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理论基础.ppt
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基础理论企业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实务,参考文献,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10年舒辉编著.标准化理论与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中国标准化杂志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0: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0: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2007),成功经营企业的基本要素,1.标准化理论基础,1.1 标准化的发展简史1.2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3 标准化的学科体系1.4 标准化的作用1.5 标准1.6 标准化原理1.7 标准化的经济效果,1.1 标准化的发展简史,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的萌芽最显著的特点:无意识建立在手工生产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代表性: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青铜器的标准化建筑标准化交通运输标准化活字印刷术特点: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的独立存在社会产品标准的大多数是不成文的,口头传播标准的形成主要是靠习俗惯例,自然演化,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主要特点:人们自觉地运用标准化手段来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衔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标准的制定主要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并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标准主要是以正式文献的形式发布标准大多数都是一个一个孤立制订,缺乏系统的观点标准化活动仅局限于经济技术领域,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主要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国际性制定手段/方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从国家战略高度的标准化背景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国外标准化战略的发展趋势我国标准化战略,背 景,国际标准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仲裁的重要依据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标准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对标准及标准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标准的基础是市场标准的基本属性难以定义政府的积极介入、主导传统的制标模式受到挑战,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战略,欧洲的标准化战略1998年的CEN2010、CENELEC2010标准化战略核心:充分利用“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制定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形成欧洲统一地位。要点:支持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加强欧洲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形成欧洲统一地位;重申“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欧盟作为制定欧洲标准的当事者的重要意义,欧洲的标准化战略,1999年9月通过了“欧洲标准化战略”核心: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对国际标准化产生更大的影响。要点: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扩大欧洲标准化体系的参加国;继续为欧洲标准化活动提供财政支持;欧盟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标准提案要协调一致。,美国的标准化战略,2000年9月完成了美国标准化发展战略战略的核心: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美国技术,承担更多的ISO、IEC秘书处,大力发展和采用事实上的标准,开展国际经济竞争。战略的要旨:以企业协会为主体,以产业界自律、自治为特征,以自愿加入、自由竞争为其运作形式。原则:一致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即时性原则,美国的标准化战略,国际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对任何一种产品、流程或服务项目,只能有一个全球公认的标准和一种测试方法,并执行统一的评估程序;政府在管制和采购中,采纳产业界自愿达成一致的标准;应当尽量通过ISO和IEC来实现全球标准的统一;应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再造标准制订和发布的过程。战略的主要表现:国际标准和全球事实标准一起上;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和区域标准一体化;在全球范围推广“分散决策,自愿采用的标准化体系”的思想;在全球范围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水涨船高,保护美国技术的先发优势。,国外标准化战略的发展趋势,一个突出:突出国际标准化战略一个重点:将信息、环保、制造技术等领域的标准化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一个强调:强调标准开发和科技开发的协调统一四个突破:标准化概念标准化体系法律法规经费,我国标准化战略,战略定位:实质参与战略思想:以科技为动力、产业为主体、国际化为目标、信息化为手段,通过跟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把我国特色优势技术标准推向国际,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和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提高我国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战略方针: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战略目标:,总体目标: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的技术标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充分的基础支撑作用,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强有力地支撑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际国内贸易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阶段目标:完成我国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的初步转变;形成新型的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显著提升我国技术标准工作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中的地位。