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弯头放样方法.docx
多种等径圆管任意角度多节弯头放样下料说明1、本构件为多节等径圆管弯头,弯头的角度和节 数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调整,且弯头的两端还可加长直 管长度。2、示意图中d为圆管内径,a为弯头角度,R为弯头 中线转角半径,L1、L2分别为两端节加长的长度,b为 板材厚度。要求180> = a>0,d、b>0,R>=d,若管道地 方狭窄,允许d<R>0.6*d,但管道阻力会增加。以上数 据由操作者确定后输入。3、弯头须分成t节下料,t的数值以实际的节数输 入,计算时则以两端按半节计算,中间按一节计算,即 每节的转弯角度为a/(t-1)。t必须为整数,要求 3<=t<=30,t的数值越大,弯头就越顺畅,但工作量及 费用增加,一般取15<=a/(t-1)<=25。4、本构件圆管各交线计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圆心到板材中心为半径计算斜口各素线的 下料长度,即“板材中径”方式;一种是以内半径计算高端斜口各素线长度,外半径计算低端斜口 各素线长度,即“修正半径”方式。如果板材较薄或者板材虽厚但以板材中线为基准打坡口,建议 用板材中径方式下料;如果板材较厚并且不打坡口的构件,建议用修正半径方式下料,否则拼 接时焊缝较宽并且角度会偏大。5、本展开图为近似展开法,圆管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每一条线段的实长。n的数值由操作 者根据直径大小及精度要求确定,但必须取4的整倍数,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 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 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些。6、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圆管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放样。所输出 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选择板材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 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根据展开图及相关数据直接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 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料厚度为直径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 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以两端半节展开料为例):(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按图在各垂直线上依次量取ha(1)ha(n/2+1)长度。(3) 、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圆管的展开图。(4) 、中间节共n-2节,各节尺寸相同,为两端半节合并的尺寸,可参照画出展开图。(5) 、整个弯头下料时,可参照弯头排料示意图来排料放样,这样可以节约材料。上圆下矩平口任意偏心连接管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为上口圆形,下口矩形,圆的直径和矩形的长、宽 可取任意数值,并可任意偏心的连接管构件。当px、py均不为0 时,为双偏心的圆矩连接管。如px、py有一个为0时,为单偏心 圆矩连接管。若px、py均为0时,则为正心圆矩连接管。2、示意图中d为圆口内直径,L为矩形内边长度,w为矩形 内边宽度,h为接管高度,px、py为圆口中心与矩形中心在乂方 向和y方面偏心距离川为板材厚度。要求d、L、w、h、b>0,px、 py可取任意实数。3、px、py的数值要根据以矩形中心为o点,两垂直中心线 所构成的直角坐标系来确定正负。圆心在o点的右方时px为正 值,在左方时px为负值,圆心在o点的上方时py为正值,在o点 的下方时py为负值,与。点重合则为0。px、py须特别注意其正 负值,如输入错误,可能会导致不能正确画出展开图。4、圆口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的实长,n的数值必须是4的整倍数,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及精度要求确定后输入,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 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 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些。5、展开图采用三角形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展开图分成若十个三角形进行计算放样。所输 出数据己作板厚处理,可直接根据数据在板材上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1) 、画一任意直线段,长度等于L,两端点分别为A、D。(2) 、按图分别以A、D两点为圆心,La(n/4+1)、Ld(1)为半径画孤交于一点。然后以交点为 圆心,m为半径在交点两侧画孤,与以A、D两点为圆心,La(n/4)、Ld(2)为半径所画圆弧分别相 交,按此顺序依次画出La(n/4广La(1)、Ld(2)Ld(n/4+1)各线段与山孤的交点。(3) 、按图分别以A、D两点为圆心,w为半径画孤,与以La(1)、Ld(n/4+1)交点为圆心,Lb(1)、 Lc(n/4+1)为半径所画孤相交,得到两个新的交点B、C。(4) 、以Lb与La交点、Lc(n/4+1)与Ld(n/4+1)交点分别为圆心,m为半径在交点两侧 画弓瓜,分别与以B、C两点为圆心,Lb(2)、Lc(n/4)分别为半径所画孤相交,按此顺序依次画出 Lb(2)Lb(n/4+1)、Lc(n/4+1)Lc(1)各线段与山孤的交点。