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二讲二元结构和农业发展.ppt
2023/6/4,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二元结构和农业发展,2023/6/4,1,内容:解析贫穷富裕的一般过程,二元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二元结构的含义:刘易斯模型经济发展与二元结构的消除: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的农业发展论,2023/6/4,2,二元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含义:在生产手段与生产组织上 共存的结构“传统&落后”方式的产业A“现代&先进”方式的产业 I“方式”的定义根据生产性质而非生产内容。A:“维持生计”的产业。自给自足的农业及简单的、零星的商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零。工资极低,仅维持最低生存水平。在该部门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但容纳着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劳动力。I: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谋取利润,具有典型的资本主义特征的产业。技术较先进的工矿业、建筑业、现代商业服务业容纳的就业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较高,工资水平较高,在传统部门的工资之上。,2023/6/4,3,二元结构:研究起点,1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产业发展及结构升级。针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对象使用 A:“农业(农村)-食物、劳动力、原料 I:工业(城市)”-资本、技术、商品,2023/6/4,4,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特征,传统部门(A)的投入:土地、劳动 要素特性:土地数量刚性-劳动投入边际收益递减 增长特性:经验积累等技术停滞不足以改变边际递减 现代部门(I)的投入:资本、劳动 要素特性:资本、劳动可积累性物质资本扩大总规模总产出扩大 增长特性:技术进步组织形式进步规模经济可实现持续增长,2023/6/4,5,二元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关于现状的考虑:通过参考各年度统计年鉴等进行比较:GDP总值中工农业产值的份额变化1978:27.1/44.1、1990:26.9/36.7、1999:14.8/40.3、2005:12.6/42 总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与人均可耕地面积:其中,农业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的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属于小规模农业农业的人均生产:与其它行业相比-与农业人均GDP的国际比较,2023/6/4,6,劳动力剩余的产生:生产函数 OP 表明-劳动力边际报酬递减 原因:受土地要素数量(刚性-有限)限制 ON总成本线,表示向劳动力支付的总工资,2023/6/4,7,针对二元结构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刘易斯模型1,威廉阿瑟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曼彻斯特学报,1954.5 二元向一元结构转变以劳动力从 A 向 I 的移动为核心:A:存在近似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相对I产业的初始需求)二元结构间的收入差距(取得的预期)促使劳动力移动 I:(城市工业)部门通过利润的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K1 K2 K3),吸纳农业移民(L1,L2。L3)结果:随着劳动力由A向I的转移,工业部门规模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减 少,生产效率提升 这种转移发展路径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农业制度工资上涨逼近工业 部门工资水平时停止二元结构消除,2023/6/4,8,针对二元结构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刘易斯模型1,威廉阿瑟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曼彻斯特学报,1954.5 二元向一元结构转变以劳动力从 A 向 I 的移动为核心:结果:随着劳动力由A向I的转移,工业部门规模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减 少,生产效率提升 这种转移发展路径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农业制度工资上涨逼近工业 部门工资水平时停止二元结构消除,A:存在近似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相对I产业需求)二元结构间的收入差距,推动劳动力移动 I:城市工业部门通过利润的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K1 K2 K3),吸纳农业移民(L1,L2,L3),2023/6/4,9,I部门通过利润的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K1,K2,K3),吸纳农业移民(L1,L2,L3),2023/6/4,10,工业部门规模扩大的机制,1横轴:劳动力数量,纵轴:工资-边际产出2Dn时刻资本存量Kn(n=1,2,3.),在n时刻 资本固定劳动力扩大边际产出递减劳动数量L1时的成本为OIFL1利润=总产出-OIFL1,用于扩大再生产,MPLn曲线外推扩大,劳动需求扩大吸收剩余劳动力至刘易斯拐点H,2023/6/4,11,直至: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毕:到达H点时,农业生产要素缺乏农业报酬提升,工业部门必须提高工资S-S,才能扩大生产 H点-“刘易斯拐点”此时:工业部门扩大再生产规模的途径只有通过帮助农业提升生产手段和技术、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 二元转向一元,针对二元结构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刘易斯模型2,2023/6/4,12,关于刘易斯模型:,2023/6/4,13,3.