,三个具体战略:技术标准管理体制转型战略技术标准和科技开发协调战略技术标准的国际突破战略三大任务:逐步建立新型的标准体系构建符合WTO/TBT要求的技术法规体制建立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机制,1.2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对实际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尤其是包括编制、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几个内涵:,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标准化对象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实体标准化领域一类相关标准化对象的群体标准化的内容使标准化对象达到标准化 状态的全部活动及其过程,它包括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的本质统一标准化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1.3 标准化的学科体系,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标准化学科的研究对象-标准化学科体系:标准化原理 标准化方法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学科的性质:具有技术学科的属性 具有社会学科的属性 同许多学科都发生联系,1.4 标准化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生产和贸易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大社会效益;科学管理的基础;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沟通和理解;保证人类安全,健康和保护环境。,1.5 标准,1.5.1 标准的定义和特性一、定义: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标准内容要素:共同遵守;特殊形式;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成果;协商一致。,二、标准的特性(1)科学性;(2)时效性。,三、标准的本质 就是统一 具有:强制性、约束性、法规性,1.5.2 标准的要素,内容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化对象的特征;领域标准所涉及的专业范围;级别标准适用的空间范围;时间标准的有效周期。,标准空间,Z(级别),Y(内容),X(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技术术语,品种规格,质量分级,试验方法,农业,工业,商业,教育,卫生,1.5.3 标准的分类,按制定标准的宗旨分:公标准(公共标准)实物标准按标准的性质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按贯彻标准的体制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1.5.3 标准的分类(续),按标准的外在形态分:文字图表标准实物标准按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特征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管理标准,1.5.4 标准的级别,1.5.4.1 国内标准的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1.5.4.2 国外标准的分级国际标准国际区域性标准,1.5.5 标准体系,1.5.4.1 标准体系的定义和特征定义: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特征:目的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1.5.4.2 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表:是指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标准体系表的结构纵向的层次关系横向的门类关系时间上的序列关系反映标准化对象,在其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先后顺序关系如产品标准体系表:原材料标准零部件、元器件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工艺装备标准检验标准装配标准售后服务标准由标准的相互制约关系所决定的制定标准的时间先后顺序关系如产品标准体系表:产品设计标准装配标准零部件、元器件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工艺装备标准检验标准售后服务标准,全国标准体系表的总结构图,第一部份: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体系表第二部份:各行业标准体系表行业基础标准专业通用标准门类通用标准产品、作业、管理标准第三部份:地方标准体系第四部份: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产品的门类关系,某产品,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全面配套层次恰当划分准确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方法与步骤调查分析确定总体结构图从局部到总体的思路从总体到局部的思路编制完整的标准体系表编写“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审批实施,1.6 标准化原理,1.6.1 国外标准化原理探讨 桑德斯七原理桑德斯(T.R.B Sanders)在其所著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中提出标准化的七原理。原理1 标准化从本质来看,是社会有意识地努力达到简化的行为。标准化不仅为了减少目前的复杂性,而且也以预防将来产生不必要的复杂化为目的。如果把社会进步置之不理,就存在着导致复杂的多样化倾向。因此,为了追求更高效率的生活,必须有意识地努力防止生活用品不必要的多样化。这一努力必须得到一切有关方面的相互协作才能获得成功。,原理2 标准化不仅是经济活动,而且是社会活动。应该通过所有有关者的互相协作来推动工作。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全体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仅限于制定标准的标准化工作是毫无意义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得到广泛接受,并予以实施,才能取得效果。从这一点来说,只有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在各自的范围里得到应用,才与标准化本来的目的一致。原理3 出版了的标准如不实施,就没有任何价值。在实施的时候,为了多数的利益而牺牲必要的少数的利益,这种情况是可能有的。因此,在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下,为了广泛的社会效益,需要具有顾全大局的宽阔胸怀。,原理4 在制定标准时,最基本的活动是选择以及将其固定之。新技术的进步,在萌芽阶段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而在开发阶段一般是通过不断地试验和改进而获得高速发展。所以在制定标准时要慎重地选择对象和时机,一般认为在开发阶段结束时制定标准为宜。标准是作为法规予以实施的,如果朝令夕改,只能造成混乱而毫无益处。所以标准应该在某一时期内固定不变,以利于实施。