(5) 、分别以B、C两点为圆心,Lp为半径画弓瓜,与以Lb(n/4+1)、Lc(1)交点为圆心,hp为半 径所画孤相交,得到交点E、F。(6) 、按图用直线依次连接E、B、A、D、C、F各点,用光滑曲线连接各个交点,即可得到 连接管的展开图。6、输出的展开图按向内卷曲加工放样计算,是以整个图形画出的,下料时为了节约材料, 也可沿hs线裁开分成两块来下料,或者再从任意处裁开分成若干块下料。等径圆管任意角度三通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为等径圆管任意直径、任意板厚、任意角度 相交的三通构件各部件展开图计算。2、示意图中,d为圆管内径,L为主管长度,L1为管 边到两中线交点距离,h为支管长度,a为两管中线夹角, b为板材厚度,要求0<a<=90,h、 L1>(d+2*b)/(2*Tan(a/2),L>L1+d/2+b。以上数据由操 作者确定后输入。3、支管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实长,n的数值由 操作者根据直径及精度要求确定,但必须是4的整倍数, 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 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 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 取大一些。4、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圆管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放样。所输出 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选择板材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 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根据展开图及相关数据直接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 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料厚度为直径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 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一) 、支管下料方法:(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在各垂直线上依次量取ha(1)ha(n/2+1)长度;(3)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支管的展开图。(二) 、主管下料方法:(1) 、画一矩形,长度等于L,宽度等于S,此为圆管的展开图;(2) 、按图过展开图的中点画一平行于长度边线的线段为中心线,然后以宽度边线为基准,在中心线上量取La(1)La(n/2+1)长度,过各个点分别画垂直线于中心线两边;(3) 、以中心线为基准,在各垂直线上对称对应量取ms(1)ms(n/2+1)长度。(4) 、用封闭的光滑曲线连接各点,即为连接支管的割口。斜截圆管放样下料说明1、斜截管圆管是钣金构件中最简单的一种,圆管与一倾 斜平面相交,即按本构件下料。图中d为圆管内径,a为斜口角 度,h为圆管中心高度,b为圆管板厚,以上数据由操作者确定 后输入。要求d、b>0,0o<a<=90o,h>0.6*(d+b)*Tan(a)。2、本构件圆管斜口计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圆心到板 材中心为半径计算斜口各素线的下料长度,即“板材中径”方 式;一种是以内半径计算高端斜口各素线长度,外半径计算低 端斜口各素线长度,即“修正半径”方式。如果板材较薄或者板 材虽厚但以板材中线为基准打坡口,建议用板材中径方式下 料;如果板材较厚并且不打坡口的构件,建议用修正半径方式 下料,否则拼接时焊缝较宽并且角度会偏大。3、圆管圆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长度,n必须是4的整倍数,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大小及 精度要求确定后输入,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 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 大一些。4、展开图各数据己作板厚处理,所输出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选择板材 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根据展开图及相关数据直接 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料厚度为直径计算,根据相 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 放样:(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在各垂直线上依次量取La(1广La(n/2+1)。(3) 、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圆管的展开图。异径带补料正交三通放样下料说明1、本构件为异径圆管垂直相交所形成的三 通,外加两半圆、两三角板补料,该构件通风阻 力比无补料的要小一些。2、图中d1为主管内直径,d2为支管内直径, L1为主管长度,L2为主管边到两管中线交点长 度,h为主管中线到支管口高度,Lp为补料水平 距离,hp为补料垂直高度,b1为主管板材厚度, b2为支管板材厚度,以上数据由操作者根据图纸 或已知条件确定后输入。要求d2、b1、b2>0; Lp、 hp>0; L2>d2/2+b2+Lp; L1-L2> d2/2+b2+Lp; h >= d1/2+b1+Lp; d1>d2。如数值不符合要求,请按 提示重新输入数据。