不考虑农业增长、技术进步、外部作用、以及城市就业规模的影响,假设在进入拐点之前A部门的收益不变。资本积累只发生在I部门,这种积累是扩大再生产与吸引劳动力的原因。而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4.假定工业完全就业,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2023/6/4,14,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拉尼斯-费模型建立在刘易斯模型二元结构的分析方法上,直接以刘易斯模型为出发点指出刘易斯没有清楚地说明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弥补这一缺陷,他们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明确引入了农业产量剩余的概念提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剩余增加是直接决定经济能否顺利发展持续移动和生产扩大的内生变量,2023/6/4,15,拉尼斯-费景汉模型:Gustav Ranis and John,1961,“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4,p533-558.,R-F模型的基本构造1:三阶段的转移过程,2023/6/4,16,拉尼斯-费景汉模型:Gustav Ranis and John,1961,“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4,p533-558.,R-F模型的基本构造2:农业生产率提高的效果,-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根据农业生产的变化将劳 动力向工业的移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图1.3中OB为农业产出,横轴AO为人口;图1.2中VZDA为边际生产率,AS农业制度工资,SYZO为平均农业剩余,2023/6/4,17,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特色与创新,从农业社会-二元经济成熟的一元经济的增长步骤。其中,二元经济的中心特征是庞大低效的农业部门与活跃而生气十足的工业部门的并存与刘易斯不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明确地将二元结构归结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并存。继承了刘易斯模型关于初始边际生产力为零和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前提,但对劳动力转移过程及影响的描述较刘易斯更加具体,在第3阶段,提出了农业要素商业化的概念 增加了随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农业与工业互动问题:农业不再是一个完全弱势的部门,其生产的变动最终也将对工业部门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刘易斯模型之上,R-F模型强调农业的贡献=劳动力转移+农业产品:在经济体系中,要素流动的状况将产生复合性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也将反作用于要素流动,2023/6/4,18,农村工业化、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中国的现实情况,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的繁荣为代表 乡镇企业发展方式:自筹资金-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 人员采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示范作用-组织化、资本积累、契约化观念的导入 农业的关联产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与农业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业资本短缺 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事实上缓解城市就业问题,2023/6/4,19,改造传统农业,绿色革命:以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新型粮食作物,对抗农业衰退与粮食短缺 第一次: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第二次:FAO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有:1.增加粮食产量,消除饥饿;2.增加收入,消除贫困;3.保护资源环境,以利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1990年世界粮食理事会第16次部长会议首次提出 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新的绿色革命,即第二次绿色革命,2023/6/4,20,农业的在发展中的地位和经济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最先从事的经济活动。农业是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农业为社会分工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发达的农业是保证工业化实现的基础。,2023/6/4,21,农业的在发展中的地位和经济贡献,农业相对重要性下降随着发展中 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革,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也在缓慢下降。主要原因:1)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变化2)工业发展对农业影响日益巨大3)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就业人口减少,2023/6/4,22,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哈佛大学出版社 1949)1产品贡献 农业总产品中扣除农业部门消费的部分,即农业剩余,就是农业部门为非农业部门发展作出的产品贡献。产品贡献可分为食品贡献和原料贡献。,2023/6/4,23,2.要素贡献:土地、劳动和资本 1)土地贡献:农业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土地是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难以与非农产业竞争资源,农业用地保护要依靠法律手段。