 年代 人工 堆积层 新近 沉积层 土层 编号 1 2 1 2 2 2 3 2 2.2.2 水文地质情况 (1)勘察时实测水位 本次勘察深度 20m 范围内见 1 层地下水,为台地潜水,具体见表 2: 表 2 地下水勘察 最深埋深 初见水位 静止水位 14.50 13.70 最浅埋深 14.50 13.70 平均埋深 14.50 13.70 最高标高 12.43 13.23 最低标高 12.43 13.23 平均标高 12.43 13.23 岩性 粘质粉土 中砂-细砂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 砂质粉土 粘质粉土 颜色 黄褐 褐黄-灰黄 黄褐-褐灰 褐黄-黄灰 褐黄-褐灰 湿度 稍湿 饱和 饱和 湿 湿 可塑 稠度 各层层 顶标高 26.6927.45 12.4318.19 8.8726.65 8.7325.99 17.8924.56 基坑土方施工范围沿线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施工过程中不考虑降水。如施工过程中因管道渗漏、上 层滞水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排水方案及堵漏措施。 (2)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 蚀性。 2.3 工程地下管线 本次施工的电力隧道位于现况路上,目前地上影响施工的地上灯杆、绿化等障碍物已基本拆除, 基本具备施工条件;现况上水在拟开挖沟槽西侧,与拟开挖沟槽间有支线管道横穿交织。在施工期间必 须做好现况管线的保护与监测工作,确保现况管线的正常运行。 2.4 工程环境 2.4.1 周边环境 本工程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一路现况路的西南侧,沿途经过科创十四街、科创十七街,沟槽 旁主要为在绿地树木及现况沥青道路,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 2.4.2 地面交通环境 本工程所处位置在现况经海一路西半幅路上,施工前需要对工程范围内现况经海一路进行交通断 流,为施工提供必要条件。 施工过程中,将经海一路东半幅路(12m 宽)作为施工临时便道。工程沿线与科创十三街、科创 十四街、科创十七街相交,交通较为便利,便于材料及机械进场。 第三章沟槽开挖施工方案 本次明挖沟槽工程开挖深 8.5 米(图 1) ,地面平坦开阔,地下管线距离在基坑影响范围外,所以, 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下,结合工程现场,编制明挖施工步骤。 沟槽东侧(现况经海一路中央绿化带一侧)放坡分 2 级, 0m2m 深度范围内,按照规范放坡坡度 1:0.33;2m8.5m 深度范围内放坡坡度 1:0.5,第一级与第二级间设过渡平台,平台社置在现况雨水管 道顶部,平台宽度 2m; 沟槽西侧 (新建中水管线一侧) 放坡也分 2 级, 02m 深度范围内, 按照规范放坡坡度 1:0.33, 2m 8.5m 深度范围内放坡坡度 1:0.4, 第一级与第二级间过渡平台设置在设计再生水管道底部, 平台宽不小 于 4m。 先土方工程,设置管线,在回填密实土方。施工过程中边坡应力应变力学分析见附件-1,沟槽稳定 性符合规范标准。 图 1 明挖沟槽结构 3.1 施工测量 从业主接桩后, 对导线点进行检测,导线检测采用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的 导线标准,用全站仪检测。 导线检测只观测左角,因只有两个方向故不需归零,两测回角差不超过 9'',在一个测站观测两个 方向的边长,实际是对每一边往返观测。外界气压、气温、以及仪器加常数输入仪器,仪器便自动计算 改正, 显示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高程检测应用三角高程法, 通过全站仪在一个测站检测测站点与前视点、 测站点与后视点的高差,采用四等,一测站两组高差各读数两次,高程取值精确至 1mm,每组高差相当 往返各一测回。 检测的角度、边长和高差分别与原有角值、原有边长、原有高差的差值,即检测结果,应提交监理 工程师。 一导线测量 对业主单位所交控制桩及资料进行复测校核,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加密,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 及地理环境和现有的测量依据进行控制点加密。 加密导线拟采用三级导线,布成附合导线,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导线标准。平 均边长 100m, 测角中误差 12'', 测距中误差 15mm, 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 1/7000,方位角闭合差 24 N ,相对闭合差不大于 1/5000, 如导线全长小于 400m,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根据三级导线标准,应用全站仪,在一测站水平角测一测回,观测两个方向的边长,形成对每个边往返 测。加密的三级导线点即路线中线控制桩,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三级导线标准, 满 足(技术规范中)线路中线控制桩误差不大于 1/5000 的精度要求。 二水准测量 水准点增设采用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四等水准测量标准,采取附合水准测量,平地限 差 20 L mm,采用水准仪往测一次,水准尺为双面尺。 