3、圆管周长需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实长,n的数值必须是4的整倍数,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及 精度要求确定,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 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些。4、两管的相交方式有插入式和骑马式两种,插入式是以支管插入到主管的内壁计算,骑马 式是以支管接触到主管外壁计算,下料时插入式的主管开口大一些,支管的长度也长一些。5、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圆管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放样。所输出 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选择板材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 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根据展开图及相关数据直接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 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料厚度为直径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 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一) 、支管下料方法:(1) 、画一直线段,长度等于S2,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2) 、过各等分点向下画线段的垂直线,以线段两端及中点为起点分别在各等分垂直线上按 图依次量取ha(1)ha(n/4+1)高度。(3) 、按图以n/4+1线为转折点分别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支管的展开图。(二) 、补料的下料方法:(1) 、画一直线段,长度等于S2/2,将线段分成n/2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2) 、按图过各等分点向线段的两边画垂直线,从线段中点分别向下边及上边在各等分垂直 线上按图依次量取ka(1)ka(n/4+1)、kb(1)kb(n/4+1)高度;(3)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补料圆弧板的展开图。(4) 、三角板是平板,按图下料即可。(三) 、主管下料方法:(1) 、画一矩形,长度等于L1,宽度等于S1,此为主管外形的展开图;(2) 、按图过展开图的中点画一平行于宽度边线的线段为中心线,然后以中心线为基准,在 中心线两侧对称量取ms(1)ms(n/4+1)长度,过各点画平行线于中心线两侧;(3) 、按图以板边为基准,从中心线起点在各等分线分别依次量取La(1)La(n/4+1 )和 Lb(1)Lb(n/4+1)长度;(4) 、按图以4个角点为转折点分别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用直线连接角点,即为主 管的展开图。等径同平面任意角度Y型三通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适合于等径圆管任意偏心角与长度 的Y型三通构件各部件展开图计算。2、示意图中,d为圆管内径,h为主管高度, L1为支管1长度,L2为支管2长度,a1为支管1偏角, a2为支管2偏角,b为圆管板厚。要求h>(d+2*b)/2, L1、L2>(d+2*b)/(2*Tan(a1+a2)/2),0o<a1、 a2<90o,以上数据由操作者确定后输入。3、各管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实长,n 的数值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大小及精度要求确定, 但必须是4的整倍数。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 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 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 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4、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圆管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放样。所输出 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选择板材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 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根据展开图及相关数据直接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 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料厚度为直径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 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一) 、主管下料方法:(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在各垂直线上按图依次量取ha(1)ha(n/2+1)长度;(3)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主管的展开图。(二) 、支管1下料方法:(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在各垂直线上按图依次量取La(1)La(n/2+1)长度;(3)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支管1的展开图。