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ppt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概述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难以忍受的剧痛。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多发于中年以后,40岁以上起病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疼痛是突出特点,可缓解,但极少自愈。,病因与发病机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可能是三叉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导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由脑桥小脑角占位病变、炎症、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病因引起。,临床表现,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6、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根据其病史,可进行脑桥臂摄片或颅底摄片,排除占位病变。病理检查 鼻咽部活检,排除恶性病变。必要时包括腰穿。,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疗效不及卡马西平。3、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手术疗法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3、微血管减压术(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护理评估1、健康史 询问患者有无继 发性因素。有无反复发作史,每次发作的诱因,发作的周期性等。2、护理体检 检查患者面部,排除其他疾病。3、辅助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疼痛 与三叉神经损害有关2、焦虑 与疼痛发作剧烈、难以忍受有关,护理措施,生活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保证患者充分休息,以利于减轻疼痛。用药护理 遵医嘱首选卡马西平,主要是抑制三叉神经的病理性神经反射。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量,疼痛控制后逐渐减量,以预防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眩晕、嗜睡、恶心、步态不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对症护理 主要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告知患者洗脸、刷牙、剃须、咀嚼时动作要轻柔,吃软食,小口咽,以防止疼痛发作。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进行指导式想象、气功疗法,以利于患者松弛身心、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而减轻疼痛。心理护理 关心、体谅、安慰患者。,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宣传三叉神经痛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该病有突发突止、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的特点。疾病很少自愈,但卡马西平可缓解发作。指导用药 告诉患者服用服用卡马西平期间不要独自外出,不能开车或高空作业,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换药物,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