三三角测量 三角网施测应选择良好天气进行观测,用全站仪观测,当方向数超过三个时要归零,归 零差不超过 8'',2C 互差不超过 13'',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的限差不超过 9'',每个距离进行往返测, 往返测距离之差不超过 10mm, 边角网平差计算采用电算形式。 3.2 土方开挖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及交桩成果表进行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 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沟槽中线, 在 沟槽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沟槽中线桩每 10m 一点, 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 现场撒白灰线标注。 上口线经检验合格后并完成相关内业资料后,方可开始进行沟槽土方开挖。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表】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表】 项目 标高 长度、宽度 边坡 表面平整度 偏差允许值(mm) ±50 +500;150 方案设计要求 20 检验方法 水准仪 经纬仪、钢尺 用坡度尺检查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逐层开挖,直至设计槽底标高。土方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施工。投入 2 个开挖班组自标段两 端至中部进行开挖。第一步挖至 2m 深左右,第二步挖至槽底。 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全程旁站,严格控制开挖边坡坡度及平台留置高程、宽度,保证与方案一致。 运输车辆与沟边暂存土方距沟槽上口距离控制在 2m 以外,沟边暂存土方堆放高度不超过 1.5m。 基坑土方开挖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预留 15cm30cm 槽底原状土由人工清走,严防超挖。清底完成后测量人员及时检查基槽宽度及槽 底高程并报监理验收。 3.3 基底检验 施工至设计基底标高后,邀请甲方、监理方、勘察方、设计方进行联合验槽,地基承载力符合设 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验槽条件:现况槽底标高等于设计槽底标高; 槽底平整,无积水; 2、验槽准备:钎探点按照相关规范布设; 机具准备:锥头、触探杆、穿心锤 3、操作要点: 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所需试验土层连续进行触探。 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 50cm,使其自由下落,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每打入土层 30cm 的锤击数 即为 N10 并逐个记录。根据轻便触探试验的锤击数 N10 估算地基容许承载力R值。 4、验槽程序: 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一同进行,并形成文 字记录;换填级配砂石后,槽底地基仍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应与设计单位商定处理措施;承载力 满足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3.4 土方回填 回填顺序:沟槽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沟槽回填顺序应按照由高向低分层进行。 沟槽两侧胸腔部位经清理干净,所有木块、砼块均被清理完后方可进行沟槽的回填土。 回填土中要求不得含有有机物、腐殖土、杂草以及大于 50mm 的砖、石等硬块。 回填应分层摊铺夯实,胸腔部位每层压实厚度为 25cm,胸腔两侧应同时回填,回填土高差不超过 30cm,胸腔部位采用电夯夯实,结构顶 50cm 以上方可采用 14t 以上压路机碾压。回填密实度严格按照 设计图纸与规范进行控制。 回填土每层的压实遍数,应根据要求的压实度、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 就本工程具体情况,电夯夯实遍数不小于 34 遍,碾子碾压 46 遍。夯实时注意成品保护,不得损坏 结构管沟。 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作成阶梯形,台阶宽度应大于高度的 2 倍,且不得漏夯。 检查井肥槽采用 2:8 石灰土回填压实。检查井井筒周围用 12%石灰土回填,回填宽度不小于 120cm。利 用转角夯层层夯实。 直埋管道管顶上 50cm 范围内的回填土应采用人工轻夯分层夯实,分层高度可参考下表确定。 3.5 监控测量 施工监测工作是对本工程的基坑工程和建筑工程设计、 施工方案的过程监督和成果检验, 有利于及 早发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设计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边坡位移 设置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 25.0m。