(三) 、支管2下料方法:(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在各垂直线上按图依次量取Lb(1)Lb(n/2+1)长度;(3)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支管2的展开图。异径多节弯头与直管三通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为异径圆直管与多节弯头相交 所形成的三通,弯头有两节及以上与直管相 交的构件展开图计算。2、图中d1为直圆管内径,d2为圆管弯头 内径,h1为直管高度,h2为弯头中心到圆管 底部高度,L为弯头端口到直管中线距离,R 为弯头转角半径,a为弯头偏转角度,t为弯 头节数,b1为直管板材厚度,b2为弯头板材 厚度,以上数据由操作者根据图纸或已知条 件确定后输入。要求d2、b1、b2>0; d1> d2; R>=d2*0.54+b2; L >= R+d1/2-d2/2-R * Cos(a) ; 0<a<=90; 2<= t <=6; h2>=0; h1 的数值以能画出展开图为准,如数值过小, 请按提示重新输入数据。3、圆管周长需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实长, n的数值必须是4的整倍数,由操作者根据直 径及精度要求确定,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 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 一些4、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圆管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放样。所输出 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选择板材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 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根据展开图及相关数据直接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 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料厚度为直径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 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一) 、弯头第1k-1节下料方法:(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Lb(i),再距线段ku(i)高度画等长平行线一条,将两条线段 从中点向两端分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从第二节后另外在线段上以中点对称量出Lb(i-1)长度。(2) 、过各等分点、端点及Lb(i-1)点画垂直线连接两条线段,以下部线段为基准,在各等 分垂直线上从中点向两边按图依次量取ela(i,1广ela(i,j)长度,并在Lb(i-1)线量取Lz长度; 以上部部线段为基准,在各等分垂直线上从中点向两边按图依次量取ehb(i,1广ehb(i,j)长度, 并在两端点量取Lz长度;(3) 、按图以两端点及Lb(i-1 )点为端点,用光滑曲线分别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各节管的 展开图。(二) 、第K节与第t节管下料方法:(1) 、第k节有部分与直管相交,展开周长等于S2,第t节与直管没有相交,下料与普通多节 弯头的端节一样,可顺序参照画出;(2) 、画一直线段,长度等于S2,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另外在线段上量出La(k)长度;(3) 、过各等分点及Lb(k-1)点画线段的垂直线,以直线段为基准,在各等分垂直线上按图 以两端点为1依次量取Ld(1)Ld(n/2+1)长度,再从以上各点以中点为1依次hc(1)hc(n/2+1)长 度,然后在Lb(k-1)垂直线上量取pa(k-1)长度。(4)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第k节与第t节管的展开图。(三) 、直管下料方法:(1) 、画一矩形,长度等于S1,宽度等于h1,此为直管的展开图;(2) 、按图过展开图的中点画一平行于宽度边线的线段为中心线,然后以中心线为基准,在 中心线两侧对称量取ms(1)ms(n/4+1)长度,再分别量取Lu(1)Lu(k-1)长度,过各点画平行 线于中心线两侧;(3) 、按图以下边线为基准,在各等分线分别量取ha(1)ha(n/2+1)长度,在Lu(1)Lu(k-1) 线分别量取hu(1)hu(k-1)长度;(4) 、以LuLu(k-1)各点为拐点,在LuLu(k-1)各点间,用光滑曲线连接ha ha(n/2+1)各点,即为连接弯头的割口。(四) 、完整中间节下料方法:(1) 、如果t-k>1,需增加完整中间节t-k-1节;(2) 、画一直线段,长度等于S2,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3) 、过各等分点在线段两侧画线段的垂直线,以线段为基准,在线段两端各等分垂直线上 按图依次量取Lc(1)Lc(n/2+1)长度。(4)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完整中间节的展开图。异径直管相交多节弯头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为异径圆直管垂直相交多节弯头所形 成的三通,直管相交的弯头为3节到12节的构件, 直管可在一定范围内偏离弯头下口中线。相交方式 有插入式和骑马式两种选择。2、图中d1为圆管弯头内径,d2为直圆管内径, a为弯头偏转角度,R为弯头转角半径,t为弯头节 数,h为直管上口距弯头下口高度,p为直管中线 到弯头下端口中线距离,b1为弯头板材厚度,b2 为直管板材厚度,以上数据由操作者根据图纸或已 知条件确定后输入。要求d2、b1、b2>0; d1> d2; R>=d1*0.54+b1; p< r - (r + d1 / 2) * Cos(a) -d2 / 2 ; 0<a<=180; 3<= t <=12; h的数值以 能画出展开图为准,如数值过小,请按提示重新输 入数据。