原理5 标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必要时,还应进行修订。修订的间隔时间根据各个不同情况而定。技术进步经过开发和稳定发展阶段后,又会有新的改进和变化,所以已经制定好的标准,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原理6 在标准中规定产品性能或其他特性时,为了判断该物品是否同规定相符,必须规定进行试验的方法。为了保护消费者和公共社会的利益,制定产品标准时,如果对产品性能和其他特性写得含糊不清,就很难弄清楚产品的特性。因此,标准中必须对有关的性能规定出能测定或计量的数值。必要时,还应规定明确的试验方法和必要的试验装置。需要抽样时,应规定抽样方法以及样本的大小和抽样次数等。原理7 关于国家标准以法律形式强制实施的必要性,应根据其标准的性质、社会化程度及社会上现行的法律和客观形势等各方面的情况,慎重地加以考虑。,松浦四郎十九原理,原理1 标准化本质上是一种简化,是社会自觉努力的结果。原理2 简化就是减少某些事物的数量。原理3 标准化不仅能简化目前的复杂性,而且还能预防将来产生不必要的复杂性。原理4 标准化是一项社会活动,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作来共同推动。原理5 当简化有效果时,它就是好的。原理6 标准化活动是克服过去形成的社会习惯的一种运动。原理7 必须根据各种不同观点仔细地选定标准化主题和内容。优先顺序应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考虑。原理8 对“全面经济”的含义,由于立场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原理9 必须从长远观点来评价全面经济。原理10 当生产者的利益同消费者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首先照顾后者,简单的理由是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消费或使用。原理11 使用简便最重要的一条是“互换性”。原理12 互换性不仅适用于物质的东西,而且也适用于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在制定和贯彻标准方面,提出了下述原理。原理13 制定标准的活动基本上就是选择,然后保持稳定。原理14 标准必须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修订时间间隔多长,将视具体情况而定。原理15 制定标准的方法,应以全体一致同意为基础。,原理16 采取法律形式强制实施标准的必要性,必须考虑标准的性质和社会工业化的水平,审慎从事。原理17 对于有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标准,通过法律强制实施是必要的。原理18 用精确的数值定量评价经济效果,仅仅对于使用范围狭窄的具体产品才有可能的。原理19 在标准化的许多项目中确定优先顺序,实际上是评价的第一步。,1.6.2 国内标准化原理探讨,1.6.2.1 相似设计原理 当产品的主参数同其他基本参数之间以及工况参数同几何尺寸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倘能构成某种函数关系时,便可用下式表达:N=K L式中:N 工况参数;L 几何尺寸参数;K 常数。,组合化原理,运用组合化的方法:把标准化的元件组装成各种用途的产品,这是机械工业产品标准化的重要目标;组合化要求零部件、构件的高度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是产品标准化的高级阶段;组合化并不局限于单纯机械零件的组合,进一步发展的组合形式是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和具有独立功能的复杂元件的组合。,1.6.2.3 稳定过渡原理 标准化系统中各组成要素间的最佳平衡,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性,然后才能而且必须过渡到新的最佳平衡。这就是所谓的稳定过渡原理。,1.6.2.4 简化、统一、协调、最优化原理(1)简化原理(2)统一原理(3)协调原理(4)最优化原理,1.6.2.5 系统效应、结构优化、有序、反馈控制原理,(1)系统效应原理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同样,标准化系统的效应也是从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化组织体系与标准实施考核体系的最佳综合中获得的。(2)结构优化原理标准化系统要素的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及相互关系依系统目标的要求合理组合并使之稳定,才能产生较好的系统效应。,(3)有序原理只有及时淘汰标准化系统中落后的、低功能的和无用的要素(减少系统的熵),或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素(增加负熵),才能 使系统从较低有序状态向较高的有序状态转化。(4)反馈控制原理标准化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机制是反馈控制,系统发展的状态取决于系统的适应性和对系统的控制能力。,1.6.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1.6.3.1 标准化的实质 统一(1)统一的绝对性。其表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标准化对象所作的统一是绝对的,不容改变,不容违反,不容破坏,否则,就没有什么标准化了。(2)统一的相对性。统一的相对性就是指标准化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是在一定的质和量上的统一,它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统一的基础 协调,()在系统内部各相关因素之间的连接点上建立一致。()系统与外部环境(约束条件)之间的连接点上建立一致。,1.6.3.3 标准化目的 建立最佳统一,()标准化系统整体优化()标准化系统结构优化,标准化原理:经过协调,使标准化对象达到最佳状态的统一。,1.7 标准化的经济效果,1.7.1 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标准化的劳动耗费指制定与贯彻实施标准所付出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费的总和标准化的有用效果标准化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结果标准化经济效果通过制定、贯彻实施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与完成该项标准化活动所发生的劳动耗费的比较经济效果有用效果/劳动耗费经济效果有用效果劳动耗费,1.7.2 评价标准化经济效果的原则,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将标准化的效果与其他技术措施的效果区分开;评价计算必须准确可靠;要抓住重点;要与我国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相结合。,1.7.3 评价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一、标准化经济效益指制定与贯彻标准所获得的有用效果与所付出的劳动耗费之差。总经济效益:年经济效益:,二、标准化投资回收期,指用贯彻某项标准所获得的节约去偿还标准化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若两个以上方案进行比较,则采用追加投资回收期:,三、标准化投资收益率指贯彻某项标准所获得的年节约与所需投资之比。,四、标准化经济效果系数指某项标准化措施在标准有效期内获得的总节约与总投资之比,五、标准化经济效果指标的动态计算,1、标准化经济效益:2、年经济效益:,3、标准化投资回收期,4、标准化经济效果系数,1.7.4 评价标准化经济效果的程序,1、分析标准化项目实施后的典型效果因素;2、选择评价的基准并确定基准年度;3、根据典型效果,分别建立相应的计算公式;4、收集“基准年”和“评价年”的有关基础数据;5、建立评价指标;6、根据以上的计算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