基坑开挖前测量两次初始值,开挖时每 2 天观测 1 次,并做好 记录。 数据处理:根据每次测量数据绘制基坑整体变形曲线图,并对各观测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有 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 二地面沉降变形 周围地面沉降、临近地上、地下设施变形等的监测。观测点设在重要部位,并设专人测量记录,对 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设计人员。 仪器设备:选用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 监测要点:监测时应严格按 GB12987-91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沉降点间距为 15-20m。 检测频率:在施工过程中,测量频率为 2 次/周。土方开挖后即需测量。必要时应根据监测数据的 变形情况随时调整监测频率。完工后,可减至 1 次/月。 观测与数据处理:地表沉降量测应随施工进度进行,并按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将各沉降点 沉降值汇总成沉降变化曲线 第四章 暗挖隧道施工方案 本次暗挖隧道工程是双线并列平行紧贴隧道,隧道埋深 8 米(图 2) ,隧道初期支护空间间距 50mm (图 3) ,属浅埋暗挖,所以,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下,结合工程现场,编制施工步骤(图 4) 。右侧 隧道先施工,在完成二次衬砌后,才能够施工左侧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应力应变力学分析见附件-2, 隧道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和隧道施工对地层的影响作用均符合规范标准,最大沉降位移 mm。 图 2 暗挖隧道结构埋深 暗挖隧道结构尺 图 3 暗挖隧道结构尺寸 图 4 暗挖隧道结构施工步骤 第一步,上台阶导洞施工 1. 小导管注浆 2. 预留核心土 3. 开挖土体 第二步 架立格栅拱 1. 架立格栅拱 2. 注浆边墙 第三步 1. 开挖核心土 2. 架立边墙格栅拱 3. 设置仰拱,闭合初期支护 第四步 1. 2. 3. 4. 平整初期支护表面,满足铺设防水层要求; 施工防水层; 初期支护收敛稳定后,施工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墙背二次注浆密实; 第五步,右侧隧道上台阶导洞施工 1. 在左侧隧道完成二次衬砌结构后,距离右侧隧道掌子面 30 米以上,施工右侧隧道上导洞; 2. 小导管注浆; 3. 预留核心土; 4. 开挖土体; 第六步 架立格栅拱架 1. 架立格栅拱; 2. 小导管注浆边墙; 第七步 1. 开挖核心土; 2. 架立边墙格栅拱架; 3. 设置仰拱,闭合初期支护; 第八步 1. 2. 3. 4. 平整初期支护表面,满足铺设防水层要求; 施工防水层; 初期支护收敛稳定后,施工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墙背二次注浆密实; 4.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地下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是施工质量能否保证的前提。 本工程测量工作严格按照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施测。 4.1.1 主要的施工测量手段及方法 测量作业前期准备 测量作业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本合同段内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交接工作并进行复核作业; 对与该工程相邻的相关控制点进行复核,对拟投入本工程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测等内容。 进行测量作业前,在现场进行交接桩工作,交接工作完成后,做好桩位标记并对所有控制点适当保 护并及时复测,将复测结果报经监理、业主批复后再进行测量作业。 对工程中拟投入的测量器具均要进行检测及检验, 合格后方可进场, 不合格的测量仪器及器具严禁 进入现场。 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网点, 布设精密导线控制网, 精密导线网的布设目的主要是为隧道施工及 贯通提供依据,并保证各接口施工时能够准确贯通。各控制网点布设时注意通视条件,同时避免可能由 于施工对控制点产生不利影响, 注意控制导线边长及相邻导线边长。 本合同段区间隧道共设施工竖井两 座,在竖井周围布设的近井点平面控制点不少于 3 点;水准控制点不少于 2 点,用以传递坐标和方位。 导线网的布设技术要求满足有关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 导线网布设完成后进行控制网施测, 精密导线网 严格按测量规范技术要求进行,其主要技术指标表 3: 表 3 精密导线主要技术指标 导线边长 200m 测距中误差 1100000 测角中误差 ±2.5 测回数 4 方位角闭合差 5 n 全长相对闭合差 150000 注:n 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导入测量及联系测量 暗挖段通过竖井传递坐标点、中线点和高程点。