3、圆管周长需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实长,n的 数值必须是4的整倍数,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及精度 要求确定,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 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些。4、两管的相交方式有插入式和骑马式两种,插入式是以支管插入到主管的内壁计算,骑马 式是以支管接触到主管外壁计算,下料时插入式的主管开口大一些,支管的长度也长一些。5、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圆管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放样。本构件 只作直管的展开图计算,弯头的割口在加工好弯头后现场割制。所输出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 而有所不同,如果选择板材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 根据展开图及相关数据直接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 料厚度为直径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 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2,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并以中点向两边 对称量取Lu(1)Lu(j)长度。(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以中间的垂直线为基准,在各垂直线上依次量取 La(1)La(n/2+1)高度,并在各特殊点上量取ya(1)ya(j)高度。(3) 、以ya(1广ya(j)点为拐点,用光滑曲线连接各等分点,即为圆管的展开图。长圆管任意角度多节弯头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为截面是等径长圆, 沿较窄一面弯曲,并可任意调整 弯头角度和弯头节数的多节等径 长圆弯头构件。2、示意图中L为长圆管的内 长度,w为长圆管的内宽度,a为 弯头角度,R为弯头中线转角半 径,b为板材厚度。要求180>a>0, w、b>0,L>w,R>=w,若管道地方 狭窄,允许d<R>0.6*d,但管道阻 力会增加。以上数据由操作者确 定后输入。3、弯头须分成t节下料,弯 头的两端按半节计算,中间按一 节计算。t必须为整数,要求t >=3, t的数值越大,弯头就越顺畅,但工作量及费用增加,一般 取 15<=a/(t-1)<=25。4、本构件各节长圆管交线计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圆心到板材中心为半径计算斜口各素 线的下料长度,即“板材中径”方式;一种是以内半径计算高端斜口各素线长度,外半径计算低端 斜口各素线长度,即“修正半径”方式。如果板材较薄或者板材虽厚但以板材中线中线为基准打坡 口,建议用板材中径方式下料;如果板材较厚并且不打坡口的构件,建议用修正半径方式下料, 否则拼接时焊缝较宽并且角度会偏大。5、本展开图为近似展开法,长圆管的圆弧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每一条线段的实长。n的数值 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大小及精度要求确定,但必须取4的整倍数,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 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 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些。6、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长圆管的圆弧部分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 放样,操作者可直接根据数据在板材上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以两端 半节展开料为例):(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LpX2,按图把线段分成四个部分,长度分别为Lp、S/2、 Lp、S/2,把S/2部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按图在各垂直线上依次量取ha(1)ha(n/2+1)长度。(3) 、用直线连接Lp两端点,用光滑曲线连接S/2线段内量取的各点,即为长圆管弯头端节的展开图。(4) 、中间节共n-1节,各节尺寸相 同,为两端半节合并的尺寸,可参照画 出展开图。长圆管长向多节弯头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为截面是等径长圆,沿较长一面弯曲,并可任意调整弯头角度和弯头节数的多节等径长圆弯头构件。2、示意图中L为长圆管的内长度,w为长圆管的内宽度,a为弯头角度,R为弯头中线转角半 径,b为板材厚度。要求180>a>0,w、b>0,L>w,R>=w,若管道地方狭窄,允许d<R>0.6*d,但 管道阻力会增加。以上数据由操作者确定后输入。3、弯头须分成t节下料,弯头的两端按半节计算,中间按一节计算。t必须为整数,要求12 >= t >=3, t的数值越大,弯头就越顺畅,但工作量及费用增加,一般取15<=a/(t-1)<=25。4、本展开图为近似展开法,长圆管的圆弧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每一条线段的实长。n的数值 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大小及精度要求确定,但必须取4的整倍数,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 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 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些。