2)劳动贡献:传统农业中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化后会盲目涌向城市;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劳动力贡献。3)资本贡献:其转移渠道有两种,一是 市场机制下的自动转移,一种是政府操纵的强制性转移。,2023/6/4,24,3.市场贡献:指农业作为非农产品的需求者,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农业对市场贸易形成和扩展所起的作用看,也可以从它作为市场供应者和需求者两方面考虑。在现代农业中还包括农业内部的市场交易。,2023/6/4,25,4.外汇贡献 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1)农产品出口创汇,2)通过增加农业产出,减少农产品的进口,以节省外汇。,2023/6/4,26,农业发展理论研究: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与刘易斯等不同,舒尔茨反对以消极、轻视以及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为零或负的态度看待农业,认为农业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要素提供者与需要帮助的对象,还可能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三种类型的农业:传统型-技术状态与要素结构长期基本不变,处于产业内特殊低水平 的均衡状态,是一种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 农经济,农民感觉到市场价格的变化但无法左右它 现代型-农民充分使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生产力较高 过渡型-在传统型和现代型之间处于经济失衡状态。其失衡的根源 是农业要素的价格与其农业生产率价值相比不平等,2023/6/4,27,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之后: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贡献的推崇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二元结构的认识与对策城市经济增长极作用 农业处于经济增长的对立面后果-农业消亡式的发展政策、有增长无发展,2023/6/4,28,改造传统农业的主要内容,农业可以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增长零贡献现代化农业增长贡献 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成为关键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传统农业为何无法提供增长(成为增长源泉)如何改造,2023/6/4,29,传统农业的特征,1.长期停滞的农业技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1.农民使用的生产要素长期没有明显改变特殊的均衡状态要素构成与技术长期不变:改变要素数量、质量、结构的动力缺乏2.生产要素的供需状况不变3.农民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比例很大4.土地和劳动是主要生产要素,产出仅够维持生存,2023/6/4,30,与主流发展观的对立,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 农民愚昧:对经济刺激不敏感 缺乏理性剩余劳动力与隐蔽失业 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无影响,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已达到最优状态 农民精明:对经济刺激敏感 理性的:常年世代的努力以使要素配置最优化,无必要变动事例:实地调研表明,无配置低下问题,要素配置已经最优总人口(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影响 证实:实地调研和历史事件 人口对产出有重大影响,贫穷社会中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是错误的,2023/6/4,31,2.农业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极低,农民愚昧落后无节约意识。储蓄和投资率低下缺乏资本,农民对经济变动敏感传统经济中要素配置最优,无新增投资意愿储蓄和投资率低下缺乏资本,2023/6/4,32,传统农业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收入流价格理论:收入是流量概念,收入流数量的增加相当于经济增长获得收入流=获得收入流来源收入流增加=收入流来源增加收入来源=生产要素=收入流来源,2023/6/4,33,收入流价格理论,收入流来源=生产要素1,生产要素结构、数量、质量不变=收入流难以提升=增长停滞2,生产要素价值收入流价格生产要素的供需,P,Q,S,D,供给来源:要素和技术不变需求方向:农民偏好供给不变获得收入流的均衡价格高位锁定,资本投资效率低下,2023/6/4,34,3.传统农业占主体,大部分劳动力被固定在土地上 农业提供的剩余有限 工业化对农产品需求不断上升 传统农业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只能依靠粗放式的扩大再生产,农业与其他产业争夺资源处于弱势 农业中的资源将会自发流向非农部门,经济的二元结构将被强化。为实现经济的全面现代化,必须改造传统农业,使之向现代农业转变。,2023/6/4,35,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的观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路径 原则:增加对农业新型生产要素的投入路径:1.物质资本投入 2.人力资本投入 3.高产作物投入,2023/6/4,36,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二元结构的衍变:部门间的二元结构 地域内、产业内的二元结构 乡镇企业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现代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与消除二元结构,必须走兼顾农村工业与农业发展两方面的道路四条对策:加大农用土地制度改革:激励生产积极性与扩大规模建设和培育农产品市场:稳定合法的收入问题、食品安全农产品贸易结构调整:以外部刺激改善生产结构,促进高附加值与商品化程度扩大社会分工:扩大农村多种经营、产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社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