由于暗挖隧道是相向开挖或单头掘进,对隧道的测 量精度要求较高,必须布设地面和地下导线网及高程网。 导入测量 竖井导线定向测量向竖井内木传递中线点必须进行竖井联系测量,拟利用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如 下图),且全站仪配有弯管目镜,从竖井口向洞内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导线定向的距离必须 进行对向观测,定向边中误差应在±8之内。 在隧道内合适的位置埋设导线点,进行导线测量作业时,每一测站作业时使用 2级全站仪进行 4 测回观测,对测量结果进行平差处理后方可使用,基坑内的导线点数目拟设 4-5 点,导线测量作业完成 后,根据导线成果,将隧道设计轴线放样于隧道内,每条轴线上测设 3 点,并使用全站仪进行轴线点复 核与调直;水准点导入时,采用悬挂钢尺法进行,作业时地面及基杭内分别架设水准仪同时观测,每次 观测完成后变换钢尺位置,并独立进行 3 次,导入高程值间的互差3mm,基坑内指导隧道掘进的水准 点为 3 点,每次使用时进行相互校核再进行使用。 联系测量 施工竖井开挖到设计深度,水平掘进 10-20m 距离,可进行单井定向测量,将坐标点及方位导入井 下,指导施工隧道掘进;施工隧道掘进至主隧道位置时,在施工隧道与主隧道相交处的隧道顶部从地面 钻一测量孔(地质钻机夜间成孔,必须保证钻孔垂直,并进行必要的保护) ,孔内安设200 钢管并固 定,然后利用地面网点,从测量孔向隧道内投点,并与施工竖井处的投点相联系,形成类似于矿山测量 中的双井定向测量方法,提高地下施工导线的精度,确保隧道掘进方向准确。 地下施工测量 根据从地面导入的水准点及坐标点,建立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施工控制导线的边长不小于 200m, 隧道内水准点间距 50-100m,在隧道掘进时,根据控制导线及隧道内水准点数据,在设计隧道的关键位 置架设激光指向仪,激光指向仪的光束在空间上与隧道设计轴线平行,根据激光束进行隧道掘进施工。 在日常测量工作中,定期对激光指向仪激光束高程及平面进行复核,确保隧道掘进准确。 中线测量 隧道中线的准确测量是成型隧道质量的前提, 在日常施工测量作业中, 及时测设隧道中线并放样于 隧道中。根据施工需要,隧道内施工导线的边长确定为 30m,测距中误差在±10mm 之内,测角中误差在 ±6以内。成型隧道长度大于 100m 时,根据隧道内控制导线,将设计隧道中线放样在隧道内,中线点 不少于 3 点,放样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改正调整。 高程测量 隧道内高程测量使用 S3 水准仪作业。隧道内水准测量的起始数据以从地面导入的水准点数值为依 据,隧道掘进每 100m,测设固定水准点,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进行施工测量控制,相邻水准点往返闭 合差3mm,全程闭合差 12 L mm(L 为全程水准路线长度,单位 Km) 贯通测量 贯通测量包括高程贯通测量及平面贯通测量, 贯通测量在隧道贯通前 100m、 及 30m 各进行一次, 50m 每次测量均包括水准测量及平面测量两项作业任务。 对贯通测量所取得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及时调整 隧道的开挖方向。当隧道按设计要求贯通后,及时测量贯通面处水平及高程误差,并及时上报,本工程 中,根据相关规定,隧道贯通后在水平面及竖直面上的中误差值为:水平面30mm;竖直面20mm。 (6)竣工测量 主体结构竣工后,进行竣工测量。主要对隧道线路中心线位置和内部净空进行测量,其基本方法和 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均与施工测量相同。 4.1.2 测量工作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三级测量制度,严格测量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项目部测量技术负责人由经验丰富、合格资质的人员担任,开工前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 工程概况、施工测量规范要求、测量操作规程、测量设计方案。 配备足够数量、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所使用仪器定期检测和校核,保证仪器处于稳定的工作 状态。 作好施工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测量仪器的管理使用,仪器指定专人保管、养护;加强内业管理,测 量、放样原始记录和计算数据等完整、清晰,计算、复核按要求签字。 测量按照不同施工阶段,定期向项目总工程师提交测量报告及工作汇报。 积极配合测量监理工程师的各项工作, 对工程关键工序的施工测量, 请测量监理工程师到场并填写 报验单。 施工测量人员及其他施工人员间密切配合,避免测量出现偏差。 4.1.3 主要的测量仪器 隧道施工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见表 4 示。 