5、展开图采用平行线法放样下料,即把整个长圆管的圆弧部分分成若干条平行线进行计算 放样,操作者可直接根据数据在板材上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以两端 半节展开料为例):(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1,按图把线段分成四个部分,长度分别为S/2、Lp、S/2、 Lp,把S/2部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过各等分点画线段的垂直线,按图在两个S/2线段内各垂直线上分别依次量取ha(1) ha(n/4+1)与hb(1)hb(n/4+1)长度。(3) 、用直线连接Lp两端点,用光滑曲线连接S/2线段内量取的各点,即为长圆管弯头端节 的展开图。(4) 、中间节共n-1节,各节尺寸相同,为两端半节合并的尺寸,可参照画出展开图。锥管任意角度多节弯头放样下料说明1、本例为可任意调整弯头角度和弯头节数的多 节异径圆管弯头构件,也就是俗话说的牛角弯头展开 图计算。2、图中d1、d2为弯头大小端内径,a为弯头转角, R为弯头中线转角半径,b为板材厚度。要求d1>d2>0, 0° <a<=360°,b>0,R>=d1,若管道地方狭窄,允许 d1<R>0.6*d1,但管道阻力会增加。以上数据由操作 者确定后输入。要求t>=2。t的数值由操作者确定后输入,3、弯头节数为t,t必须为整数,两端各为半节, t越大,弯头就越顺畅,但工作量及费用增加,一般取15<=a/t<=25。4、展开图为近似展开,锥管圆周长须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实长,n的数值由操作者根据直径 及精度要求确定后输入,n必须是4的整倍数,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 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 按1:1画样板,n值可取大一些。5、展开图所输出数据己作板厚处理,可直接根据相关数据在板材上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 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1) 、任意定一原点o,以原点为圆心,Rs1、Rs2为半径分别画孤,在日,1的孤上取任意点, 从这一点沿孤量取孤长S1,或量取弦长Lx,也可用展开角度as确定圆弧夹角,确定孤长后,将 弧线上两点分别连线到原点o, Rs1、RS2孤及两直线所围的面积为弯头展开面积;(2) 、将弓瓜长S1均分成n等分,每等分孤长为m1,各点连线到原点o;(3) 、以原点为基点,在各点与原点的连线上分别依次量取Rd(1,1广Rd(t,n/2+1)长度,用 光滑曲线连接所截取各点,即可得到弯头各节的展开图。圆管与正圆锥管三节裤形三通放样下料说明1、本构件主管为大直径圆管,两端为 小直径圆管,中间以正圆锥管连接的裤形 三节三通。三通的高度、左右距离、小端 直径在规定范围内可任意取不同数值,按 相同板厚对接形式作展开图计算。2、示意图中的d1、d2为大小圆管内直 径,h为大圆管的中线高度,hp为锥管中线 高度,Lp为锥管中线左右距离,L为小圆管 中线长度,a为大、小圆管中线偏转角度, b为板材厚度。要求d1>d2>0, h>0.3*d1*Lp/hp, Lp>d1/2, L、 hp>0.3*d2*hp/Lp,tan(a)>= Lp/hp, a<=90°,b>0。以上数据由操作者根据图 纸或有关数据确定后输入,如果输入数据 不符合要求,请根据提示重新输入。一种是以圆心到板材中心为半径计算斜口各素线的3、本构件各节管交线计算有两种方式, 下料长度,即“板材中径”方式;一种是以内半径计算高端斜口各素线长度,外半径计算低端斜口 各素线长度,即“修正半径”方式。如果板材较薄或者板材虽厚但以板材中线中线为基准打坡口, 建议用板材中径方式下料;如果板材较厚并且不打坡口的构件,建议用修正半径方式下料,否 则拼接时焊缝较宽并且角度会偏大。4、各部件的周长须均分成n等分来计算各素线实长,n的数值必须是4的整倍数,由操作者 根据管径及精度要求确定后输入。n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 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 板,n值可取大一些。5、展开图所输出数据己作板厚处理,圆管所输出数据根据下料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 选择板材下料,则以板材的中心为直径计算展开长度和交线长度,操作者可根据展开图及相关 数据直接在板材上画线下料;如选择成品管下料,则以圆管外径另加样板材料厚度为直径计算, 根据相关数据在样板上下料,然后把样板包在成品管外画线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 下方法放样:(一)、大小圆管下料方法:(1) 、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S1(S2),将线段分成n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1(m2)。(2) 、过线段上各点画线段的垂直线,在各等分点垂直线上依次量取ha(1)ha(n/2+1 )或 La(1)La(n/2+1)。(3) 、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圆管的展开图。(二)、锥管下料方法:(1) 、任意定一原点o,以原点为圆心,Rs为半径画弓瓜,在孤上取任意点,从这一点沿孤量 取弓瓜长S3,或量取弦长Lx,也可用展开角度as1确定圆弧夹角;(2) 、将弓瓜长S3平均分成n等分,每等分孤长为m3,各点连线到原点o;(3) 、以原点为基点,在各等分线上分别按图依次量取Ra(1)Ra(n/2+1)长度,另从两条 Ra(n/4+1)线等分点沿日,弧线量取1七孤长,此两点为外曲线的拐点,再以各量取点在等分线上向 原点量取Lb(1)Lb(n/2+1)长度。按图用光滑曲线连接所截取各点,即可得到锥管的展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