表4 仪器名称 全站仪 全站仪 电子水准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 铅垂仪 激光指向仪 型号 GTS-800A SET2010 DNA03 AT-G3 主要测量仪器表 精度指标 ±1±(2mm+2ppm×D) ±2±(2mm+2ppm×D) ±0.3mm ±1.5mm 1/200000 数量 2 4 1 6 2 24 备注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4.2 竖井施工 4.2.1 锁口圈施工方法及步骤 施工前先在锁口圈开挖范围内挖十字探坑,探明开挖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施工时采用风镐和铁锹, 人工将锁口圈基坑中间部分的土挖出, 然后进行修边,锁口圈基坑完成后,绑扎钢筋。锁口圈钢筋全 部完成后,向井身初衬及二衬预插钢筋接头,方法是向下将预留钢筋钉入土内,然后支搭模板,在支搭 模板的同时将施工竖井的钢梯管线架等预埋铁板安装好,之后浇注锁口圈混凝土。 锁口圈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挖探坑基坑开挖基坑初期支护安装锁口圈钢筋预插初衬及二 衬竖向钢筋安装竖井井架及梯道预埋铁支搭锁口圈内模板浇注锁口圈混凝土养护拆模安 装提升架。 由于圈梁顶比现况地面标高低,所以在锁口圈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沿四周砌筑砖墙,作为挡水墙。 4.2.2 施工竖井初衬施工方法及步骤 竖井土方分层分步开挖,每层开挖步距 0.6m。 每层开挖分块进行,先对称开挖左右两侧并喷砼支护,再开挖前后两侧并支护,避免竖井初衬底部 同时悬空。 竖井开挖的过程中,在竖井中部设置集水坑,以此收集渗出的地下水及施工废水。在集水坑内设置 一台 380mm 潜水泵排水。 当竖井初衬施工至主隧道马头门拱顶位置时, 在竖井马头门位置设加强钢格栅环框暗梁, 暗梁钢筋 与竖井钢格栅焊接牢固形成整体。同时,在洞门上部预打超前小导管长 2.25m,间距 300mm,加固范围 为沿整个拱部及下 500mm,灌注水泥砂浆加。 4.2.3 竖井提升、运输系统 提升设备的选择 1 碴土槽 1 平面图 30 电动葫芦 翻车托杆 碴土槽 竖井 施工竖井提升系统示意图 施工竖井在占用现有道路时, 需要尽量减少树木改移影响和减少对周边各单位的影响, 根据施工的 需要尽量合理安排竖井提升占用场地,竖井提升设备采用两台 5t 电动葫芦进行提升,电动葫芦通过安 装在龙门架的轨道将提升的土水平输送到渣土槽内,再集中由运土车运送到渣土消纳场地。 提升能力计算 集土槽 为配合电动葫芦出土, 在施工竖井的一侧方便运输出土的方向设置集土槽, 电动葫芦提升出来的土 斗,把土卸入集土槽内。集土槽内的土方由装载机装运土车中再倒运至存土场,夜间由汽车运走外弃。 隧道施工竖井布置 竖井的西侧为梯子间,人行钢梯宽 800mm,坡度 30°,钢梯梯帮与井壁预埋铁焊接。梯子间与提升 间采用钢丝网隔离。 竖井中间为提升间,是垂直运输的通道。竖井的东侧设置管线间,管线间安装托架,下井管线均固 定托架上。 在竖井进口周围设置栏杆, 栏杆横杆48×3.5 钢管, 立杆采用15 钢管, 间距 15cm, 栏杆高 1.2m。 4.3 马头门施工 本工程每个竖井各开两次马头门, 当竖井初衬贯通施工完毕后, 根据马头门标高及超前支护体系位 置需要搭设临时操作平台,平台采用50 钢管搭设,水平管间距为 900mm,竖向管间距 900 ,架子顶 部满铺 50mm 脚手板以便人员设备工作,选用锚杆钻机进行小导管施工,小导管为32×2.25 300 普通水煤气花管。对小导管注浆,待小导管注浆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马头门施工。凿除上洞内竖 井格栅, 当破除深度达到一榀格栅宽度后将第一榀格栅嵌入并及时封闭, 第一榀格栅与竖井格栅采用 “L” 型22 螺纹钢连接筋连接,连接筋间距加密至 500mm,焊接长度 10d,竖向连接筋与钢格栅主筋三面点 焊,挂网后喷混凝土。以达到共同受力的效果。为保证施工安全前 3 榀格栅密排紧密相连。 4.4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4.4.1 隧道暗挖施工原则 严格遵循 “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施工原则; 加强施工变形监测及量测信息的处理及反馈,实行信息化管理,以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信息为依 据,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支护参数及技术措施,保证施工过程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 矿山法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层、不同的断面、不同的施工部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 保洞室施工安全,控制地表沉降,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做到稳妥可靠,万 无一失; 初衬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减少粉尘和反弹,提高喷射混凝土质量; 隧道结构防水,体现“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设计原则, 重视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确保防水施工质量; 二衬结构施工,保证混凝土质量及衬砌厚度,保证衬砌外观,二衬施工拆除临时支撑时,要有 确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4.4.2 台阶法施工步骤和方法 施工步骤(表 5) 序号 图 示 说 明 1. 初喷 5cm 厚 C20 混凝土封闭工作面; 2. 打32 小导管, 长度 2.25m, 环向间距 0.3m; 1 小导管打设至拱脚以上 1.5 米处。 3. 注改性水玻璃浆超前支护。 1.留核心土,开挖上台阶土方; 核心土 2.初喷 C20 混凝土 5cm; 3.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网; 4.喷射 C20 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 1.开挖右侧边墙土体,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 网,喷射 C20 混凝土; 核心土 2.开挖左侧边墙土体,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 网,喷射 C20 混凝土; 3.开挖中部土体,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网, 喷射 C20 混凝土。隧道断面初衬封闭成环。 3 第一步至第三步循环施做,待初衬毛洞贯通后, 4 方可施做二衬施工。 4.4.3 台阶法施工方法 本工程电力隧道全部采用台阶法施工,全长 78.5 米。 台阶法概述 隧道划分成上下导洞两部分,开挖顺序为:在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施工完毕后,先开挖 上导洞,开挖进尺为一榀格栅间距,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上导洞开挖掌子面距离下导洞开挖掌子面大于 5 米(上下掌子面间距 S 大于 1.5D)后进行下导洞开挖,上下导洞错开长度 5-6m 左右,开挖后及时进 行封闭。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顺序详见图 5。 图5 台阶法初衬工作面开挖及支护 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 开挖之前先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加固拱顶范围,浆液采用改性水玻璃浆。小导管选用 32钢花管,长2.25m,环向间距300mm,外倾角12°15°。小导管纵向水平搭接长度1m。 上台阶开挖及支护 中间留核心土,开挖上台阶,开挖完成后即初喷砼35cm,然后架立格栅钢架,挂钢筋网,喷射混 凝土至设计厚度。 核心土留成台状,上台阶开挖高度在3.0m左右,核心土高度0.7m,上口宽1.2m左右,核心土沿隧道 掘进方向长度0.751.5m,核心土的形状在保证维持掌子面稳定的前提下,兼作为工作平台,以便于进 行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操作为宜。 上台阶施工顺序: 封闭掌子面超前小导管打入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留核心土开挖上台阶 土方测量开挖断面轮廓初喷砼5cm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网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下台阶开挖及支护 下台阶采用边墙单侧交错方式开挖,先开挖一侧的边墙,开挖步距为一个格栅间距,挖至设计轮廓 后,立即安装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该侧的边墙支护完毕后再进行另一侧边墙的开挖及支护。两边墙 均支护完毕后,开挖仰拱土方,安装仰拱格栅,喷射仰拱混凝土,封闭成环。之后再进行下一循环的施 工。(为便于叙述以隧道左、侧、右侧表示之)。 下台阶施工顺序:左侧边墙土方开挖测量开挖断面轮廓初喷砼5cm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网 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右侧边墙土方开挖测量开挖断面轮廓初喷砼5cm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网 复喷砼至设计厚度仰拱土方开挖测量开挖断面轮廓初喷砼5cm安装格栅钢架挂钢筋网复 喷砼至设计厚度。 封闭工作面 机具设 备检修 小导管加工 准备工作 钻 孔 联接管路及密封孔口 注 浆 否 压力流量达到要求 是 结 束 拌浆 小导管注浆施工流程图 土方开挖及运输 采用人工挖土,辅助风镐等工具松动土体,人工装车。 下台阶的土方由人工直接装入矿车内。 上台阶土方先用手推车倒运至下台阶, 再由人工装入小推车 车内运至施工竖井。 4.4.4 超前小导管施工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封闭工作面、钻孔、安设小导管、注浆、效果检验等工序。其施 工工艺流程见图6。 小导管加工制作 小导管采用32×2.25 普通焊管加工而成,前端加工成锥形,以便插打,并防止浆液前冲。小导 管中间部位钻5mm 溢浆孔,呈梅花形布置,间距 20cm,尾部 1.0m 范围内不钻孔,防止漏浆,末端焊 6 环形箍筋,以防打设小导管时端部开裂,影响注浆管联接。小导管见图 7 所示。 小导管安装 先用煤电钻钻孔,插入小导管,用风镐振入。 浆液选择、配制及注浆设备 图 7 小导管结构 浆液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